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通权术的秦朝丞相李斯,与宦官赵高伪造秦始皇的遗诏,改立秦二世为主,最后却被赵高谗害,腰斩于市;秦二世胡亥,为了称帝,伙同赵高杀了自己的兄弟姐妹,在秦朝危机四起时却又被赵高所杀;赵高杀了二世后立子婴为王,最后却又被子婴杀害。算人者,终被人算,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赵高,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大奸臣。赵国人,秦始皇听说他身强体壮,又通律法,于是提拔他为中车府令掌皇帝车舆,还让他做幼子胡亥的老师,教胡亥律法。由于赵高善于察言观色,逢迎献媚,因而很快就博得了秦始皇和公子胡亥的赏识和信任。
赵高丈着秦始皇对自己的宠爱和信任,在秦始皇死后,利用职位之便,与李斯合谋篡改诏书,改立胡亥为帝,逼死了始皇长子赢扶苏、杀了十二公子、十公主及大将军蒙恬、右丞相冯去疾等人。
胡亥即位后,升为郎中令。这时能与赵高抗衡的只有丞相李斯了,赵高顺势把矛头指向了李斯。李斯不是等闲之辈,想要搬倒他没有那么容易。于是赵高便给李斯设了一个圈套让他去钻。他诱使秦二世沉迷于酒色,不理朝政,然后又以忧国之心让李斯规劝二世,在秦二世玩的起兴的时候让李斯去触霉头,引起秦二世的反感。然后趁机说李斯的坏话,说李斯权重威胁二世,于是秦二世下令由赵高处置李斯,秦二世二年,李斯被赵高定以谋反罪。五刑与腰斩并施,并诛九族。
《史记·李斯列传》中有这样的一段--临刑前,李斯对二儿子说,"我真想和你一起再牵着黄犬出上蔡东门去狡兔,这日子还能再得?"实际这才是布衣驰骛的趣味。李斯一生追求富贵,他26岁离家求学,以42年时间才当上秦相,当秦相还不到5年。临刑前才想重新回到起点,才体会到人生真正的乐趣。
李斯,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以及书法家,协助秦始皇统一了天下,制定了法律,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都是他提出的。他对秦始皇帝的统一大业做过很多贡献。
李斯是个不惜一切代价而想得到功名的政客,他与韩非子同是荀子的学生。因为秦始皇很喜欢韩非子的才华,李斯很是嫉妒,于是就对秦王说李斯的坏话,他说:"韩非是韩王的同族,大王要消灭各国,韩非爱韩不爱秦,这是人之常情。如果大王决定不用韩非,把他放走,对我们不利,不如把他杀掉。"秦王轻信李斯的话,把韩非子关了起来。最后逼得韩非子服毒自杀。焚书坑儒,李斯也是罪魁祸首。善于权术的李斯最后却被赵高所杀!
李斯死后,秦王朝的大权全部掌握在赵高一个人的手里。秦朝末年,农民起义已严重危及到秦王朝的统治,怠于政事的秦二世对此有所察觉,对长期专权的赵高产生了不满。坏事做尽的赵高害怕二世追究他的过失,决定先下手为强,利用自己掌握的宫内外大权派亲信强迫秦二世自杀,然后操纵政局,欲立秦二世之子公子婴为秦王。秦王子婴认识到赵高的险恶用意,经过周密的策划,在赵高督促其到宗庙受玺的时候,令早已埋伏好的手下挥剑杀死了赵高,结束了赵高罪恶滔天的一生。随后子婴素车白马,手捧玉玺向刘邦投降,至此秦朝灭亡。
算人者,终被人算。李斯、赵高、秦二世,他们为了一己私利,杀害了很多人,最后却反被人害。纵观古今,有才无德者虽能得势一时,但不会得势一世。和珅是古代的一大贪官,在乾隆时代,享尽富贵,但到了嘉庆时期却被砍头;《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可谓八面玲珑,但她最终却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一个总喜欢算计别人的人,一定也不会有自己信任的朋友,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利益,没有感情。人生在世,如果连一个可以信任的朋友都没有,这样还不叫悲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