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清朝
籍贯:北京
其夫:博果尔、顺治皇帝
非正常死亡方式:早殇
非正常死亡原因:丧子之痛加天花病
身世之谜
提起董鄂妃,自然让人想起清朝初年的一桩疑案。这宗疑案的主角是顺治皇帝,但导火线却是董鄂妃一生酸苦的遭际。
顺治皇帝六岁登基,御宇十八年,不失为年少有为的皇帝,不过他陷入了一场与董鄂妃的旷世奇恋,以至于董鄂妃死后,他竟忧郁成疾,四个月后暴病而卒,享年才二十四岁。关于顺治皇帝的死,民间有不同的版本,那就是顺治皇帝在心爱的董鄂妃死后,看破红尘,参悟生死的玄机,舍弃皇位而到五台山落发为僧。
事情的真相究竟怎样,至今众说纷纭,而且各有证据自成一说。然而我们这里要讲述的不是顺治皇帝的出家之谜,而是他的心爱女人董鄂妃的故事。无论顺治皇帝是出家还是暴毙,总与一个人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那就是董鄂妃。顺治皇帝谜一样的结局都是因这个女人而起,那么这个女人是怎样的来历呢?她的身世又是怎样的?
其实,董鄂妃的身世和来历也是一个谜,至今流传着三个不同的版本。
第一种版本来源于《清史稿·后妃传》。其中说到董鄂妃时,说她是内大臣鄂硕之女,十八岁的时候被选入宫中,成了顺治皇帝的妃子之一;史书上的这段记载,轮廓清晰,能够让人清晰地了解到董鄂妃的出身和入宫时间,但却不太被人所接受,因为其对人们所关心的董鄂妃入宫以前经历语焉不详,如此平淡的出身怎么会造就那么轰动的传奇呢?
第二种版本来自于《清宫演义》。其中说到董鄂妃的时候,认为她就是明末清初的秦淮名妓董小宛。这种说法流传最广,也最被广大的读者上帝所接受,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这种说法纯属虚构,纰漏百出。
董小宛是秦淮八艳之一,生于明天启年间,十九岁的时候从良,嫁给江南“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二人感情真挚,相敬如宾。由于生逢乱世,战火频仍,沉醉在温柔乡里的小两口也不得不过上颠沛流离的生活,前后长达九年,始终不相离弃。顺治元年,清军入关,崇祯皇帝吊死煤山,明朝也随之丧亡。董小宛在兵荒马乱中被降清大将洪承畴俘获,洪承畴欲霸为己有,但董小宛誓死不从,无奈之下便把董小宛献给顺治皇帝。顺治皇帝也为董小宛倾国倾城的美貌所打动,封为董鄂妃,宠爱至死不衰。
这就是董鄂妃即董小宛的说法。但其中的错误之处一点即破。首先,根据可以见诸史料的两位美女的卒年记载,董小宛的死亡时间与董鄂妃并不相符。董小宛死于顺治八年,原因是劳瘁过度;董鄂妃死于顺治十八年,原因是出天花不治而亡。前后相差十年之久,不可能是同一个人。
其次,两位美女与顺治皇帝的年龄差异,亦可证明董小宛并非董鄂妃。董小宛生于明天启四年,顺治元年的时候正好二十岁,而顺治皇帝此时才满六岁。而到了董鄂妃入宫的时候,即顺治十三年,董小宛已经仙逝,有坟为证。况且,如果董鄂妃真是董小宛的话,顺治皇帝娶年长自己十五岁的女人为妃,也殊不通情理。
因此无论从两位美女的卒年考究,还是从董鄂妃入宫时间上排查,都可以得出董鄂妃与董小宛不是同一人的结论。但什么原因使风马牛不相及的董鄂妃与董小宛纠缠到一起呢?
