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出自:大学)
孔子说:“听诉讼审理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
华佗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医术高明,诊断准确,在我国医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华佗给病人诊疗时,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开出不同的处方。
有一次,州官倪寻和李延一同到华佗那儿看病,两人诉说的病症相同:头痛发热。华佗分别给两人诊了脉后,给倪寻开了泻药,给李延开了发汗的药。
两人看了药方,感到非常奇怪,问:“我们两人的症状相同,病情一样,为什么吃的药却不一样呢?”
华佗解释说:“你们二人的症状相同,那只是病症的表象,倪寻的病因是由内部伤食引起的,而李延的病却是由于外感风寒着了凉引起的。两个人的病因不同,我当然得对症下药,给你们用不同的药治疗了。”
倪寻和李延服药后,没过多久,病就全好了。
后来,“对症下药”这一成语,就用来比喻要善于区别不同的情况,正确地处理各种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在解决问题时不懂得对症下药的道理,无论面对什么人、什么事都搞“一刀切”,愚蠢地想通过一种固定的模式或方法来解决,结果不但没有顺利地解决问题,反而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将问题推向了更加矛盾、激化的境地。
一只兔子因为在前几天举行的兔子赛跑大会上跑了个倒数第一,所以一直闷闷不乐,这一天,它照例到小河边去吃草,忽然发现不远处有许多乌龟正在举行乌龟赛跑大赛,兔子按捺不住好奇,于是偷偷溜过去想看个究竟。随着乌龟们的欢呼声,一只看起来身体健壮的乌龟最先冲到了终点,获得了冠军。观战的乌龟们呼啦一下围了上去,七嘴八舌地向冠军乌龟询问如何才能跑得更快。冠军乌龟腼腆地说:“其实我没什么秘诀,要想跑得快,就必须每天锻炼身体,再配合正确的训练方法,到那时大家都可以跑得像我这么快。”
兔子在一边看见那只冠军乌龟的跑步速度,已经是差一点儿笑掉大牙了,现在又听见它像模像样地传授跑步经验,终于忍不住从草丛中跳了出来:“你们要问怎么才能跑得快,还是来问我吧。跑得像风一样快的秘诀你们不想知道吗?”乌龟们哄堂大笑:“你别逗了,我们祖祖辈辈从来也没出过一只跑得像风一样快的乌龟!”这时,一只乌龟又说:“哎,你不就是前几天兔子赛跑大会上那个倒数第一吗?”
兔子涨红着脸说:“没错,就是我!可就是我这只跑得最慢的兔子也照样能超过你们的冠军!不信咱们就来比一场!”
乌龟们连连点头,于是,跑得最慢的兔子和跑得最快的乌龟同时站在了起跑线上。随着乌龟裁判的一声令下,兔子嗖的一声就像离弦的箭一般冲了出去,眨眼间就没了踪影。当那只冠军乌龟还在超过起跑线不远的地方挥汗如雨地向前冲的时候,兔子早已经又从终点跑了回来,手里还举着那条拴在终点线——一棵大树上的红色绸带!
于是,所有的乌龟都争先恐后地聚集在兔子身边,这个说:“你跑得真快啊,真像风一样!”那个说:“你为什么跑得这么快呀,有什么诀窍吗?快教教我们吧!”
兔子得意洋洋地说:“这回你们服了吧?其实跑步根本不用练,就像我,每天就是到小河边吃吃草、睡睡觉,照样跑得像风一样快。你们以后就像我一样安排作息时间,保证你们也和我跑得一样快!”
