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智能分析更加知识化和系统化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借助计算机提高决策分析能力。然而,张意识到,现有的计算机辅助商务智能系统往往无法满足人们跨学科决策分析的需求。因为在决策分析过程中,人的逻辑思维具有高度的个性化,而且是难以显性化的知识,目前还没有一个有效方法将其转化成可共享的永久知识。对一个机构来说,当参与决策的人员流失时,他们本身所具有的隐性知识也会随之流失,这往往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若能将人的逻辑思维转化成共享且可直接在计算机上处理的知识是非常有价值的。
其实,计算机专家系统从20世纪70年代就已出现,但都寿命不长,有的没过几年甚至几个月就消失了。张在执著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有趣而又无奈的现象,那就是他在做课题研究的时候,经常要写一些东西,一写几十页,但过两天一看,有些内容连自己也已无法辨认。这让他想到一个问题,如果创建者连自己创建的东西都不会使用,怎么能让别人顺利使用呢?他认为,影响那些系统寿命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其不透明性。好多决策系统就是这样,它帮你做出一个选择,而你却不知道它为什么要这样选择。显然,决策系统不透明,就无法让人有效使用。
有两件事使张受到了启发:一是计算机设计由模拟电路改成以双态(2进制)为数字电路设计基础,一个简单的状态表述却大大地简化了设计工作,这说明要有效地解决问题,应先找到解决问题的基因。二是抛钢销决策,这种决策的过程看似简单,却做到了决策的透明化、多变化(抛一到多次),可简单重复操作。据说现在有些软件是开放式的,事实上并非如此。透明的才是开放的,开放的才是有生命力的。因此,张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人到底是怎么思维的,思维的基因是什么,如何提高计算机辅助分析的效率”这个问题上,希望找到突破的路径。
他发现,在决策分析过程中,缺乏逻辑推理的全面性、连贯性和应变能力,是导致决策失误的主要原因。一项决策学研究表明,很少人可通过脑力思维同时对五个以上决策因素进行有效的综合分析,且大多数人在做决策时只考虑不多于三个因素。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仅仅靠脑力思维很难做到分析问题的全面性。比如,为了降低证券交易风险,投资人总希望所做的买卖决定在逻辑推理和知识应用上更合理。有经验的证券投资人在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综合后,才作出相应的买卖决定。而面对众多的决策因素,投资人常常会在做综合分析时顾此失彼。另外,因受记忆力的限制,也无法确保当前使用的逻辑推理与过去成功的思维逻辑的连贯性,且证券投资人在面对多变的决策环境时常常无法及时有效地调整或更新其逻辑推理。
张所构想的开放式商务智能系统,则具有分析逻辑结构灵活透明、使用简捷、易共享等特点。其独创的标准化逻辑结构,可将不同的思维逻辑以相同的结构存储起来,大大简化分析逻辑构造过程,增加分析逻辑的可读性,提高决策分析效率,消除分析逻辑共享的屏障。这个系统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分析逻辑高度个性化,任何用户都可将自己的思维逻辑嵌入到新的或已有的计算机分析逻辑中,向人们提供一个获取决策分析知识资源和进行协同决策分析的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