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小是指小儿身高处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生长平均曲线以下或低于两个标准差,婴幼儿期(3岁以下)生长速度低于每年7厘米,儿童期(3岁~青春期)低于每年4~5厘米,青春期低于每年5.5~6.5厘米。通俗地说,在一个50名学生左右的班级里,身高倒数第一二名的孩子就可能存在矮小症。
1.矮小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我们已经知道,遗传、染色体变异等出生前病理因素和垂体发育异常、颅内肿瘤、外伤、感染、贫血、心脏病、肾脏疾病及甲状腺疾病等出生后疾病,会影响孩子身高和自身生长激素的分泌。常见的引起矮小的疾病有:生长激素缺乏(GHD);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软骨发育不全;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Turner综合征);宫内发育迟缓;先天愚型;体质性发育延迟(晚长)等。另外,排除了一切已知疾病发生的矮小称为特发性矮小,这在所有矮小中也占有相当的比例。
2.身材矮小可以治吗?
矮小症的治疗首先要明确病因,如果是上述疾病引起的矮小,消除病因是首要的治疗方法。各种病因造成矮小大多是因为其影响了内源性生长激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补充外源性生长激素为其重要的治疗手段。目前,外源性生长激素是惟一可以促进儿童身高增长的药物,美国FDA将其列为治疗矮小的惟一可选药品。孩子骨龄越小,生长潜力越大,而一旦骨骺开始闭合,生长激素作用就微乎其微了。因此对有适应证的矮小儿童应尽早给予正规生长激素替代治疗。
因此,在您发现自己的孩子身高明显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儿童身高时,请您尽快带孩子就诊。
3.矮小宝宝早发现早治疗
你可知道宝宝的身高是否在正常范围值内?你可知道宝宝从出生后到青春期每年应该生长多少才算正常吗?排除一系列因素后,我们平时该怎样照顾宝宝,才能让宝宝健康成长呢?
每位家长对宝宝的身高总是非常关心,希望宝宝长得高长得壮,但是作为人群而言,高矮是平衡的,所有的身高标准都是以一个正常人群为依据制定的,平均身高就意味着一半人的身高比它高,一半人的身高比它低,不可以强求。
我们把正常人群中调查的身高数据按百分位数法统计,低于第三百分位数者称为身高偏矮。在这些偏矮的人群中,有报道表明,只有1%属于生长激素缺乏或可以用生长激素治疗的矮小;其余在排除一系列矮小原因后,被诊断为“特发性矮小(ISS)”,即原因不明,包括家族性矮小和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者,占了80%以上。在儿童保健系统管理中,医生十分重视这部分宝宝的身高,以期早期发现异常宝宝、早期治疗。
4.监测的项目
所有宝宝出生后满28天,就要到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门诊定期进行体格检查,接受生长发育指导。
有关身高的项目主要有对身高进行评估、计算身高生长速度。一般而言,生长速度正常的宝宝,在1岁以内全年身高将增长24~25厘米,1~2岁要增长10~12厘米,2岁以后到青春发育前期,每年则增长5~8厘米。
而生长速度较慢则是从年身高增长速度来看的,即0~2岁低于上述正常速率的70%,2岁以后至青春发育前期,每年的增长速度低于4厘米。
儿童测量身高后,由保健人员对照《0~6岁儿童标准身高参考值》比较,按年龄来看身高是小于P3值的,则初步判断身高偏矮,但并非有疾病,因为正常人群中就有3%的儿童低于该标准。(备注:所谓“小于P3”的身高值,是指同年龄同性别的正常儿童人群中,有97%的人比它高,3%的人比它低。)
5.解决的方法
经明确诊断,有疾病的宝宝应直接转向专科门诊治疗。而在排除各种疾病后,对于正常儿童和单纯矮小宝宝,主要做到:
(1)定期体检,观察身高增长速度
1岁内每3个月一次,1岁以后6个月随访一次,2岁后每年身高的长速大于5厘米的宝宝就可以排除矮小情况。骨龄则一年复查一次。
(2)采取正确养护方法
爸妈对于单纯矮小的宝宝,在养护时应该特别注意保证其充足睡眠、加强体格锻炼与户外阳光照射等,以促进其生长。同时要特别注意营养均衡,不可因宝宝身材矮小就给其吃大量的补品,尤其是人参、蜂王浆等一些给老人、妇女吃的补品,因为其中可能含有激素等,会刺激儿童提早发育成熟,造成矮小。
宝宝的身高是要爸妈经常留意的,定期体检加上遵照正确的方法,宝宝一定可以长得尽如爸妈意愿。
6.身材矮小的临床鉴别分类
许多疾病均可以引起矮小,医学界有一套身材矮小的辨别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疗矮小过程中,许多家长存在几个误区:首先是试图改变遗传身高,如果孩子达到正常的遗传身高,就不要再盲目为孩子“拔苗助长”。其次,盲目相信广告宣传,为孩子滥用增高产品,往往给孩子带来许多危害。故而针对孩子的矮小问题,应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断,在医生指导下给予治疗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