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经验总结,又是无产阶级运动的行动指南。一个多世纪来,科学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且由理论变为现实。在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建立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意义、影响最深的伟大变革。西方国家的社会民主党人利用社会主义国家的暂时困难和实行改革的机会,提出要用民主社会来替代科学学社会主义,用民主化、自由化来“改造共产党社会”,促使社会主义国家沿着民主社会主义道路演变。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需要弄请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特点,明确民主社会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这对于我们坚持四项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也有重要意义。
一、民主社会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的对立
民主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国家的社会党(包括社会民主党、工党)的思想体系的总称,是同科学社会主义相对立的非科学的改良主义的思想体系。它同任何一种思想体系一样,有其历史发展的过程。
民主社会主义或叫社会民主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年代。在欧洲1848年革命过程中,法国的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派结成政治联盟,称之为“民主社会主义党”或“社会民主党。这样就有了民主社会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的名称。之后,马克思主义者常常交替使用这两个概念并视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同义语。那时各国建立的社会主义政党和第二国际的各国党一般都叫社会民主党或社会民主工党。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曾自称为社会民主主义者、社会民主党人。由于当时加入社会民主党并自称为社会民主主义者的也有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和改良主义者,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民主主义或民主社会主义的概念不科学,在这个意义上,他们通常自称为共产主义者。”
19世纪末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出现后,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的内涵逐渐地有了变化。当时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活动家伯恩施坦声称,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或者已经不完全适用了,应该借助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哲学、经济学理论,对新的社会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新的结论,进而全面“修正”马克思主义。他反对阶级斗争,宣扬阶级合作,否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否认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鼓吹资产盼级国家是整个社会利益的体现;宣扬资产阶级民主具有超阶级的性质,可以利用资产阶级民主制逐步地使资木主义“长入”社会主义;并且提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微不足道的,运动就是一切”的改良主义口号。他还明确提出要使社会民主党由工人政党改变为“民主社会主义的改良党”,“用民主改良和经济改良的手段来实现对社会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革”。这样,伯恩施坦使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具有了与科学社会主义相对立的改良主义的内容。对伯恩施坦等修正主义者来说,社会民主主义或民主社会主义成了修正主义的同义语。
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出观后很快成为国际性的思潮,第二国际的大多数社会民主党接受了这种思潮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故爆发后,它们公然站在资产阶级一边,支持本国政府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使第二国际频于瓦解。各国社会民主党分裂为鲜明的左、中、右三派。大战结束后,列宁鉴于大多数社会民主党的背叛,败坏了社会民主觉的名声,建议丟掉“社会民主党”这件“肮脏的衬衣”,按工人阶级政党的奋斗目标作为党的名称。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接受了列宁的建议,于1918年改名为俄国共产党。各国左派也相继建立了新党,都取名为共产党。1919年3月,各国共产党联合起来成立了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共产国际。中派与右派则仍称社会民主党并逐渐合流于1923年5月成立的以民主社会主义(或曰社会民主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与共产国际相对立的国际性组织社会主义工人国际。
社会主义工人国际和各国社会民主党的领导人进一步鼓吹社会改良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相对抗。他们声称资产阶级民主制“提供了用和平手段取得政权的充分可能性”,认为资产阶级国家已“开始从镇压被剥削者的工具转变为解放被剥削者的工具”。并且宣扬“纯粹民主”、“一般民主”,攻击俄国苏维埃的无产盼级专政是“独裁”、“专横”、“毁灭民主”。他们还炮制了“有组织的资本主义理论”,宣扬欧美各国进人了有组织的资本主义时代,在这有组织的资本主义时代,通过扩大和完善政治民主、建立和发展经济民主,就可以实现社会主义。一些社会民主党以此理论制定了纲领和政策。在1920至1928年间,先后有11个国家的社会民主党进人了资产阶级内阁政府,使改良主义得到了合法的实践基地。一时间,民主社会主义在西欧成为颇具影响、颇为时髦的理论和实践。考茨基在1927年颇为得意地写道:“就像中世纪基督教条条道路通罗马一样,今天无产阶级条条道路通向民主和民主社会主义可是,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法西斯希特勒上台,那一套改良主义又破产了社会主义工人国际和许多社会民主党先后停止了活动。”
