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金融生态在金融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良好的金融生态,已成为促进金融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探讨金融生态建设对于全面分析我国金融改革的难点和出路所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金融生态的理论渊源及其含义
金融生态是基于生物学中的生态理论提出的,是生态理论在金融领域的创造性成果。为了更好地理解金融生态,有必要对其理论渊源进行探究。
生态,又称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生境和占据这个生境的生命有机体所构成的动态整体。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生命有机体和非生命的环境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彼此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并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个能够自我维持、自我调节,有一定独立性的生态体系。生态系统作为现代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其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生态系统是生物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二是生态系统通过长期的演化可以达到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三是生态平衡是动态的。生态平衡表现为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自我调节能力的强弱有赖于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多样性、组成要素之间联系上的相对复杂性等等。四是生态平衡是建立在耗散结构理论基础之上的稳态。它是开放的、非平衡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有序结构。
金融生态即金融主体为了生存与发展,与其外部环境之间及内部金融主体相互之间在长期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分工、合作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执行一定功能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渐次演进、联系复杂、动态平衡、自我调节等。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金融生态是金融主体同政治、经济、法制、文化等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在以优胜劣汰为主要特征的市场竞争中,金融系统经过不断的演化与发展,其结构和功能逐步完善,最终形成了一个由具有竞争优势的金融主体所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
(2)金融生态经过不断的发展与完善能够达到一种功能和结构的相对稳定状态,即金融生态平衡。在这种状态下,金融主体与外部环境以及金融主体相互之间能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当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对金融生态造成的影响较小时,金融生态能够通过自我调节迅速恢复到平衡状态。
(3)金融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当外部环境的变化能对金融生态产生有益影响并且这种影响达到一定程度时,金融生态可能打破原初的平衡状态,建立新的平衡。此时,金融生态的结构更加合理、运行效率更高。
(4)金融生态平衡表现为金融生态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自我调节能力的强弱有赖于金融主体种类的多样性和结构的复杂性等等。但金融生态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它遭到严重的外界干扰,如大的政治风波或经济波动时,金融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
二、金融生态的评价指标
金融生态的评价,主要是从金融系统的健全性与可持续性进行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金融部门评估计划”(FinancialSectorAssessmentProgram,FSAP)利用微观谨慎指标(包括CAMEL框架中的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管理健全性、盈利能力和流动性指标,还有市场风险敏感性、其他基于市场的参数),结合宏观谨慎指标(包括经济增长、收支、通货膨胀、利率与汇率、信贷与资产价格变化以及其他参数)来进行金融系统健全性评估。对金融生态的评价,目前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指数,即金融结构健全性指数和金融可持续发展指数。
(一)金融结构健全性指数
金融结构的健全性是具有帕累托效率的金融均衡的现实存在,包括金融工具的适应性、金融机构的健全性和金融制度的有效性,由一个综合了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性质的指数来代表金融结构的健全程度,即金融结构健全性指数FSSI(FinancialStructureSoundnessIndex)。
FSSI=ωFIiFIi ωFInFIn ωFMiFMi ωFCiFCi
式中,FIi是金融工具指数;FIn是金融机构指数;FMi是金融市场指数;FCi是金融制度指数;ω代表各指数在金融结构指数中的权重。ω作为金融结构的权重向量可取不同数字组合,反映金融工具、机构、市场和制度的重要性。
(二)金融可持续发展指数
就金融发展的持续性而言,金融发展可分为可持续型金融发展和不可持续型金融发展两类。可持续型金融发展是健全、效率型金融结构的均衡变化;不可持续型金融发展是规模型金融结构的非均衡变化。健全的金融结构是可持续金融发展的内在条件,如果配合以适当的外部条件,则金融发展是可持续的,这里的外部条件包括宏观金融调控、金融风险控制和金融制度环境安排条件,外部条件的作用统一包含在金融发展系数中。可持续金融发展指数SFDI(SustainableFinancialDevelopmentIndex)等于金融结构健全性指数FSSI乘以金融发展系数FDC(FinancialDe-velopmentCoefficient),即:
SFDI=FSSI×FDC
FDC=ωFMCFMC ωFECFEC ωFIEAFIEA
其中,FMC是宏观金融调控指数;FEC是金融风险控制指数;FIEA是金融制度环境指数,这些指数分别衡量宏观金融调控因素、金融风险控制因素和金融制度环境因素对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影响;ω代表各指数在金融发展系数中的权重。
三、金融改革中金融生态建设的现实选择
由上所述,金融生态是制约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立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对于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金融改革中金融生态建设的现实选择主要包括:
