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长,常拿成年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甚至要求孩子做到与他的年龄不相称的高度。教育专家把这类家长的行为和思想命名为“成人主义”。
“成人主义”的家长要求孩子像成人一样思考、理解和行动,这对孩子来说不仅做不到,而且是一种不公平。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如果家长长期这样要求孩子,而孩子总是做不到,这样的结果必然是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认为自己微不足道,造成敌对情绪和反抗。因此,家长应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有位教育专家在他的《留守儿童的教育》一书中写道:
有一些家长,喜欢用完美无缺的标准,用高出孩子实际年龄的尺度要求孩子,这种持“成人主义”的家长总是对孩子挑剔指责过多,要求过高。他们认为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而不是尊重他们,这样不光是极大地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而且使得孩子离家长远远的,有话也不愿意说,有情况也不报告,根本不与家长交流。
“成人主义”的家长总是这样问孩子:“你怎么总是这样?”“你为什么从不……”“你应该知道……”“我告诉你多少次了……”“你为什么总是孩子气?”“你什么时候能长大?”“你能不能……”
如果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抱着平等的态度与孩子交换看法,就应该这样说:“我想听听你对这件事是怎样理解的?”“让我弄清楚是不是像你所说的。”如果家长肯丢掉成年人的认识框架,以孩子的眼光来理解他们的世界,并给予引导,就会使他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学到知识。如果家长站在成人的立场,用成人的思维方式为孩子分析问题指明方向,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去做,就会使他们怯于亲身去体验。如果家长坚持认为自己的知识渊博,滔滔不绝地向孩子灌输,不失时机地纠正孩子的错误,就限制了孩子自己去积累知识。
家长用希望了解、希望倾听的态度与孩子谈话,就是向孩子表示尊重他们的能力,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启发他们运用自己的思考与能力去探索。尽管成年人对孩子所做的许多事情感到不尽如人意,但是也不能显出不屑一顾的样子。因为这样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丧失自信,并把心扉向家长紧闭起来。
若想与孩子很好地交流和沟通,家长必须对不同年龄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有所了解,特别是对孩子的所见所思及看人看事的角度有深刻体会。
留守儿童有很多想法未必与家长一致。当家长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情,而孩子因为自己的观点不同而加以拒绝时,家长不要即时作出强烈的反应,应先易地而处、站在孩子的立场想一想,这样有时就会发觉自己的想法有所偏差。
§§第七章 让留守儿童的心中充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