战后,各国社会民主党在恢复和重建过程中,在争取建立各国社会党的国际联盟——社会党国际的过程中,基本上以他们在战前所主张的理论。纲领作为沟通他们相互关系的思想基硇。51年社会党画际在法兰克福召开的成立大会上,通过了标题为《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与任务》的原则宣言,又称《法兰克福宣言》,阐述了民主社会主义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国际关系等方面的主张,并且激烈攻击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从而第一次明确地宣布把“民主社会主义”作为各国社会民主党的纲领性目标,“民主社会主义”被正式确定为国际社会党人所主张的理论观点体系的总称。《法兰克福宣言》突出了非马克思主义的倾向,强调了反对共产党、反对社会主义國家的立场,表现了民主社会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面的对立。
所以,民主社会主义主要是由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发展演变而来。西德社会民主觉的理论家就公开承认:民主社会主义的几个发展阶段中,“民主社会主义逐步用修正主义来表达自己的理论和纲领”,“修正主义的主要内容成为现代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当然,现代民主社会主义的内容较之历史上的民主社会主义有了很多补充和发展,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并且在不同国家、不同社会民主党的实践中具有不同的特色,但是,共同的特征是与科学社会主义相对立,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起抗衡和破坏作用。
二、民主社会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关于什么叫民主社会主义,各国社会党人众说纷紜,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和一致公认的解释。但是,综观社会党国际和各国社会党的纲领文件与有代表性的理论著作,可以看出民主社会生义的本质特点和它同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主要是:
(一)关于指导思想问题
比主社会主义上张肚界观和指导思想多元论,崇尚多元主义,声称名元论是“民主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他们认为,既然社会达多元的,决定社会存在的因素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也必然是多元的,所以社会主义运动不必要有统一的世界观。他们反对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统一的指导思想,称指导思想要多样化,把基督教学说、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康德的伦理学与启蒙思想、黑格尔的辩证的历史哲学,马克思的批判方法,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等等都作为思想来源,同时还吸取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理论,如凯恩斯主义、福利经济学、综合经济学、自由市场经济思想,还吸取了新康德主义和新费边主义的哲学观点和政治学观点。可以说,他们的思想体系是各种思想观点的复合体,是融唯心论、唯物论、唯理论、唯种论于一体,美其名为指导思想“多样化”、“开放性”,实际是推崇和遵循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有时他们也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根源,称“欧洲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根源是人道主义哲学、基督教、玛克思的历史和社会学说、工人运动的经验”。但实际是借用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观点而曲解其内容实质,否定马克思主义对工人运动的指导作用。所以民主社会主义主张多元论,实际上是强调实用性,而不讲究科学性;强调开放性,而不注重原则性。他们在理论观点上、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经常处于自相矛盾之中例如,他们一方面说要为社会主义而奋斗,另方面又说“社会主义的实现不是必然的”;一方面称“要把人们从对占有或控制生产资料的少数人的依附中解放出来”,另方面又反对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提倡市场经济。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辩证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世界观。科学社会主义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创造性的特点,但开放性是同它的基本理论的坚定性相一致,实践性是它的理论与实践相,创造性是它在实践中必然要不断地丰富发展所要求。显然,民主社会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在指导思想上有着本质区别。
(二)关于社会主义的目标问题
