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20400000050

第50章 明思宗魂归煤山

魏若华

系列九篇交卷时,偶然想到郭沫若先生的《十批判书》,进了一位,凑成整数。

余暇常想,什么是历史?历史是什么?

哲人告诉我:“它是与人类尊严密切相关的伟大的集体记忆,比史学家关于民族、国家、政党的一鳞半爪的记载,或梳理得整整齐齐的材料更加真实可靠。”

这阐释的关键是“伟大的集体记忆”!

因为,不同时代的人,各自以不同的身份或不同的目的,从不同的利益出发,持有不同的观点与方法,在不断地解读着同一本断代史。但无论是谁,哪怕你是最富有权势的人,都将不会把历史拉回来,还原其本来面目;而缩短其最小的差距,当不失为史学家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某些作家的笔是靠不住的!

不在于他形象思维的功底,也不在于他积累生活的深厚,时代的烙印局限了他。使他不可能矗立着思考问题。比如,称作史诗般的19世纪的俄国文学和稍后的苏联文学,哪个经受了历史考验呢?恐怕还是前者。

历史也在经受着同样的考验:

苏联解体后,不符合真实的《联共党史》自然被淘汰了,但中学又不能擅自删去这门学科。何以解决?这问题延至一九九六年仍议而未决。俄教育部只好申报叶利钦批准,把法国人尼克拉·沃思在一九九二年印行的《苏联历史》的版权买过来,译成俄文印发给中学做课本了(且不含大中专)。该书也一度是中国高校试用教材。

“进口本国历史”岂不荒唐可笑?

就此而言,清政府还是做了件好事的。年仅二十六岁的康熙大帝下令编修《明史》时,曾单独召见了几位大历史学家,其中有“反清复明”思想家黄宗羲的儿子在内,再三叮嘱“独修史宜直书实事”,要依据《明实录》如实编写,务必仔细研究明末破败的教训,引以为戒,引以为鉴。

这是何等胸怀,何等雅量!

今天来看,《明史》仍不失为二十四史中较好的一部。

面对卷帙浩繁的《明史》,我辈当正襟危坐而读之,至少是相对而言的信史。据说,直到《明史》问世后,袁崇焕冤案的真相方才披露出来。

明代正德以后的几个皇帝活得太不像人,大约只有崇祯的形象是好的。而且崇祯死得又确实可怜,连他的敌人李自成竟也为之喟叹;清入关进京谥为“怀宗”,后又晋称“庄烈帝”;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五月,清世祖下令重新为他举行了安葬仪式,并着手营建地上陵园建筑;直到今天,在他魂归煤山之处,依然立着一块“思宗殉国处”的石碑供人凭吊。

崇祯真是为“大明”而“殉国”的!

崇祯朱由检(公元1611—1644年),系明神宗朱翊钧的孙子,明光宗朱常洛的儿子,明熹宗朱由校的五弟。熹宗无子,病故后遵诏继位,年号崇祯,也即是历史上的明思宗。

作为“亡国之君”,明思宗也实在值得后人深思、沉思、幽思的:

崇祯真正的名字是“由检”,也无什么特别的含义,他们这一代必须按“由字辈、木宇旁”的玉牒命名。

崇祯五岁丧母。他的生母在宫中只是个无身份的“选侍”,即被选入宫中的淑女所养。生母所受的不公正待遇,以及后来抚养他的李选侍的忧郁而死,使他懂得了许多不该懂得的事,心理影响当然是很大的。

——崇祯在“冰冷压抑”中养成了“任性自信”的性格!

他是皇父的第五子,当时立做太子继位是不可能的。他酷爱读书,能许久坐而不动,口中却朗诵不止;也常溜出宫去,微服私访,体察民情。后来,同父异母的兄弟之中,只剩下他和天启帝朱由校。天启帝“爱做木匠”,刚登基不久,哥俩曾有过这么一段对话:

“你这官儿我能不能做?”崇祯问。

天启答道:“可以的。等我做几年以后,就轮着你来做了。”这不过是一句戏言罢了。

就在天启驾崩前夕崇祯奉诏进宫。回光返照的皇兄对他说:“由检,到我跟前来,你当为尧舜之君!”这是他万万想不到的。

天启是诚心诚意地作为“遗诏”嘱托于崇祯,崇祯则是诚惶诚恐地视为“遗训”接了过来。

——做“尧舜之君”的心理负荷可想而知!

