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下的水仍在静静地流淌着,呜咽着,诉说着动人的故事……
出征的队伍绵亘十几里,风萧马嘶秋冷,红军将士们行色悲壮。每次突破敌人的封锁线,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战斗队减员严重,而担架队却越来越长,任务也随之越来越艰巨。
一个清瘦干练的姑娘穿梭在队伍里,像踩着风火轮似的,跑前跑后,安排抬担架、照顾负伤的战士,这是她的职责,她是担架队队长。据说她是自己从家里跑出来参加红军的,英子这个名字也是当兵后她自己取的。20岁的她,已参加红军4年、入党3年,麻利、果断、机智、勇敢的作风常让人忘了她是个姑娘。因此在长征前她受领了队长一职。
临危受命,意味的不再是权力,而是用性命兑现所有的责任。困难、问题、危险,接踵而来。担架不够用,伤员有增无减!有的担架员受伤了,雇来的民工逃跑了。
十几个担架被扔在路上,重伤员血污模糊地躺着,较轻一点的伤员发出阵阵痛苦的呻吟。触目的情景让她心如刀绞,血直往头上冲。年轻的队长杏眼瞪圆,咬着嘴唇,狠狠地说:“背也要背着走!”
她对担架员的任务进行了分配,尽力找回逃走的民工,尽量安顿好每个伤员。
可安排到最后,再也匀不出担架和人来抬一个伤势严重、生命垂危的小战士了。看着前方的路,看着奄奄一息的小战士,英子决定背着他走。
队员们反对,劝她留下这个伤员。因为矮小、单薄的她看上去实在不堪重负,而且这个伤员伤势太重。可英子看着四周的荒山野岭,说:“丢下他,不就等于让他死吗。决不能!”于是,大家再没有多说什么,她背着他在崎岖泥泞的路上,迈开了沉重的步子……
伤员的手无力地搭在她的肩上,微弱地声音说:“放——下——我,放——下——我吧……”英子充耳不闻,薄薄的嘴唇坚强地抿起。
是奇迹吗?弱小的她,背着比她高、比她重的战士,翻山越岭,竟然走过了许多路程。而受伤的战士,也顽强地抗争着,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居然开始好转!
一路辛苦,一路历险,一路化险为夷。担架队艰难而曲折地前进着。而英子却越来越瘦,她总是将少得可怜的食物分给担架员和伤员;她也越来越弱,她总是将珍贵的盐和水送进战友的嘴里……
队伍来到山里的一座小桥时,仿佛春天正好等在这里,娇嫩的小花与新绿扑面而来。劳累不堪的战士们愣了一下,然后,都恍然大悟似地停下脚步,深呼吸……
那个重伤的战士已经可以拄着棍子走了,也许是受了这美景的鼓励,他走到英子队长面前,说:“队长,我要编个花环给你!”
英子笑了,那开心而生动的笑脸让人想起她也只是个孩子,她点点头回答:“嗯,好。”可接着又故意板起脸说:“但是,你现在还需要休息。”这是她一生中所说的最后一句话。
有个伤员要喝水,她立刻跑到那座红色的小桥下的河边,流水很急,她小心翼翼地用瓢舀起了一瓢,当她站起来要离开的时候,突然天旋地转,眼前一黑,掉进了河水里。她坠落的声音那么小,她甚至没有挣扎,就顺水飘去……
战士们发现英子好久没有回来,就跑到河边去找,却只发现了仍在河边的水瓢,顿时明白了一切,发疯似地朝河里抓,抓上来的却是一把一把水草,哪有英子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