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成就源自厚积薄发和坚韧不拔,成功路上总会有荆棘困扰,最大的挑战其实就是源于自我的惰性。如果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就懂得坚韧不拔,懂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懂得志存高远需要脚踏实地,则实为大幸,则实为可贵,则必然迈向成功。
当苦难来临时,弯下腰,让它落在我们宽厚的脊背上,这便是接受苦难;随后,用我们坚韧的脊梁顶住它,这便是承担苦难;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最后的积蓄力量,用我们挺拔的身躯压过它,这便是战胜并超越了苦难。
要想尝到甜,就先要知道苦的滋味儿。我国民间有一个习俗:给新生儿先喂大黄,然后喂甘草汁,之后才是正常喂食。这包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先苦后甜。当苦难来临时,弯下腰,让它落在我们宽厚的脊背上,这便是接受苦难;随后,用我们坚韧的脊梁顶住它,这便是承担苦难;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最后的积蓄力量,用我们挺拔的身躯压过它,这便是战胜并超越了苦难。
一个苦难,就是一级新的台阶,只要愿意,任何一个障碍都会成为一个超越自我的契机。在人生路上,无论我们走得多么顺利,只要稍微遇上一丁点儿的不顺利,就会习惯性地抱怨,进而祈求上苍赐予我们更多的力量,帮助我们渡过难关。但实际上,老天是最公平的,每个困境都有其存在的正面价值。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吃苦”是人一生中无法避免的,这是因为“苦”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在做事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很多都是实际中本身就存在的。但是,虽然环境是客观的,而人的生命是具有无限的韧性和耐力的。只要拥有吃苦耐劳的个性,外界任何的困难都无法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因为家境贫困,从小就没读过多少书。
后来,他想进城找一份工作糊口,也好贴补家用。但他到了城市之后才发现,这几乎比登天还难:城里没有一个人看得起他,大家都向他投去鄙夷的目光,因为他没有在城市立足的基本通行证——文凭。就这样辗转了几天,他最后仍然没有被一家单位雇用。
就在他灰心丧气之时,忽然想到要给当时很有名的银行家罗斯写一封信。他在信里抱怨了命运对他是如何不公,他甚至提出:“如果您能借一点儿钱给我,我会先去上学,然后再找一份好工作。”
信寄出去后,等待回信便成了他每天生活的唯一内容。他隐约觉得,这封信不会石沉大海。或者说,他只能将自己渺茫的希望寄托在这封几乎不可能收到的回信上。可是,几天过去了,他已经用尽了身上的最后一分钱,但还是没有盼到罗斯的回信。无奈,他只得收拾行李,准备离开这个不能接纳他的城市。
就在这时,房东跑进来说有他一封信,是银行家罗斯写来的。这个青年欣喜万分,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赶快拆开。可是,罗斯并没有对他的遭遇表示同情,而是在信里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罗斯说:“在浩瀚的海洋里生活着很多鱼,除了鲨鱼之外,所有的鱼都有鱼鳔。没有鱼鳔的鲨鱼照理来说是无法生存下去的,因为这会使它行动极为不便,在海洋里只要一停下来就很容易沉入海底而丧生。所以,为了生存,鲨鱼只能不停地游动。没有人能想象鲨鱼为了生存吃了多少苦,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从它们出生开始,面对的就是永不停歇的游动,直至死亡。其他的鱼类都为自己拥有鱼鳔而感到无比庆幸。然而,很多年以后,鲨鱼却因此拥有了强健的体魄,成了同类中最凶猛的鱼。正是这样苦难的生活成就了鲨鱼在海洋中的霸主地位。”
最后,罗斯说:“这个城市就是一个浩瀚的海洋,拥有文凭的人很多,但成功的人很少。你现在就是一条没有鱼鳔的鱼……”
那晚,青年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耳边一直在回响着罗斯的话。突然,他改变了决定。
第二天,他跟旅馆的老板说,他可以留下来当服务生,只要给他一碗饭吃,不要一分钱工资。旅馆老板当然为获得如此廉价的劳动力而高兴,便很痛快地答应了。
10年后,这个青年拥有了令人羡慕的巨额财富,并娶了银行家罗斯的女儿。
他就是石油大王——哈特。
苦难是强者和弱者的分水岭。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的确,对于弱者来说,苦难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是泯灭意志、甚至导致沉沦的深渊;而对于强者而言,苦难则是磨炼意志的训练场,是助其成长的必经之路。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流传千百年的至理名言告诉我们一个这样的道理:吃苦耐劳是成功的秘诀。苦吃惯了,味蕾便不再觉得苦涩。遇到危机能泰然处之,遇到挫折也能积极进取。这样能吃苦耐劳的人,很少有无所建树的。
王永庆,从一个米店的小学徒做起,历经苦难,一步步发展,成为闻名世界的“塑料大王”。他的成功秘诀是什么呢?