那时节,崇祯不过是一个未成年的十七岁的“信王”,这一接便成了负重十七年的“帝王”,两个“十七年”沉重地铸就了他一生的悲剧。

崇祯接过的“江山”,是他的列祖列宗们,包括他的皇祖、皇父、皇兄挥霍过的烂摊子:外部险恶是来自东北后金的侵犯和西北农民的暴乱,内部隐患则是财政危机、士风颓靡。尤其是朝廷内部的争权夺利、党同伐异,天不作美的自然灾害、饥荒瘟疫,使整个局势一步步走向深渊,无可扭转,无力回天。

他锐意求治,力图“中兴”,从登基那天起便一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劳碌着,批阅奏章常常是日以继夜、通宵达旦;还曾专门下诏,征求仁人志士的意见与建议,并在会极门亲自召见上书进言者;在明代的皇帝中,唯有他生活节俭,不贪女色,也很少有什么个人享乐;想到社稷的安危、朝廷的腐败、皇族的奢侈、臣子的贪贿,禁不住失声痛哭,泣不成声。

在中国历史上,他的勤政与勤勉可与任何一个“亡国之君”相比,史家和史籍无不称赞为“慨然有为,沉机独断,不迩声色,忧勤惕励,殚心治理”;同时又批评他“焦于求治,刻于理财,渴于用人,骤于行法,以致十七年之天下,三翻四覆,夕改朝更。耳目之前,觉有一翻变革,向后思之,讫无一用,不亦枉却此十七年之精励哉?”勤政而不善政,用人而又疑人,刚愎自用、缺乏内省、急于求治、猜忌多变是他酿成悲剧的主要因素。

崇祯始终处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中:他“反对植党”,可朝野上下、党同伐异之争此起彼伏;他“根除阉党”,可又不放心辽、陕军事,只好加派宦官去监征、监阵、监营、监守;他“整饬兵备”,可火线长期欠饷,以致将不治兵、兵不杀敌;他“爱惜人才”,可科举选定之士,不谙政务,不熟吏事,难得经世栋梁,百无一用;他“严惩贪贿”,可贪贿之风久刹不止,导致国库空虚、民不堪负;他自以为“爱民如子”,可面对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却无力挽救,束手无策,使之长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为了扭转辽东与西北的败局,他不得不在“新饷”、“助饷”的基础上重征“练饷”,百姓承受不了,怨声四起,把“崇祯”唤作“重征”,他何以不知、岂能不晓?边防重地延绥、宁夏、固原三镇欠饷已达三十六个月了,他一拖再拖,岂能不急?他也是无可奈何而为之!

“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十七年尽是亡国之事!”他无奈地哀叹自怜。

局势如此,朝廷如此,大明的心脏衰竭了,国脉已奄奄一息。

“庙堂不以人心为忧,政府不以人才为重,四海渐成土崩瓦解之形,诸臣有角户分门之念。”兵部员外郎华允诚上疏直言。

内外形势发展到这步天地,何以得了啊,何以了得!

崇祯变得迷信而不再自信。当李自成在西安自立“大顺王永昌帝”的消息传进宫时,正好是阴历大年初一。他不禁命人占了两卦:一是“风从乾起,主暴兵至,城破,臣民无福”;一是“星入月中,国破君亡”。也许是“闯王奸细”在宫内作祟,他却深信不疑,变得有点神经质起来。

在这之前,曾梦到有一神人在手掌中写了个“有”字,便问群臣是何征兆。多数都纷纷称贺,颂为“贼平”之兆。唯有王承恩大哭,说是“大明江山将失过半”之寓:

“这‘有’字,上半是‘大’字少一捺,下半是‘明’字少一‘日’。合起来看,大已不大,明不再明,乃‘大明’缺陷之意矣!”

