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路并非一条坦途,我们时不时地会遇到难以冲破的樊篱。轻易放弃或许会留下悔恨与遗憾;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坚持到底,成功与机遇会在意想不到中来临。
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很成功,有些人却很平凡,还有一些人更是平庸。其实,所有的人都不甘于平庸,因为碌碌无为的一生是悲哀的。要想不甘寂寞,那就得有所追求,而追求的过程其实就是战胜自我的过程。做一个成功的人是人人都向往的,但是往往难以达到目标。做一个平凡的、清心寡欲的人,这又是许多人不甘心的。但是很多人既找不到成功,也不愿意平凡,于是碌碌无为一生,最后被社会淘汰。
人生之路并非一条坦途,我们时不时地会遇到难以冲破的樊篱。轻易放弃或许会留下悔恨与遗憾;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坚持到底,成功与机遇会在意想不到中来临。就像唐玄奘那样,只要有希望就不放弃,最终取得了“真经”。
《西游记》是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虽然很多情节和人物都是虚构的,但是唐僧却确有其人。唐僧法名玄奘,通称唐玄奘,唐僧是他的俗称。玄奘出生在诗书之家,幼年受父亲教导,学习经书,十几岁就在洛阳净土寺出家当了和尚,皈依佛门。
玄奘潜心向佛,非常刻苦,为了学习到处奔波。他四处学习佛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各家对佛教宗旨的说法都不一样,他想探寻一个究竟,就想到佛教的发源地去拜访名师,于是决定到西域印度去求学,取得真经回来。
时至贞观三年,玄奘从长安出发,经过兰州到达凉州。当时唐朝国力尚不强大,常年与西北突厥人打仗,禁止人们私自出关,防止里通外国。
适时,凉州都督李大亮听说玄奘要西行,没有同意他的请求,强令他返回长安。当地慧威法师敬重玄奘,让小徒弟慧琳、道整两人秘密送玄奘出关。玄奘还买了一匹老马,收了一名叫石桨陀的徒弟,连夜赶路。慧琳、道整两人不能忍受长途跋涉的劳累,很快就回了凉州。
玄奘的徒弟石桨陀在过了玉门关之后,也觉得太辛苦,而且前途未卜,宁死也不愿意再陪师父前行了,玄奘无奈只好一个人赶路。走到玉门关外的第一个哨卡,他想在夜间偷渡,但还是被守卫发现了,差点儿被箭射中。校尉王详同情他,得知他坚决要去印度,就劝他到敦煌修行,但玄奘无论如何都不肯停留,王详也只好让他过了哨卡。
因为成了孤家寡人,随后的行程更是充满了艰辛。他路过沙漠,沙漠里没有水,白天黄沙飞扬,晚上到处都是人兽的骸骨。他曾经连续走了5个白天、4个夜晚都没有见到水,然后,干渴难忍,晕倒在黄沙上。半夜忽然刮起风来,把他吹醒,他立即爬起来,又上路了。
终于,走出了沙漠,玄奘到达了高昌。高昌王热情地款待了玄奘,希望他留下来传播佛教,但是玄奘还没有到达自己的目的地,怎么能够半途而废留下不走了呢?所以他婉言谢绝了。
高昌王说:“西去之远,只有很渺茫的希望能够在有生之年到达。”
玄奘却回答:“只要有一丝希望,那就是有希望的,我决不会放弃。”
后来,高昌王以为用扣留的方式可以使玄奘屈服,玄奘就用绝食来回应。最终,高昌王被玄奘的精神所打动,就放他西行了。
随后,玄奘到了康国,由于居民不信佛教,要用火焚烧玄奘,幸而国王出面制止,玄奘才逃过此劫。
不仅如此,玄奘还曾经遇到过强盗,衣服财物都被抢走,同行的人放声痛哭,玄奘劝慰众人说:“人最富贵的是生命,生命保住了,损失的财物又算得了什么?那些身外之物不值得哭泣。”玄奘根本就不会为此放弃,他去印度取经的决心坚定不移。
就此,渡过一道道难关之后,玄奘走遍了印度各地,搜集和学习了各种佛学经典。贞观十九年,经历了17个春秋,玄奘携带梵文经书357部回到长安。随后在弘福寺、慈恩寺翻译佛经,译书75部,共1335卷,并著有《大唐西域记》。
玄奘的坚忍不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使他获得了成功。
人生也同样如此,要想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要克服很多困难。当你获取成功的时候,当初的那些艰辛也就算不上什么了。我们不可否认机遇和命运对人生的影响,那只是客观为我们的主观创造了一些有利的条件,而主观因素也同样决定着我们自己的命运。有所追求,就难免有失败,面对失败,有的人往往选择的是放弃和逃避。从而导致了前功尽弃、一无所有。
不要轻易放弃,只要有希望就要坚持,不然会给自己留下永久的遗憾,也许会使自己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懊悔不已。人在生活中,或远期或近期、或大或小都有一些目标,必须要掌握好。当我们遇到不测或受到挫折时,坚持什么、放弃什么,要审慎地想一下,然后再做相应的调整,而不能轻易放弃或改弦易辙。左右飘忽不定,实际是在走弯路,看似是聪明实际上是愚笨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