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263400000030

第30章 火热的“冬北”

东北,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季节是冬天。

东北的冬天,故事最多,民俗最多,火热得足以融化那个冬天。

东北的冬天漫长,10月就开始飘雪,一直到翌年的清明积雪才开始消融。

哪怕零下三十度的三九寒天,东北人依然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姑娘们穿得很少,玉树临风、美丽“冻人”,就精神抖擞地走在雪地,如同盛开的鲜花。

东北最后的狗皮帽子

马年春节,我有幸看到了东北最后的狗皮帽子。所说最后,就是老式的,况且持续使用二三十年以上,而不是放在家里的箱子底或博物馆的展览柜里的,不是单纯的的民俗文物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最后,非它莫属。

春节正月初六,我在街上看到一个老人,穿的还算齐整,黑大衣,狗皮帽子,纯粹的东北装束,但是左肩上挂的塑料挎包,和右袋里探出一大块头来的报纸,表明老人是收拾破烂的,一问说好几天没吃饭了,天太冷了,的确零下十多度,他正要去商场暖和暖和。

我对他的帽子十分好奇,问他的帽子有多少年了,他说二三十年了,在生产队就戴。可不嘛?!一算起来却是一代人的时间过去了。

这顶帽子看起来像一团烈火,狗毛还很密实,蓬蓬勃勃,没有掉毛,看起来质地很好,把老人的脑袋裹个严严实实。我猜想,这曾是一只多么雄伟壮实的大黄狗啊,才有如此漂亮长长的绒毛。

小时候出门,大棉袄二棉裤,或者大皮袄。那么头上怎么办?过去,女性有围脖、围巾,老爷们小小子那就是戴顶狗皮帽子。狗毛细长柔软,舒服压风。当年林彪的百万雄师就是戴狗皮帽子作战行军的,让国民党军望风而逃。后来我军着装好转,雷锋叔叔端着冲锋枪,在东北戴着羊剪绒帽子。不过,开采大庆石油的铁人王进喜摆拍的一张照片,他握着钻机的手柄眺望远方,身后是高大的石油井架,还是头戴狗皮帽子。

我在童年的时候,出门上学闲玩,也戴狗皮帽子。后来进县城德惠读书,没有看到哪个同学戴狗皮帽子,我也戴羊剪绒帽子,觉得像个城里人,心里挺美的,但是不方便,索性什么也不戴,光头最好。有一次上学,进屋后觉得耳朵一阵尖利的疼痛,原来耳朵冻硬了,室内温度太高,突然融化起个大泡,冻坏了。这是缺乏常识造成的,冬天在室外久了,用手捂捂揉揉就好了。

姑娘一般可不爱戴狗皮帽子。我家大姐气管不好,父亲格外关心她,让她戴狗皮帽子上学,大姐懂事很早,觉得狗皮帽子难看,就偷着把父亲的羊剪绒帽子戴跑了。姐姐有点儿像男孩的性格,很淘气,有次杨得二正(马虎)的竟没戴帽子回家,把帽子弄丢了,这让父亲很生气,好在第二天发现帽子落学校啦。

孩子们在冰面上或雪地上打雪仗、打秃溜滑、打冰猴,小脸和小手冻得红红的,像熟透了的苹果,绽放在一片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中。不过,我的手脚经常被冻肿了,发痒难受,晚上母亲就用酸菜红辣椒山楂包裹起来,采用这种农村土法治疗。

爬犁曾经是林海雪原中重要的交通工具,有牛爬犁、马爬犁,鄂伦春、赫哲等民族还常常使用狗、鹿、四不像等动物来拉。当年有“狗市”,专门交换像牛犊一样大小的“扒犁狗”。辽代还设置了“狗驿”,各驿站靠狗扒犁传送信息。

我幼年的时候,冬天父母上班就用爬犁拉着我,引来很多人围观。家乡山高路远,拉我的爬犁经常翻倒在雪地上,将我扣在下面。

渐渐长大了,我就自己滑爬犁,不借用任何畜力,完全靠一己之力驱动,曾带给我无数的欢乐。我家门东有条小溪,因地势低被称为沟底下,到了冬天就结冰,于是父亲给我制作了爬犁。两条木腿用铁丝镶嵌,双手再用两个钎子支撑,蹲在爬犁或坐在爬犁上滑动。后来我可以滑单腿爬犁,只使用一根长钎子,况且站在爬犁上,这显然需要高超的技巧和良好的平衡感。有一次自己在废品收购站找到一只破冰鞋,革命性地改进了我的爬犁装备水平。我把冰刀拿下来钉在爬犁上,我的爬犁由此成为村子里最先进的交通工具,俗称“单腿驴”。我站在“单腿驴”上,把长钎子插在裆下用力一支撑冰面,箭一样地射向远方,欢乐的笑声在洁净光滑的冰面上久久地回荡,亲爱的大黄狗撒欢地跟着我飞奔,由此树立了我在全村子滑爬犁水平最高的地位。

