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是学校管理的主要决策者,需要对很多重大的事情作最后的决策。一个决策的好坏与否往往关系到学校教育工作的成败,所以校长要有良好的决策艺术,这是其领导艺术的一个重要标志。
通常来说,决策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立足于现实的客观实际,在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的有关数据以及各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分析、比较和判断不同的方案,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出最佳方案的过程。
通过以上的定义,可以看出决策有以下三方面的意思:第一,决策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分析和判断;第二,决策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第三,决策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是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备选方案中的最佳方案。
具体到学校的决策活动,主要有以下五个要素:第一,决策者,这是决策的核心,也就是享有决策权的校长或其他领导。第二,决策对象,也就是涉及学校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师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学校和社会的关系等各个方面需要决策的问题。第三,决策信息,也就是对决策活动产生影响的各种内外条件。第四,决策的技术和方法,也就是在决策活动中所采用的工具和手段,这是保障实现科学决策的重要因素。第五,决策结果,也就是决策之后所采用的行动方案和行动办法等。其中,决策的最基本的要素就是决策者、决策对象和决策信息。
决策的基本原则
1.整体最优原则。整体最优是指一定要从整个系统来通盘考虑得到最优的决策结果,而不是从局部或某一指标来考虑。学校管理系统中包含着许多子系统,而这些子系统又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这就决定了学校在决策过程中必须从学校的“整体最优”通盘考虑,而不能只做到“局部最优”就行了。
2.科学性原则。这一原则就是要求决策者一定要按照相关的规律进行决策,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科学,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决策。
3.可行性原则。这一原则是要求决策者必须先进行一系列的可行性研究之后再进行决策。根据不同的决策目标,进行不同的可行性研究。要从教育、技术以及社会效益等方面通盘考虑任何一个决策过程,将可能影响决策的不同因素都考虑进去,并且要考虑因素产生的具体影响。
4.适应性原则。这一原则是要求决策者作出的决策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要有一定的弹性空间,要做好相关的“预案”以便应对能预料到的甚至无法预测的各种突发状况。
5.集体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决策者要善于发挥集体的作用,集中大家的智慧对学校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这一原则要求将全校教职人员、家长协会以及社区相关人员组织起来共同探讨,集思广益。一般来说,集体决策可以大大地减少决策的失误,使决策方案趋于最佳。
决策的一般程序
决策的一般程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决策过程。通常情况下,决策程序有四个基本步骤,具体说来就是:确定问题明确决策的目标,起草制定备选方案;分析研究备选方案;选择实施方案并对决策进行跟踪监督。
1.确定问题明确决策的目标
就是为了将组织管理中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问题进行顺利地解决,才需要进行决策,因此决策的前提就是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一个组织的发展来说,问题利用不好就是障碍,利用好了就是促进组织发展的大好时机,决策者要善于发现问题,要能对问题的性质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还要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
明确问题是为了将决策的目标确定下来。决策目标就是立足于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在预测的基础上希望达到的目的。确定决策目标要注意几个事项,具体如下:第一,一定要有针对性地确定决策目标。第二,决策目标必须要有可能实现,也就是使之建立在需要与可能的基础上。第三,为了将决策的实施效果更好地衡量出来,就要让目标明确具体并且量化。第四,确定目标的时候,决策者不仅要提出目标,而且要明确制约目标实施的各种条件,应该对各种条件都加以分析。
2.起草制定备选方案
一旦确定了目标,就要起草制定一些有质量的备选方案。决策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保证备选方案的质量:第一,要大量收集相关信息,并对此进行科学的预测。第二,针对不同的问题,相关决策人员可以起草制定不同的备选方案。第三,无论何种备选方案,以下四点都必须做到:①起草制定的备选方案一定要有整体性,一定要详细明确。②各种方案必须不能兼容,必须有所区别。③决策者不能存在这样的认识误区:认为简单的数字运算就是起草制定备选方案的全过程。其实,这是一个大胆创新探索和精心设计的过程。④尽量将备选方案的细节明确化具体化,并对各方案的经济效益进行一个科学的预估。第四,对备选方案的可行性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研究。
3.分析研究备选方案
在对方案进行选择的时候,决策者先要分析比较各个可行性方案,要进一步论证和评估各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在这一基础上对各方案的利弊作出权衡。选择方案,也就是决策者拍板定案,一定要等到分析比较过后再进行,也就是对多种方案在各种约束条件下进行反复比较,择优采用。这一环节在整个决策过程中最为重要。
下面就是决策者通常采用的选择方案的三种基本方法:一是通过决策者的实践经验和个人判断能力来对方案进行选择的经验判断法。这种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可是对那些复杂的,目标变量多的,很难直接看出优劣的决策很不适用。二是用数学模型对方案的变量之间以及变量与目标的关系进行分析计算并作出选择的数学分析法。这种方法适用于靠经验不能对方案作出正确选择的决策问题。三是适用于没有经验可借鉴又无法使用数字模型的新问题的实验法。先试验,再选择。
