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慷慨的爱
一个4个月大的宝宝又哭了,而妈妈半小时前刚刚给他喂过奶。是不是要把孩子抱起来,爸爸的意见是让他哭去。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宝宝是通过哭来告诉你他有需要。尽管你不知道他到底需要什么,也要试着抱着他走走,再喂喂他,或给他唱唱歌。宝宝需要知道你会为了他待在那儿,即使以上原因都不对,他只是想让你抱一抱也无妨。
对于1岁之内的小宝宝,“娇惯”比“严厉”的效果要好。当你一次又一次把宝宝抱起来的时候,不要怀疑是不是自己屈服了,过于“严格”的成人化要求现在还不到时候。请放心!你的“娇惯”也不会让他有过分要求或是“被宠坏”。
对于1岁之内的宝宝是不可能被宠坏或被过度溺爱的,因为他知道你会认真对待他的要求和需要。这也意味着最终你的孩子会有更多的安全感和更少的焦虑,以后到该设定界限和制定规则的时候,他也会对你有信心,即使在你惩罚他时,也明白你是爱他的。
2.耐心、宽容和等待
父母作为子女的主要照顾者,同时也是引领、提供孩子最初社会化经验的人,孩子会朝着自信或自卑哪个方向发展,其实就在于亲子互动的基础。因此家长不妨想一想自己的教养方式,在心与心碰撞的过程中,是不是在以高尚的品格影响孩子、感染孩子。
在孩子渴望变成一个可爱小宝宝时,不要用不耐烦和斥责来回应他,需要的是耐心、宽容和等待。在育儿过程中,要让孩子从父母那里获得足够的爱,妈妈必须学会如何向孩子表达爱。孩子经常啼哭、反抗、不听父母的话,这全都是“需要父母的爱”的信号。
将点点滴滴的爱心倾注在每一个孩子身上,时刻用乐观的情绪、柔和的表情、适度的动作、温柔的语言与每个孩子进行情感接触和交流,对每个幼儿都充满信心,让孩子们在爱的摇篮中长大。
爱是很广博的,爱父亲、爱母亲、爱动物、爱身边的一切,童年时代主要是父母之爱。宝宝通过观察他的父母,学会了与人交往。假如宝宝能够通过观察父母的行为,在幼年时获得这种爱与被爱的能力,说明父母已经把幸福的理念种在了孩子的心里。
3.爱的丰富内涵
父母给孩子的爱每个人都会有,亲情是天生的,可是爱的能力是需要学习的。因为父母常常第一次去做,他对早期教育或对孩子爱的知识、方法、能力、技巧,尤其是在系统性上是欠缺的。所以他们是有爱的欲望,有爱的付出的要求,但是真正在爱的能力,或者爱的系统性上,需要认真的观察、思考,善于向身边有经验的人去学习。
爱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不单指情爱,还包括关怀、安慰、鼓励、帮助和支持等。年轻的爸爸妈妈,不论是宝宝进步时的兴高采烈,或是在宝宝跌倒时表现出怜爱,甚至在批评、惩罚宝宝时都必须有着爱的支持,让爱能伴随宝宝的一生。
幼儿有着得到爱、爱别人的需要。通过爱心教育,使幼儿得到爱的满足和学会从爱别人得到快乐,提高能力和自尊。爱是幼儿健康发展的“精神食粮”,是幼儿生活中的“阳光”。因此,爱能使幼儿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使其心理得到健康成长。
4.养育孩子原本是件快乐的事
父母都期待着孩子的出生,对孩子的成长寄托梦想。但现实是,孩子的频繁啼哭,使得照看孩子很耗精力,妈妈们再也没有了自己的时间。渐渐地,有的妈妈就产生了诸如“养育孩子好难”“简直是煎熬”等一系列负面情绪。有的甚至认为这与当初的梦想和期待完全相反,因而认定育儿是件很辛苦的事情。
但也有的妈妈始终坚持:“养育孩子真是快乐!”“婴儿可爱得不得了!”如果觉得育儿很快乐,就说明妈妈的心与孩子融为一体,她们看到的宝宝经常笑呵呵的,不怎么哭,母子之间建立了很好的信赖关系。这种孩子的接受能力非常强,不论妈妈教什么,他们都能很快学会。因此对父母来说,育儿也就成了一件令人欣喜的事。
5.爸爸,我的好爸爸
对于乐乐来讲,她最喜欢的人就是爸爸了。以前每每问她:“乐乐,谁好呀?”乐乐总是不假思索地说,“爸爸好”。现在小家伙长心眼了,知道要顾全大局,“爸爸妈妈都好”。但是妈妈明白,在她的心里,爸爸是最疼爱他的人。爸爸几乎和妈妈一样每天负责乐乐的衣食住行,无微不至。
