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202200000002

第2章 国有企业的目标

明确国有企业的目标是把握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问题的前提。本章将结合人们对企业目标的各种认识和我国国有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目标的特征,分析国有企业的目标及其实现过程,以及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等问题。

第一节 对企业目标的不同认识

对于企业目标问题,人们有不同的认识,最常见的有如下四种观点:一是利润最大化;二是每股盈余最大化;三是股东财富(或股东效用)最大化;四是利益的满足。

一、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是指企业的利润额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大。因为利润是企业创造的新价值的一部分,它是企业继续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企业应该重视企业的利润水平。但是,把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资本经营的目标,有许多不足和缺陷,主要表现为:

1.短期行为。企业考核的最主要的指标是总利润或净利润。企业经营和管理始终围绕指定和完成会计年度利润指标来进行。利润指标是一个短期指标,对短期指标的追求往往导致企业的行为短期化。

2.忽视投资资本回报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在投资资本回报率小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情况下,财务报表中的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仍然可以为正数。在这种情况下,利润总额和净利润虽然为正,企业价值和股东价值却受到损害。

3.忽视风险因素。

(1)会计利润计算的“收入”一般反映的是现时的市场价格。而据以计算的成本是按历史成本计价的,因此,在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会高估利润水平,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赢利状况。

(2)会计计算利润是根据“应计基础”计算的,因此,在会计利润中有一部分是“应计利润”,而不是真实实现的利润。企业会计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记账的,企业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只要取得货款的凭据,即尚未实际收到的销货款,均视为销售实现,并据以计算利润。赊销方式所实现的收入是一种不十分确定的收入。一旦购货方或付款方无力支付或有意拖欠货款,已经计算的利润就不是真实的利润。这种因赊销方式所形成的“应计债权”积累到一定程度,不仅会造成虚假盈余,而且极可能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财务状况恶化。

(3)企业为获得最大化利润,往往对财务杠杆进行不适当的使用,进而造成过度负债,这种情况既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又不利于企业对债务资本的筹资。

(4)企业的管理者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容易忽视其决策对股价的不良影响,其结果不仅可能使股东因股价的下跌而遭受损失,也容易影响潜在的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进而对企业望而却步,这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4.以利润最大化为企业目标,容易使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忽视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造成的外部不经济,不仅使他人和社会受损,也使社会为此支付更大的成本。

二、每股盈余最大化

对于股份有限公司而言,每股盈余最大化反映了股东投入的资本与所获利润的相互关系,可以弥补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导致的企业忽视利润和股东投入资本的关系的不足。但是,以每股盈余最大化作为企业目标,仍然易使企业产生行为的短期化,忽视每股盈余所产生的时间性,忽视企业为获得每股盈余而承担的风险,以及在以利润最大化为企业目标时所存在的其他问题。

三、股东财富最大化

西方的“契约集合”(Set of Contract)观点认为,企业应该力图使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是出资者(所有者、股东)投资创办的,出资者出资创办企业的目的是要利用企业这种形式为其创造财富,使其财富增值。为了满足出资者的这一要求,“要以未来一定期间归属于股东权益的现金流量,按考虑风险报酬率的资本成本换算为现值。由此而得到的‘股东投资报酬的现值’是股东财富的具体体现。”股东投资报酬的现值“是以企业长期健康发展为基础所形成的现金流量作为计算的依据,又考虑了投资风险程度的大小,从涉及的长度和包含的内容看,都比短期的利润指标具有更大的综合性”。

四、利益的满足

这种观点强调,使股东和管理当局的各自利益都得到满足。追求股东和管理当局各自利益的折衷,并没有使各自的利益最大化。以利益的满足为企业目标,常被认为是协调企业管理人员的最好目标,可以消除管理人员之间的矛盾,但这一目标也被认为存在缺陷,例如容易被兼并、丧失竞争能力、含糊不清等。

第二节 国有企业目标的特征

一、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目标的特征

在我国旧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完成国家下达的总产值指标,是企业的主要目标。产值的完成情况,决定了企业业绩的评估、领导人(实际上的政府官员)的升迁、职工的利益等。企业以完成国家下达的产值指标为目标具有明显的缺陷:

(1)缺乏效益观念。在企业中只有产值的观念而无利润(亏损)的观念,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无利润甚至亏损,企业仍然愿意生产,其结果往往是产值计划被完成或超额完成,企业却亏损累累。

(2)缺乏市场观念。企业没有市场供求观念,产品的价值并不在市场中加以评价,产品被加工完成并入库,即可计算产值。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重视完成产值计划和增加产值,不管产品是不是被市场所需或能否销售出去,企业往往还会继续生产,其结果常常是产品大量积压,造成资金凝滞,企业资金难以顺利周转。

(3)没有质量和品种观念。企业产品的高质量和多品种,是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的内在驱动力和市场需求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企业并不是真正的企业以及市场实际上不存在的情况下,企业产品质量低、品种单一也是一种必然的现象,并且生产单一品种的产品有利于产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二、转轨时期国有企业目标的特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国家渐渐将利润作为考核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指标,企业厂长(经理)的切身利益同企业实现的利润较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促使利润最大化逐渐成为大多数企业的目标。随着国家明确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并赋予企业全部法人财产权及国家要求企业负担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开始成为我国国有企业的目标。由于我国企业正处在从“传统企业制度”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过渡阶段,现实中的企业在追求企业目标的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多种力量的影响,容易产生以下几种不良倾向。