过去由于条件不好,许多东北人就住“马架子”。马架子以树木支撑,上铺树枝,抹上草泥,室内只有低矮的地铺,就地拢火取暖,外呈马鞍形,故名为“马架子”,多为看护瓜菜时的临时住处,也叫“窝棚”。有许多地名也带有马架字样,比如佳木斯桦川县和德惠都有地名叫“四马架”。

条件好了,就盖屋建房。东北有句俗话“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出在地面上”,说的就是传统民居的特点。老屋一般是三间或五间,房顶用草苫,土墙,坐北朝南,大多东边开门,形如口袋,便于取暖。一进门就是厨房,称为“外屋”或“外屋地”。西侧是卧室,称为“里屋”。人口多的就搭一个南炕、一个北炕,有的妯娌之间就住南北炕,中间挡一个帘,晚上有点啥动静全听见了。烟囱在屋外西山墙旁独立筑起,为圆形,高出房檐数尺,通过孔道与炕相通。

一到冬天,农村大都用玉米、大豆等秸秆生火做饭,锅热了,大炕就热乎了。屋里暖意融融,一家人其乐融融,小两口躺在炕头上尽情唠嗑亲热,不愿意下地。

古代中国人席地跽坐,就是跪在席上,臀部压在脚跟上,后来北方椅子让人摆脱了这种习惯。可是在近现代以来的东北,又由于季节和地域特点,来这里的汉族人又开始坐在农家的炕上。东北人习惯在炕上盘腿坐着,这可是东北人区别于其他地方中国人的独特生活方式。我小时候在炕上盘腿习惯了,尽管以后离家在外不在炕上了,但是现在还能盘腿,以至于外地人感到好奇和新鲜。

炕上还有火盆,用草泥搅合在一起作成,这是东北人的土暖气片。炭火放到火盆里,可以暖手暖脚,还能烤衣服、烫酒。火盆也是个变相的微波炉,能给孩子们烧鸡蛋、土豆等等。家里人干完活坐在炕上围着火盆拉家常,有人来串门,就热乎地说“来,大妹子,脱鞋上炕里暖和暖和!”

过去,东北“窗户纸糊在外”,而在其他地方窗纸都是糊在窗棂内侧的。如果窗户纸糊在里面,窗外所结的冰霜遇室内温度高时就会融化,俗称缓霜,使窗户纸脱落。随着时代进步,东北人家的窗户换成了玻璃,显得窗明几净,世界都通亮了。冬天水蒸气在玻璃内表面遇冷直接凝华,形成冰花,可好看了,那是一个美好的童话世界,让孩子们有了无数的遐想。

东北农家“养个孩子吊起来”,这种满族风俗被汉族借鉴。早期满族人把婴儿放在悬挂在房梁上的摇篮“悠车”里,在空中悠荡,避免老鼠等小动物的袭击,而婴儿晃来晃去,自得其乐,睡意酣甜。据当年由程琳唱红大江南北的《童年的小摇车》的词曲作者付林说,他当时的创作灵感就源于此。

“大姑娘抽烟袋”。那时没有香烟,烟民们以吸黄烟——烟叶(即旱烟)为主。而吸旱烟主要工具是烟袋。吸烟有一些好处,可以熏蚊子、小咬,不容易遭蛇咬,还可以解乏等等。那时只顾这些了,谁想到还有什么尼古丁害人啊。

东北三件宝是“人参、貂皮、乌拉草”。“靰鞡”(也作乌拉)是满族的一种鞋,用牛皮或鹿皮缝制,帮与底为一整块皮子,鞋脸带褶。鞋里要絮靰鞡草,此草“草色深碧,其细如发,长者有四尺余,吉省各地皆产;溪谷岩石中蒙丛下垂,入冬不枯,性温暖,能御寒避湿,东人常取之铺卧榻,农工等人均以著履”。后来,帆布面棉胶鞋也就是“棉靰鞡”或“胶皮靰鞡”开始流行,但是显得蠢笨憨傻,目前没人穿了。

雪越下越大,我们的东北,年味也越来越浓。

春节,又叫过年,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东北春节习俗格外丰富多彩,更有地方特色。孩子们盼过年,可以穿新衣服、吃好的、放鞭炮,还有压岁线。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儿”。民间祭灶就是灶王爷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供玉皇赏罚。送灶时,人们在桌案上供放糖果等贡品。据说糖涂在灶王爷嘴上,使他不能在玉皇那里讲坏话了,“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腊月二十四日为“扫房日”,打扫得屋子窗明几净,焕然一新。在屋外贴春联,要使用“浆子”,就是把面粉用温水搅成糊状,用来粘贴春联。