这应归咎于那些撰写稗官野史的文人。他们在编撰的时候,为了使情节离奇古怪,为了使故事更加富有吸引力,抑或是为了发泄对顺治皇帝的仇恨之情(明末清初的汉族士人往往仇清),就采用移花接木之法,将董小宛的传说嫁接给董鄂妃,使她的身世和来历更加离奇,匪夷所思。另外一点就是董小宛和董鄂妃确实都以“董”字开头,容易引人联想,况且二人又都是绝伦的美色。其实,“董鄂”两字乃是满语的译音,别的文献上也有译作“栋鄂”和“冬古”的。
第三种版本讳莫如深,它关系到爱新觉罗家的一桩丑事。在这桩丑事中,董鄂妃的身份是和硕襄亲王博果尔的妻子。襄亲王与顺治皇帝乃是同父异母的兄弟。由于频繁的交往,顺治皇帝渐渐爱上了自己的弟媳妇董鄂氏,董鄂氏也对顺治皇帝心怀爱慕,两人遂生郎情妾意。最后两人的奸情不小心被襄亲王发觉。襄亲王无法忍受妻子赠与的绿帽子,于是盛怒之下殴打了董鄂氏。董鄂氏便到顺治皇帝面前哭诉,顺治皇帝心疼之余,就抽了襄亲王一大耳光。襄亲王既窝囊又无法抗争,只好听之任之,最终一年以后郁闷而死。襄亲王死后,顺治皇帝便不再偷偷摸摸,而是堂而皇之地将弟媳妇董鄂氏接入宫中,封为皇贵妃。
以上三种版本,莫衷一是,向来是公婆各说其理。著名学者孟森先生倾向于第三种说法,作者也颇以为然。因为第一种说法似有确凿的史料为证,尚有可信之处;第二种说法则是无稽之谈,不足取信,亦难登大雅之堂;唯有第三种说法,经得起推敲,亦可在传教士汤若望的文集中得到印证,尤其重要的是,第三种说法中的种种故事即是后来董鄂妃悲剧结局的根源所在。
董鄂妃的身世焕发出迷离的色彩。无论是传说也好,猜想也罢,最后归结到一处,就是董鄂妃的容貌倾城倾国,深深俘获了顺治皇帝的心,顺治皇帝为她宁肯舍弃一切。
疯狂的大伯子
汤若望曾如下记载顺治皇帝和董鄂妃之间的故事:
顺治皇帝对一位贵族将军的夫人产生了火热的爱恋。当这位将军因此申斥他的夫人的时候,顺治皇帝竟然亲手打了将军一记耳光。这位将军于是怨愤致死,抑或是羞愤自杀。顺治皇帝遂将这未亡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这位贵妃曾产下一子,顺治皇帝要立为皇太子,但数星期之后,这位皇子竟然夭折,贵妃也于其后不久薨逝。顺治皇帝因为哀痛所致,竟然寻死觅活,不顾一切。
外国人看中国的事,毕竟有些雾里看花的感觉,而且宫闱秘事,讳莫如深,中国人亦只能揣测一二,不得窥其全貌,何况外国人乎?不过,经过汤若望似是而非的一番描述,我们倒可以看出其中的一丝端倪。
这位满洲的贵族将军就是襄亲王博果尔,他长期领兵在外打仗,在家的时间极少又极短;而清初又有一个奇怪的制度,即命妇入侍后妃的制度,当将军们在外打仗的时候,他们的夫人就得按照制度进宫陪侍后妃,这就为顺治皇帝和董鄂氏的邂逅提供了契机。
此时顺治皇帝对已有的婚姻并不满意。当他遇到弟媳妇董鄂氏的时候,忽然觉得孤寂的心灵又重新升起了希望。董鄂氏的才情和美貌深深吸引了顺治皇帝,而董鄂氏又因丈夫长年在外而深感闺中寂寞,因此对顺治皇帝的火热攻势,欲却还迎。两相干柴烈火般的架势,终于使得事情一发而不可收拾。
顺治皇帝和董鄂妃偷欢的结果,一是使得襄亲王羞愤而死,二是使得孝庄皇太后尽早结束了荒诞的命妇入侍制度。在古代,皇帝富有四海,紫禁城内的一草一木都是他的私有财产,对于进入紫禁城的一切物件,包括美貌绝伦的贵族夫人,都可能成为皇帝的猎物,而紫禁城外的大臣和将军则含垢忍辱,怒不敢言。
顺治皇帝和董鄂妃是怎么相遇并相恋的呢?说起来话长。
戒备森严的紫禁城,高大的城墙,一道道宫门,这些不仅说明了皇宫的雄伟,也传递出皇宫是个令人倍感压抑和窒息的所在。难以计数的人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住进紫禁城,过一把当皇帝的瘾,可是真正在里面生活久了的人却无时无刻不想逃走,因为那里充满了阴暗和阴谋,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藏污纳垢之地。