这时,那只冠军乌龟也走了过来,坚定地说:“你虽然赢了我,但是你这种训练方法是错误的。我们乌龟要想跑得快,还得要每天靠正确的训练方法坚持锻炼。”
兔子生气地说;“你真是死脑筋不开窍!那好吧,我们用各自的方法来训练一只乌龟徒弟,10天后看谁的徒弟跑得快!”乌龟们都表示赞同。
于是,兔子每天带着它的乌龟徒弟吃草、睡觉,乌龟则每天训练它的乌龟徒弟跑步、锻炼。
10天后,在众多乌龟们的加油声中,兔子的徒弟和乌龟的徒弟开始正式比赛。所有的乌龟都瞪大了眼睛,只见兔子的徒弟慢吞吞地在地上爬着,那速度别说像风一样了,就连它自己平时的速度都达不到,才“跑”了不到一半的路程,它就开始上气不接下气了;而乌龟的徒弟虽然速度也不像风那么快,但却比兔子的徒弟快了不知道多少倍,而且看起来耐力十足,赛程已经完成一大半,它依然稳稳当当地“跑”着,丝毫没有疲惫的样子。
当兔子听到裁判宣布这次比赛的获胜者是乌龟的徒弟时,它沮丧而又纳闷地低下了头,嘴里嘀咕着:“没道理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要想做成一件事,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对方法,深入透彻地进行分析,找出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点,而后对症下药去各个击破。用一种方法去应对千种问题,或者盲目地靠自己以往成功的经验去做事,运气好的人可能会误打误撞地尝到甜头,但更多的人却只能是品尝到失败的滋味。兔子的失败就在于,它忽略了训练对象的自身条件,盲目地用自己那些所谓的经验去训练乌龟跑步。在自身条件极差的情况下,乌龟要想提高自己的跑步速度,惟一正确的方法就是勤奋锻炼,唯有如此才能在速度上超过自己的同类。做任何事都要讲求方式方法,用对了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三国时,魏国的名将司马懿占领了街亭以后,亲自带领十五万大军要攻打诸葛亮驻兵的西城。
这时候,诸葛亮身边并没有大将,虽然城中还有五千士兵,但大多是些老弱病残者,根本没有什么战斗能力,何况即便是些年轻力壮的士兵,以五千人马去抵挡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也是螳臂当车,不堪一击。一时间,城中上下人心惶惶,大家都认为司马懿的兵一到也就是自己的死期到了。而诸葛亮却表现得若无其事,他有条不紊地命令大家把所有的旗子都藏起来,城里的人不得随便出入家门,也不得大声喧哗,并下令将西城四面的城门全部打开,每个城门口派几个久经沙场的老兵扮成老百姓,拿着扫帚打扫街道,无论魏兵多么声势浩大也不许露出惊慌的表情。
一切准备就绪后,司马懿的大军已经距离城门不远了,诸葛亮吩咐自己身边的两个小童儿抱上古琴跟自己一起登上城楼。司马懿不久就来到了城楼下,一路上他都在想着如何破城,却不料眼前的情景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本来以为会戒备森严的西城如今却城门大开,城墙上也看不到一个守卫的士兵,只有几个老头在城门前扫地。而他的老对手诸葛亮此刻却悠闲地坐在城楼上,不慌不忙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然后开始弹琴,悠扬的音乐随即从城楼上飘进了魏国士兵的耳朵里。弹罢一曲,诸葛亮拿起酒杯惬意地一仰而尽,然后继续低头抚琴。
司马懿见此情景,皱眉细想了一阵,听得城楼上传来的琴声由舒缓渐渐变得急促起来,仿佛暴风雨就要来临一般,突然神色大变,连忙下令叫军队向后撤退。副将军不解地问;“为什么要撤退?根据探子的报告,西城中只驻扎着五千老弱残兵,诸葛亮一定是故意装出这副样子来迷惑我们的!”
司马懿摇摇头说:“你懂什么!诸葛亮一向小心,从不冒险。他如此轻松地坐在城楼上,还将城中四门大开,里面一定有埋伏,刚才他的琴声突然由舒缓变得急促,说不定就是给城中军队发出的攻击信号。焉知探子报来的消息不是诸葛亮故意引诱我们进入圈套的诱饵?我们如果进去,就中了他的计,快快后退四十里!”于是,魏国的十五万大军不战而退,西城的官兵和百姓也就此逃过一劫。
事后,城中的官员问诸葛亮:“司马懿是魏国的名将,如今带了十五万大军攻打过来,见了丞相为什么退得这样快?”