1.企业领导政治利益最大化倾向。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国有企业是有行政级别的,企业的领导实际上是拥有一定行政级别的政府官员。目前,我国的一些国有企业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这种行政性质。在我国,行政性公司目前依然大量存在,这些行政性公司以总公司、集团公司、控股公司等名称出现。在行政性公司里,企业的目标受到企业领导个人目标的制约和影响。企业领导的目标主要是行政职务的升迁。由于企业领导的行政上的升迁并不完全取决于其所在企业的经济绩效,还受制于其他因素,所以,经济指标只能成为企业领导考虑的问题之一,甚至不是主要的问题。企业领导并不能全力专注于经济目标。当某项重大决策有利于企业和出资者,但有可能对企业领导的个人职务升迁产生不利或带来某种程度的风险时,企业领导往往会做出不符合企业整体利益的决定。

2.企业内部人员报酬最大化倾向。

企业内部人员包括企业领导和员工。企业内部人员报酬最大化实际上成为企业的目标,在我国的许多国有企业和一些由原来的国有企业改组而来的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中大量存在。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所有者在企业中的主体缺位,使管理者容易无视所有者的存在进而忽视所有者的利益,以及对职工“当家做主”的不正确理解、来自职工的压力等原因造成的。企业追求这一目标往往表现为不适当地提高工资、奖金和福利水平,有的企业甚至通过操纵国家股(如以较低的价格将本企业的一部分国家股转给职工持股会或类似的机构)来使企业内部人合法地享有本应属于国家的利润,提高内部人的收入水平。

3.个人股东财富最大化倾向。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逐步推进,涌现出大量的股份制企业。在目前的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家股一般都缺乏明确的股东代表,而且,包括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在内的公司员工通常是公司的股东。因此,就上市公司而言,个人股东对公司决策者造成的压力往往比国家股东和法人股东给其造成的压力要大的多。由于以上原因,公司在制定股利政策时,往往向个人股东倾斜,用国家的利益来满足个人股东的利益。

随着企业进行资产经营的实践活动,国家要求国有企业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很多国有企业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作为企业目标。

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权益,但是仍有一些不足之处。考察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状况,是以单个会计期间为时间段进行考察的,这仍然会导致企业的短期化行为,易使企业忽视战略优势的培育。同时,以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企业目标,也忽略了风险问题。比如说,企业利润增加了,使国有资产实现了保值增值,但利润的增加是过度地使用财务杠杆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负债比率上升,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导致企业进一步筹资的困难。出资者作为投资者之所以投资于企业,主要是因为要利用企业这种形式为其创造财富(价值)。未来一定时期内属于股东(所有者)的现金流量按照股东所要求的报酬率(考虑了风险报酬率的“资本成本”)换算而成的现值,就是股东财富的具体体现。国有资产实现了保值增值,并不真正意味着出资者的财富保值和增值了,这意味着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的考核并不等于对作为出资者的国家的财富增长情况的考核。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国有企业目标的特征

企业目标是企业性质的必然演绎结果。不同的企业性质,衍生出不同的企业目标。即使是传统计划体制下的并非真正企业的国有企业的目标,也是由当时的国有企业的性质——行政性的生产单位决定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除一些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特殊类型的国有企业外,大多数国有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体。随着国有企业制度的变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国有企业的目标必然演变为所有者(股东)价值最大化。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市场价格机制的替代,进一步讲,企业是以市场的企业契约替代了市场的价格机制的结果。科斯指出,契约的显著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企业内部的“命令”和允许某个权威(一个企业家)来支配资源,是一系列的契约被一个契约替代了的结果。通过契约,生产要素为获得一定的报酬同意在一定的限度内服从企业家的指挥,契约的本质在于它限定了企业家的权利范围。只有在限定的范围内,它才能指挥其他市场要素。“企业不过是以一个市场契约替代了一系列市场契约而已。”企业被视为契约或一个契约集合,它又是拥有不同利益目标的利益主体的组合。企业就是在合法的框架内使相互冲突的诸个体的目标达到均衡的途径。契约索取权(c on-tract clai m)之一,就是对契约资产和现金流量的剩余索取权。契约可定义为委托—代理关系:投资者是委托人,管理当局是代理人,投资者和管理者都是按照各自的利益目标而行动的经济人。股东为使管理人员的目标与行为服从和服务于其最佳利益,给予管理者以适当控制与激励。这一过程所耗费的成本被称为代理成本,包括控制成本和激励费用。契约可以期望被设计用于为使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而提供管理人员适当的激励。

虽然代理问题不能被圆满地加以解决,管理人员不会总是为股东的最佳利益而行动。但是,代理问题并不意味着企业经理人员不为股东的最佳利益而行动。来自于股东和市场(股票市场和经理市场)这两个方面的“制约”也迫使经理人员为股东的最佳利益而行动。股东通过投票决定董事会成员,再由董事会选择经理人员。股东通过以业绩为基础的认股权计划或红股(业绩股)计划来激励管理人员追求股东的目标。如果一个企业的股票价格(代表股东财富)由于企业的管理不善而跌得过低,企业就极易被接管。如果企业被接管,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就会因此失去工作,如此一来,他们不仅仅会失去原来拥有的一切,如优越的办公条件和指挥权力,而且从此以后会很难受聘于其他公司并成为高层经理。经理市场的激烈竞争也迫使企业管理人员为股东的最佳利益而行动。如果管理人员不为股东的最佳利益而行动并取得良好业绩,那么,他们将会被取代。

