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一生功绩青史留名,但就算他在其他领域一无所成,仅凭书法一项,也足以在历史中留下自己的名字。
于右任是近现代学术成就最高的书法宗师,被誉为当代“中国草圣、书圣”。他的草书,根基源自于北魏,宗法则源自于章草,又博采众家之长,最终达到了挥洒自如、炉火纯青的超高艺术境界。
于右任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则,整理了历代草书,从中甄选出符合标准的字,集成《标准草书》千字文。此书是现代中国文字学研究上的巅峰之作,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标准草书》问世后,成了草书爱好者最青睐的入门课本。到目前为止,此书在台湾已再版九次,在大陆也多次印行。书画家刘延涛先生说:“(标准草书)发千余年不传之秘,为过去草书作一总结账,为将来文字、开一新道路,其影响当尤为广大悠久!”
1933年时,于右任已近花甲。一天,于右任独自一人来到南京市区瞻国路的古董店观赏字帖。此店是老字号,收藏了许多名家手笔,内容丰富。店主叫张熙园,70多岁,待人诚实,谈吐风雅。
张熙园见于右任正在翻阅古书字帖,便递给他一本《章草千字文》字帖。于右任接过此帖,翻看了几页。张熙园问:“于先生,此书是什么朝代的?”于右任回答说:“至少是宋朝人所写的。”张熙园便让于右任接着看,翻到末页时,先生惊讶的发现,落款是“中华民国十年九月,陕西省汉中道镇巴县知事,津门王世镗书。”也就是说,这本字帖并非是宋朝之物,而是当代人所写。
作为一个书法大家,在书法作品上“打了眼”,可以说是颇有些尴尬的,但于右任却不以为意,追问道:“从此帖看,这人不仅擅长章草,而且深通汉魏六朝书法,确是当代高手。我愿以师礼邀聘此人,但不知他住哪里?”
张熙园从自己的书桌上取了一个信封给先生,信封上书:“陕西省汉中道南郑莲花池九号王世镗寄。”于右任看罢,对张熙园说:“熙园,君子有成人之美,不知你能玉成此事否?”
张熙园问:“你是否要我写信给王,事先疏通呢?”
于右任说:“信去人不去,未免太简慢了,能否劳你大驾亲赴汉中一行,代我致邀请之诚。”张熙园答应了。第二天,于右任亲自送来一千六百元,并对张熙园说道:“这一千六百元中,有伍佰元作为你往返路费使用,再有伍佰元当作补偿你的营业损失,余下六百元就请奉上王世镗先生,以作贽敬之礼。”
张熙园自南京启程,来到汉中,拜访了“积铁老人”王世镗。他说明来意后,奉上于右任先生的手书与贽礼。数日后,王世镗与张熙园一道启程赶赴南京。
王世镗来到南京后,于右任先生亲自把他接进公馆,盛宴款待,并称王世镗为老师。听闻此言,王世镗肃然起立,说:“先生与鲁生(王世镗之字)年虽相若,但鲁生德望过浅,谬许朋辈已属僭越,请直呼世镗为宜。”
于右任回答说:“恭敬不如从命,我俩人就结为良友吧。”
后来,于右任又荐举王世镗为南京国民政府监察院秘书,每月只到监察院去几次,月薪300元。
王世镗先生府上住了一段时间后,颇感不便,便对先生说:“瞻园路古董店云集,我想住在那里,以便搜集书法、文学资料,进德修业。”
于右任知道王世镗去意已决,不便强留,就托人给他租了对门三间厦房。从此之后,于右任经常去王世镗那里谈诗论文,交流书法。可惜的是,王世镗来到南京仅仅7个月,就突染重病,最终于1933年12月4日因医治无效病逝。对于王世镗的故去,于右任十分悲痛,并撰写了墓碑,墓志曰:“大书法家王世镗先生之墓,世愚弟于右任敬书。”