听后暗自伤神,但又无可奈何。

崇祯的“中兴”之梦幻灭了,要来的也终于来到了:

崇祯十七年甲申三月十八日(公元1644年4月24日)下午,李自成率军攻破彰义门,进入外城;当晚,进入内城,竟是守城心腹太监曹化淳引路而来。

崇祯知大势已去,无力回天,勿忘安排后事。

他先是逼周皇后上吊自杀,接着砍死了宠爱的袁贵妃,手刃了其他几位嫔妃,以及年幼的乐安公主、照仁公主;又令太子及永王、安王设法出宫,让两侧宫女也各自逃命。十五岁的长平公主被召来迟,只听他说了句:“孩儿,你何以生于帝王之家?”便挥剑砍去,断左臂,昏倒于地……

崇祯与老太监王承恩带领数十人妄图乘天黑突围。先至齐化门,不得出;再走安定门,又受阻,只得重返后宫。

据说,他还亲自跑到前殿,双手击钟,召集百官,半刻不见一臣。长叹道:“我平素待臣子不薄,今天至此,竟无一人随我而去!”

无奈之中,遣散了身边最后的侍从,携着跟随多年的王承恩,穿过后花园,一步步登上景山,面对着面,双双吊死于寿皇亭旁的海棠树下。

三天后,遗体方才被李自成的人马发现。死况极惨:长发覆面,衣衫凌乱,左脚光赤。衣襟中留有血书遗诏:“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诸臣误朕,毋伤百姓一人”……

三月二十三日,崇祯、王承恩的尸体被入殓。开始无准备,用的是普通棺木,后改为朱漆棺而移入佛寺。

延至四月初三,崇祯与周皇后的遗体,匆匆被塞入田贵妃之墓,草草地安葬了。

据说,李自成也曾动了恻隐之心,很想当回事办一下的,但忙于“登基”大典,山海关方面又出了问题,来不及了,来不及了……

亦据说,就在崇祯被陈尸禁门外期间,李自成的军师宋献策、制将军李岩正好散步,唯见二僧人在为他诵经礼忏,又见几名降将轻装纵马叱道而过,唯恐避之不及,哪有故臣之怜?

李岩大惑不解:“旧臣何以不如和尚?”

“此等乌纱(官)原本就是陋品!”宋献策答道。

李岩依然不解:“国家多事之秋,何以不见报效之人?”

宋献策只好多说了几句实情:“国破君亡之时,鲜见忠义之臣啊!这些臣子,哪个不享受朝廷厚禄?一旦社稷坍塌,他们各思自保之策。孝悌尚且不能,何以顾得忠义?指望他们报效朝廷,岂不是痴人说梦哉?”

其实也不尽然。

崇祯的臣子中当也不乏临危不惧、忠义爱民之士的!

北舞渡副将刘国能,在叶城被围攻七昼夜后,粮尽弹绝、岌岌可危之时,他从城墙只身缒下来见李自成:“叶城之防守皆我一人所为,与城中父老百姓无关。而今我已竭力,不忍看到破城之灾,所以特来请死!”李自成令其投降,他厉言拒绝:“我奉母命归顺大明,母虽亡故,岂能违背?我的官乃天子所赐,当以命相报了!”说罢,拔剑自刎,直挺挺地倒了下去。

——感其言行,叶城破而未开杀戒。

李自成破北京后,城防外守卫襄阳伯李国桢,被押解至大营时仍昂首背面而立。

李自成呵问:“败将何以不跪?”

“我乃大明臣子,岂有下跪之理!”李国桢慷然而答。

李自成喝胁:“不跪?把你全家凌迟处死!”回答是:“随你的便!”

李自成大怒:“不跪就把全城百姓凌迟处死!”

李国桢这才跪下,但却是反面而跪。

接着大呼:“我李国桢并非向你而跪,而是为全城百姓而跪!”

——北京,终未敢再开杀戒!

这两位名带“国”字的武将,在国家危难、百姓受难之时,在国之不存、何以有家之际,终归以国家与百姓为重,弃家而为国与民受难,在当时也算是难能可贵了。

李国桢全家的结局呢?

李自成感其“大义凛然”,当时确未处死他,而是暂关大牢发审。数天后,在刘宗敏索银追饷时,不堪其虐,自杀身亡。

就在李国桢关押受刑期间,他的夫人被农民军所掠,剥光衣服,抱于马上,大呼:“此乃襄阳伯夫人也!”