在股东的谈判力大于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谈判力的情况下,契约可以期望被设计成为股东价值最大化(财富最大化)服务。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因素“规范”企业经理人员的行为,使之为股东的最佳利益而行动。因此,把股东价值最大化(财富最大化)作为企业目标有充分的理论根据。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作为市场竞争主体并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其目标必然是股东价值最大化。

第三节 国有企业目标的确立

西方发达市场经济中的国有企业,是国家出资的或部分出资但拥有控股权、或通过某种形式在实际上国家拥有控制权的企业。其形成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点原因:

(1)因外部性造成的市场失灵,使国家的干预成为必要,而国有企业正适合这一需要。国家可以通过国有企业直接参与经济生活,来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外部性问题。一般国有企业大多投资于那些私营企业和个人不愿或不能进入的领域,特别是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而缺乏经济效益的公共服务部门。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职能的存在是国有企业存在的重要原因。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国家的职能主要有:保护财产权利,维护社会治安,建立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制止不正当的经济行为,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行宏观调控,保持国民经济总量平衡;提供公共服务,投资于私人企业不愿意进入的经济领域;运用税收和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不同阶层、不同地区的收入水平,促进社会公正的实现等等。为了履行这些职能,国家有必要通过国有企业的形式掌握一定量的生产资料,以产权主体的身份参与生产和交换,从而实现国家的政策目标。

(3)一些风险性较大的行业,投资回收期长、规模经济要求较高的行业,如高新技术行业、航天工业、核电工业、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业等等,在这些行业中,国家采取国有企业的形式进行投资,既能够达到规模巨大的资金要求并承担巨大的风险,又有利于整个规模经济素质的提高,尤其在私人资本还很弱小的情况下。

可见,在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的建立主要是出于国家(政府)的“愿望”。国有企业出资者是国家而不是个人。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它不是上述意义上在个人产权基础上形成的契约或契约集合。从本质上来讲,国有企业是为国家实现其政策目标、政府实现其社会公共目标而由国家营造的具有企业形式的“政策工具”。

我国的国有企业形成过程和原因与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中的国有企业的形成过程和原因有很大的不同。建国之初,国家把几乎所有的资本都集中到国家手中,对资本进行了集中统一的计划配置,国有企业正是这种国有资本的载体。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不但金融、铁路、邮电、石油化工、烟草、航天航空、核工业等重要部门都由国有企业经营,其他行业也存在着大量的国有企业。我国利用国有制在不长的时间内集中动员了有限的资源,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为经济的起飞奠定了基础。传统体制下的国有企业,既是国家实现其政策目标的工具,又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手段。它形成的前提不是个人产权,而是公有产权,不是契约或契约的集合。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国有企业的目标是国家政策目标和国家经济目标的统一。

随着我国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的逐步推进,人们逐渐认识到,市场经济中真正的企业应该是市场中的主体,不应该成为政府的附属物或附属机构,它的目标应该是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只有这样才能搞活企业并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应该用利润指标和其他经济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绩效。然而,有的学者认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是非国有企业的目标,尤其是私营企业的单一目标,而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国有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地方在于,国有企业可以成为国家的政策性工具)使得国有企业的目标不可能是单一的利润最大化,有些特殊行业甚至不能把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因此,评价、衡量国有企业的经济实绩除了考察利润指标和其他经济效益指标外,还应该考察其对某些应该承担也有能力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也有的学者认为,国有企业既不能采取利润最大化目标或其他类似于利润最大化性质的目标,也不能采取多重目标,只应采取国家的政策性目标。

上述的分歧来源于对国有企业性质的不同认识。认为国有企业应该成为市场中的竞争主体,是出资者实现其财富最大化的一个手段,这个认识导出的结论必然是利润最大化或具有类似性质的其他最大化目标(所有者或股东财富最大化);认为国有企业是实现国家政策的工具,这个认识导出的必然结论是政策性目标;认为国有企业既是市场中的竞争主体,又是国家的政策工具,这个认识导出的必然结论是经济利益和国家政策的双重目标。

对于一个企业,不管它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如果拥有双重或多重目标,其结果只能是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最可能的结果是所有的目标都不会被很好地实现。一个企业可以有一个总目标及众多的子目标,但总目标只能有一个,而不能有多个,众多的子目标从属于总目标。一个企业也可以拥有一个主导目标和多个从属目标,但也只能有一个主导目标,其他从属目标服从和服务于这一主导目标。这两种情况可称之为企业的“单一目标”取向。

不应给我国国有企业以多重目标,但也不能笼统地、毫无区别地把我国的国有企业统统给予同样的单一目标。这一观点是从经济现实出发得出的。经过十余年的经济改革,形成了这样的经济现实,即我国的国有企业并不全都是国家政策的工具,一部分国有企业仍然保有国家政策工具的性质,大部分国有企业则成为市场的主体,参与市场的竞争,追逐经济利益。由于民营经济的实力还很弱小,所以,国有企业还要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主要角色。由于我国的经济改革是渐进式的,因此,我国国有企业是国内市场竞争的主要参与者以及代表我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主要“人选”,这种状况将不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从这一经济现实出发,应该对我国的国有企业区别对待。首先,区分“政策性”国有企业和“竞争性”国有企业。其次,对两类国有企业分别界定企业目标。一般来讲,投资于那些虽然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但因收益低、风险大、投资回收期长而民营企业或个人不愿进入或不能进入的领域的国有企业,以及其他仅仅为了实现国家的某项经济政策而投资兴建的国有企业,是“政策性”国有企业。除此之外的其他国有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是“竞争性”国有企业。“政策性”国有企业的企业目标是国家的政策目标。“竞争性”国有企业的企业目标是出资者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

