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中国政府恢复在青岛的主权后,青岛的日侨人口和商行数便开始减少。1928年,在山东从事于商业、金融业及服务业的日人由1922年的3488人减至1928人。因失去了原先依恃的政治奥援和殖民当局的经济扶持,一部分日商停业或收缩业务,金融机构也处于业务收缩状态。“小本营生之日商,因日本官吏与军队、铁路人员以及眷属人等离青,亦复大受影响”。1922~1928年,全省日资零售业商人由889人减至340人;服务业就业人口由429人减至289人。从事大宗贸易的贸易商人数也整整减少了一半,由462人减至229人。1923年日本综合性公司(商社)减至101户,而欧美公司(商行)则相应增长,于当年增至38家。1926年,中国公司(商行)由1922年的76家增至120家,欧美商行由19家增至64家,而日本公司(商社)则由138家减少至96家。详。
日本公司商社不仅家数减少,而且一些公司的经营状况也急转直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低迷和委顿。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原先依靠战时需要维系的市场虚假繁荣迅速消退,第二年日本国内便发生了经济危机。1921年因青岛归还在即,日本停止了在青岛的官方投资,翌年,随着青岛的归还和殖民机构的撤销,使日资企业失去了过去一向依恃的政治经济奥援。这一时期,山东与国内各地的抵制日货运动,使“日本输入中国重要货品,如棉纱、洋布、洋货等,皆大受其影响”,销售市场一度出现萎缩,对日商经营也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而此前日资企业不顾一切的扩张和市场投机,又为日后的经营危机埋下了诱因。上述因素最终导致一些日资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和亏损,甚至关停歇业。是这类日资企业的若干典型事例。原先的中日合办企业也受到了影响。1918~1921年日资企业扩张最盛时期,共开设了12家以日资为主体的中日合办企业。这些合办企业多数为日方控制,但有些只是徒有其名,实际连资本都没有缴纳。合办企业的实缴资本合计为470万日元,其中日方出资约占半数以上,为250万日元左右。一次世界大战后,受日本国内两次经济危机以及中国收回青岛所产生的连带影响,这些原本就问题重重的合办企业大部分解体或倒闭。如日华协信公司,原来是接受青岛日本驻军的委托,办理上海、青岛间定期运输以及青岛、济南间铁路货运的运输公司,后来因业务萎缩而停业;山东兴业公司则转卖给了另外的业主;山东仓库公司因华商退出而实际变成纯日资公司,1930年合并于同一系统的山东兴业公司;华兴火柴工厂和青岛车辆公司也在无形中解体。结果在合办企业中,尚能勉强维持的只有旭华矿业公司。而旭华矿业公司的煤矿开采实际一直未能进行,只是到1925年在得到山东矿业公司资金上的援助后,方才重新恢复生产。
为了应对企业所处的困境,进一步扩大资本实力,增强同欧美公司以及华商的竞争能力,一些日资企业采取了诸如调整企业内部组织,增加融资渠道等方式,对企业组织和资本构成进行了改组,他们或将个人独资企业改组为合资、股份企业,或将合资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如:
增幸洋行——原系横滨巨商安部幸兵卫开办的商行,1920年后因经济萧条,安部陷于濒临倒闭的边缘。1921年8月改组为合资会社增幸洋行,资本10万元,承接原安部在上海、天津、青岛的产业和业务。1925年进一步改组为股份公司,并添设济南、张店、莒县等营业所。
合资会社三保本店——原为独资性质的青岛三保洋行,1926年6月为应对经营危机而改组为合资公司。
和田制材厂——成立之初,原为个人独资企业,1924年改组为合资公司,并与三井物产会社建立起密切关系。
岩城商会——原先为经营航运和贸易代理业的个人独资企业,1925年改组为合资企业,营业范围也相应扩大。
樫村洋行——1923年由个人独资改为股份制企业。
此外,一些日本个人独资企业通过增资等方式,经营规模也有所扩大,某些个人企业的资本和经营规模甚至不亚于法人企业,如医药业中的井上诚昌堂就与日本卖药株式会社并立为青岛最大的两家日资药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大工商企业在华的投资份额和比重呈上升之势,1920年代后,这一趋势更趋明显。随着带有垄断性的日资大型公司、商社在华投资额逐年上升,其投资比重和地位也日益提高,1927年,日本89家主要在华公司的投资额为92600万元,占其海外全部投资的89%,其中在东北地区投资76060万元,占其在华投资的80%,而在关内的投资大部集中在诸如上海、天津、青岛、武汉等沿海沿江大城市和一部分矿产区。在行业分布上,纺织业投资所占比重最大,17家纺织企业的投资占15360万元,纺织业以外的投资810万元。1925~1927年,日本89家海外主要企业的投资额逐年上升,经营收益也逐步提升。
大企业投资的迅速增长,使大资本在日本工商资本海外投资中占据了首要地位,这一特点在山东也有突出表现。日本89家海外主要投资企业中,在山东投资的有20余家,这20余家企业包括大日本纺、泰安纺、同兴、丰田纺、长崎纺、内外棉、日清纺、上海纺、公大纺、上海制造绢纺、富士瓦斯、日华蚕丝、共荣起业、大连制材、青岛燐寸、东亚烟草、大连制冰、大日本麦酒、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古河合名、坊子炭矿株式会社等。是89家日资大企业在华投资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