勋臣夫人被辱者尚且如此,黎民百姓之妇当然比比皆是,史无所载了。

与刘国能、李国桢相比,崇祯的叔父福王朱常洵,作为皇帝之长辈却是出尽了丑。在洛阳攻破后,拖着自己三百余斤的身子逃出皇宫,躲入迎恩寺后被抓获。儿子朱由崧身着华丽,途中被趁火打劫者剥得精光,因是裸体,反倒逃脱了。福王被带上来,一见李自成便跪下磕头告饶。

威风凛凛的闯王,哪会饶过这瑟瑟发抖的福王?

李自成先是令手下打他四十大板,然后斩首示众。孩儿军看上他这三百余斤的肥大躯体,竟“剥皮”后砍作碎片,与他宫中所养的鹿杀后同煮,便成了“福禄宴”的清炖美食。

福王乃万历皇帝与其宠妃郑贵妃所生,而福王府是明末最富有、最显赫的藩王府。

在李自成大军压境、洛阳失陷之前,原兵部尚书李维棋曾苦苦相求,请福王捐助些银两,解决粮饷、激励将士,但他一毛不拔、惜财如命。将士忍饥挨饿,一个个骨瘦如柴,最后发展到吃死马死尸的地步,哪有心思为他鏖战!

城破后,李自成为笼络人心,首先是开仓济民,大造声势。很快,中原便流传开这样一首歌谣:

朝求升,暮求合,

自古贫民难过活。

及早开门迎闯王,

管保大小都欢悦。

“开仓放粮、接济贫民”百姓当然是欢迎的。可为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而屠城,甚至淹城,百姓自然反目相视了。后来,开封攻不下,竟然决了黄河大堤,于是满城尽成泽国,除周王乘舟逃脱外,数十万百姓尽葬鱼腹:所俘总兵及其守将,不跪降而叫骂者,往往是先割舌、后活剐,决不宽饶。

北京,毕竟是明代京都,李自成的“大顺皇帝”也将在这里登基,所以终不敢开杀戒。但却默许牛金星”捐资录吏”、刘宗敏“索银追饷”,把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弄了个乌烟瘴气。

据有关史料,新的“剥皮”标准是:

“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科道、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至于勋戚之家,则无定数,人财两尽而后已。”(参见《明帝国的衰亡》)

刘宗敏的“索银”战绩更是辉煌:他制作带棱铁钉夹棍五百副,以此拷索搜刮各库存银可达三千七百万两,金数千万两之多。与当时全国的财政状况相比:朝廷全年正常收入不过一万五千万两,而作为财赋之枢的户部其时仅存外解银四十万两、捐助银二十万两而已。

就在这十几天内,仅此两项,李自成即获得了七千万两白银。这些银两,本该用于支撑军事、挽救危局,反而被敌对一方掠走了。据《历代通鉴辑览》卷六十六载:“所拷索银及宫中器皿,铸为饼,每饼千金,约数万饼,骡车载归西安。”

崇祯的岳父嘉定伯周奎,破城前十余日,崇祯要他捐饷,起初不肯,后勉强捐出一万。但在刘宗敏的夹棍下,一下子就交出五十万两银子与价值数十万的珍珠币物。这老儿真不明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一旦国家沦亡,你的特权与财富岂能保住?连自己起码的尊严都将丧失殆尽!

文武大臣中,有不少是清廉一生、以死殉国的勋威者,大多满门赴死、宁死不屈,或上吊,或投井,或自刎,或焚身,十分惨烈。未死而遭刑逼者甚多,据《明季北略》卷二十载:“辅牛金星,将残酷状,入言于闯。闯驰入宗敏第,见被夹数百人,庭不能容,致充塞街衢。”由此可见一斑。

败类中的典型当数王德化。他原为崇祯信任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李自成入京时率内员三百人迎接,因之留用仍掌大印;后李自成溃退、清兵入北京时,他灵机一动又投降大清,自然再次更换花翎,变成了顺治的掌印太监。

王德化式的“三朝元老”,三个朝代都在掌握大印!

历史留给后人的启示与缺憾太多了:

——“大明”亡于“大顺”,难道仅仅是崇祯之过失,福王之类的皇族没有责任?