民主社会主义声称其目标是“为一个社会公正、生活美好、自由与世界和平的制度而奋斗”,是要“建立一个自由人能以平等地位共同工作的社会”、“以平等、博爱为基础的社会”。它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理性和伦理原则的实现。他们说他们要反对资本主义就是因为资本主义违背了人类理性、伦理原则。他们也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和矛盾现象进行分析,揭露资本主义危机加深了人们的恐惧和悲观情绪,造成了工人大批失业和不平等现象;指出资本主义技术和经济发展使生态循环遭到破坏,威胁人的生存;他们反对战争、反对核武器,认为战争和核武器将造成人类的自我毁灭,但他们认为这些弊端和矛盾的根源不在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不在于阶级剥削阶级压迫的存在,而是违背了自由、平等、公正、相助等伦理原则,“违背了社会党人的正义感”。他们声称:“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自由、公正、相助,是我们估量政治现实的准绳,是衡量一个新的更好的社会制度的尺度,同时也是每个社会党人行动的指南”。他们离开社会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阶级关系,笼统地提出“人的尊严是我们行动的出发点和目的”,“我们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实现人的权利”。所以,他们是从伦理道德信念中引导出社会主义,把个人作为社会主义思想和行动的中心,认为社会主义是伦理道德发展的结果。他们的所谓奋斗目标,基本价值,既没有确定的经济标准——同所有制直接相联系,也没有确定的政治标准——政权归谁掌握,而是完全拋开阶级关系、阶级斗争,离开社会政治经济矛盾的现实根源,空谈自由、公正、相助,把抽象的伦理原则看成社会主义的基础,把理性看成是人们社会政治活动的源泉。显然,这黾唯心主义的观点,基本上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是主张。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指出:空想社会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相区别的最大特征就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绝对真理、理性和正义的表现,只要把它发现出来,它就能用自已的力量征服世界。”
科学社会主义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认为伦理道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从属于一定社会制度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里占支配作用的伦理观点只能是统治阶级的伦理观点,而无产阶级的伦理观点只有无产阶级居统治地位的社会主义社会才能起支配作用。正如恩格斯所说:“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世界上决不可能有一神适合于各个社会、各个时代和各个阶级的道德。自由,平等、公正、相助等概念,听起来似乎是永恒的,实际上各个时代的各个阶级都赋予它们以不同的内涵。社会历史发展的原因,社会主义的实现,只能到社会生产方式的变迁中去寻找,只能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斗争中得出的必然的结果。民主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看作是理性和伦理原则的体现,实际上是否定社会主义的实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要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放弃对社会主义的科学信念。社会主义国家如果相信和宣传那一套,那就是要放弃科学社会主义的选择,改变现有的社会主义制度,倒退为资本主义。”
(三)关于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
民主社会主义认为很难在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之间划一个明确的界限,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不是一个突变,而是一个长的改良过程。他们抽象地把“民主”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声称“社会主义只有通过民主制才能完成,而民主制也只有通过社会主义才能完全得到实现”,规定社会党人只能“通过民主手段建立一个自由的新社会”。他们鼓吹阶级合作,提倡建立不分阶级的“社会伙伴关系”,提出了“资本家为工人、工人为资本家”的口号。他们把民主与专政对立起来,提出“民主高于一切”、“反对一切专政”。他们虽然无法否认资本主义社会是阶级社会,但不承认国家的阶级属性,不承认目前资本主义国家仍是资产玢级国家,声称“国家并不是必然要成为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或者有势力的利益集团的工具。国家也能够成为按更加民主的方向变革社会的那种势力的重要工具”,“由于政治民主,我们的国家至少不再是阶级國家”,因此,可以利用现存的国家一步一步地和平地进人社会主义。他们把自已执政的国家称为“社会福利国家”或“民主福利国家”,同时攻击社会主义国家是“独裁统治”,把社会主义国家对反社会主义的反革命势力的专政说成是“消灭个性、自由和不人道”。所以,民主社会主义是否认民主与专政的阶级属性,抹煞社会主义民主同资本主义民主、无产阶级专政同资产阶级级专政的根本区别。
考茨基就曾鼓吹资产阶级民主制使无产阶级政治革命可以成为“和平的不流血的和没有暴力行为的”;资产阶级宪法向无产阶级“提供了用和平手段取得政权的充分可能性”,宣称“现代民主国家就其素质而论,并不像以前的国家那样,注定要成为少数人的器官,而毋宁注定要成为多数居民的、即劳动阶级的器官”,民主国家已“开始从镇压被剥削者的工具转变为解放被剥削者的工具”还鼓吹“纯粹民主”、“一般民主”,攻击俄国苏维埃的无产阶级专政是“独裁”、“专横”、“毁灭民主”。列宁在批判考茨基时强调指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资产阶级国家虽然形式极其繁杂,但本质是一个:所有这些国家,不管怎样,归根到底一定是资产阶级专政。”针对所谓,“纯粹民主”“专政就是消灭民主”的滥调,列宁指出: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纯粹民主”,有了资产阶级民主,就没有无产阶级民主,有了无产阶级的民主,就不可能有资产阶级民主,“‘纯粹民主’是自由主义者用来愚弄工人的谎话”,资产阶级民主是“狭隘的、残缺不全的、虚伪的、骗人的民主,对富入是天堂,对被剥削者、对穷人是陷阱和骗局”,“无产阶级民主比任何资产阶级民主要民主百万倍”。列宁还揭露了鼓吹“一般民主”反对一切专政的实质,指出“借谈论‘一般民主’来拥护资产阶级民主,借斥责‘一般专政’来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就是公然背叛社会主义,实际投降资产阶级,就否认无产玢级有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权利。”列宁对考茨基的批判也深刻地揭示了民主社会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在民主与国家问题上的本质区别。