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指南>;
《明史》全书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明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其卷数在二十四史中仅次于《宋史》,但其修纂时间之久,用力之勤却大大超过了以前诸史。
清朝入主中原之后,转年即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癸亥(十一日),御史赵继鼎奏请纂修《明史》并提出副总裁及纂修人员名单,得到了清廷认可。其后,大学士冯铨、李建泰、范文程、刚林、祁充格为总裁,操办此事,揭开了清朝官方纂修《明史》的序幕。
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重开明史馆,因纂修《清世祖实录》而停止。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以徐元文为监修,开始纂修明史,一直到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才最后定稿,进呈刊刻。
《明史》是我国历史上官修史书中纂修时间最长的一部。如果从清顺治二年(1645年)开设明史馆起,到乾隆四年(1739年)正式由史官向皇帝进呈,前后历时九十四年。假如从康熙十八年(1679年)正式组织班子编写起至呈稿止,为时也有整整六十年之久。
清朝之所以一入关就修《明史》,主要是当时政治上不稳定的原因,其目的是显而易见的。一是以此宣告明朝已亡,而当时南京的弘光朝廷正与清朝隔江对抗,修《明史》便是不再承认弘光的南明政权存在。二是以此笼络明朝遗臣,通过纂修《明史》,使那些降清的明朝汉族官员有一种情感上的寄托。
<;故事精选>;
1.乞丐皇帝朱元璋——《明史·太祖本纪》节选
明太祖朱元璋,字国瑞,是家中四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的母亲陈氏,刚怀朱元璋时,梦见神仙送给一粒药丸,放在手掌中有光亮,就吞了它。醒来后,嘴里还留有余香。等到分娩,红光满房。从此,夜里多次有亮光涌起。乡邻望见,感到惊恐,以为是着了火,每每赶来相救,赶到时却没有火。
朱元璋十七岁时,由于干旱和蝗灾,造成了严重的饥荒、瘟疫。他的父母哥哥相继而死,穷得不能埋葬。同乡刘继祖给了他块土地,才得以下葬,这就是凤阳的皇陵。朱元璋一个人孤身无所依靠,就进了皇觉寺做和了尚。过了一个多月,又到合肥去云游要饭。三年后他又回到了皇觉寺。
那个时候,正赶上天下大乱。郭子兴在濠州举行起义,元军把濠州城包围了起来。皇觉寺也被战火摧毁,朱元璋走投无路,干脆投靠了郭子兴。郭子兴见朱元璋长相不凡,就留他做亲兵。后来,朱元璋在战场上表现勇敢,郭子兴觉得朱元璋日后必有出息,就把自己的养女马氏嫁给了他,这就是高皇后。
郭子兴当时与另一位起义领袖赵均用关系不好,于是赵均用就与人合谋,趁郭子兴外出时,把他抓起来,戴上镣铐关起来,想要杀掉他。朱元璋知道后,就与另外一名首领彭大用一起召集士兵,打开屋子放出郭子兴,从此朱元璋更受郭子兴的信任。
后来朱元璋想自立门户,就回到自己村里招募了七百人,成为他们的首领。他带着徐达等人攻打定远,又得到三千降兵。随后又打败元将张知院,接收了他部下两万士兵。半路上遇到李善长,聊得非常投机,将其任命为自己的军师。