——“大顺”又亡于“大清”,难道仅仅是李自成之过失,刘宗敏之类的权臣没有责任?

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北京由“大明”易为“大顺”,又由“大顺”换作“大清”,作为国家的主人翁,老百姓正是“伟大的集体记忆”:

自成不成,福王无福,

两下皆非真主;

北人用牛,南人用马,

一般俱是畜生。

这民谣引自阿英《李闯王》附录,至于典出何处,原著未予注明,当也不知。该剧目,当年曾配合解放区整风运动,新中国成立初的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列入“中国人民文艺丛书”。

******研读《明史》后曾感而慨之:“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明史昭示我们的,恐怕不仅仅是现在而是将来。我想起了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结尾的名句:“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说明人类历史总是循环重演,而且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是何等重要,但又何其艰难?就反腐倡廉而言,可谓任重而道远!

广而言之,“甲申三百年”的教训对古今中外都具有历史借鉴意义。比如本世纪末苏联的解体,导致“亡党亡国”的原因很多,腐败的癌扩散不失为一个重要因素,即官僚集团所攫取的特权与财富,使联共党的招牌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外衣,已经成为他们物质与精神上的束缚。就是说,搞垮苏共与东欧的主要力量,并不是国外的颠覆势力,也不是党外的反共分子,而是党内的腐败分子。套一句中国的老话:“祸在萧墙之内!”

鲁迅先生就曾说过:“总之:读史,就愈可以觉悟中国改革之不可缓了。虽是国民性,要改革也得改革,否则,杂史杂说上所写的就是前车。”(引自《华盖集·这个与那个》)

“没有民众舆论,只有皇帝诏诰”的时代过去了,让我们在“温故知新”中促进社会进步!

1999年5月26日卫寓

(选自《明史笔记》,获宁夏第六届文艺评奖三等奖)

同类推荐
  • 三叶集(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三叶集(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三叶集》作为一部德语文学文学翻译比较文学作品,分为第一部分论述德语文学、第二部分谈文学翻译的实践和理论,以及第三部分涉及比较文学。作者率先强调歌德首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也是第一个提出以德国文学为主体的德语文学是思想者的文学这一命题,从而阐明了它作为世界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根本特点和特殊价值。也在中国率先进行了德语中短篇小说理论及其作家、作品的研究,对中国读者了解、认识和欣赏德语文学擅长的这一体裁样式不无促进和帮助。
  • 西南干线:襄渝铁路设计施工与建成通车

    西南干线:襄渝铁路设计施工与建成通车

    《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我们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蘑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 世界上最优美的亲情美文

    世界上最优美的亲情美文

    《世界上最优美的亲情美文》由鸿儒文轩主编,本书作家们以特有的直觉表达了我们在生活和生命中随时能感受到却无法表现的真实情感,他们将激情与柔情倾注于笔端,在有限的篇幅里,浓缩了无限的情感,使作品形成了独有的魅力,激发出人们强烈的阅读欲望。《世界上最优美的亲情美文》根据相应内容进行归类排列,形式新颖,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和启迪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歌者在桥头

    歌者在桥头

    收录了著名作家梁晓声近两三年创作的散文随笔60余篇。被文坛定格为正义维护者和民众代言人的梁晓声,其散文随笔里无不充盈着一种理想的精神,道德的力量和批判的锋芒。这部新作的许多篇章,都从良知与美善出发,无情抨击和辛辣讽刺了社会转型期凭着背景关系、职务、权力等等,谋私暴富或为富不仁的"新贵们",既斥责了他们聚敛钱财的不择手段,也揭露了他们精神生活的苍白低下:相反,对那些终日为生计而奔波、而操劳,但活的有尊严、有追求的普通劳动者,那些身处底层但终不失仁义与质朴的沉默的大多数,却给予了深切的关爱与热情的礼赞。所表现出来的是梁晓声的悲悯情怀,批判精神,忧患意识和人生思考……
  • 青春的地标

    青春的地标

    “微小说”是“微博”的伴生物,它在微博上上传、阅读,可视为“微博小说”的简称。微小说和随之出现的“微童话”“微寓言”,初步构成了“微文学”的三副面孔,和“微信”“微电影”,共同把“大时代”“小时代”,推进到“微时代”。
热门推荐
  • 顾少的小甜心:我很爱你

