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出自:大学)
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而自吹自擂。殊不知,别人看你自己,就像能看见你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掩盖有什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俗话说:“羞耻之心,人皆有之。”孟子说:“羞耻之心对于人至关重要!搞阴谋诡计的人是不知道羞耻的。不以自己不如别人为羞耻,怎么能够赶得上别人呢?”意思是说知道羞耻是赶上别人的重要条件之一。究其实质,正是因为“知耻近乎勇”。一个人只有知道羞耻,才能够勇于改正错误,勇于弥补自己的不足,迎头赶上别人,从而免于羞耻。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知道羞耻,才能够发愤图强,富国兴邦,傲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树立正确的个人荣辱观,是当今社会大力提倡的良好风尚,辨善恶、知荣辱也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一把标尺。
知荣辱,这三个字虽然说起来简单,但其中的深刻内涵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领悟的。通常来说,人们对于“荣”的感受力是非常强的,每个人在小时候都曾经被家长、老师在耳朵边灌输了一系列诸如“劳动最光荣、拾金不昧最光荣、保卫祖国最光荣……”等等对光荣的描述,但是对于这个“耻”,很多人虽然并不陌生但也从没有深入地去思考过,到底什么是“耻”。
大致来说,耻的含义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指不道德的动机和行为,另一种是指自身的尊严受到伤害。
大多数人心目中所理解的“耻”都是第二种,也就是只有当自己被别人嘲笑了、讥讽了、辱骂了甚至是挨打了才会觉得这是“耻”。
其实,这样的“耻”只是小耻,现代社会所提倡的“知耻”,指的是那些因不道德的动机而产生的不道德的行为,也就是大耻。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每天都有不少人在进行着不道德的行为,比如,有些人生活腐化,铺张浪费讲排场,整天灯红酒绿、醉生梦死;有些人在追求功名利禄时,屡屡贪赃枉法、知法犯法;有些人罔顾法纪、出卖良心,为了生存干遍了坑蒙拐骗、损人利己的勾当……可悲的是,这些人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可耻的,反而认为这是现代社会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必要手段,就像苍蝇喜欢围着未经打扫过的厕所打转儿,不仅不嫌脏臭,反而觉得外面的世界过分干净了。
“知耻近乎勇”,字面上的意思是“知道羞耻就接近了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蕴含着“要勇敢地去正视自己的错误”这一深意。
许多人在把事情办砸了、做错了之后,不是去反省自己的过失,查找失败的原因,而是乐此不疲地为自己的失败寻找理由和借口,甚至用“失败乃成功之母”来安慰自己,而忽略了去挖掘造成失败的根源。
这是一种极不诚实、极不负责的人生态度,不仅是对别人的不诚实、不负责,同样也包括自己。
找不到犯错的根源就不能彻底地解决问题、改正错误,最终可能因为同一个错误反复发生而贻害无穷,造成全局的失败。
说到勇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就不能不提到春秋战国时的一位人物,那就是“将相和”中的赵国大将廉颇。
春秋战国时,赵国的东面是富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
秦昭襄王一心想要吞并齐国,所以想先将赵国收服,免得攻打齐国时出现什么不必要的麻烦。
于是,秦王先是接连派兵入侵赵国边境,占据了一些城池,然后又邀请赵惠文王到秦国的渑池去会见。
赵王心里非常清楚秦王的目的,生怕被秦国扣留,所以不敢应约。
大将廉颇和文官蔺相如都认为无论国家是强大还是弱小,国威是不能丢的,所以主张赵王前去赴约,不向秦国示弱。
赵王决定硬着头皮去冒一趟险,他让蔺相如陪他一同前往,让廉颇留在国内辅助太子留守监国。
廉颇认为自己乃当朝第一勇将,理应跟随在赵王身边时刻保护,如今却被一个文官抢去了位置,心里有些忿忿不平,但仍然奉命留下了。
到了预定会见的日期,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并且举行了宴会,高兴地喝酒谈天。
在宴席上,秦王寻找一切机会打击赵王,目的是让赵王示弱。他先是假装带着几分醉意夸赞赵王的弹琴技艺,随后要求赵王现场演奏一番。
赵王不好推辞,只好勉强弹了一首曲子。
谁知,秦周舶史官当场就把这事记了下来,并且大声念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秦王令赵王弹琴。”
赵王气得满脸通红,却不敢发怒。
这时,蔺相如拿了一个缶(音fǒu,一种瓦器,可以打击配乐)走上前来跪倒在秦王面前说:“赵王素闻秦王对打击乐器颇有研究,我这里有个缶,也请秦王赏脸敲几下为大家助个兴吧!”
