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智的卡耐基曾经说过:“不完美才是真正的美丽。”这看似自相矛盾的一个命题,却有着其独特的智慧。
完美主义是一种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抱有过分绝对的、完善的、理想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体系。完美主义的性格特点一旦形成,可能会影响一个人整个价值观念体系,影响到其生活的方方面面。绝大多数人只表现在生活的某一方面、某一内容,而有些人则某一方面、某一内容的问题解决了或相对完美以后,新的不完美感又可能出现。
海滩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贝壳。一个小女孩儿每拣起一个,瞧一瞧,然后就随手把它扔掉。就这样,她已经拣了一个下午,却始终没有找到自己心目中最完美的贝壳。
夕阳西下,海与天的颜色越来越暗,小伙伴们各自提着装满贝壳的篮子回家了,那个小女孩却仍然摇着空篮子,蹒跚着脚步在沙滩上寻找……
有一个人非常幸运地得到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她却觉得遗憾,因为珍珠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斑点。她想,若是除去这个斑点,它该是多么完美呀。于是,她刮去了珍珠的一部分表层,但斑点还在;她又狠心地刮去一层,斑点依旧存在。于是她不断地刮下去。最后斑点没有了,而珍珠也不复存在了。
此人于是一病不起,临终前她无比忏悔地对家人说:当时我若不去计较那个小斑点,现在我手里还会攥着一颗硕大美丽的珍珠啊!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脚边都有彩贝,手里都有珍珠,只是我们很多人不懂得珍惜,不善于享用,因而错过了多少好运,辜负了多少美丽。
完美是一个错误的信念。生活中,有多少失落、痛苦和不幸正是源于它。诚然,追求美好和完善是人之常情,但正如俗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现实就是这样的残酷。若是过于执著且不肯变通,必然会陷入完美主义的心理误区。拣贝壳的女孩和欲除掉珍珠斑点的那个人就是完美主义者,而完美主义者一定是失落最多的人,也一定是最痛苦的人。因为在她们的眼中看到的大多是不完美,因而一次次地与机遇擦肩而过,与成功遥遥相望,最终落得两手空空。
于是,我们可以大致看出,生活中完美主义者有这样一些表现:
1.关于角色
我是班长就应该事事比别人好,我是妻子应该为丈夫和孩子做一切,作为医生就应该治病人的病等,当他们没有达到角色期望时,就开始内疚、自责、忧郁。
2.关于性格
“我不应该不会说话”、“我应该幽默点儿”;“我应该开朗大方”……他们要求自己有一个完美的个性。殊不知这种想法的本身就是错误的。
3.关于成就或能力
“我是大学毕业生,应该各方面都比他们强”;“作为领导,业务、能力都要比下属强”,“我的口才也应像小赵那样好”……这种人总拿自己的能力与小钱的歌唱、小孙的成绩、小李的人缘、小周的聪明等等合成“完美人”相比,他们不管自己有哪些方面优于对方,只要自己有一方面不如人家,就认定自己太差了。
4.关于他人
完美主义者相信他人应该理解自己,认为“作为领导理应公平办事”,“作为朋友应该坦诚相待,互相帮助”,“我对他那么好,他不应该那样对我”,等等。但当现实交往中对方并不是自己所想象的那么完美时,便会产生常见的抑郁和敌意情绪,影响人际关系,甚至导致人格上的障碍,如孤僻、抑郁、敌对等。
5.关于社会
完美主义者认为社会应是公平的、合理的,当遇到不公平的事、不合理的情况时,即对社会产生偏激的看法,用远离社会和孤独来逃避不完美的现实社会,有的人甚至愤世嫉俗。
6.关于婚姻
常因不能宽容对方的缺点而影响恋爱的成功。结婚以后,每当夫妻产生一些磨擦时,就会对原本正常的婚姻产生绝望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