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政治风云变化、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经济竞争,实际上是民族素质和科学技术的竞争。从这个角度上讲,若想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地位就必须掌握21世纪的教育。”可见,教育培养人才,为广大劳动者奠定基本素质的关键环节及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必须与新世纪发展需求相适应。因此,突出培养下一代的全面素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就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的目标。怎样实现这一目标,这就对中小学校长提出了新要求。
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政府行为,、社会环境的支持和改变,更需要学校开展积极工作。学校的中心即校长,是学校工作的领导和各组织者。素质教育的实施,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身上,这就需要通过中小学校长、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的努力。为此,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是中学校长所必需的,使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得到深刻认识,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推进素质教育。使素质教育逐步取代应试教育,就是要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学校领导和教师首先要具备较强的对新思想的吸收、创新能力和对新事物的学习能力。中学教育教学工作涉及较为广泛的学科知识,中学校长和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应是“通才”与“专才”的结合。才有能力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软化学科之间的界限,强调学科间的相互衔接”“做到科学价值观的培养与科学知识的传授、科学探索精神融为一体”。提高学校管理质量和学校生存力的要求
学校是办学实体,法人代表就是校长,受政府教育行政机关委托对学校工作全权负责。学校的管理实际就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法规、法令,把健全教学与生活秩序、提高教育质量、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和增进效益作为主要任务。新形势下的学校发展面临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体制转轨,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冲突,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知识增长迅速,竞争异常激烈等挑战,学校工作变得更加繁杂,有着千头万绪的管理工作。面对挑战,学校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正常发展、运行,校长就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
校长自身发展的需要
人的一切行动的原因在于他的需要而不在于他的思维,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所提出的。对需要动力意义重视的心理学家把需要看作是原动力,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被认为是个体的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可将人的基本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安全、爱、尊重和自我实现。人们改造世界的强大推动力量就是需要的不断发展。从不成熟到个性化的成长过程是每一位成功的校长都经历过的。校长刚上任会不太成熟,成长步骤依次为初步、比较、完全成熟。可以把校长的成长比作爬梯子,当一个校长进入成长台阶时,起初会困惑于工作不熟悉,继而兴奋于自己的成长,也会受挑战性工作的刺激而加倍努力。而对于应付他所能认识到的工作技能的掌握后,若对探索实践的领域不继续扩大,就会产生停滞不前的现象。因此,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和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管理质量的升华、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特色学校的形成越来越为校长所关注,期望实现专业化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