诸葛亮说:“司马懿知道我行事向来小心,从不以身犯险,而今他十五万大军压境,我却将城门大开,以他多疑的性格定会怀疑我在城中已经布下埋伏,所以才慌忙撤退了。”
看上去越是难以应付的事情,越要努力找出相应的办法去解决。诸葛亮之所以敢出奇策,正是因为他对于司马懿了解颇深,知道司马懿性格多疑、素来谨慎,宁可放弃战机也不会轻易冒险,所以使出了一招“兵不厌诈”,虚者虚之,疑中生疑,跟司马懿进行了一次彪炳千古的心理战。
宋代著名的大书画家米芾小时候在家乡的一所私塾里学习书法,学了3年依然没有任何长进。有一天,一位进京赶考的秀才路过米芾的家乡,米芾听说这位秀才写得一手好字,便前去求教。
米芾见到秀才,说明了原由。秀才先要来米芾写的字,看了又看,然后若有所思地说:“你若要跟我学书法,必须得买我的宣纸。”米芾说:“可以!多少钱一张?”秀才说:“五两纹银一张!”米芾一听,吓了一跳。他想:哪有这么贵的宣纸,这不是存心敲竹杠吗?但由于学字心切,米芾还是回去向母亲要了五两银子,买了秀才的一张宣纸。秀才收好银子,在纸上写了一个“永”字,然后拿给米芾一张普通的宣纸,说:“回去照着我这个字练吧!三天后拿给我看。”
米芾回到家里,双手捧着花五两银子买回来的宣纸,想起母亲给他银子时那无奈的眼神,想到这五两银子是全家人几个月的生活费,手中的笔怎么也舍不得落在这张纸上。内心斗争了几个回合后,他索性把纸放在一边,回到桌旁照着秀才写给他的那个“永”字,用没蘸墨汁的笔在桌子上划来划去。一连三天,他都是这样,反复琢磨,反复练习,却连一笔也未曾写在纸上。
第四天,秀才来了。他看见米芾手里握着笔,坐在桌旁望着自己写的那个“永”字出神,纸上却一字未写,就故作惊讶地问道:“你的纸怎么还是一片空白呀?”米芾抬头一看,才知道是秀才来了,同时也突然意识到“交作业”的期限已经到了,连忙站起来说:“我怕写不好,白费了纸。”秀才见状笑着说:“好了,你已经琢磨了三天,现在总该写个字给我看看吧!”于是,米芾深吸一口气,沉思了一下这三天自己的“研究”心得,然后提起笔来一挥而就写了一个“永”字。秀才一看,字写得漂亮极了,甚至已经超过了自己所写的,于是问道:“为什么你以前三年都学不会,而现在三天就能写好呢?”米芾回答道;“还不是因为纸贵,我舍不得乱写。
不瞒您说,这三天,我就反复琢磨您写的这个字,把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都琢磨透了。”
秀才高兴地说:“这就对了,练字不单要动笔,还要动心;不但要观其形,还要悟其神,只有心领神会,才能写好。”米芾深鞠一躬:“多谢先生指教!”秀才接着说:“现在你已经领会了写字的窍门,我可以走了。”
说完,他提起笔在米芾写的“永”字后面添了七个大字:“(永)志不忘,纹银五两。”
随后又从怀里取出五两银子,还给米芾,就上路赶考去了。
米芾牢记秀才的教导,用心练字,后来终于成为宋代著名的书画家。
教育要懂得方式方法,特别是对于学习这件事,要想让学习者真正掌握一门学问,光靠死记硬背或者只沿用过去的老方法是无法取得更大成果的,当然,过去总结出来的一些老方法、老经验并非没有可取之处,但最重要的是针对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和性格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法,比如对于悟性不高但认真勤奋的学习者,死记硬背的方法就很管用;而对于那些天生聪慧却容易浮躁的学习者来说,让他们用这个方法无异于掐断了他们继续学习的念头,所以对这样的学习者,就要想办法让他们沉下心来对所学的东西产生兴趣,只有他们自己对学问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兴趣,才有可能收敛浮躁的心神踏踏实实地吸收知识。
三国时,关羽曾经降服了一个叫周仓的山贼做他的随从。传说周仓身材高大、力大无穷、武艺高强,一点都不逊色于关羽,多亏了关羽以智取胜,周仓最后才甘心情愿地当了关羽的随从,帮他牵马扛刀。
据说,当时关羽和周仓比武比得天昏地暗还是难分高下,于是两人约定下一场比试力气。关羽指着地上的稻草说:“看见面前的这个凉亭了吧,咱俩谁能把稻草扔过凉亭,就算谁赢。”周仓对自己的力气从来都是很有把握的,于是点头答应,随手拣起一根稻草用尽全身力气向凉亭扔去,结果才扔出去没多远就被一阵风刮回来了,周仓连忙给自己的失败找理由:“我是逆风扔的,这次不算。”关羽二话不说,示意周仓顺风再扔一次。这次周仓谨慎了不少,举着那根稻草把胳膊抡了好几圈才猛地扔了出去,这次虽然比上次扔得远些,但依然没扔过凉亭,稻草被风飘飘悠悠地送回了地面。周仓瞪圆了眼睛,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但随即一想,自己力大无穷都没能扔过去,关羽就更不可能成功了。于是也不说话,站在一边看着关羽扔。只见关羽慢悠悠地走过去,从地上拣起一大把稻草,把它们捆在一起,然后毫不费力地扔过了凉亭。周仓还是不服,认为关羽耍诈,于是两人决定再比。