有一次,郭子兴让朱元璋统领自己的军队,而且下文书说明此事。朱元璋担心那些将领不肯服从自己的指挥,就不公布那文书,约定明日早晨在厅堂会集。当时以右为尊,众将先进去,都坐在右边,朱元璋故意后到而就座左边。等到处理公事,朱元璋迅速如流水地分析决断,众将瞪着眼睛不能说一句话,这才渐渐有些服了会议上决定修筑城墙,限期三天。三天后,朱元璋负责修筑的那段按期完成,而别人的都没有修好。这个时候朱元璋才拿出郭子兴任命他的文书,对将领们说:“我奉命统率你们的部队,现在你们都误了工期,该怎么办?”大家都吓得要死,只好跪地求饶,从此谁都不敢看不起朱元璋了。
郭子兴病死后,他儿子郭天叙继承了他的位子,朱元璋成了郭天叙的手下。朱元璋很不服气,说:“大丈夫怎么能受别人的控制!”他不听郭天叙的号令,改奉韩林儿为主。
朱元璋积极招兵买马,招揽了常遇春、廖永忠兄弟、俞通海等能征善战的猛将。朱元璋决定攻打集庆,他说:“攻打集庆必先攻下采石。采石虽然防守坚固,但我们可以从牛渚那边发动进攻。牛渚面靠大江,是很难防守住的。”于是他先夺取了牛渚,采石也顺利拿下了。郭天叙等人也来进攻集庆,但没有成功,郭天叙也被杀。他的部队走投无路,投奔了朱 元璋。朱元璋乘势攻打集庆,活捉了敌将陈兆先,逼降敌人数万。投降的敌人都害怕朱元璋 会杀他们,朱元璋在他们当中选出500精兵,让他们充当自己的侍卫,自己丝毫不作防备。降兵见朱元璋这么信任他们,都安定了下来。朱元璋把集庆改名为应天府,以此为根据地发展自己的势力。他自任吴王,表面上听从小明王的号令,但不久之后他就把小明王害死了。
后来朱元璋又打败了最强大的敌人陈友谅,最终灭掉了元朝,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定国号为明。
史家评论:朱元璋凭着聪敏英明而勇武的资质,抱着救世安民的志向,乘着时机顺应天命,豪杰归附他如同影子追随身体一样,平定了祸乱,挫败了强暴,十五年而成就了建立王朝的事业。由平民兴起,占有平定了全中国,这是西汉以后所没有的。
2.无情篡位者朱棣——《明史·成祖本纪》节选
明成祖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洪武三年,被封为燕王,封地在北平。燕王相貌奇特雄伟,胡须很漂亮。聪明勇武有远大的谋略,使用人能以诚相待。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病死,朱元璋立太子的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朱允炆即帝位,是为建文帝。朱元璋临终留下诏书命令众王在封国中哭丧即可,不得到京城。燕王本来打算从北平入朝奔丧,听到遗诏才停止。
当时众王凭着长辈亲属的身份拥有重兵,大多不守法度。于是朱允炆就采纳齐泰、黄子澄的计策,打算找点事由挨个地削除他们的封爵。但是畏惧燕王势力强盛,就没动手,先废黜了周王朱梼,想要以此牵连燕王。在这时告发隐私之事到处发生,湘、代、齐、岷众王都因罪废黜。
燕王内心感到害怕就假装疯癫。他扔掉王冠,扯碎王袍,披头散发跑到大街上高呼乱唱,见人就骂,见酒就抢,说话语无伦次,甚至整天躺在路边昏睡。建文帝派监视他的官员前去监视,时值盛夏酷暑,他却围坐在火炉旁,一边烤火一边打颤:“太冷了!太冷了!”谋士齐泰、黄子澄秘密劝朱允炆除掉燕王,但朱允炆没有下定决心。
建文元年夏季六月,燕山百户倪谅向朝廷告发燕王谋反,皇帝下诏责备燕王,并派遣宦官逮捕王府中属官,并派都指挥使谢贵、布政使张禹带兵把守王宫。燕王秘密与和尚道衍商量,命令指挥张玉、朱能秘密放八百名勇士进王府守卫,然后骗谢贵、张禹进去,杀了他们,夺取了外城的九道门。接着上书给天子指斥齐泰、黄子澄为奸臣,并援引《祖训》:“朝廷没有正直的臣子,朝内有奸诈邪恶之人,那么亲王就训练士兵等待命令,天子秘密下诏命令众王统领方镇之兵讨伐平定他们。”书信发出后,于是就起兵。燕王又任命官属,称其军队叫作“靖难”。
