1853年,俄罗斯是当时世界上国土最庞大的国家,甚至没有几个国家可以在领土面积上面比的上俄罗斯的一半(这里不计算殖民地),但是1853年的俄罗斯却远远算不上一个一流的强国,甚至可以说比原来历史上同时期的中国强不了多少,只不过俄罗斯直接面对欧洲最先进的前沿,这是她最大的优势,但是在战争的时候他的这个优势就变成了劣势,在这场战争开始的时候,俄罗斯打的非常不错,尤其是其海军的表现——
1853年11月,在高加索战区,双方陆上作战均无成效。但从战争一开始,俄国黑海舰队就卓有成效地活动在敌海上交通线上,将土耳其舰队封锁于各港口之内。1853年11月30日,在锡诺普港湾全歼土分舰队和俘虏其指挥官奥斯曼—帕夏。锡诺普海战的胜利,是俄国在战略上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俄国的胜利就意味英国和法国在地中海地区利益的损失,因此两国很快参战。1854年1月4日,英法联合舰队进入黑海,负责护卫土耳其交通线。俄国政府遂于1854年2月21日宣布与英国和法国处于战争状态。战争开始向大规模化的方向前进。
沙皇俄国正面对着无比严峻的外交形式,三皇同盟的彻底崩溃——普鲁士严守中立,而奥地利的倾向就有些危险了,而除了这些国家,沙皇发现自己的国家居然没有朋友,尤其是身后还有一个渐渐崛起的中国的时候,国内农奴反对农奴制度的斗争也日益高涨,沙皇知道如果这次战争如果不能获得胜利(或者说获得利益)那么很有可能直接导致本来就已经革命不断的俄罗斯彻底的陷入到革命的海洋中,但是现在这个时候沙皇即便明知道同时面对英国,法国,奥斯曼对俄罗斯来说胜算不大,但是还是不得不强行的支持下去。
******
而这和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显然不是很有联系,中国现在还在勤修内功,和美国十九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早期的情况有点象,中国——或者说奕詝并不觉得现在把手伸到欧洲是一个合适而又可以获得利益的时期,现在的中国即便对领土有野心,除了身边的未开化国家外,也只有俄罗斯这个渐渐没落的巨无霸。所以现在俄罗斯正在进行的战争对中国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三皇同盟”的崩溃,俄罗斯面对的外交空前孤立的情况,奕詝开始做战争的准备,所谓的外交准则,国家公共法,在奕詝眼中什么都不是,趁着整个远东都还没有被俄罗斯彻底同化,中国对俄罗斯力量又占优的情况下,拿下整个远东本来就是很顺理成章的事情,至于外交关系——奕詝并不担心,中国只要还有着巨大的利益,那么那些国家就自然会把中国当上帝那样的供奉起来,和中国战争有什么好处,尤其是为了俄罗斯这个不被承认为欧洲国家出头,奕詝一点都不担心,当然一场战争,一场对俄罗斯这样的一个巨无霸的战争,其细节可没有这么简单就决定下来,只不过奕詝心中一个大概的想法,具体的情况还要看战争如何走向来决定。
1853年到1854年对中国人来说很多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开始在这片古老的大陆出现——火车出现了。
1825年9月27日——一列名叫“旅行号”的蒸汽机车拖着三十多节车厢从英国达林顿开出,承载着450名乘客,一路以每小时38公里的速度达到斯托克顿,这是世界交通史上最值得书写的一件大事,虽然这不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蒸汽机车,但是毫无疑问,这是历史上最成功的一列蒸汽汽车,可以说在那之后人类迎来了蒸汽时代,欧洲世界坐在这列火车上在隆隆声轻松的赶超了领先世界近千年的中华文明,或者说获得了远比中华文明更强大的战斗力,无论我们用何等华美的词句去修饰我们过去的辉煌,但是你依然必须承认欧洲文明在近代表现出来的无与伦比的巨大战斗力,在这种战斗力面前,无数的文明古国低下头,把自己数千年积累下来的文明的“见证”转手交给侵略者。
1853年十一月,中国聘请到来自美国的火车专家,开始在中国进行火车的修筑,中国也终于跟上了欧洲的步伐,虽然已经整整落后了欧洲二十年,但是奕詝有充分的信心相信只要中国走上这条快车道,那么事情就变的简单,奕詝从来没有怀疑过中国人民的创造力和适应能力,中国人民有毅力用数千年的时间改变中国的环境恶劣的环境,以千年的时间为单位改变着中国的地理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培养出来的中华民族有着其他民族没有办法想象的适应能力和固执的不愿意改变生活的态度,但是当世界真正发生变化的时候,中国却可以快速的去适应——但是不得不让人们遗憾的是在原来的世界中,中国的统治者是一群明明已经完全汉化却不愿意承认自己被先进文明同化了的异族,这些异族高高在上,以中华文化统治人民,以中华文明为生活准则,但是他们固执的以偏见的眼神去看待这种文明的创造者,并且以一种类似自卑的心态提防这无论人数还是文明程度都远在他们之上的中国人,而全然没有注意到在时间的流逝下,自己这个民族已经完全融入其中了,成为其中的一员——也许这是一切悲剧的根源吧。
话题有点远了(写着写着就控制不住了,大家对中国工业化的曲折进程有兴趣的话可以“百度”一下,可以找到不少让人无比悲愤的资料),中国的第一列火车是上海到苏州之间的铁路,主要的用途是作为货物运输,其中政府支付了一半,其他由那些新兴的资本家来负担,奕詝很清楚的知道,如果中国的所有铁路全部由中国政府自己负担,那么这实在是一笔太过巨大的支出,但是中国又不能学习美国,完全靠民间,毕竟中国所处的位置远比美国有着更加巨大的战争威胁,奕詝必须要考虑在必要的时候把这些火车用于国家使用,那么只有使用这种折中的办法,这也是政治上没有办法避免的妥协。
总之在中国通过这种合资的办法,中国开始慢慢的建设着自己的铁路,但是虽然合资,奕詝却坚决的抵制外资的进入,在奕詝看来铁路就是国家的命脉,必须要有一定的安全保证,如果想在中国投资铁路那么就必须加入中国国籍,而中国是不允许一个人加入中国国籍后还拥有其他国家的国籍。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奕詝随着和世界的接触渐渐增加,不少国家的法令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或者漏洞,而奕詝也开始酝酿着大规模的改变法令,但是奕詝还是在思考良久之后放弃了这种打算,强行改变中国通行了千年的法令显然不是一种聪明的做法,于是奕詝使用了一种折中的办法,奕詝派到外国的留学生不少就是专门去学习欧洲国家的法令的,不少甚至把外国的法律书籍直接搬回了中国,于是奕詝专门在研究了这些书籍后,开始制订专门用于中国对外的法令:
其中包括外国人在中国的行为准则,中国的国籍问题,外国人在中国的滞留问题,外交的一些基本准则——其中的内容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但是基本没有改变到国内的普通百姓的地方,奕詝这也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就象上次的电报问题,奕詝已经渐渐学会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中国人的皇帝,这种技能看来非常的重要。
中国在不少的地方都在发生着变化,但是在奕詝的蓄意控制下,还没有爆炸性的效果,或者说这种有点和风细雨的变化还没有被大多数人所察觉到,但是相信要不了多久,这种变化会有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奕詝相信到了哪个时候自己也就会轻松下来。
p.s:没有时间检查了,大家先凑活下,我现在总算是明白为什么不少作者本来只是请假,后来就太监的原因了,因为放下了在拿起来实在需要非凡的毅力(好象自夸了一下^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