秦王勃然变色,扭过头去不加理睬。蔺相如目射凶光,愤怒地说:“秦王未免太欺负人了。这里虽然是秦国的地盘,四周也都是您的人马,可是此刻我就在您身边五步之内,您就不怕血溅当场吗!”
秦王被蔺相如的气势震住了,只好拿起木锤在缶上胡乱敲了几下。
蔺相如马上命令赵国的史官将这件事记录下来,并大声念道:“某年某月某日,赵王和秦王在渑池相会,秦王给赵王击缶。”
秦国的大臣见蔺相如竟敢这样伤秦王的体面,很不服气,于是有人站起来说:“请赵王割让15座城池给秦王作为寿礼。”
蔺相如也马上站起来说:“请秦王把咸阳城割让给赵国,作为给赵王寿礼。”
秦王眼看这个局面十分紧张,而且得知赵王出发前曾经派了5000人马驻扎在边境附近,真要动起手来,恐怕谁也讨不到便宜,况且如果秦国与赵国开战,齐国一定会借机攻打秦国,于是赶紧出来打圆场:“今天是两国君王欢会的日子,诸位不必把玩笑话当真。”
因为蔺相如的机智和勇敢,终于使得秦、赵两国的渑池会见得以圆满而散,赵王也安全地回到了国内。自此之后,赵王对蔺相如十分信任、倚重,封他为丞相,与大将军廉颇一样官居一品,但因为蔺相如是文官,上朝时按规矩要站在右边,而那时候人们是以右为尊的,所以大家都说蔺相如的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很不服气,私下对自己的门客说:“我廉颇乃赵国第一勇将,可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赵国立下了多少汗马功劳。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去了。哼!我见到蔺相如,一定要给他点颜色瞧瞧。”
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的耳朵里,为了不产生更大的摩擦和矛盾,他就装病在家不去上朝。
这样相安无事没多久,有一天,蔺相如带着门客坐车出门,走到一条只能容纳一辆马车通过的小路时,老远就瞧见廉颇的马车迎面而来,他立刻吩咐下人将自己的马车退到小巷里去躲一躲,让廉颇的车马先过去。
蔺相如手下的门客异常愤怒,他们责怪蔺相如不该这样胆小怕事。面对他们的指责,蔺相如平静地问:“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比,哪一个势力大?”
门客们纷纷回答:“当然是秦王势力大。”
蔺相如说:“对呀!天下的诸侯都怕秦王,但为了保卫赵国,我就敢当面责备他。难道我见了廉将军反倒会害怕吗?强大的秦国到今天都不敢贸然来侵犯赵国,就是因为惧怕我和廉将军两个人。如果我们两个人产生了不和,秦国一定会趁机来侵犯赵国。所以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利益,我宁愿对廉将军容让再三。”
后来这些话辗转传到了廉颇耳中,廉颇感到十分惭愧,于是脱光上身的衣服,在****的后背上捆了些带刺的荆条,就这样一路跑到蔺相如的家里去请罪。他跪倒在地羞愧地对蔺相如说:“我是个粗鲁人,见识少,气量窄。哪儿知道您竟这么容让我,和您一比,我的觉悟和心胸简直就如地上的灰尘般渺小,我实在没脸来见您。请您责打我吧!”
蔺相如连忙扶起廉颇,诚恳地说:“咱们两个人都是赵国的大臣,一生所求的也就是国家的兴盛和百姓的安康,将军能体谅我并和我一起保卫国土,我已经万分感激了,怎么还来给我赔礼呢!”