以前条件不好,农家春联大都是自己写,或找村里写字最好的人来写。现在生活富足了,就到街里买上自己中意的,然后贴在墙上。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活灵活现的门神,“抬头见喜”的吉祥横幅,精美的窗花,五彩的年画,花团锦簇的灯笼,以及神龛上丰饶的供品,在冬雪的映衬下,更显得鲜艳夺目、红红火火、喜气洋洋、欣欣向荣。

除夕前一定要去祖坟地上坟,摆供品、烧纸、上香,放鞭炮。除夕早上就要挂上家谱,放好祖宗的牌位,再摆上馒头、染上不同颜色的粉条、象征五谷丰登的五种米,供奉祖先。家里从辈分最大的开始,排队给祖先磕头。

下午全家老少围在一起吃饭,菜肴远比平时丰盛。除夕要守岁,吃饺子。煮饺子要非常小心,免得煮破了。用碗、碟等器物时要格外小心,碰坏了则不吉利。当新年的钟敲响时,祭神拜祖仪式一开始,爆竹声震耳欲聋,饺子也下锅啦,家家灯火通明。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饺子,看着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其乐融融,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就是再节俭的人家,每个房间也都要点灯,彻夜通明,意味着益寿延年,日子红红火火。人们辞岁守岁,尽情娱乐。

正月,父母带着孩子走亲访友,相互拜年,店铺也红火了起来。从除夕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还要在屋外挂红灯笼,晚上点亮。

初二,嫁出去的姑娘带着姑爷外孙回娘家,这是东北过年的又一道风景。俗话说:“姑爷回门,小鸡遭殃啊”。

开春了,太阳再次刺眼,布谷鸟飞过柳林,燕子也回来了,欢快地叫着。屋外那条小溪开始融化,清澈得见底,装扮着久违的春色,小鱼咬着水泡等着我去抓它们。小溪,向北向东向西,蜿蜒而去,在几十里外注入了松花江,最后和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流入广袤的大海。

写到这儿,我的口水流出来了,想念东北菜的可口;我的眼睛湿润了,怀念那欢乐无忧的童年和少年。

同类推荐
  • 西方文论史纲

    西方文论史纲

    本书主要是以大的文学思潮为背景,着重介绍在众多思潮涌动中所出现的无法避开也不应当避开的文论家的重要文论思想。当然在一定程度上,适当地增加述评的分量,加大了篇幅,譬如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论尤其是俄国现实主义文论。这是因为俄国现实主义文论对现当代中国的文论学习和研究产生了而且依然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当然,对于现象学文论、结构主义文论和解构主义文论等等,我们还是加重了介绍比例,那是因为它们的文论发展中承前启后的影响作用。但总体上还是秉着一个在“大思潮和大家不可漏”的前提下简洁明晰、提纲挈领地、历时性地介绍西方文论。
  • 汉族风俗史(第四卷):明代·清代前期汉族风俗

    汉族风俗史(第四卷):明代·清代前期汉族风俗

    本书作为《汉族风俗史》之第四卷,经过10余年风雨的磨练,现在终于要出版了。
  • 兵书通览

    兵书通览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中国风水文化地图

    中国风水文化地图

    本书内容包括:风水基本知识、室内方位,布局与宅运、风水与住宅、恋爱婚姻与风水、财运与风水等。
  • 书与人

    书与人

    本书为“书文化”系列之一,是围绕“书与人”展开的读书随笔。分“书与人”、“人与书”两个部分,以众多爱书人与书的不解之缘,以及书中讲述的人的不同生活和命运为线索,通过对经典著作的精心解读和深入感悟,在与读者分享阅读之美、阅读之乐的同时,致力于人类精神文化的传承,展示众多作家、学者的思想文化成果以及生命深处无法泯灭的人性的光辉。
热门推荐
  • 情瑟涩:誓嫁学霸老公

    情瑟涩:誓嫁学霸老公

    我一直都觉得,世界上最倒霉的事,是吃泡面没有调味包,直到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世界上最倒霉的事,是把男友从屌丝培养成男神之后,他出轨了。被最佳损友怂恿主动分手,去篮球场寻找下一个目标,似乎很正常,直到一个篮球砸到了我头上。和顾子晟的孽缘就此结下。纱布药水是常事,石膏钢板才叫风格,好好一个大学鸡飞狗跳,我也成功在顾子晟的帮助下完成了从低调淡定伪学霸到丧心病狂女神经的转变。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期待着能有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如同干柴烈火一般迅速照亮枯燥苍白的青春,却忘记了如同咖啡般醇香的日久生情,它不急不缓,却持续燃烧,直至燃尽生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深阙危情