关羽环顾四周,突然发现身旁的大树下有一群蚂蚁正在往蚁巢里搬运食物,于是招手叫周仓过来:“咱们就以这些蚂蚁为比赛物吧,谁能把蚂蚁打死,就算谁赢,输者不可再耍赖,要一辈子给赢者当随从。”周仓脸一红,连忙答应了。为了遮掩自己的脸红,周仓连忙蹲下身子,伸出碗口大的拳头,“砰”地用力一拳砸向蚂蚁。等把拳头拿开一看,虽然地面砸得凹进去一大块,但蚂蚁却安然无恙,只是因为受了惊吓都愣在原地不动了。周仓一看,大吼一声,用了十倍的力气再砸一拳,这次差点把手腕戳骨折了,疼得哇哇大叫,但蚂蚁还是若无其事,甚至有些蚂蚁在看到周仓只是在和它们“逗着玩”之后,又开始有条不紊地搬运粮食了。周仓眼见自己差点废了一只手却连一只小蚂蚁都没打死,顿时急得满面通红。
关羽拍了拍周仓的肩膀说:“看我的。”然后不紧不慢地伸出食指,在地上轻轻一揉,蚂蚁一下子就死了好几只,周围的蚂蚁一看赶紧纷纷逃命去了。关羽掸掉了手上的尘土,对周仓说:“光有勇气和力量是不够的,还要懂得运用智慧和谋略才能做大事、成大器。”至此,周仓已经对关羽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二话不说接过关羽手中的大刀乖乖地做了一名随从。
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有勇无谋的人都只能算是一介莽夫,卖苦力是没问题,但若想获得成功的人生恐怕就只能是白日做梦了。只有“勇猛加谋略”的最佳组合,才能在最终出人头地、获得胜利,而“勇猛加谋略”放在现代社会来说,就是既要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又要懂得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去战胜困难。
在美国一个偏远小镇的农场里,住着一个老头,几年前,他的大儿子和二儿子都在城里安家了,现在只剩下小儿子和他住在一起,父子俩相依为命。
有一天,一个人找到老头,对他说:“尊敬的老人家,请允许我把你的小儿子带到城里去工作。”
老头气愤地说:“不行,绝对不行,你滚出去吧!”这个人说:“那如果我在城里给你的小儿子找个对象,可以吗?”老头摇摇头:“那也不行,我只有这一个儿子在身边了,你少打他的主意,快滚出去!”这个人又说:“如果我给你儿子找的对象,也就是你未来的儿媳妇是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女儿呢?”老头想了又想,终于被“儿子能当上美国首富洛克菲勒的女婿”这件事打动了,于是答应只要这个人真的能办到,就让他带走自己的儿子。
过了几天,这个人出现在了洛克菲勒的办公室里:“尊敬的洛克菲勒先生,请允许我给你的女儿找个结婚对象。”
洛克菲勒毫不客气地说:“对不起,我从不记得自己曾经请你给我女儿介绍对象,现在请你立刻出去!”这个人又说:“如果我给你女儿找的对象,也就是你未来的女婿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可以吗?”洛克菲勒立刻被打动了,于是答应只要这个人真的能办到,就让自己的女儿和他介绍的对象结婚。
又过了几天,这个人找到了世界银行的总裁,对他说:“尊敬的总裁先生,你应该马上任命一个副总裁!”总裁摇头说:“不可能,我已经有很多副总裁了,他们干得都不错,我为什么还要任命一个副总裁呢?”这个人说:“如果你即将任命的这个副总裁是洛克菲勒的女婿呢?”总裁当然同意了,谁会拒绝和全国首富攀上关系呢?
这个故事虽然是杜撰出来的,但却充分证明了做事讲求方式方法的重要性。
的确,一个懂得运用合适的办法去解决问题的人,就像是宝库大门前那个手持金钥匙的人,只要他愿意,他随时都可以获得别人意想不到的成功。
在现代社会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获得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否顺利地博取别人的好感,进而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横亘在他们人生道路上的一道较难逾越的鸿沟。
其实,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方式方法,成功地博取别人的好感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对于那些指挥欲较强的人,你应该尽量支持他们的决定,少指责、多赞美,容忍他们善意的指手画脚,在取得了成绩之后别忘了给他们几顶“高帽”,让他们觉得是因为自己的介入才使得事情完成的这么圆满顺利;对于那些看重人际关系的人,你应该时常与他们沟通一些琐碎小事,让他们时常有机会为价效力,也就是刻意创造一些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的能力;对于那些天赋极高、主见极强的人,你应该充分肯定他们的才能,即使是他们做错了,也不要直接点在明处,而应该拐弯抹角地让他们自己意识到错在何处,借此表达你想要和他们交往的诚意。
总之,无论是何种类型的人,只要找对方式方法,都能够顺利地与他们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成为你登上成功巅峰的最好帮手。
如果你的工具只有一柄铁锤,你就可能认为所有的问题都是铁钉。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妨碍才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