我国的“竞争性”国有企业的目标取向是出资者财富最大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改造为股份制企业的国有企业中已经具有了“契约”的实质内容。

从前述的分析中,我们推导出企业的目标——出资者财富最大化的两个前提是:企业是个人产权主体(主要是物质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签订的契约或契约集合;物质资本所有者的谈判力大于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谈判力。我国传统的国有企业不是一种契约或契约集合,甚至不具有“契约”的形式。在改造成股份制企业的企业(特别是那些上市的股份制企业)中,投资主体开始多元化,个人产权主体开始介入企业,这种情况使这些国有企业具有了某些“契约”的实质性内容。

2.其他非股份制国有企业经过改革也具有了“契约”的形式。

对于其他非股份制国有企业,国家也在明确其在企业中的国有资产的最终所有权的前提下,授予企业法人财产权。这实质上是试图建立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普遍实行的“委托—代理制”。这使得这些非股份制国有企业至少在形式上是“契约”或“契约的集合”,虽然“签约”的一方是非个人产权主体——国家或其代表。

由于我国国有企业上述的变化,我们可以界定我国“竞争性”国有企业的企业目标为所有者或股东价值最大化(财富最大化)。这种界定对“竞争性”国有企业克服目标取向的偏差具有重大作用,对我国的国有企业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节 国有企业目标的实现

一、树立股东(所有者)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管理思想

公司价值(企业价值)等于以考虑了投资风险报酬率的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折现率对企业自由现金流量① 进行折现的现值。股东(所有者)价值等于公司价值(企业价值)减去债务价值。当投资资本回报率(ROI C=扣除调整税的净营业利润÷投资资本)大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加权债务成本+加权股本成本)时,价值增加,即创造了价值;反之,当投资资本回报率小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时,价值减少,即摧毁价值。

树立股东(所有者)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管理思想,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1.确立价值最大化为公司的终极(财务)目标,并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为实现价值最大化,管理者必须做到:

(1)使企业获得稳定而持久的现金流量,因为公司价值(企业价值)取决于其未来的自由现金流量按照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折现。

(2)增加现有投资资本的回报率。

(3)增加新资本投资回报率。

(4)提高增长率,前提条件是新投资资本回报率超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5)实施财务工程,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本成本。

3.管理者借助现金流量折现法,对企业各项业务进行价值评估,分析企业价值创造的状况,并由此出发进行战略调整,调整业务结构,促使企业价值增加。

4.管理者抓价值驱动因素,通过价值驱动因素,推动年经济利润① 的增长,推动自由现金流量在长期内持续增加。

二、明确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管理程序

(一)制定的战略

公司和经营单位制定价值最大化的战略,具体而言:

1.公司一级制定战略。

(1)从股东(所有者)角度审视公司绩效,分析市场对价值的评价。

(2)利用现金流量折现法评估公司业务各个部分的价值,由此出发寻求结构调整的机会。

(3)通过内部改进来挖掘潜在价值。

(4)通过外部结构调整(包括酌情购买和出售某些经营单位)。

(5)实施财务工程,主要通过调整资本结构降低资本成本来挖掘潜在价值。

2.经营单位一级战略。

(1)确定备选方案,从中选择创造价值最大化的战略。战略方案要能够使企业实现有助于价值创造的竞争优势。

(2)制定战略实施方法,将资源和精力集中于创造价值最大的方案。

(二)制定指标

一旦确立了价值最大化战略,必须将之转化为具体的长期和短期指标。以价值为基础制定指标的一般原则是:

1.指标应立足于经营单位关键的价值驱动因素,并包括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其中,财务指标主要包括:经济利润、投资资本回报率、息税前利润增长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营业毛利率(未含利息收支的税前经营利润/销售收入)以及资本周转率(销售收入/投资资本);非财务指标则包括研究与发展目标进度等。

2.使指标适应组织层次。

(1)公司(总部)的决策层(董事会)批准投资资本的量与结构以及股本成本(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给公司(总部)的最高管理层制定股东收益(市场价值、现金流量折现)、经济利润指标。

(2)公司(总部)的最高管理层为经营单位制定经济利润指标、营业毛利率、资本周转率等指标。

(3)经营单位经理为实现上述目标,分别为产品开发经理、制造经理、销售经理等制定与价值驱动因素密切相关的指标。

3.短期指标与长期指标相联系。

制定相互联系的十年、三年和一年期指标。十年期的指标表明公司(企业)的方向;三年期的指标确定公司为实现这一方向,应在三年期间取得多大进展;一年期工作指标是指经理们的工作预算。

(三)制定行动计划/预算

行动计划将战略转化为组织为实现指标将要采取的具体步骤,尤其是在相对短期的时间内将要采取的步骤。

(四)进行绩效测定,建立、完善奖励制度

绩效测定和奖励制度追踪指标的实现情况,鼓励经理和其他员工努力实现这些指标。

1.绩效的测定必须与战略相联系,与单位短期和长期相联系;根据不同经营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测定,奉行不同的绩效测定方针;必须基于关键的价值驱动因素,将财务尺度与业务尺度结合起来。