朱棣初起兵时,燕军只据北平一隅之地,势小力弱,所以朝廷拟以优势兵力,分进合击,将燕军围歼于北平。朱允炆起用了年近古稀的老将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军十三万伐燕。燕王在中秋夜乘南军不备,突破雄县,战胜了南军的先头部队。继而又于滹沱河北岸大败南军的主力部队。建文帝听到耿炳文军败,根据黄子澄的推荐,任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为大将军,代替耿炳文对燕军作战。李景隆本是纨绔子弟,不知战法。为了诱南军深入,朱棣决计姚广孝协助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自己亲率大军去援救被辽东军进攻的永平,并告诫朱高炽说:“李景隆来,只宜坚守,不能出战。”朱棣还撤去了卢沟桥的守兵。
朱棣这一招果然灵验,李景隆听说朱棣率军赴援永平,就率师于十月直趋北平城下。这时朱高炽在北平城内严密部署,拼死守卫。李景隆则号令不严,指挥失当,几次攻城,皆被击退。燕军则因此得到喘息,连夜往城墙上泼水,天冷结冰,待到次日,南军也无法攀城进攻了。
一次,燕王与李景隆对战,当时南军不断增多集中,燕军的将士都变了脸色。燕王奋激地说:“我们不前进,敌人就不后退,只有战斗啊!”于是再用精锐的部队冲击其背后,夹攻他们。恰逢旋风刮起,折断了景隆的旗竿,王爷乘着风势放火奋勇攻击,斩首几万人,淹死十多万人。景隆溃败向南跑,天子所赐给的那些诏书斧钹全丢失了,逃到了德州。
朱允炆又以盛庸取代李景隆统帅军队。一次燕王带着十多名骑兵迫近盛庸军营在野外住宿,等到天亮起来一看,已在包围之中。于是就从容地牵着马,吹着号角穿越军营走了。众将因为天朱允炆有命令“不要使我背上杀叔父的名声”,因而仓促间互相瞪着眼睛对视,惊乱地看着燕王他们离去,竟然不敢放一箭。
之后,燕军士气大振,南军越来越衰弱。朱棣手下谋士劝朱棣不要攻城邑,越过山东,以迅速行动直捣南京,南京势弱无备,必可成功。于是朱棣决定跃过山东,直捣南京。
六月初三,燕军自瓜洲渡江,镇江守将降城,朱棣率军十三日进抵金陵金川门,守卫金川门的李景隆和谷王为朱棣开门迎降。燕王进入京城,文武百官纷纷跪迎道旁,在群臣的拥戴下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历时四年的 “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的胜利而告终。
燕王进京后,宫中起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有****说、出家说,还有传说他于正统朝入居宫中,寿年而终。建文帝的真正下落已不可考,成为明史上的一大悬案。
登上皇位之后朱棣大肆杀戮不肯迎附的文臣武将。齐泰、黄子澄、景清等被整族整族地杀掉,名为瓜蔓抄。有“读书种子”之谓的方孝孺,因不肯为朱棣撰写即位诏书,九族全诛,之后又将其朋友门生作为一族全部杀掉,十族共诛八百七十三人。
史家评论:朱棣据有幽燕形胜之地,趁着建文软弱无能,长向内地驱驰,占有了全国。即位之后,躬行节俭,知人善任,雄伟的计划和军事谋略,与高祖相同。到了晚年,声威与德泽被及远方,四方服从,接受朝廷命令而来进贡的几乎有三十个国家。疆域的广阔,远远超过汉、唐。然而革旧除新之际,倒行逆施,德行上的缺陷又怎么可以掩盖呢。
3.千古贤妻马皇后——《明史·后妃传》节选