    深阙危情

    前世他曾为你痴,为你狂,为你揽下亿万星河,为你包揽一切罪恶,小心翼翼地守着你,可你为什么就是不知道。他不是在玩什么恶趣味的游戏,他仅仅只是想爱着你守着你,有错吗?可你一剑绝情,刺穿了他爱你的心,他抚着你的脸,眸中深情依旧,“不要哭,我知道你不是这个世界的人,可是我控制不住爱你的心,这一剑,就当做个了结罢。”可他又怎会知道,一向冰冷的你,却动了情……你生下了他的孩子,可你却不见踪迹。只等着千年后,再续前世的深情。这一世,请珍惜他。可这终究只是一场游戏,事实证明一败涂地。终是感性战胜了理性,你爱他爱到飞蛾扑火,奋不顾身。当你准备留下,哪怕是死。可他却去了你的世界。终是空间成了屏障,你另嫁他人,他不复醒来。再不相遇……
  • 祭奠青春之世纪末之梦

    祭奠青春之世纪末之梦

    每个人的青春都不一样,陈泽、郎天一、秦晓峰等人用自己仅有的生命和热血,在上世纪末社会转型、杂乱无章的年代,撞击着所谓上层社会的大门。疯狂中他们伤痕累累,却又不甘平庸,在法制、道德的束缚中挣扎,不能自拔。爱恨情仇,生离死别,以暴制暴,本不该经历的年纪,他们肆意挥霍着青春。每个人都给自己心灵深处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如今,青春不在,物是人非,当年的疯狂都付出了代价。本人借以文字,揭露人性,祭奠青春!
  • 无极阴阳录

    无极阴阳录

    阴阳界门大开,人鬼共存。人皇暴死,草寇群起阴阳师感天地号召而生,无师自通,通晓阴阳。平息缭乱,封鬼杀魔。鬼神人共世、阴阳同界之日,英雄辈出之时。
  • 小明那些事

    小明那些事

    天马行空,想象无止境,不加干预让人物自由放飞
  • 后宫只有我一人

    后宫只有我一人

    【甜宠1v1】符宅有二女,一是知书达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大小姐符琴,二是温柔贤淑,身体弱弱的二小姐符珠。“今日起,你便是本王唯一的妻”“待我称皇,你便是皇后”“今日起,孤是你的靠山,你是朕唯一的皇后,唯一的后宫”远嫁他国,却许配了一个嚣张跋扈占人便宜的王爷。
  • 紫魅龙灵

    紫魅龙灵

    龙族杀神卡尔和妻子伊丝塔被终结,留下还被困在龙蛋中的女儿孤苦伶仃地迷失在荒野中,然而,一只紫金幼龙,却在出壳之时就拥有了自杀的人类少女唐睿心的记忆。其中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为了活下来,她不得不选择前行,踏上饱受劫难的土地,找寻自己的归宿,一次又一次站在死亡的边缘上,一步一步深入脑海中未知的深渊......所有丢失的记忆重归正位之时,死神再度苏醒,浩劫即将降临,黑色的天际终将笼罩于大地之上。世界的异动,将由她,以及他们来掌控。
  • 沿着丝绸之路旅行

    沿着丝绸之路旅行

    这是一本涉及北方地域的个人旅行史与心灵史的散文合集,是对古丝绸之路蜂腰部位,即黄河兰州段至敦煌的孤身旅行。其中多以作者容身多年的巴丹吉林沙漠为书写对象,如作者对额济纳、流沙深处的古日乃、倒淌的弱水河,以及历代皇家马场焉支山,甘、肃二州,乃至传世敦煌、沙尘暴肆虐之地的实地考察与发现。文章既有基于历史与现实的思考,更有个人在旅途特殊境遇下的情感呈现,读者可以从中了解丝绸之路乃至北方大部地区数千年来的历史文化流变。绿洲,胡杨,油菜花;戈壁,城堡,沙尘暴……沿着丝绸之路旅行,总有一些人或事,会出其不意地刺中内心,乃至时常隐藏着的灵魂。
  • 和菩提尚

    和菩提尚

    初识,花是花,叶是叶,树是树。事隔经年,再回首,花非花,叶非叶,树已是菩提。恰如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后有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史上对明朝的第十三个皇帝,近三十年不上朝,众说纷纭,各有其解。本书就其事的发生赋予神化的色彩,顺史而展开一段玄幻的三界悟世之说,神话般的爱恨情仇……“和”乃三界,“菩提”乃如梦初醒,顿彻真理,以达智慧,“尚”乃至高无上。“和菩提尚”是书中的佛说至真之理,也是本书追求的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