在乐乐的眼中,爸爸是个无所不能的“魔术师”。爸爸总是嘴巴里念着“变变变”,便会有好吃的拿到面前,如牛奶呀、苹果呀、点心呀等等。所以,在乐乐的眼中,爸爸是个会变出很多好吃的“魔术师”。
在乐乐的眼中,爸爸还是个故事大王。乐乐从小喜欢听故事,现在自己能说出很多故事的名字,有的故事还能记住里面的内容,比如《拔萝卜》《小马过河》《大灰狼和小猪》等。每天晚上入睡前,乐乐肯定是要听故事的,当然这个光荣而神圣的任务交由爸爸完成,因此称职的爸爸也获此殊荣——故事大王。当然,这个职称不仅是因为爸爸坚持讲故事,而且是因为爸爸还会编故事。不过这样呢,正好可以引导孩子发挥想象力了。
乐乐在爸爸跟前则表现得很兴奋,大多数爸爸的动作一般比较粗犷并喜欢通过身体接触的方式与宝宝一起玩耍。爸爸抱宝宝的姿势很随意,爸爸对宝宝传达爱的方式很容易渗透到宝宝的身体上。经验告诉人们,父亲在宝宝个性形成和行为塑造方面确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个温馨的小家庭中,父亲与母亲哺育孩子的方式不同,虽然母子之间的情感密切而稳固,但作为爸爸完全可以加入进来,并与宝宝融为一体,让婴儿认识你这位父亲。
6.爸爸的爱的优势
父亲在宝宝成长中发挥的作用与母亲不同,宝宝在妈妈面前往往表现得很安静,这是因为妈妈通常都用相同的方式对待孩子,轻柔而平和,爸爸则表现出男人刚毅果敢的一面。
图图的爸爸是公司的一位老总,他每天上班总是一个人驾车独往,绝不让刚刚上学的儿子图图顺道搭车上学。一天,图图有些感冒,走路也有点困难,他央求爸爸送他一程。“不行!”爸爸斩钉截铁地回答。图图只好背起沉重的书包沿着大街慢慢向学校走。半路上当他正想走上高高的天桥时,突然发现爸爸站在大桥底下等着他。爸爸见了图图,什么也没说,只是掏出手帕擦去儿子的泪痕,然后一手拉着图图,一手为儿子提着大书包缓缓地跨上一级级台阶。“孩子,不要怪爸爸,你现在是学生,不能坐车上学。将来你长大有出息了,一定能买辆比爸爸的车更好的车,开着车去上班。”图图的眼圈有些发红。爸爸这种特殊的育儿方式,告诉孩子做人要坚强,爸爸把爱藏起了一半,爸爸并不是丢弃了另一半爱,而是爱得更深沉,更高尚,更科学了。
7.百依百顺不会给孩子带来幸福感
娇娇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但有点“贪心”。每次父母答应她什么要求,她就马上加码。有一次她想要布娃娃,爸爸就给她买了一个。谁知道她才拿到手,又眼馋地盯着另一个,爸爸不忍心,把另一个也买下了。但离开商店时,娇娇仍旧满脸委屈:“爸爸不好,才给买两个布娃娃!”类似的情况发生了很多次,娇娇爸每次都因为受不了女儿的眼泪而选择了妥协。其实,这不是孩子天生贪心,而是家长对孩子的欲望不加控制的结果。所以,在孩子提出过分要求时,家长要坚决抵制。这个时候的坚决拒绝会让孩子体会到规则的威力,以后提要求就会慎重。
当孩子要钱、糖果或玩具时,父母都无条件的满足他们,孩子会误以为自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变得自私而不懂得体谅。幼儿期若是有求必应,孩子没有机会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欲望。如果不从小训练孩子忍耐,等他长大进入社会,遭遇各种困难与阻碍时,当然无法克服与适应。因此,父母应透过各种实际状况,从小建立孩子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在家庭里学会适度地提要求和控制自己的欲望,长大后与人交往才不会有挫折感。
8.打造孩子的完美情商
0~3岁孩子脑部会发育到成人的三分之二,其精密的演化速度是一生中最快的阶段,这一时期也是情感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人的情商萌发这时已经开始了,进而在整个童年时期逐渐形成。宝宝学习爬行、学习儿歌、看图识字,这些都是用来解决抽象问题的,属于智商。但宝宝还要学会与人交往则要运用情商去解决。对婴幼儿健康成长而言,爱心与责任感属于“情商”。