2.将绩效标准与管理职责相配合。

第五节 企业经济效益的概念和意义

虽然人们对企业的目标存在不同的认识,但对企业作为赢利性的经济组织必须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上的认识较为一致。第五、六、七节介绍企业经济效益的概念和意义、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通过学习,使我们明确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要始终围绕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进行,并掌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手段和方法。

一、企业经济效益的概念

一般来说,经济效益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企业经济效益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资产占用、劳动消耗与其创造的有用成果之间的比较。提高经济效益就是要以尽可能少的资产占用和劳动消耗,获得尽可能多的符合市场和用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

了解经济效益的概念,要进一步把握以下基本要点。

1.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来源于企业目标。企业作为赢利性的经济组织,要求产出大于投入,就要有剩余产品,否则企业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2.劳动消耗是显性投入。生产过程要消耗各种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如果因技术和管理上的原因,消耗大于成果,则无经济效益可言。

3.资产占用是隐性投入。要消耗就要有储备,即占用。如果一定量的消耗却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长期投资、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则经济效益非常低下。

4.经济效益强调产出的有用性。企业生产出的产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品种、质量符合市场和用户的需要,并适时对产品进行更新换代。

5.经济效益强调价值的实现性。若企业生产的产品虽然好,却不能及时销售出去,或销售后不能及时回笼货币,这时经济效益仍然是一句空话。

二、企业经济效益的意义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简单地归结为如下四点:(1)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企业经济效益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3)企业经济效益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4)公有制经济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对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传统体制下,由于经济建设中存在“左”的指导思想,我国国有企业长期存在着重投入、轻产出,片面追求产量、产值而不顾经济效益的严重问题。设备陈旧,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高,资源利用率低,产品质量差,资金周转慢,极大地阻碍了国有企业的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始终强调要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核心问题,要求一切经济工作都要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为企业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道路。

第六节 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

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对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大小进行评价。正确评价企业经济效益,对于了解企业当前的生产发展水平,找出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差距,制定企业中长期战略目标,明确当前工作的重点,起着重要的作用。

企业经济效益是一个很复杂的经济问题,具有多种多样的影响因素。企业对于经济效益既有可控制的一面,又有不可控制的一面。因此,评价经济效益首先要定义出评价的指标体系,对确定的因素进行定量计算。在此基础上,以一定的标准全面分析评价,从而引出企业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和企业经济效益评价的标准两个问题。

一、企业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

企业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是指为了评价企业经济效益而设置的一套相互结合、相互补充,较完整准确地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

过去常常用产值、利润作为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但是,实践证明仅有这两项指标是不够的。1997 年10 月,国家统计局会同有关部门颁发了一套新的指标体系,包括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销售率等七项指标。这套指标从国家、投资者、债权人和企业自身等不同角度反映了它们对企业经济效益的看法和关心程度。综合程度较高,是理论上的一次较大突破,对推动企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结合星海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利润分配表介绍有关指标。

(一)总资产贡献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集中体现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是评价和考核企业赢利能力的核心指标。公式为:

式中,

税金总额=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增值税

设星海公司1996 年12 月31 日资产总额为280 万元,1997年应交增值税为30.6 万元,利息支出为15 万元,则该公司1997 年:

税金总额=3.3+30.6=33.9 万元

(二)资本保值增值率。反映企业净资产的变动状况,是企业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公式为:

若资本保值增值率=100%,则资本保值;若资本保值增值率大于100%,则资本增值。

设星海公司1996 年12 月31 日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50 万元,则该公司1997 年:

说明资本增值。

(三)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也反映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是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公式为:

式中,

负债总额=流动负债合计+长期负债合计

星海公司1997 年:

(四)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投入企业的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它有两种表示方法: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和流动资产周转天数。公式为:

式中,

设星海公司1996 年12 月31 日流动资产为130 万元,则该公司1997 年:

(五)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企业投入的成本费用的获利能力。公式为:

式中,

成本费用总额=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星海公司1997 年:

成本费用总额=100+15+16.5+4=135.5 万元

(六)全员劳动生产率。反映企业劳动投入的效益。

式中:

(1)工业增加值是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活动追加到劳动对象上的价值。从价值形态上看:

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企业实现的利税

(2)全部职工平均人数要按月、按季、按年平均统计。

设星海公司1997 年工业增加值为180 万元,全部职工平均人数为40 人,则该公司1997 年:

(七)产品销售率。反映产品已实现销售的程度,是分析产销衔接、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情况的指标。

设星海公司1997 年生产产品450 台,已销售440 台,则该公司1997 年:

二、企业经济效益评价的标准

企业经济效益评价的标准是指判定经济效益指标合理程度的尺度。例如,成本费用利润率当然是越大越好。但是,制定计划的时候怎样使该指标能够实现,报告期结束算出统计指标时怎样做出合理的评价,要和一定的标准对比才能做出结论。

企业经济效益评价的标准不是单一的标准,而是一个标准体系,包括一系列内容。

1.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要适销对路,符合市场和用户的需要,有利于保护环境、保护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否则,无经济效益可言。

2.单独考察企业经济效益时,应做到:

(1)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发挥其效能,实现最大的产出。

(2)为完成既定的目标,使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少。3.对比考察企业经济效益时,可提出下列五种标准:

(1)计划标准。以是否完成国家计划指标作为评价标准,适用于仍然有国家任务的企业。

(2)历史标准。以本企业历史上曾经达到的先进水平作为评价标准。过去能够达到的,现在也应该能够达到;如果达不到,要分析其原因。

(3)同行业平均标准。以同行业的社会平均水平作为评价标准。同行业普遍能够达到的,本企业也应该能够达到;如果达不到,也要做具体分析。

(4)国内先进标准。指国内同行业的先进水平,应以之作为本企业在一段时期内的奋斗目标。

(5)国际先进标准。指国外工业发达国家同行业的企业已达到的先进水平。中国企业要敢于和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较,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一展雄姿。

上述标准由低到高有五个档次,企业可以按照实际情况选用一定的标准去评价经济效益。

第七节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既有企业外部的属于社会环境、经营环境的宏观因素,又有企业内部的属于技术和管理诸方面的微观因素。这两类因素在一定的条件下,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因此,在研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时,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同时加以考察,在不同时期突出不同的重点,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

一、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宏观保障条件

(一)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完全由国家做出计划安排。企业的任务就是为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计划而奋斗。由于国民经济和社会需求的复杂性,国家计划不可能十分周全,常常造成生产和需求的脱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企业直接面向市场,根据市场和用户的需要来组织生产,尽量做到产品适销对路,获得实际的效益。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战略性影响。以我国家用电器生产为例,彩电、电冰箱、空调机的生产,国家都曾经做过较严密的计划,各地方政府也纷纷上马,造成重复定点,生产过剩,投资效益差;后来崛起的一些企业也都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结果。而VCD 机的生产则主要是先由一些乡镇企业根据市场需要而组织的。虽然也有过激烈的竞争,但优胜劣汰,最后站稳脚跟的十几个大厂都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发展成为年产值上百亿元的新兴行业。

(二)深入进行企业改革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只是国家下辖的一个基层单位。它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区别只是担负的任务不同而已。企业领导人由政府任命,普遍缺乏资本经营的观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而深入进行的企业改革,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大部分企业要按照国际惯例实行股份制,建立股东会—董事会—总经理的领导体制,明确企业的目标是使资本保值增值,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这就从组织上、制度上、目标上保证了企业必须沿着提高经济效益的轨道运作。

(三)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长期以来,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变成了小社会。从职工的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无所不包,负担沉重。例如,1998 年7 月经批准被私营企业兼并的国有大型企业重庆合成化工厂,始建于1938 年,被兼并前有在职职工1791 人,离退休职工1035 人,平均1 个在职职工要负担0.6 个离退休人员,再加上经营机制、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连续8 年亏损,最终被私营企业兼并(《羊城晚报》,1998 年7 月24 日)。因此,要继续推进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的配套改革,包括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制度以及住房制度的改革,减轻国有企业的负担,使之轻装上阵,在同等的条件下与其他经济成分进行平等的市场竞争。

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基本途径

(一)以市场为导向,提高经营决策和营销策划的水平

市场经济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许多机遇。例如,有些南方的空调机厂不满足于仅仅是自己的产品打进北方市场,它们要到北方收购破产企业,就地生产自己的名牌产品;有些彩电大厂不满足于只生产彩电,它们斥巨资全面涉足电脑行业,占领中国电脑生产的制高点。但是,每一个机遇同时又是一个挑战,成功和失败的风险同在。这就要求企业领导人认真研究市场需求和走势,在充分进行市场调查和预测的基础上,按照决策的程序审慎而又果断地做出各种经营决策,制定各种应付风险的方案。重大的经营决策做出以后,还要辅之以细密的营销策划,包括目标市场的选择、销售渠道、广告、价格的确定等,以使得产品的价值尽快实现。

(二)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企业生产要素和产品的技术含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发展经济和提高经济效

益的决定性因素,技术创新将为企业带来高额利润或高附加价值。为此,企业要做到:

1.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一般来说,产品的技术含量高,更为群众所喜闻乐见。要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曲线制定相应的措施,做出发展、维持现状、收缩或更新换代的决策,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新需求。

2.提高生产要素的技术含量。包括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采用新型的原材料和能源、现代化的工艺流程和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改进和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水平

生产要素的结合需要管理,从这个角度讲,管理也是生产力。早在1908 年,美国福特汽车厂采用“泰勒制”,把零部件生产的标准化和流水作业结合起来,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使汽车的售价由单件生产的每辆8000 美元降低到每辆800 美元。公司薄利多销,成为全球最大和效益最好的汽车厂。现代管理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控制论、系统工程为管理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具。企业采用网络、价值工程、工业工程、物料需求计划(MRP)等新的管理技术,将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现代行为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对开发企业人力资源、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凝聚力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四)优化企业资产结构,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果

资本即资本金,是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资金,亦即资产负债表中的实收资本。资产是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的总称。资金的含义有三种:(1)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2)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借入资金+自有资金。

企业要定期进行资产结构和资金利用效果的分析。

1.资金结构分析。主要是分析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的比率如何。这个比率一般认为应大于1,当然许多企业达不到。自有资金的比重大,说明企业经营的安全性好,不会出现还债的困难。但是如果企业经营状况好,总资产净利润率(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的百分比)大于银行贷款利率,有钱却不借,就会丧失赢利的机会,也是不可取的。

2.资产结构分析。主要是分析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比率如何。这与企业的行业性质有很大关系。增加流动资产,可以保持生产经营的稳定性。但是从企业经营的收益性考虑,并不要求占用过多的流动资产,而是要求加快其周转速度,节约并减少流动资产占用。保持一定量的固定资产,可以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有利于远期收益的实现。要从实际出发,保持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合理比例。