(一)积极发展中小银行
经过十几年发展,中小商业银行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加入WTO后过渡的来临,中小银行的经营环境在发生重大变化,监管、股东和市场的约束日益强化,国有银行改革提速,虎视眈眈的外资银行将享受完全国民待遇,市场需求日新月异,整体金融环境正在日益市场化和国际化,迫切要求中小商业银行重塑长远发展模式。解决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如产权结构单一,董事会制度缺失的关键是积极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中小银行实现战略目标所特有的具有延展性的能力。构建中小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核心竞争力。
(1)加大资本运营力度,突破资本困境。要建立有效的资本金补充机制,并建立资本金的长效机制。
(2)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快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在国有银行加大改制力度的形势下,已上市的中小银行要按照国际先进银行的标准进一步完善和有效运作。未上市的中小银行应抓紧按照相关监管规定,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完善科学决策体系,同时加强总行的统一管理能力。
(3)借助金融控股平台,发挥金融混业经营优势。在混业经营的大势所趋下,组建金融控股公司实现“集团混业,子公司分业”的经营模式。
(4)以客户为中心,持续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要不断丰富服务功能,推出新产品。注重市场细分,从而设计提供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在加强有效市场营销的基础上,根据变化了的市场需求,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5)加强激励机制和人才培训,努力建设优秀的人才队伍。要加强绩效考核测评。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机制,不断完善客户经理激励机制。要大力进行员工培训。中小银行尽管人才素质较高,也必须通过加强培训,不断发展和提高员工技能。要结合员工的工作岗位积极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人才培训方式。
(二)金融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1.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促进金融市场的均衡发展。
目前我国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大体是1∶9,而且这一比例仍将继续扩大。这导致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和个人过分依赖银行,导致信贷资产风险相对集中;二是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严重萎缩,居民投资工具稀少,生态结构严重失衡。为了实现生态结构的优化,必须积极培育发展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对股票市场而言,应当让权益资本的各级供求者都能够在相应的有形、无形市场中有序对接和流动。不应将太多的社会功能赋予现有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而是将上述两个证券交易所定位为社会资源配置的导向器(上市公司所有制结构、上市选择机制、股本规模均衡、退出机制,以及有效反映中国经济结构),而将筹融资功能交给各级有形、无形的市场。对债券市场来说,其发展的前提必然是市场筹资主体首先拥有权益资本,而后以此作为信用的保证,借得债务资本。然而金融生态却要求决不能等到股票市场完善后再求发展,否则合理的社会资本结构就不会形成,金融效率、经济效率就不可能提高。具体来讲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继续深化国债发行与流通机制改革,丰富国债的品种和期限结构,优化国债定价和销售模式,拓展国债市场、健全国债市场运作机制;二是要大力推动企业债市场的发展;三是国债的功能要做重新定位,即不同的时期,国债到底应该多大程度上分别履行其财政功能和金融功能。
2.发展衍生市场,创新化解金融市场的风险。
衍生市场处于金融生态链的下游,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具备一个规模庞大的上游生态链,否则不仅自己难以生存,而且可能竭泽而渔,毁灭其上游生态链。事实上,衍生市场对于其基础市场而言既有平衡对冲基础市场风险的正效应,也可能有放大整个金融市场风险的负效应。因此在中国基础市场———股票、债券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勉力发展衍生市场是值得商榷的。现阶段发展衍生市场的重要命题是研究如何创新化解金融市场的风险。同时,应加快发展货币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黄金市场等,形成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提高金融生态的自我调节能力。
(三)金融运行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1.建立金融企业破产和退市机制。
建立金融企业破产和退市机制一方面要加快金融机构破产法及配套法规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加强执行和监督力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破产退市的善后和稳定机制,妥善解决破产和退市后有关债务清偿、员工安置等问题。如果相关的善后稳定机制不健全,则金融机构破产影响范围更广,处理困难更大。因此,建立完备的破产、退市的善后与稳定机制,对于增强金融生态的自我调节功能意义重大。
2.培育金融机构的良性竞争机制。
培育金融机构的良性竞争机制一方面要规范金融竞争行为,改变金融机构的市场营销策略,通过细化市场、错位竞争防止恶性价格战重演。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完善传导机制。要强化对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必要时要通过有意识的“让利”,通过利益导向引导各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提高金融调控效率。
(四)金融生态环境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1.政府、银行、企业之间应当紧密协作,形成联动效应。
通过政银企通畅的信息沟通,来营造经济金融良性互动格局。一方面政府、金融部门、企业要建立畅通、对称、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政府作为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的主导力量,应以各种不同方式适时向银行发布和推介有关经济及社会信息,向银行推介优良项目,促进银行掌握真实情况并尽快对企业实行授信;同时,政府在制定有关经济发展规划,支持企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时,应及时向各行社通报,咨询金融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金融部门也应主动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联系和沟通,经常汇报货币政策实施情况、问题和措施,争取政府的支持。