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无产阶级取得政权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先决条件,由于各国具体历史条件和国内情況不國,各國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具体道路可以具有多样性,但是决不能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通过资产阶级民主制就可以直接长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各自都有质的规定性,两者不能混淆也不能趋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可以利用普选权作为反对资产阶级的武器,但不能混淆资产阶级民主制同社会主义民主制的界限;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同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是辩证的统一。民主社会主义鼓吹通过民主制走向社会主义,反对一切专政,实际上是要把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斗争限制在资本主义的范围之内,同时要求社会主义国家放弃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
(四)关于对待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态度问题
民主社会主义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不是决定社会性质的基本因素,不是衡量社会性质的主要标准,所以实现社会主义不需要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而只要采用国家干预、公共监督和改善分配等办法。他们主张在保留私有制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国有化和合作社经济,实行以市场经济为基鋪的“混合经济”,强调私有制在经济中应起主体作用,私有制是“不可缺少”、不可触动的。社会党国际《法兰克福宣言》声明:
“社会主义的计划并不以所有生产资料的公有为先决条件。它允许在重要生产领域内,如在农业、手工业、零售业和中小型工业内都可以有私有制的存在。”他们认为私有制特有的竞争机制和生产效率能为经济生活提供活力,因为生产资料成为私人财产,人们才会对它关心,才会重视它的使用和增殖,才会有效率。事实上,生产资料私有制意味着生产资料只归少数人所有,大多数人必然被剥夺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关心生产资料和重视它的使用和增殖的只能是少数资本家。大多数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絶不是为了关心不属于他们的私有财产才去工作和劳动,而是为了谋生而工作和劳动。而且,在当今生产社会化已获高度发展的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已经超越了个体所有制以后,还鼓吹私有制才使人们关心资产的使用和增殖,对绝大多数不可能以个人身份成为生产资料所有者来说,那只能是欺人的空话。
民主社会主义主张维护私有制但又不能不承认私有制条件下造成的不平等,因之离开私有制关系在分配领域打圈圏,强调他们经济政策的基点是“充分就业,增加生产,提高生活水平,实行社会保障和惟行收入与财产的合理分配”,建立“福利社会”。在实践中,他们实行了某些限制垄萌资产阶级的权力,提高人民群众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的措施,如扩大工人群众在企业内部的参与决定权,改善劳动条件;征收高额累进税和较重的财产转移税,规定最低工资限额,实行广泛的保健和社会保护等等。但这些措施都没有突破资本主义的范围,没有改变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这些措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资本主义经济各种矛盾的制约,受到经济形势的制约,受到垄断资产阶级的压力,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至今为止,不论哪个国家的社会党上台执政,也不论其执政时间的长短,不管他们在经济上釆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都没改变垄断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事实。例如瑞典社会民主党上台执政或上政,前达52年之久,尽管瑞典在西方工业國家中具有最大的公共部门、最高的税率和最优厚:的社会福利,但它的工业企业中私人资本仍占85%,林业产值的89%、钢铁业产值的95%、化学工业产値的99%都是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生产的;全国0.2%的人控制着全国企业股票的2/3.据1987年的统计,全世界500家大工业企业中,仅有830万人口的瑞典竟占22家,可见其垄断资本发达的程度。所以瑞典至今仍是垄断资本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的实现必须逐步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的经济体制。正如《共产觉宣言》所指出:共产主义的特征是要废除资产阶级所有制,“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因为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是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基础的要求;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社会在经济上最本质的特征。如果离开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来谈论社会主义,那只能是以社会主义之名行维护资本主义之实;如果要求社会主义国家将已实行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改变为私有制,那只能是使社会主义倒退为资本主义。
(五)关于党的性质和作用问题