3.资金利用效果分析。许多企业常常感到资金紧张,周转不过来。适当增加资金数额当然是必要的。但贷款资金越多,支出的利息就越多,也是不合算的。重要的是要提高资金(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特别是要提高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周转速度。

(1)应收账款周转分析。应收账款作为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首先要求提高其周转率,使企业产品销售的货款尽快收回。但是如果应收账款周转率过高,要检查企业是否奉行过于严格的信用政策,不愿赊销。这会限制产品销售量的扩大,最终影响赢利水平。

(2)存货周转率分析。存货往往是比重最大的流动资产。存货周转率高,说明销售效率高,库存积压少,营运资金中被存货所占用的比重就可以降下来,这无疑会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存货周转若过快,生产中就有可能停工待料,销售中就有可能存货告罄,从而使销售机会被竞争对手夺走,也是不利的。

(五)加强成本管理,降低成本、费用消耗

从损益表可知,产品销售成本和各种期间费用都是减利因素。任何成本、费用的减少,都立即表现为利润总额的增加。因此,企业最经常、最直接提高经济效益的手段就是通过加强管理,大力降低各种成本、费用的消耗。

1.降低原材料费用。一般企业中原材料费用占产品成本的60%~80%。原材料费用的节约或超支对产品成本的升降有重大的影响。其一是要降低单位产品中的原材料消耗数量。其二是要降低原材料的采购价格。

2.降低工资费用。其一是要降低单位产品中的工时消耗量。其根本途径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其二是要降低小时工资率。职工的工资要随着生产的发展而有所增加,但其增长的幅度不应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幅度。

3.节省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包括车间所管的各种固定资产(厂房、设备等)的折旧费、修理费、租金及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费等。

4.节省各类期间费用,包括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例如,积极而又慎重地使用广告费;认真维护和合理使用厂管固定资产;减少非生产人员;设法降低贷款利息等等。为了考核费用水平,可以分析每千元产值所负担的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每一生产工人所负担的制造费用,每一管理人员所负担的管理费用等等。

(六)提高产品质量,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

企业具有很好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是产品必须适销对路,能够符合用户的需要。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是中外成功企业的共同经验。其要点是:

(1)坚持按市场和用户的需要组织生产,及时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

(2)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3)在全体员工中培育质量文化。

(4)坚持工序质量控制,提高产品的一次投入产出合格率。

(5)严格质量检验,决不让不合格产品流入下一道工序和用户。

(6)做好售后服务工作,积极收集用户反馈意见。

(7)重视质量成本管理。质量成本包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预防成本和鉴别成本。通过适当增加预防成本和鉴别成本,可以大幅度减少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从而降低整个质量成本,增加企业利润。

小结

人们对企业的目标有不同的看法,目前经济学界和实业界对企业的目标主要有四种不同的理解:一是利润最大化,二是每股盈余最大化;三是股东财富(或股东效用)最大化;四是利益的满足。不能简单地把某一个目标作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确定国有企业的目标;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除少部分国有企业承担着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职能之外,绝大部分企业将成为市场的竞争主体,承担政策性任务的国有企业的目标是国家的政策目标,成为市场竞争主体的国有企业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经济效益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资产占用、劳动消耗与其创造的有用成果之间的比较。提高经济效益就是要以尽可能少的资产占用和劳动消耗,获得尽可能多的符合市场和用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企业作为赢利性的经济组织,必须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销售率等七项指标。为了正确评价企业经济效益,必须掌握每一项指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企业经济效益评价的标准是指判定经济效益指标合理程度的尺度。在对比考察企业经济效益时,可提出五种标准:计划标准、历史标准、同行业平均标准、国内先进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企业可以按照实际情况选用一定的标准去评价经济效益。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有两个方面。一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宏观保障条件,包括:(1)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2)深入进行企业改革;(3)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二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基本途径,包括:(1)以市场为导向,提高经营决策和营销策划的水平;(2)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企业生产要素和产品的技术含量;(3)改进和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水平;(4)优化企业资产结构,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果;(5)加强成本管理,降低成本、费用消耗;(6)提高产品质量,走质量效益性的发展道路。

思考题

1.目前,人们在企业目标的认识上有哪几种观点?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国有企业的目标有哪些特征?

3.什么是企业经济效益?结合实际说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意义。

4.企业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有哪些?分别如何定义和计算?

5.试述企业经济效益评价的标准。

6.结合实际论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基本途径。

同类推荐
  • 俄罗斯企业制度变迁

    俄罗斯企业制度变迁

    本书运用现代企业理论,通过分析前苏联时期企业制度的内容、特点和问题,揭示了俄罗斯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俄罗斯股份公司的治理结构,对俄罗斯公司的内部治理、外部治理和重组做了深入考察,并以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司治理为参照系,对俄罗斯公司的制度安排作了对比研究,得出“俄罗斯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转轨国家特有的、尚未成熟的兼具英美模式和德日式特征的综合性治理结构”的结论;同时,该书还从俄罗斯的宏观环境、政治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对俄罗斯早期企业制度的低效率做了多角度的解释,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 走进榆林开发区

    走进榆林开发区

    本书分为战略篇、体制篇、规划篇、土地篇、考察篇。收录《“十五”榆林化工产业发展思路探析》、《引凤筑巢,服务全方位》、《毛乌素沙漠土地思变》、《榆林城市可持续发展分析》等文章。
  • 资本国际化运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研究