从此以后,这一文一武的两个人成为了知心朋友,一同为国家大事出谋划策、殚精竭虑,赵国在这两位贤臣的辅佐下,也越来越兴盛了。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想要成为一个生活、事业双丰收的人,光靠在书本上学到那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借助“生活”这个大学堂里所特有的智慧。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生活”学堂的教育方式就是让你先犯错,然后勇敢地去正视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避免下一次再发生同样的错误。而大多数人在这一课上的成绩都是不及格的,他们不懂得从错误中悟出道理、学会方法,只是一味地逃避错误,而他们的这一行为本身已经是铸成了又一个更大的错误。
在学校课堂上,你可能会因为没有犯过错误而被老师称赞为好学生,但在生活的课堂上,你如果想做个好学生,就必须先犯错、再改错,并且告诫自己永远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驰名世界的美国戴尔公司的创始人迈克·戴尔曾经说过:“我认为自己最应该感到自豪的事,就是公司的全体员工敢于正面迎接任何问题,敢于用斩钉截铁的态度去面对所有错误,而不是否认问题的存在,也不找任何借口搪塞。”
的确,想方设法去把原本不好的事情加以美化,倒不如在问题暴露出来的时候,直接面对各种错误,想办法尽早解决,以防事态进一步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对于这一点,我国著名企业海尔公司的做法就很值得借鉴。
大家都知道,海尔是一个著名电器品牌,不但深受中国用户的喜爱,更远销海外,得到了世界各国使用者的一致好评和信赖。
其实,在市场经济不断升温、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中国早已不是以往那个连收音机都要靠进口的国家了,不但国内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就连海外的一些大企业都纷纷到中国来投资。
而海尔之所以能够一枝独秀成为国内电器品牌的龙头老大,与企业管理者敢于正视错误,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是分不开的。
在海尔发展初期,许多员工对产品质量并不重视,生产出来的冰箱一经检验,不是门关不严实,就是边歪角斜,要不就是螺丝钉没有拧紧……面对一台台不合格的冰箱,如果海尔的企业领导者试图去包容和掩盖错误,那么完全可以假装看不见照样装车发货,先收回短期利益,但这样做的后果无异于自掘坟墓,将企业送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而另一种做法是勇敢地正视错误,坚持给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合格产品,面对这两条路,企业领导者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并且别出心裁地选择了让生产出不合格产品的员工自己抡起大锤砸碎冰箱的办法,使员工在一声声的巨响中经受良心的谴责,在满地狼藉的残破碎片中正视自己的错误,在写有“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横幅标语下反思自己应该记取的教训。
至此,员工们个个都在自己心里树立了“质量第一”的生产目标,海尔也终因质量过硬而成为了国内外众多用户在购买电器时的首选品牌。
与海尔的领导者具有相同胸襟和智慧的,还有一位中学的几何老师。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这位老师在讲课时精力不集中,将一道题进行了错误的解析,之后他自己并没有发觉,直到很多天后无意中和同事讨论起这道题,他才蓦然想起当天自己在课堂上对学生做了错误的解析,他思想斗争了很久,一会儿想反正都过了这么多天了,学生中也没有人对这道题的解析过程提出质疑的,如果承认自己讲错了,不但是一件很丢面子的事,而且还会影响自己在学生当中的威信,以后管理起来就更难了;一会儿又想既然自己讲错了就应该勇敢地承认错误、纠正错误,这样才不至于耽误学生在学习和品德方面的双向发展。
最终,他选择了第二条路。
第二天刚一上课,他就郑重地向学生道歉,并将那道题的正确解析过程重新讲了一遍,最后诚恳地对大家说:“粗心大意是所有人都会犯的错误,但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正视自己的错误,不能从中吸取教训避免再次犯错。
老师会吸取这次教训,保证下次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出乎意料的是,他设想中的尴尬场景并没有出现,学生们都用敬佩的目光看着他,眼中多了一份信任和感动。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承认错误、正视失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当错误发生、坏消息传来时,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会促使我们选择畏缩逃避,但是这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任何问题,错误依然存在,造成的后果也依然需要有人来善后。
你乞求上天降临奇迹,帮你从这场噩梦中醒来,但你不知道的是,你每乞求一次,解决问题的时机就错过一次,与其花时间和精力否认事实,掩盖真相,还不如在获知错误的第一时间抓住时机解决问题。
比尔·盖茨在事业方面获得的巨大成功可以归结于诸多因素,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却是他对待错误的态度。
他曾经总结归纳了几点在犯错后绝不要采取的行动:
1.用说谎或否认来掩饰自己的错误。
比如“我没做那件事”,“不,那不是我干的”,“我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甚至“我发誓……”之类的言辞。
2.靠指责别人来为自己开脱责任。比如“这是你的错,不是我的错”,“这件事全都要赖你”,“如果不是你,我不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是对方没说清楚”等等。
3.犯了错误就半途而废。比如“我早就跟你说过那样做不管用”,“这件事太难了,不值得我投入这么多的精力,还是换个简单一点的吧”,“瞧,我都做了些什么啊?我不想再自找麻烦了”云云。
人们在获得成功的时候,总是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高明的,却很少说“这都是因为我的运气比别人好”,而在出现错误时,却常常拿“运气”来做挡箭牌,说自己是因为运气不好才导致了失败,因为害怕承认错误而失去了分析错误的时机,以致故态复萌,再犯同样的错误。殊不知错误本身都有其值得借鉴的地方,而只有那些敢于在错误面前承认“我错了”,并善于从错误中总结经验教训的人才能避免重复犯错,从而取得最后的成功。
犯错是必然的,但只有充分认识了错误之后,错误才不至于延续,而损失也能够尽快得以挽回。
“一个人受骗两次就该毁灭。”一个真正明智的人绝不应该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错误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得没有价值。
一个人真正从所犯的错误中吸取了教训,那么他的生活就会发生改变,他获得的就不仅仅是经验,而是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