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就是人生的奋斗方向
理想,是每个人都不能缺少的,是人们渴望达到的奋斗目标,也就是人们为达到这一奋斗目标所下的决心。没有理想,青春就会枯萎。没有志向,生命就会失去方向。没有理想,生命和生活以及所有的一切就没有了目标。中国宋代的文学家苏城曾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韧不拔之志。”法国作家雨果也说:“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质。”所以要教育孩子尽早确定自己的理想,也就是自己的奋斗目标,并朝这一目标不断奋进。
确立了理想,孩子就要有实际行动,要为自己的理想奋斗。有些人目标定得非常远大,但行动一点也跟不上。孩子要实现理想,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学习、生活、道德、修养等方面都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养成说到做到的习惯,从现在起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将来实现理想做充分准备。
实现理想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条路上会充满荆棘和坎坷,需要孩子有敢于面对挫折、敢于迎接挑战的勇气,如果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很多孩子就会在前进的道路中失去信心,理想也就无法实现。
一个人要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燕雀尚有鸿鹄之志,何况我们人类呢?不要把理想看得过于神圣,理想可以是比较遥远的,也可以是很近、很具体的。是自己制定的,适合于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
要有求实的精神和发现的能力。求实就是凡事要实事求是,不要以假乱真,不会的问题一定不要放过。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还要学会解决问题。发现是求实的前提,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了解自身不足,才能以此来培养自己的求实精神,锲而不舍。只有不断地求真,才能得到真正的进步。
如何教孩子确立理想?
有人说,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丑恶的,我追求美好的理想,鄙视丑恶的现实。也有人说,现实是实在的,理想是空洞的,我注重现实,而轻视理想。那么究竟如何培养孩子的理想呢?
1.健康的心理有助于理想的实现
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树立良好的理想并努力实现理想。但是,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的心理状态对成长的影响更为关键。保持健康的心理是产生良好的理想及实现理想的重要因素。如果这个理想是孩子自身的兴趣,并且家庭对孩子的自我肯定和无条件的关爱足够时,孩子在健康的环境下会把他的精力放在发展上面,遇到问题在家长的鼓励下去克服,他正性的心理能量不断累积,实现理想就相对容易一些。家长对于孩子各种各样的理想不用太当真,无论是平凡还是怪异,是他当时的一种体验和感受,只要给孩子健康的心理发展空间,孩子会找到最合适的方向。
2.理想要建立在孩子兴趣的基础上
不要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理想是孩子本身的愿望才叫作真正的理想。如孩子喜欢音乐,家长要他学外语,即使孩子很听话,他内心也是抵触的。要顾及孩子的兴趣方向,他的心理能量一部分放在抵抗家长的方面,一部分放在自己本身的爱好上面,这样实现理想的道路一定是曲折的。
3.家长要充分考虑孩子的自身条件,给予正确引导
理想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如当孩子说出自己的理想是当作家的时候,家长可以问:你想当作家的想法是怎样来的呢?在亲子沟通中给他灌输一些正确的知识和观念,如当作家需要的努力,要打好文学基础及吸收丰富知识,当作家需要克服性格中哪些不合适的习惯,有哪些文学家的名著可以去浏览等。孩子也会在家长引导下完善和调整理想,从而使理想更适合自己。
孩子产生理想与实现理想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的,家长要用发展的眼光和灵活的方式去引导他的成长。
现在儿童不能自立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大部分是个人的自理及基本生活技能太差:4岁的孩子不会自己洗脸;5岁的孩子不会自己穿衣;6岁的孩子不会削铅笔;7岁的孩子只吃喜欢的面包款式,否则宁愿挨饿;8岁的孩子不懂使用筷子;9岁的孩子不愿背书包,不会收拾书包;10岁的孩子不懂系鞋带;12岁的孩子不敢单独过马路……乍听起来令人吃惊,其实环顾周边,这种现象并不少见。不少人,特别是当父母的,会认为是生活小问题,不必大惊小怪。但是,这表明父母在教育中出了偏差。千万别把这些当成小问题,严重的话会影响子女的发展,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
据调查发现:现代家庭有七成的家长过分保护子女,事事为子女代劳,令子女无从或不需要学习种种生活技能。孩子自幼学会生活技能,是将来掌握生存技能的基础,家长若事事代劳,他们样样都做不来,将来何以谋生呢?
生活就是教育。并非孩子学不会生活方面的技能,而是一些父母认为孩子小,等孩子长大自然就会了,结果孩子失去了学习这些技能的最佳时机,给日后的生活带来了太重的负担。本来可以让孩子轻松地过渡到有魄力的青年时代,为此却延长了成熟的时间,也增加了成长的难度。孩子是否具有照顾自己生活的能力,有其重要意义。从发展角度而言,这代表着身心成熟到某一程度,可主动掌握自己的行为。这种行为,使他们逐渐脱离依赖或被动的互动,进而能在自己的意志中主动行事,在生理的需求方面,不再只是依赖父母;在心理层次方面,更是孩子建立自信心与安全感的重要基础。
从孩子出生那一天起,父母就在无微不至地关心着孩子的成长,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一点一滴地教会孩子吃饭、穿衣、刷牙、洗脸、行走、语言、做游戏、交朋友等,珍视每一个可能让孩子健康学习、成长的机会,使孩子逐渐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为以后自立打好基础。孩子不可能一辈子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中,过度保护或一再地跟在背后收拾烂摊子,只会纵容孩子重复犯同样的错误而不自知,与其呵护他一路平安顺利,倒不如培养他面对挫折的勇气,训练他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孩子对生活的处理能力,会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以耐心和爱心教导孩子,依照孩子的发展能力,适当地提供一些机会,培养孩子生活中必需的技能,他们才能最终脱颖而出,木秀于林。
§§第六部分 技能——孩子木秀于林的加分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