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以东多为丘陵山地,三阴县城便是处于四山环抱之中。
而其中,最为当地老百姓所熟悉的便是柯山,山上有座道观常年烟雾缭绕,香客纷至沓来。
祈福、问卜、驱病、姻缘,凡是你能想得到的,便没有道士们做不到的。
而所求之事又大多是主观性强过客观因素,因此很难判断失败成功取决的要素究竟是什么。
柯山之上便有一座整个府城都名气颇大的道观,观名“青莲”。
观主道号鼎易真人,是龙虎山致一真人的挂名徒孙。千万不要因为是挂名便将他小瞧了去,这位鼎易道长可是牛叉的不得了,有传闻知府大人上任的第一天便专门上了柯山拜会过鼎一真人,想想看吧,连知府大人都要求得真人的僻护,更何况是当地普通百姓了。
是以,每天从各县赶往柯山的马车真真是络绎不绝。从县城通往山上的这条路几经修缮,已是拓宽了数米,并排行驶三辆马车也不会觉得拥挤,这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此时,一辆挂着靛蓝花布的马车也正有条不紊的走在柯山的路上。清风徐来,悄悄吹开两边窗户的布帘,不经意间露出了车内的小小一角,里面正坐着潘氏一家的女眷。
马车的两边是最好的位置,除了特别透气以外,久坐烦闷了,还可以稍稍掀开帘子看一眼车外风景。当然,这么好的位置通常是给心头肉的,所以左边靠山的坐了潘仪,右边坐的是潘怜和潘情。至于潘孜,坐着潘仪的下首,实际上不过刚刚挨着软凳,所以窗外的风景是看不到的。
不过潘孜也不甚在意,青山环翠,绿意江南,诗意是诗意的,看久了也会审美疲劳,更何况相隔几百年的青山绿水它也还只能是青山绿水,她去过得地方,看过得美景何止这些……
果不其然,出发没多久,几个小姑娘就纷纷放下了车帘,开始唧唧喳喳的说个不停。
潘孜没有加入她们的对话,她精神有些恍惚,自从那晚听到了有关大伯徐淮的一些信息后,她这几日都在做思维导图,试图将当年的事情进行还原,但她手上有用的信息太少了,拼凑不出什么来。
就在她渐渐焦躁起来的时候,一个机会出现在她面前。
祖母方氏带着所有女眷来青莲观祈福。
当然,祈福是好听一点的说法,实际上是因为潘仪正当妙龄,家里开始给她相看了。正碰上方氏的娘家也有表姐妹年纪相当,便约上一同前往青莲观。
这样一来,她们不会选择过于热闹的时间点,避开了初一、十五,还有三、六、九的大日子,不要说观里,就是柯山上人都不是非常多。这正中潘孜下怀,她可以好好近距离观察一下这三阴县唯一的一座道士聚集的地方。
……
“娘,咱们今天能见到观主吗?”
“怕是不能了!”方氏和颜悦色的看向自己的女儿。
“为什么呀,娘?”
“观主去年底蒙圣恩,去了京城,不说咱们,便是知县大人们也都是见不到的。”
去年年底?
潘孜心里一动,时间上刚刚对上,是巧合吗?
只是真有这么多巧合吗,潘孜有些不相信,也许今天会有收获。
……
门口接代她们一行人的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年道士,法号宝林,是观里的三代弟子。
“无量天尊!几位善人请。方家几位善人已经到了,请跟我来。”
潘家众人跟着鱼贯而入,潘仪似是想到了什么,不经意的问道。
“小道长,不知道黄侍郎的家眷可有到啊?”
宝林仔细思考了一下,摇头道,“没有看到,应是尚未到吧。”
还没等她细问,便被方氏一口打断,“好了,别家的事咱们没有必要知道,等下进了宝殿,也不得无礼,可知?”
“知晓了!”潘家几个小姑娘连忙点头。
方氏这才满意的笑了笑。不过真是哪里也去不了,只能静心祈福,肯定会有人不趁意,譬如潘孜,她是带着目的来的,还譬如潘情,她到底只是年轻小姑娘,哪是个能安稳静娴的人,趁着时日尚早,便开口央求道。
“阿嬢,我们等会能在观里走走吗?”