顺治皇帝虽然贵为天子,却没有常人能有的自由,他心中的苦闷像海洋一样深广,以至于无法排解,郁结于胸。因此他的日子了无生趣,他对生活的希望亦丧失殆尽,紫禁城于他来说更像是一座监狱,而非万人崇仰的权柄所在。
稍为长大后,顺治皇帝迎来了孝庄皇太后为他安排的一桩婚事。新娘子是博尔济吉特氏,孝庄太后的侄女,蒙古贵族科尔沁部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之前,顺治皇帝从未与新娘谋过面,而能与她结合,则完全是遵照孝庄太后的懿旨。
这种包办的婚姻,亦可称为政治婚姻,充满了苦涩。这位来自蒙古大草原的小皇后从小娇生惯养,既尖酸且刻薄,不懂得和顺治皇帝说一些贴心的话,反而倚仗皇后之尊,在后宫多行不甚得体之事,因此与顺治皇帝多次口角,顺治皇帝对这位新娘子也颇感失望。
绝望的婚姻,加上朝堂之上多尔衮的专横跋扈,使得顺治皇帝痛不欲生。这种痛苦既有权力赋予的,也有不幸的婚姻赋予的,两方面的合力交相发挥作用使得顺治皇帝无力应付,遂产生两种严重的后果,一是顺治皇帝受压抑良久,渐渐对人生产生逃避的态度,途径之一就是佞佛,与佛教的高僧往来,或是坐而论道,参悟人生玄机;二是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礼仪法度不再成为他的行事准则,遂有后来偷情之事的发生。
董鄂妃也有自己的苦情,当初选秀女的时候,她原本是想让顺治皇帝选中的,但阴差阳错,偏偏嫁给了顺治皇帝的异母弟博果尔亲王。她并不爱他,年少轻狂的博果尔也不懂得怜惜女孩,又长年在外领兵打仗,使得董鄂妃独守空房,得不到爱情的滋润。
因此,当董鄂妃入宫侍候皇后的时候,顺治皇帝很快就得遇知音,董鄂妃也为这个疯狂的大伯子所吸引。顺治皇帝常以赏玩字画为借口,天长日久,两人的爱慕之情难以自抑,偷欢之事的发生亦属必然。
董鄂妃温柔如水,貌美似花,她所能够给予的是顺治皇帝从未体味过的,一席贴心话,三两杯小酒,几句戏谑的言语,几段温存的抚爱,都使得顺治皇帝大感庆幸。生平中大概只有这次才算做了回真正意义上的帝王。
偷欢并不可耻,因为有爱的成分在里面。博大而甜蜜的爱情照进紫禁城,照进顺治皇帝的心田,顺治皇帝忽然觉得自己从死里逃生,他要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爱情。
生死两茫茫
顺治皇帝和董鄂妃相恋后的感觉,可以用纳兰性德的一句词来形容:恨不相逢未嫁时。为什么我们不在未嫁的年龄相逢呢?难道是老天爷在开玩笑戏弄我们吗?疯狂的大伯子与弟媳妇相爱了,这传出去世人会怎么评说我们?
管不了那么多了,世人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去。最重要的是相爱,正如一句流行的台词所说的那样,爱情就是这样,明知道是一堆火,也会毫不犹豫地扑过去。顺治皇帝为爱情所唤醒,他认为能够得到董鄂妃的爱情,此生亦不为虚度。
但他们的爱情和偷欢引起了严重的后果。首先就是襄亲王博果尔的死亡。博果尔的死亡董鄂妃负有直接的责任,当然顺治皇帝也难逃干系。
当襄亲王从战场回来,闻说皇帝与自己爱妃的种种风言风语之后,怒不可遏地责打了董鄂妃。家庭暴力虽不值得提倡,但博果尔此时此刻的心情亦可以理解,没有哪个男人能够容忍自己的女人将绿帽子戴到自己的头上,何况是一个地位显赫的亲王。
然而事情不好办则在于董鄂妃偷情的对象是当今皇帝,一个拥有无上权柄的独裁者,因此当董鄂妃受到责打并向顺治皇帝哭诉的时候,顺治皇帝勃然大怒,怎么!敢打我的女人!这是要造反啊!于是派人叫来弟弟博果尔,先是一顿臭骂,后来觉得不解恨,又来一记耳光。博果尔亲王觉得受到了奇耻大辱,但又不能发作,因此羞愤难当,不过一年光景就死掉了。