民主社会主义政党自称是“具有不同信仰和思想的人組成的一个共同体”,是“改良的党”“人民的党”“民族的党”,是政治多元化体制中的一个政党,其主要任务是在“民主制”条件下争取在议会中取得多数成为执政党。它认为“由于生产力的变化,工人阶级已经丧失其作为历史动力的主导作用”,社会主义将由那些因生产力发展而出现的社会阶层而不是由工人阶级来领导,所以它“不谋求确立新的特权或偏袒任何特定的社会集國”,也就是说,它不再以实现工人阶级历史使命为己任,不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要求实观工人阶级的领导作用它还认为适应民主化、多元化的要求,党必须实行完全的民主和自治的原则,反对实行民主集中制,称民主集中制会造成党内独栽;党是“思想自由的党”,“党内没有忠于共同的意识形态的义务”,“允许党内存在批评的广泛自由和成立不同派别”,党内不需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称严格的组织纪律会妨碍个性自由。显然,民主社会主义政党根本反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建党原则,反对党成为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工具。这样的党,只不过是一个政治俱乐部。民主社会政党因工人人阶级政党在党的性质作用问题上的原则分歧,直接关系到有关国家和社会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前途和命运。
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和组织纪律性是科学社会主义建党的原则,也是工人阶级政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重要标志。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南的工人盼级政党是工人阶级最忠诚最有觉悟的部分,是工人阶级的核心,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战斗指挥部,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具有严格的組织纪律的党。只有这样的党,才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英勇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为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
总之,民主社会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之间有着本质区别,民主社会主义是非科学的改良主义的思想体系,表面看来它似乎是主张既非资本主义也非共产主义的所谓第三条道路,实际上是倾向于资本主义的政治模式、经济模式和价值观念,它的理论和实践没有越出资本主义实际发展的框框,没有从根本上触动资本主义制度,当然,也不可能真正引导人们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实际上起着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作用。
三、迎接挑战,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当前,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面临着来自许多方面的挑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以民主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这场挑战是严峻的、全面的、带根本性的。为了对历史负责、对千百万劳动人民艰苦奋斗、前仆后继、流血牺牲而赢得的社会主义事业负责,我们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挑战,在回答挑战中坚定正确地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为了迎接挑战,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首先要认清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规律: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是在斗争中发展的,发展过程中是会有曲折的,社会主义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改变的。从而增强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提高为社会主义事业而斗争的自觉性。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科学社会主义由创立到广泛传播、由理论到运动的阶段;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由理论成为活生生的现实、社会主义制度在一国胜利发擬到多国胜利的阶段;第三阶段是社会主义深入改革即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阶段。推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整个发展过程每前进一步都得经过斗争,既要同形形色色的敌对势力作斗争,又要同各种反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潮和派别作斗争,还要为发展科学技术同自然界作斗争。在斗争中,千百万革命人民和共产党人牺牲了生命、贡献了一切。不经过斗争,没有奋不顾身的革命斗争精神,社会主义事业的任何发展都是不可能的。社会主义事业如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其发展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必然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是曲折地发展的。例如,科学社会主义刚刚确立,第一个國际性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刚刚建立时,就遭到了各种反动势力的围攻,不久,共产主义者同盟被迫解散;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刚刚建立时,就经受了国内反革命叛乱和国际上14个资本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使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处于极端危险中;当社会主义在苏联刚刚建成时,又遭到希特勒德国在英法绥靖政策的支持下发动的侵苏战争,使社会主义苏联面临了极大的困难,遭到了极大的损失。所有这些,都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现今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又出现了新的困难和挫折,面临了新的挑这也是难以避免的、可以理解的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过中出观的困难和挫折,只不过是社会主义发展长河中暂时出现的漩涡和逆流,终究是要被克限和消失的。