王永庆小时候家里十分贫穷,由于他在兄妹中排行老大,从小就担负着繁重的家务。从6岁起,他每天一大早就起床,赤脚担着水桶,一步步爬上屋后有200多级台阶的小山坡,再赶到山下的水潭里去汲水,然后再从原路再挑回家,一天要往返五六趟,十分辛苦。
小学毕业后,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王永庆没有继续去读初中,而是来到嘉义一家米店当学徒。干了大概一年的时间,父亲见小永庆有独立创业的潜能,就向亲戚朋友借了200块钱,帮他开了一家米店。
米店虽小,但对于王永庆而言,这是他人生中第一家自己的“产业”,所以经营起来特别用心。为了建立客户关系,他用心盘算每家用米的消耗量。当他估计谁家的米差不多快吃完的时候,就主动将米送到顾客家里。这种周到的服务一方面确保那些老主顾家里从来不会断米,另一方面也给顾客提供了方便。尤其那些老弱病残的顾客更是感激不尽,这些人自从在王永庆的米店买过米后,就再也没到别家去过。
王永庆的胸怀大志让他并不满足于只是开一家卖米的铺子。为增加利润,他减少了从碾米厂进货这一中间环节,添置了碾米设备,自己碾米卖。在王永庆经营米店的同时,他的隔壁有一家日本人经营的碾米厂,一般到了下午5点钟就要停工休息,但王永庆则一直工作到晚上10:30,结果可想而知,日本人的业绩总落后于王永庆。
正是由于从小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后来在经营台塑企业时,王永庆便得心应手,即使遭遇挫折,也能坦然面对。王永庆曾深有体会地说:“对我而言,挫折等于是提醒我某些地方疏忽、犯错了,必须进行理性分析,并作为下次处世的参考与借鉴。这样便能以正确的态度面对人生所不能忍受的挫折,并从中获益,挫折的杀伤力就等于锐减了一半。因此,我成功的秘诀就是4个字——吃苦耐劳。”
苦难是催人奋进的源泉。“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人杰。”李嘉诚曾经说过:“一个人只有面对和忍受逆境带来的痛苦,这个人成功的机遇才能表现出来。很多人要是没有遇到逆境,他们是不会发现自己的强项的。”身处逆境,吃的苦本身就要比别人多。然而,“苦”则思变,苦难就会成为摆脱困境、奋力崛起的动力。
如果能忍受一般人忍不了的痛,吃一般人吃不了的苦,想一般人想不到的事,坚持一般人坚持不了的信念,那么终究有一天,你会走出困境、享受人生。只有弯得下腰、历经并能承受无数苦难的人,才能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成就一生的伟业。
海明威曾说:“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正在经历的苦难或许正孕育着未来的希望,过去的创伤或许正是我们应对生存危机的力量。今天不愿弯腰,明天或许就得折腰。不愿吃苦、不能吃苦、不敢吃苦的人,往往要苦一辈子。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将打击变为奋进的催化剂,助我们向成功的巅峰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