其次,顺治皇帝要接董鄂妃入宫的事情亦遭到孝庄太后的强烈抵制。孝庄太后对顺治皇帝和董鄂妃的爱情采取的是一种既不理解也不支持的态度。她先是废掉命妇入侍制度,以后若是没有皇宫的明确召见,外面的福晋不得擅自入宫,这样就可以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也从侧面看出孝庄太后对这件事是深恶痛绝的。另外当顺治皇帝册封董鄂妃为贵妃的时候,孝庄太后提出异议,甚至用“淫秽”这类的字眼来形容董鄂妃,可见董鄂妃在后宫的影响甚为恶劣。
但是董鄂妃的身后有强大的皇帝罩着,一切称之为疑难的问题,当皇帝一出马的时候,都会迎刃而解。顺治皇帝对孝庄太后说,董鄂妃有了他的骨肉,这贵妃呢,当封也得封,不当封也得封。孝庄太后见事已至此,顺治皇帝毫无悔改之意,反而态度坚决,知道再争执下去,母亲的尊严也未必能够保存,于是让步,同意顺治皇帝封董鄂妃为贵妃,但内心里对董鄂妃充满了敌意和鄙夷。
董鄂妃冰雪聪明,在很短时间内,就读懂了后宫嫔妃的表情,既妒且羡。她的身份是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但由于皇后得不到顺治皇帝的宠幸,因此身价反而高过皇后。不过,由于孝庄太后的敌意和鄙视,董鄂妃不得不事事小心,如履薄冰。她总是千方百计地讨好其他妃嫔,把顺治皇帝赏赐给她的珍宝财物分送给众人。这种行为被顺治皇帝所知,愈发宠爱她。
但在董鄂妃心中,有一件事使她终生难以释怀,那就是襄亲王博果尔的死。这件事在董鄂妃的心头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以至于她经常做同一个噩梦。梦中博果尔先生对她破口大骂,向她索命。可怜的董鄂妃常从噩梦中惊醒,额头渗出豆粒般大小的汗珠。这是她内心中唯一感到内疚的事情。
入宫后不久,董鄂妃便产下一子。儿子的诞生给身为母亲的董鄂妃带来了巨大的幸福。顺治皇帝也欣喜若狂,想要立这个孩子为太子。可是乐极生悲,当他们正希冀着这个爱情的结晶能够健康茁壮成长的时候,一个毁灭性的打击接踵而至,董鄂妃的儿子不过存活了几个星期便夭亡了。令人窒息的绝望随之而来,欲把董鄂妃和顺治皇帝吞噬掉。
儿子的死亡,使得佞佛的顺治皇帝从此更加沉浸于此道,他认为只有佛祖能帮他解脱苦海;柔弱的董鄂妃却无论如何不能承受这样的打击,她的希望来得太快,幻灭得亦太速;孝庄太后和其他妃嫔,乃至博果尔的母亲却十分得意,脸上全都露出解恨的笑容。
董鄂妃一病不起,不单单是丧子之痛的打击,后宫如履薄冰的生活,深夜时的噩梦,宫里宫外的闲言碎语,都使她心力交瘁。董鄂妃的病情愈发严重,又传染上宫外传来的天花病毒,纵使华佗再世,也回天乏术。
顺治皇帝心疼如割,自己的爱情来得太晚却去得太早,有谁若是能够治好董鄂妃的病,他宁肯让出江山,他不能没有董鄂妃,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他每天都要探望董鄂妃好几次,每次去的时候,董鄂妃的脸上都用面纱遮住,顺治皇帝问其详情,董鄂妃说要在皇帝心中留下美好的形象,使皇帝永远记住她美丽的脸庞,而不是病怏怏的样子。
没有人能控制花儿凋谢的速度,死亡一天比一天临近。
这一天,博果尔的母亲前来探望,她满怀恶意地对董鄂妃说,你知道你的儿子为什么会死么?这是报应!你害死了我的儿子,所以你也要失去儿子!这就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博果尔在地下十分地寂寞,他叫你去呢,你是他的福晋,他要带你走!
董鄂妃听后,顿时觉得心中一阵剧痛,“哇”的一声,一口鲜血从嘴里喷出,染红了罩在脸上的轻纱。一朵鲜嫩娇艳的花儿随风陨落,那血红的色彩,让人心中倍感凄凉。花儿还有重开日,可怜的董鄂妃却从此长眠。
花儿凋谢了,是因为枝头上那场不堪回忆的旧梦吗?梦里有欢喜,亦有罪恶,就像是罂粟之花,诱人而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