智商是一个商数,可以通过系统测试得到数值,并可从这个数值度量出智商的水平,而情商则是不能计算的。智商受先天的因素影响多,后天改变比较难,情商则可以后天培养。情商是与智商相对应的,每个人都是它们的结合体,人们既需要提高自己的智商水平,也需要提高情商水平,只不过在社会关系日趋复杂的今天,情商时常比智商所起的作用更大。
9.什么时候该给孩子“定规矩”
一个1岁以下的小婴儿嬉笑地把玩具扔到地上的行为,和一个3岁小孩子知道弄一团糟后爸爸妈妈要来清理的行为是有区别的。通常在1岁左右,当你的孩子能够了解到自己在做不该做的事情时,就是转折点出现的时候了。如果孩子的眼睛看着你,仍然去做一些他似乎知道不应该做的。这时就一定及时指出他的不对,并把应该去做的告诉孩子。
如果孩子把餐椅下面弄得乱七八糟,你要把他抱起来放到地板上,让他捡起一个玩具递给你,这样他就是在“帮”你收拾了。把你正在做的事情告诉他:“好了,我们把玩具弄了一地,所以我们得收拾干净。”然后把他放回椅子上,给他一些别的东西吃,或者再做其他游戏。
宝宝在从半岁到两岁的这段时间,应当在与孩子的交往中不断给孩子“定规矩”,让宝宝经历令他不愉快的“定规矩”的过程,才能保证他以后成为一个“快乐的孩子”。
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你得让他明白,虽然他年龄小,相对家里的大人有一些特殊,但是他并没有比其他家庭成员享有更多的特殊权力和待遇。如果你打算等到宝宝更大一些,再来制定执行规矩,就太晚了,对你和宝宝都非常困难,而且也非常痛苦。
10.鼓励正面行为
当你对1岁以上孩子的行为满意时就告诉他“宝宝做得好”。而不是只在他做错事的时候才大声说出来。合格的家长要养成鼓励好行为而不是只讲批评的习惯,这样最终更能收到效果。
午睡时间到了,你可能要和你那个时常反抗的孩子来一场睡觉大战。你可以通过称赞孩子哪怕是很小的积极行为:“让你不玩积木你就不玩了,做得真是太棒了!这样我们就能有更多的时间来读一个故事了。如果你立刻躺下,我们甚至还有时间读上两个故事。”不停地赞扬孩子午睡程序中的每一个进步,并用故事或歌曲之类的奖励让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11.请孩子来帮忙
小孩子天生有与人协作的愿望,对于一个1~3岁的孩子来说,这种愿望尤为强烈,只是很多时候孩子的父母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孩子早在1岁半时就已经完全具备了无私和协作的品质。想证明这一点的方式很简单。如果你假装“费劲”地抱着一篮子蔬菜去厨房,当你故意把蔬菜撒落在地上,孩子就会赶快跑来捡起蔬菜递给你。
让你的孩子参与家庭中的日常事务,这样他就明白大家需要一起工作。引导孩子乐于助人,因为帮助人是最重要的生活技能之一。父母可以安排一些孩子能做的事情,不管是洗菜还是整理衣服都可以,这样一来,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和家里其他成员一样,自己并不是一个特殊的人。
12.要让孩子学会等待
应该让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懂得,许多事想要立即得到满足是不可能的,要学会等待,在等待的过程中,孩子的控制能力自然而然地会得到了发展。1~2岁的宝宝都爱发脾气,这是因为他们还不能控制情绪。当孩子因为不能随心所欲而生气时,就会发脾气,在这种情况下,不论采用哪种方式,先让他平静下来。
有经验的家长都知道,在平息孩子这场情绪风暴之前,不要试图和他谈论发生过的事情。而一旦风暴结束,又不要因为如释重负就不再谈论这件事情。相反,你要重新回到刚才的场景中,这个时候正是纠正错误的时刻。你的宝宝不想穿衣服,大发脾气,把玩具车扔得到处都是。等他平静后,你要把他领回到玩具车的地方,平静但坚定地告诉他现在要把玩具车都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