4.选择实施方案并对决策进行跟踪监督
虽然决策方案已经选定,但是方案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这需要在实施的过程中进行验证。另外,决策执行时,很有可能遇到自身能力的不足及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了尽可能不发生失误,需要对信息进行及时的反馈,以便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甚至在必要时采用追踪决策加以补救。所以,对方案的实施和跟踪监督是完整的决策过程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要做好以下主要工作:
第一,做好宣传。决策的目的、内容和意义一定要让全校师生都了解。
第二,完善机构。以便给决策的组织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跟踪监督,及时反馈。在实施决策方案的时候,相关人员要密切注意其过程中是否会出现新问题,如果有,就要及时查明出现问题的原因,采取必要的有效措施,以确保顺利实现原定的目标。
第四,查找问题,及时补救。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一旦发现原决策方案与实际严重不符无法实施,就要及时分析决策本身是否有问题,找出问题,对方案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如果原决策所依据的客观实际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或发现原决策存在着重大的失误,导致不能实现既定的目标时,就要根本性地修改原来的决策。
决策的基本要求
1.整体把握学校全局,大力提高决策功效。一所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事情杂、矛盾多。如果不能妥善处理,校长就会掉入繁杂事务的泥淖中无法自拔,甚至误入“越忙越乱、越干越糟”的怪圈。一个学校领导者如果能正确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能掌控学校的全局工作,那么他无疑为作出科学的决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个领导者不能就事论事地处理学校问题,应从学校的大局考虑,认真分析明确造成问题的根源,从根本上彻底地解决问题。如果校长不能把握大局,不善于从整体上寻求最佳的效果,是无法作出科学的决策,也就不可能将学校的工作全面有效地推进下去。
2.尊重并利用客观规律,使决策的科学性大大增强。如果想要作出正确的决策,那就必须充分尊重并准确利用客观规律。如果没有相关的客观规律在背后的默默支持,学校工作是不可能做好的。决策者作出的决策正确与否,受其对客观实际的了解程度的直接影响,越全面、越清晰、越科学、越有针对性,作出的决策就越正确。学校对重大问题作出决策,不仅仅只是在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深刻领会政策的实质,还应该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如若不然,就不可能做到既能保证令行禁止的同时又保证作出的决策是科学的。
3.以学校目标为核心,不断提高决策的有效性。校长的重大管理职能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决策来实现的,如果要想做到科学决策,就必须紧紧抓住学校的既定目标这个核心。因为计划决策的做出深受很多随机因素的影响,决策的实施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必须明确指出长远决策中的基本目标和方针政策,明确指出长远决策的措施和步骤。在短期决策中更应该如此,如果没有明确的定量计划,没有具体进程的实施细则,那么决策的有效性将无从谈起。只要有了明确目标的指引,校长才能带领和影响师生员工,使其工作更具创造性。
4.创新决策的模式,大大提高决策的适应性。可能是因为学校管理的繁琐、间断和多样,结果往往导致校长们对理性决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人们往往忽视学校日常管理中的理性决策,取而代之的是经验决策,对决策的理论基础缺乏必要的理性认识,对决策之后所产生的影响也是认识不足。这就要求校长平日里的思考多一些理性,自觉地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以达到创新决策模式和让决策更具现实适应性的目的。
5.集中整合集体智慧,实现民主决策。校长要做到集思广益,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提取不同建议和意见中的合理部分,切忌刚愎自用。努力创造可以让教职工参与学校重大问题决策的条件,如建立与健全学校校务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学校全面质量管理委员会等机构。即使出现突发事件,只要时间还够,校长也须坐镇指挥,与大家互通情报,征求大家的意见,谨慎进行决策,以减少失误。只有满足了教职工争当学校主人翁的需要,他们才会满腔热情地运用自己的知识、才干和智慧,积极投身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这样就能够保证上下一致。决策除了要求科学性之外,全体教职员工对学校决策的认同感也是很重要的,只有决策得到大家的认同,实施起来才会更有效果。
在作出任何重大决策之前,武断拍板绝非优秀的领导者所为,他们总是希望能听到反对意见。卓有成效的决策,绝大多数是从互相冲突、七嘴八舌的意见中筛选产生的。其主要原因是:第一,提出相反的意见就意味有新的可供选择的方案。如果只有一种方案,而无其他选择,则具有很大的风险性。第二,将集体智慧整合起来能使决策方案进一步得到优化。不同意见互相交锋,激烈碰撞,就使各自的利弊得以充分显现,这样就可以取长补短,防止决策失误,后悔终生。第三,不同意见互相争论,在此过程中,就会使大家慢慢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一旦形成决策,那么就会上下一心,实施的阻力和障碍就会减少,从而全体教职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第四,一个人即使再聪明,也不可能没有决策失误,在实施过程中一旦决策出现失误,那么原来的相反意见往往就可以立即拿来补救,如此可保忧患无虞。胸怀宽阔,谦虚待人是优秀校长的本色,对于反对意见抱着欣赏的态度,善于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一个优秀校长应当具备这样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