    资本国际化运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研究

    90年代以来,世界的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时期。中国的经济改革也处在一个关键时刻,中国经济在迅猛发展的进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而国有企业经营效益不佳是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以促进国有经济新的腾飞,这是摆在包括经济理论界在内的各界人士面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理论的不断探索和改革的不断深化,使人们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搞好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必须走资本运营之路。资本运营是市场经济中一种普遍而有效的做法,因而也是搞好我国国有企业与国有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
  • 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中国的经济高增长能否持续?中国贫富差距恶化的根源到底在哪?怎样理解中国金融的逻辑?新国有化的危险到底在哪?”陈志武为您解说中国经济。
  • 百年美联储

    百年美联储

    本书以美联储的百年历史为线索,叙述了美联储成立的历史背景、组织架构、运作方式,以及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本书在美国金融博物馆提供的历史资料和《美联储100年》大型展览内容的基础上,由中国金融博物馆组织编著。以简洁、精炼、发人深省的笔调,配以珍贵历史图片,深入浅出地把这个金融帝国的独特性和巨大影响介绍给读者。
热门推荐
  • 以假乱真之我真的不是他的妻子

    以假乱真之我真的不是他的妻子

    安媛颖的生活很平静,但是遇到了他,生活完全不平静了,她感觉变得一乱糟,她原以为只是一场戏,结果搭上她一辈子了“安安,我们出去玩呀”“安安,我听说你很喜欢糖葫芦,要不要我买下所有的糖葫芦”“安安,你可以迷恋我,但是不要喜欢我噢,不然你逃不了的”
  • 末世之谋:七界觉醒

    末世之谋:七界觉醒

    叶凌逸曰:”最近升级有点慢。“血滴子答:“七界神丹,任你选择。”叶凌逸曰:”功法不好太难练。“血滴子答:“界主绝技,都在这里。”叶凌逸曰:”我的兵器不称手。“血滴子答:“血海之内,你随便挑。“赞曰:“人生好导师是也,出彩。”看主角同学一步步就逆天了。
  • 星耀之殇

    星耀之殇

    把地球上的娱乐作品都弄过来成为这边世界的大明星吧?身为浸淫网文界多年深知一切套路的穿越者吴越这么想着的时候。他正被半推半就的安排去保护两个还在学校花季少女……!而且,随时有可能被傲娇的大小姐各种捉弄炒鱿鱼?他该怎么拯救出现的一系列致命危机。攻略看似风平浪静实则身边危机四伏的……小(si)可(ao)爱(jiao)?而当他一步步将地球上的东西重现在这个世界时,他才发现,这个和地球有着70相似度的世界,不同的不仅仅是文化科技,还有,人。「好好活下去吧,我们死在这儿,就太可惜了。」「但如果把“们”去掉,那就不会可惜了。」
  • 情迷郡主:倾尽风华

    情迷郡主:倾尽风华

    群号:178635766【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修涯哥哥,你会永远都陪着暖暖,永远都不离开暖暖吗?”闻言,萧修涯心中一紧,看着暖暖一张一合的红唇,竟有一股想要含住它的冲动……他龙之传人,却闲散淡泊!他罪妃之子,却心系皇位!他粗犷爽朗,却韬光养晦!她倾世俏颜,却心有所属!青楼薄衣尽褪,洞房花烛被劫,囚于北凉宫被人尽废武艺,再度归来时又是一番何样的光景。。。当三个天之骄子遇见那花般俏丽的少女时,英雄最是莫过于难过美人关,谁为了她舍弃了皇位,谁为了她葬送了性命,又是谁为了她遍地狼烟四起?步步推离,深情索求,强囚逼迫,谁将是她命中的那个良人?
  • 以灵修天

    以灵修天

    万年前,天道大陆,绝世天才,与天斗,欲逆天,终陨仙剑下。万年后,琳琅大陆,丑陋残废,与命斗,欲翻天,命运将会如何?终含恨陨落,还是,踏天于脚下!若不以灵修了这天,此生定不休!
  • 清纯公主邂逅冷情殿下

    清纯公主邂逅冷情殿下

    【兔兔清纯甜蜜宠文】在灯光下,小纯儿在床上瑟缩的抱着被子,看着慢慢逼近的3个邪魅的男人。“喂喂!今天不是说好的是墨夜影嘛!”小纯儿惊恐的看着他们。“小纯儿,要叫我影。”其中一个幽魅的男人说。“小纯儿,今天本来是影来的,谁知道刚才你竟然偷吃了冰箱里面的蛋糕,看来我们是不是要惩罚你一下呢!”欧阳夜弦看着小纯儿。“可是你们要怎么惩罚我呢!我又没有干什么!”小纯儿眨巴着漂亮的大眼睛,对他们3个人说。“你既然燃火,那就要负责灭火!”夜寂凉坏坏的对小纯儿说道。然后直接扑到小纯儿。。。。【加兔兔(小七)QQ:850158947】
  • 一路向北行

    一路向北行

    末世,是由骤然爆发的丧尸病毒造成。被困南国后,张飏第一次发现家人才最重要,一家人之间的感情才最珍贵。所以,他毅然决定一路向北行……
  • 梅花眼

    梅花眼

    一个少年乞丐,无意间进入山洞,得到了一双梅花眼,从此踏入修行,为解开了自己的身世之谜,一步步踏入巅峰,成就万古至尊。
  • 天纵星辰

    天纵星辰

    大千世界,宗门林立,强者为尊,弱者庸碌,强者一怒,血流成河。一代废物苏辰虽觉醒星辰神魂,却被人封印,无意间得到一神秘戒指……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