社会主义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改变的。虽然,战后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科学技术有了很大发展,资本主义的统治还较稳定,但资本主义私有制毕竟还是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基本矛盾并没有解决,资产阶级同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剥削和被剥削的矛盾依然存在,资本主义固有的静病依然存在并且有增无减,如经济危机、通货膨胀、失业严重、思想颓废、吸毒加剧、爱滋病蔓延等等。同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不发达国家之间的压榨和被压榨的矛盾依然存在,而且日益严重;资本主义国家之_争夺市场和霸权的矛盾也十分激烈。总之,所有这些矛盾和弊病都是客观存在,这些矛盾和弊病在资本主义范围内是根本无法自行克服的,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的情况下,才能逐步消除。这些矛盾的发展迟早要导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也就是说,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要求的客观规律是不可执拒的,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一定会代替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社会主义的社济基础和一定会在新的条件下得到广阔的发展。当然,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不是自发地进行的。为了推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进程,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地深入研究当代世界的新情况和新变化,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系统地研究社会主义实践的新经验和新问题,提出反映当代世界变化和各国具体实际的新观念、新结论,并指导社会主义实践取得新的发展,夺取在回答挑战中的社会主义的新胜利。
为了迎接挑战,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就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说,要努力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切实做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并把两者有机地相结合。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已经证明,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没有有四项基本原则,就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存在与发展,就没有中国亿万劳动人民的劳动与幸福;不搞改革开放,就不能逐步建立和完善与本国情况相符合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就不能接受世界科技进步的新经验和新事物,就不能发展社会生产力。所以,两者必须坚持又必须相结合。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既要反对机会主义资产阶级自由化,又要反讨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为了迎接挑战,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国家执政的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处于核心领导地位的党。所以,党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盛衰成败。我们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是经过长期战争锻炼和各种艰难困苦考验的党,是牢牢掌握着一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有强大战斗力的军队的党,是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产生、发展、壮大起来的党,是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取得巨大成就的党。但是,毋庸讳言,我们党也还存在着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以权谋私、腐化墮落等等脱离群众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所以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和組织建设,克服自身存在的缺点。坚持和发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全党上下真正做到廉政勤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入群众关心群众,与群众血肉相联。那么,党就一定能够更好地率领群众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一定能够经得起任何政治风浪的考验,一定会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
总之,在民主社会主义向科学社会主义挑战的面前,只要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认真地总结和吸取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坚持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加强党的自身的建设,那么,一定会在回答挑战中取得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胜利。
原载《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思潮》1990年5月新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