除了四处寻找书法名家与之交流外,于右任还特别注重收藏。于右任一生共收藏了名贵石刻200多块,因内有夫妇合葬的墓志七块,故取名《鸳鸯七志斋藏石》。从历朝历代的书法精品之中,于右任汲取了很多“养分”,为自己的书法创作拓宽了眼界和思路。
于右任收藏的这些石刻原来放在北京,抗日战争爆发之前,为了防止受到损害,他派马文彦到北京,找到当时北京的军政长官宋哲元,请他派人把那些石刻装火车运到了西安,藏于碑林。当时的陕西省主席邵力子还在碑林专门修建了“右任藏石室”,将这些石刻陈列在内。
于右任收藏的这些石刻中,有一块看起来略有些三角的石头,看起来貌不惊人,实际上却是东汉蔡文姬之父蔡邕用汉隶体写的《易经》,其名贵程度可想而知。这块石刻现藏于西安碑林,碑林负责人为了珍重这块《石经》,盖有玻璃罩子,两面的字都能看见,这块石头上的每一个字,都是于右任用心揣摩过的。
于右任之所以成为海内外景仰的书法大家,除了因他善于博采众长之外,更是因为他下的工夫深。于右任自幼练字,几十年从未中断。有人问于右任:“每天写那么多字不累吗?”他回答:“写字是最好的运动,是快乐的工作。”
至于于右任为何专攻草书,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楷书如步行,行书如乘船或坐火车,而草书是坐飞机。”在于右任看来,方块字难写费时,而草书则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所以他对草书格外青睐。
有一次,于右任在监察院和僚属们谈论草书,他说:我们学草书,如不能成草圣,也应成草贤,千万不能成了草包。”
由于不是所有人都熟识草书,所以于右任的草书作品也闹出了许多笑话。如西安尚德路“百花邨”饭店的招牌就是他所写,结果经常有人因认不出三个草体字而不知这家商铺是做什么的。老板只好另换了一块楷书的招牌,把于右任的墨宝挂在了饭店的客厅里。另外,有人说“西北大学”的招牌就是于右任写的,但很多人都误认为是“如此大学”。
于右任是书法大家的名声很久之前就有了,所以经常有人找他写字,希望可以获得他的墨宝。于右任为人写字,不看来者的身份与地位,也不看钱财的多寡,唯一的标准是他喜不喜欢。国民党政要宋子文很喜欢他的字,特意买了一把精贵的扇面,托人请于右任题墨,却被他拒绝。但他却为南京夫子庙大集成酒馆的女侍写了一副字:“玉壶卖春茅屋赏雨,座中佳士左右修竹。”在南京流传着一个笑话。一次于右任在家中宴客,大醉,便开始即兴写字。有位客人求得了于右任的一幅字,可能是看他醉酒,便想要趁着他高兴再要一副。于右任觉得此人贪得无厌,便写了一副“不可随处小便”送给他。这人拿到字后非常尴尬,此时于右任的秘书长王陆一在侧,便建议此人把这组字拆开来装裱,于是“不可随处小便”就变成了“小处不可随便”,令人拍案叫绝。
到了台湾之后,于右任的书法艺术达到了巅峰,他的一幅字经常可以卖出天价。于是便有一些落魄文人假冒他的字。下属知道后表示要“严惩”这些人,于右任却说:“不要为难他们。”到最后甚至连台北和平东路街头一商店招牌也假冒他的字,于右任见了,非但不生气,还为店家写了一副真迹。
于右任编定的《标准草书》,在出版时他与出版商约定不取一文稿酬,只要求出版商降低定价,惠及读者。
正所谓书为心迹、字如其人,于右任一生磊落、品格高尚,所以他所写的书法作品才能实现“四体皆能、落落大方,行气冲和虚灵,一派儒雅蕴藉之风”的高深意境。看于右任的字,在雄豪婉丽与淡雅清奇之间,蕴含着深厚的学识风范。其独具一格的碑味草书,为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宝库树立了一座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