太祖皇后马氏,是宿州人。父亲马公,母亲郑媪,早年亡故。因为马公与郭子兴关系很好,于是就把马皇后托付给郭子兴。后来郭子兴看太祖不凡,把皇后嫁给了他。
郭子兴曾经听信谗言,怀疑朱元璋。多亏了马皇后善意侍奉郭子兴的妻子,嫌隙得以冰释。朱元璋攻克太平后,马皇后就率领将士们的妻妾渡过长江,她还亲自缝制战士衣服鞋袜以助军用。陈友谅侵犯龙湾,朱元璋率领军队抵抗,皇后将宫中所有金银布帛拿出来犒劳将士。
等到朱元璋登上皇位后,就册封马氏为皇后。当初,马皇后跟随朱元璋在军中,正好碰上粮食大大歉收,朱元璋又被郭氏怀疑,所以经常挨饿。马皇后偷了炊饼,揣在怀中拿给皇帝,肌肉都被烫焦了。平时经常存干粮肉干给朱元璋,从来没有断绝,而自己却每天都吃不饱。等到显贵,朱元璋将这件事比喻为“芜萋豆粥”,“滹沱麦饭”,常常对群臣讲述马皇后的贤德,同于唐代的长孙皇后。退朝后把这事告诉皇后。皇后说:“妾听说夫妇相保容易,君臣相保艰难。陛下不忘记妾同遭贫贱,希望不要忘记群臣共度艰难。况且妾怎么敢与长孙皇后相比。”
皇后勤于治理内官,闲暇时就讲求古训,告谕六宫,因为宋代多贤德的后妃,命令女史记录其家法,朝夕省察阅读。有人说宋过于仁厚,皇后说:“过于仁厚,不是比刻薄好吗?”有一天,问女史:“黄老是什么教呢,窦太后那样喜好它?”女史说:“清心静养、无为而治是它的根本所在。至于断绝仁慈、放弃礼义,而百姓仍然孝顺仁慈,这就是它的教义。”皇后说:“忠孝仁慈就是仁义呀,岂有拒绝仁义而能成为孝顺仁慈的人呢?”
参军郭景祥镇守和州,有人传言他的儿子手拿长矛意欲杀父,朱元璋就要诛杀他。皇后说:“景祥只有一个儿子,传言恐怕不真实,杀了他恐怕断绝了郭家的后代。”朱元璋访查后,果真是冤枉的。
李文忠镇守严州,杨宪诬告他有不法行为,朱元璋就想召回他。皇后说:“严州,在敌人边境,随便更换将领不合适。况且李文忠素来贤德,杨宪之言岂可轻信?”朱元璋于是作罢,李文忠后来终于建功。
学士宋濂因孙子宋慎有罪连坐,缉拿而至,判处死刑,皇后劝谏说:“平民百姓家为子弟聘请老师,尚且自始至终以礼相待,何况天子呢?况且宋濂居住在家,必定不瞭解情由。”朱元璋不听劝告。恰逢皇后侍奉朱元璋吃饭,没有进献酒肉。朱元璋询问原故。皇后回答说:“妾为宋先生作福事。”朱元璋有点难过,扔下筷子站起来。第二天赦免了宋濂,安置在茂州。
有一天,马皇后问朱元璋:“如今天下的百姓安宁吗?”朱元璋说:“这不是你应该问的。”皇后说:“陛下是天下之父,妾有幸作为天下之母,子民的安宁与否,怎么能不问呢?”遇上年成干旱,她就率领宫人粗茶淡饭,协助祈祷;遇上年成不好,就准备麦饭野菜羹。
朱元璋巡幸太学归来,皇后询问太学生有多少,朱元璋说:“几千人。”皇后说:“人才众多啊。各个学生都有国家供给的食物,但他们的妻子儿女又将仰仗什么吃饭呢?”于是设立红板仓,蓄积粮食赐予诸生的家人。太学生家中领粮就是从皇后开始的。
众将官攻克元都,缴获宝玉回来。皇后说:“元有这东西而不能守住江山,想来帝王自有宝物吧。”朱元璋说:“朕知道皇后是说得到贤才就是宝物。”皇后拜谢说:“确实如同陛下所言。妾与陛下发迹于贫贱,直到有今天。常常担心骄傲放纵产生于奢侈,危亡产生于细微过失,因此希望得到贤才共同治理天下。”又说:“法令多次更改必然毁坏,法令毁坏则奸邪产生;民众屡经骚扰必然困苦,民众困苦则叛乱产生。”朱元璋感叹说:“这是至理之言哪。”命女史记载在史册上。
朱元璋每次吃饭,皇后都亲自查看。日常穿着粗布制成的洗涤衣服,即使破旧了也不忍换掉。听说了元世祖皇后煮旧弓弦制成粗绸的故事,也命令取来生丝织成衾被,拿来赐给年老孤独的人。剩下的布帛打结的丝,纺织成衣物,赐予各王妃公主,让她们知道养蚕种桑劳作的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