“这……”方氏原本有些不乐意,不过转而想到今天本来目的是为外甥女和女儿相看,人多到底不便,只得点头同意了,“好吧,不过不能出这个院子,让小喜跟着你们。”
好在今日不是什么大日子,整个青莲观访客不多,后面这一大片院子又因为黄侍郎的那位小夫人提前打了招呼,所以谢绝了其余男客。想到这里,方氏不禁长叹一声,今日来的女眷又何止他方家、潘家两家,整个三阴县城叫得上名号的闺阁小姐怕是都来了,不过就是一个妾为区区庶子选妻,便弄得如此势大,说到底还不是因为黄侍郎位高权重。
“哎……”若是他们老爷不是个未及九品的典史,她何至于此,想到此处,人就有些意兴阑珊,随意打发道,“有什么事,让人来报!”
“呀!好棒!大姐,三妹妹,咱们一起去转转吧!”
说话的功夫,潘情一手拉着一个去了一旁的偏殿。
……
青莲观始建于洪武年间,整个宫观建筑的平面布局也中规中矩,以中轴线前后递进、左右均衡对称展开。进入山门后,在中轴线上依次建了主殿、玉皇殿、三清殿、四御殿,而这似乎没有什么问题。
当潘孜沿着主轴线走了一遍后,想了想,决定去膳堂和房舍等处去看看,一般这一类的附属建筑通常会安排在轴线的两侧或后部。
果然,在后面靠右的一排,是道士们的房舍。
此时,房舍上下一片安静,道士们应该都在别处,此地怕是空无一人的吧。
潘孜踮起脚尖,悄悄的贴着屋外壁,随手拉了一下门,门被锁住。
在努力不发出一点儿声音的情况下,潘孜轻轻拉开其中的一扇窗。
“呼……”
屋里无人,潘孜又四下张望了一番,确定边上无人后,这才手脚并用的翻了进去。
这就是一间特别普通的房间,一张木床,一张八仙桌,几个凳子,一个木箱。
站在房子中央,潘孜不由有些失望。看来从普通小道士身上是找不到什么线索了,难道要去鼎宜道长的房间去搜搜吗?
那观主的房间又是哪间呢?
此时的潘孜再一次陷入了深深的困境中,似乎连房中的空气都变得粘腻了。
注意力集中在思考上的她没有注意,地上不知何时有了两个倒影。
“啊!救……”
还没等她大声呼叫,一个青筋有力的大手捂住了她的小嘴。
她的身后站了一个瘦高的身影。
……
同一时间,观中一间布置的颇有几分雅意的会客堂内,方氏和她的娘家嫂子并另外两个妇人各自带了几个小姑娘正端坐一隅。
此时,方氏脸上渐渐不大好看起来。
她已经发现今天的这场相看已经有些变味。太子选妃也不会这样侮辱女方,尤其主人黄侍郎的家眷到现在还没有到。
其余几人也都没有交谈的兴致。简单哼哈了两句,便都闭口不言,开始枯等。
屋内安静的让人无奈,只有端起茶杯,放下茶杯的声音偶尔响起。
一直到茶水添了两遍,屋门才又重新被打开。
一群衣着整齐的丫鬟鱼贯而入,居中是一个年过半百的妇人,虽然打扮的光鲜,但绝不是那位以窈窕身姿闻名的小夫人。
果然,就见这妇人微微弯了弯腰,说道,“各位夫人,小姐久等了,奴婢是黄府三公子的嬷嬷卢氏,这里给各位请安了。”
方氏几人不敢置信都相互看了一眼,其中一位杨夫人问道,“卢嬷嬷,请问你家小夫人约了我们来的青莲观,但不知她人呢?何时会来?”
卢嬷嬷笑了笑道,“通禀各位夫人,我家小夫人昨晚身体不适,早上出发前刚瞧了大夫。不得已,只能与各位夫人爽约了,为表歉意,我家夫人特地为各位备了一份薄礼,请夫人小姐笑纳。”
话说到这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什么身体不适,什么瞧大夫,都是借口。
无非是嫌弃她们父兄官职卑微,看不上罢了。
否则也不会这般辱人的将几个姑娘聚在一起,找个仆妇就把她们都打发了。
想到此处,潘仪忍不住小脸煞白。嘤咛一声,便冲出了房间。
“仪儿!”方氏大喊一声,剁了剁脚,也跟着冲了出去。
看到潘家母女都跑了出去,卢嬷嬷一点也不在意,悄悄使了个眼色,靠近门边的两个小丫鬟端着礼盒退出了房门,她们只需将礼盒放到潘家的马车上,便算完成任务。
不过是区区一个典史的女儿,也妄想飞上枝头做凤凰!
哼!简直是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