2.构建金融生态环境体系。
生态工程中的“最小因子定律”认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那一种物质,也就是说,数量越不足、发展水平越低的因素决定了生态系统的发展水平和产出水平。在目前的金融生态系统中,诚信缺失已经成为制约生态健康发展最基础的因素,金融生态中的每一个因素都会受到诚信体系健全与否的影响。为此,诚信体系建设应当摆在生态环境体系构建的首位。在此基础上,加强法制保障、金融监管与自律、中介服务以及信息披露等体系的建设,为金融改革的深入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完善的市场经济应当是一种信用制度高度发达的经济。规范社会信用秩序,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维护信用主体的合法权益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系统运行的重要保障。而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有效防范信用风险,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强化信用意识,提高全民的信用水平和道德素质。二是加强法律约束,规范信用秩序,通过建立完善的信用法律体系,切实保障信用主体的合法权益。三是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和征信体系。建立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信用评价机构,完善信用评价机制、体系和方法;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的征信数据库的建设,制定出统一的信用体系、规范标准和查询体系,提高信用数据的开放共享程度。
(2)建立健全的法制保障体系。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经济运行的正常不仅依赖于法律规则的公正和公平性,也依赖于法律规则的效率性,金融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运行需要一套完备的、能够充分体现公平与效率的法律法规体系与之相配套。具体来说,应当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和规范交易主体之间债权债务关系的法律体系,在立法上要充分体现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原则。一是尽快出台一部完善的《破产法》。《破产法》的完善程度已成为当今评价一个国家金融状况的重要参考标准,通过完善《破产法》使贷款人能够运用法律手段,使破产起诉成为制约借款人的最终底线,同时对涉及解决债务人的社会保障等问题通过相应的法规加以规范,切实保证债权人权利。二是加快建设关系到债权人抵押物权能否合理实现的《担保法》和《物权法》。三是改进行政执法和司法工作,突出运用行政执法手段和司法手段加大对违法失信行为的惩戒,提高失信者的违约成本,抑制违约行为的发生。
(3)建立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金融监管的出发点在于消除“市场破产”的冲击,为金融主体的良性竞争创造一种稳定公平的环境和秩序,本质上是一种规范金融主体不适当行为的规则及其监督管理机制。为了实现对金融机构的有效监管,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充分发挥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三大监管机构的监管职能,同时,人民银行也应加大其金融监督检查力度。二是监管方式上逐步由事后性监管、行政审批性监管向风险预警性监管转变,建立金融风险监控预警系统。三是监管机构及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联系与合作,建立金融稳定协调机制。
(4)建立有效的金融自律体系。金融自律是金融系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约束的一种有效机制,包括金融机构的个体自律和金融业的行业自律两个层次。各金融机构在加强个体自律的同时,也要加强行业自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职能,强化相互监督和自我约束机制,共同维护金融秩序。一是组织会员签订自律公约,督促会员依法合规经营。二是对从业人员进行自律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5)建立规范的中介服务体系。社会中介机构是指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评估机构、评级机构等,它们承担着对一切经济组织进行监管的部分行政职能和社会职能,同时又是沟通政府与经济组织之间信息的桥梁。金融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运行需要规范的中介服务体系,因而必须提升中介机构专业化服务水平和诚信水平。一是从政策上鼓励和扶持与金融业密切相关的一系列专业化的中介机构的发展。二是积极吸收国外相关的先进经验和组织形式,严格行业准入和行业监管。三是培植一批诚信水平高的有代表性的大型专业化中介机构,形成良好的中介行业道德风范。
(6)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体系。会计、审计准则和信息披露标准是规范企业行为的重要机制,金融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运行必须以严格的会计、审计准则和信息披露体系为基础。一是参照高水平的国际标准,并结合我国自身行业和企业制度特点,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标准的审计、会计、信息披露标准;二是在标准的执行方面进一步改进,努力保证审计会计准则不论在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中都得以真正严格执行。
综上所述,金融生态建设问题涉及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韩威著:《生态经济》,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胡章宏著:《金融可持续发展论》,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版。
3.刘仁武著:《区域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版。
4.王维国著:《协调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5.范金著:《可持续发展下的最优经济增长》,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6.徐诺金:《论我国的金融生态问题》,金融研究,2005年第2期。
7.徐林:《对生态金融学的一个思考框架》,经济学家,200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