    顾少的小甜心:我很爱你

    “安悦染,本少爷不会娶你的!”傲娇且腹黑的顾大少爷!“哼,本姑娘还不乐意嫁了!”安悦染没脾气的么?不可能!然而后面的事件啪啪打脸……结婚当天,婚房里,安悦染女王范的质问着我们的顾子珏!“谁说当初坚决不会娶我的!”安悦染这丫头是记仇了!“怎么会呢~老婆你听错了,我说的是非你不娶啊!”顾子珏……你的脸呢?顾子珏:脸,在碰到我美丽的娇妻的时候就没有了!
  • 玄清天尊

    玄清天尊

    大道玄清,神通无量。少年偶得道家无上传承,踏仙道,问长生!如此,我当为玄门之主,当世道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唐绍

    唐绍

    所有人都觉得大唐国祚将尽。当年那个军威扬于四海,教化宣于万邦,皇帝被称作天可汗的帝国。如今却向着黑暗一路狂奔。有人说这是天数。而一个闯入这乱世的灵魂却偏不信这天数。一个个割据的强藩,一个个自立的反王。李存绍决定要翦除逆臣,荡清寰宇,再造一个大唐盛世!(书友群:672194685)
  • 公主不低头

    公主不低头

    [花雨授权]她是坚毅优雅的“花中之花”,他是温柔俊秀的“邻家少年”,他是口舌毒辣的“长腿叔叔”。当“护花使者”遭遇“严厉爱人”,两个身份、立场、性格、完全相反的男生,会在女主角心中激起怎样的花火?
  • 偶像世界

    偶像世界

    他,外表冷沫,唯独对她温柔,生生世世只为她,他对她的爱像天上的星星独一无二,他就是以撒。他,温柔善良,即使身不由己,永永远远陪伴她,他对她的爱像山上的泉水纯净柔美,他就是sky。他,阳光幽默,无论何时何地,一心一意守护她,他对她的爱像刺眼的阳光热烈温暖,他就是西门高伟。她,内心柔软,外表酷炫,面对他们,面对偶像之路,又会如何呢?
  • 《异世逆天妻:你是赢,我是输,输赢本一家》

    《异世逆天妻:你是赢,我是输,输赢本一家》

    “一生中,总有一件比生命更重要的事,以前我不知道,现在我知道了,那就是爱你、守护你、娶你回家!小邪儿,怎么样感动了吧!那么嫁给为夫吧!”某女汗颜!都“为夫!为夫”的叫了,还求婚!!!、、、、、、、、、“小邪儿,为你成魔又何妨?”、、、、、、“小邪儿,虽然你为为夫流泪,为夫很感动,可是为夫真的很心疼!乖,别哭了!没有了你!我便是行尸走肉,那个我并不是我,那么被人奴隶又怎样?”、、、、、、
  • 卿卿我我的日常

    卿卿我我的日常

    本文是大女主类型。以轻松为主旨会转沙雕风。。顾卿“我这个人吧……” 韩晓“卿卿她最爱我!!!” 池原“滚滚滚”一把捞起来韩晓揍了一顿 顾卿“其实我……” 郑浩“别说话,顾卿是我大哥看看我看看我!!!!” 顾卿:“都给老子闭嘴!!!!!我才是女主!!作者要来介绍我的好吗?!!一个个插什么嘴!!!!!” 作者:不介绍了,都是沙雕,请期待咯
  • 魔王妹妹与勇者哥哥

    魔王妹妹与勇者哥哥

    一对兄妹,从小妹妹害怕打雷便跑到哥哥房间睡。没想到却赖在哥哥房间不走了,于是乎:“妹妹,你是不是又拿我手机和你朋友聊天了?””没有啊。““那为什么你朋友的睡衣照会出现在qq上?”{这个小说纯粹是讲述一对兄妹的搞笑日常,大雾}
  • 苍穹纪元

    苍穹纪元

    当生命已不知沦为何物,活着.仅为了那不变的执着!这是一个活在地狱,死在天堂的故事。——黎明前的黑暗,迎接血腥的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