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相处并不是辩论赛,赢了往往什么也得不到,除了他人的恼怒、怨恨与疏远。其实,现实生活中,做人应该有雅量,拥有一颗宽容之心,时时提防因为口舌惹起的祸端。
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想法,与人交往,意见不和是正常的事情,出现争执也是正常现象。因为争执,引起唇枪舌剑、闹起矛盾的状况更是随处可见。有些人,他们头脑灵活、牙尖嘴利、好胜心极强。工作、生活中只要是有人与他们发生冲突,不管是大事小事,不管有理无理,都要与对方展开争辩,不把对方说得哑口无言、低头认输决不罢休。他们言语犀利,善于抓住别人语言的漏洞,所以在辩论中往往占有绝对的优势。还有些人总是仗着自己实力强大,说话得理不饶人,把别人说得面目全非,批判得一无是处,好像身边的人各个都不如他,结果招来了他人的嫉恨与疏远,也在无形中为自己埋下了祸根,这是很不值得的。
当两个人争辩相持不下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应该是继续无谓地争吵下去还是就此停止呢?
争执陷入了僵持,往往是因为谁也说服不了谁,没有谁的道理绝对占据上风。这个时候,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就要学会灵活变通了,应该适可而止地终止自己的强辩,换一种说法,让彼此都有思考和回旋的余地。如果无休止地进行没有实际意义的争论,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而不会利于问题的解决,我们来看一看下面这则例子:
老谢是一个商场的经理,有一天他听见办公室外面有争吵的声音,他就赶忙跑出去看。原来是一个年轻人从商店买了一件西服,但是他穿了一星期就失望了:原来那件衣服掉色,把他的衬衣染了色。他拿着这件衣服来到商店,找到卖这件衣服的售货员,可是没等他说完,售货员就打断了他的话:
“我们卖了几十件这样的衣服,你是第一个找上门来抱怨衣服质量不好的人。”售货员特意声明说。从她的语气听,似乎那个年轻人在撒谎,想把责任推给商场。另一个售货员也说:“所有深色衣服开始穿时都会褪色,一点儿办法都没有。特别是这种价钱的衣服,这种衣服是染过的。”
第一个售货员怀疑他是否诚实,第二个售货员说他买的是次品。“你这么说,意思就是我无理取闹是吧?”年轻人气得差点儿跳起来。
老谢是这个部门的负责人,这个时候当然不能够坐视不理。正当年轻人准备做出反击的时候,他来到年轻人跟前,很客气地说:“很对不起,是我们做得不对。您想怎么处理?我尽量考虑您的想法。”说完后就批评那两个售货员,“你们怎么能够这样对客户说话,客户是来解决问题的,而不是让我们推卸责任的。”
听到老谢这样说,年轻人的火气消了一大半,便说:“我倒是想听听您的意见。我想知道这件衣服以后还会不会再染脏衬衣,能否再想点儿什么办法。”
“那我建议您再穿一星期。如果还不满意,就把它拿来,我们想办法解决。请原谅,给您添了这些麻烦。”老谢说。年轻人虽然半信半疑,但是听到老谢给的承诺,还是满意地离开了商店。一个星期以后,年轻人也没有来,或许衣服不再掉色了。
在售货员和客户争论的时候,老谢懂得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将无谓的争论打上休止符。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不会说话,只要不是哑巴,谁都会说话。但说话不当、不得体,就容易在语言上伤害别人,造成大家相处得不和谐。因此,怎样说话才能得体,说话的场合、分寸的拿捏,都是不容忽视的。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自己有道理,但是又说服不了对方,沟通就会陷入僵持。这个时候不妨换一种方式表达,大家都冷静一下,换个角度重新思考问题,或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喜欢争论的人在生活中很常见,一般的人都不喜欢跟他们交往,因为他们太较真、太固执,不肯适可而止、见好就收,非得把别人“咬”得遍体鳞伤才肯善罢甘休。也许在辩论会他们是很好的人才,但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他们往往会遭人冷落、受人排斥。生活中的相处并不是辩论赛,赢了往往什么也得不到,除了他人的恼怒、怨恨与疏远。其实,现实生活中,做人应该有雅量,拥有一颗宽容之心,时时提防因为口舌惹起的祸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