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的平等性、学习的终身性、回报的倍增性、竞争的激烈性和能力的创新性等是当代教师成长的特征。对此应具有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努力为教师的发展建立新的机制。
建立动力机制促进教师发展
动机是指驱使人们进行行动的一种动态的因素和力量,个人的意图、愿望和心理的冲动都属于动机的范畴。就目前的中国实际情况而言,竞争压力、物质待遇仍然是促进教师发展的很重要的因素。
1.引入竞争机制
虽然当前全国各地各类学校都普遍将竞争机制引入教师管理中,但是真正充分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还不太多,下面是北京怀柔教科研中心在这方面所作的一些探索:
实行公开竞聘上岗。做法是:首先,教科研中心成立招聘领导机构;其次,区教委、教科研中心组织评委,成员来自基层学校的校长,主管教育、教学的副校长、区教委主管人事、教育的领导,教科研中心领导;再次,将“有才、有德、有为才能有位”作为选拔人才的指导思想。其结果是,通过竞争机制的作用,通过进一步完善教师聘用制度,激发出了教师的忧患意识,使教师产生了自我设计的工作动机以及寻求自我发展的情感和兴趣。
2.改善物质待遇
教师的成长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和教师实际生存状况之间的反差。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博士王成全表示,虽然近年来教师岗位越来越具有吸引力,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待遇也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是,待遇偏低、工作繁重辛苦、社会地位得不到应有的承认和尊重等问题仍然存在于多数教师身上。据北京教育学院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中小学教师多数认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待遇水平偏低。以小学为例,有71.2%的小学教师认为自己的生活水平比当地其他行业低,25.0%的小学教师认为与当地其他行业生活水平持平,而只有3.1%的小学教师认为其生活水平高于当地其他行业。可见,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都不满意自己目前的生活水平。在中小学教师看来,教师队伍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依然是工资问题。
校长对于满足教师的精神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一般都比较重视,但是对于物质方面的需求则重视的不够,然而物质动力仍然是影响多数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根本的动力系统。所以,校长应当了解怎样应对教师物质方面的需求,首先考核要严格制定、执行。确保各个层次的考核标准、得分和结果都公开透明,将考核的结果与职务聘任结合起来,将考核结果作为聘任的依据,这样就可以确保激励机制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其次实行凭岗定薪、薪随岗变的激励机制,将优才优遇、优劳优酬的良好作用真正发挥出来。将岗位职责、工作业绩、贡献大小直接与职工报酬挂钩,使结构工资的激励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岗定薪、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和岗位津贴要在校内分配办法中占据重要的比重。分配体制改革最关键的就是实行结构工资制度。
建立促进教师实践反思的机制
以往我们对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很重视,但是对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反思重视度则不够。心理学认为:反思是一个能动的、审慎的对个体观念和行为再认知、加工的过程。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工作中能动、审慎地审视自己的思想观念、认知行为、教学的成败。大量研究证明,反思非常有助于教师的成长、发展。其作用如下:
第一,教学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使教学更加完善。反思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从而指导以后的工作和教学行为。鉴于反思的重要性,学校要积极探索发掘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并以此为基础,连续不断地将教师教育教学反思活动开展下去。反思方法包括:对话法、行动研究法、经验反思记录法、档案袋法。
比如某中学利用档案袋法来进行教师教育教学反思活动。做法是:教师个人回顾、反思自己教育思想,教学行动,记录自己过去的情况、现在的状况、成功和失败的心得体会、优点和不足,形成教育教学档案。建立档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自身教学经验整理、评价过程,它的作用一个是可以对教师现状进行定位评价,另一个是可以让教师对自身发展作出远景规划,同时该校也做好了“学科带头人”、区级骨干教师的申报、推荐和评选工作,从而推动优秀教师群体快速发展,“优师”后备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
第二,教师反思有助于教师从被动变为主动,将外在压力转变为内在需求。那么如何使教师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反思活动呢?怀柔区负责教师培训的教研中心是这样做的:首先,要求基层学校校长将“三个”反思时段牢牢抓住,即抓好教学实践前的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反思、教学实践后的反思。同时把握住教师三个工作状态:积累——学习者的状态,整理——思考者的状态,专业——研究者的状态。其次,要求基层学校校长采取任务驱动法,根据教师实际工作提出任务、目标,使教师在常规化教学活动中慢慢自动、自觉地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师“四个一”工程(一盘优秀课的录像带、一篇高水平的教学总结、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一本教案及教学反思录)结合起来进行,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
通过设定教师成长阶段目标促其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就是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长和成熟。它包含了专业素质各个方面(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全面成长,也包括了步骤和阶段性的成长过程。阶段性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根据个人的发展特征,可分为八个阶段,即职业成长阶段(在师范院校读书时期)、进入教育工作领域阶段(走上工作岗位的头几年)、能力建立阶段、热心和成长阶段、职业退缩阶段、更新阶段、生涯低落阶段和退休阶段。也可以归结为四个阶段:即关键期、起伏期、高原期和成熟期。
实施名师工程
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希望自己成为名师。名师并非职称,而是一种对社会、国家非常有用的稀缺的社会资源,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作为校长,其中一项重要工作职责和任务就是尽力推进名师、骨干教师工程。
身为校长,要深刻懂得:教师的成长,不能光靠教师的个人努力,名师的引领也是须臾不可少的,一个名师不仅能够引领教学技能、艺术,还能够引领教师理解教育精神、认识教育本质,而后者更为重要。
1.名师课堂
稳重灵活,求实创新,和谐自然是名教师的教学风格。对教材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勇于创新,努力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学习环境,对教学素材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设计匠心独运,高超地驾驭教材,是名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的特点。学生观点的交锋、智慧的碰撞,师生间无拘无束的情感交流,基础知识扎实有效的训练是名师课堂授课的风景。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都非常关注和学习名师课堂,校长有必要告诉教师应当怎样观摩名师课堂。精彩的名师教学并非指课堂完美无缺,而是平常之处显示智慧,共性之中凸显个性,身心投入,将理念和精神渗透在片断、细节中。
2.名师工作室
基于贯彻落实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实施人才兴教战略的目的,2005年北京顺义区、东城区、怀柔区先后组建了“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的特点:其一,知名教师领军带队;其二,成员由8至10名有培养前途的教师组成;其三,区教委每年为工作室提供一定项目经费。工作室的目的:切实发挥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为本区培养更多的优秀中青年教师。
以学习和引领先进理论、项目研究和探索、现场教学指导和磨炼的方式,提高培养对象整体素养,切实帮助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其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使他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博得学生、同行与社会的广泛认可是工作室的基本任务。
集“临床诊断”“案例研究”和“实践重构”为一体的“导师带教”是工作室的工作方式,其特征是:第一,进行资料收集,其方法是在教育现场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教师的教育活动进行观察、记录;第二,带领教师对现场活动实例进行重温、叙述、讨论、反思,以判断教育目标的适切性、把握教育内容的合理性、分析学生学习的可能性、讨论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达到在重构有意义、有价值、有实效的教育现场活动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目的。这种方式的目的在于引导教师运用“实践话语”进行有意义的实践性思考,在课堂的实践性研究中促使学生的学习发生变化,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价值性,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
工作室的工作特点:其一,针对每个教师的不同经验和共同实践;其二,着眼于教师的“实践性学识”;其三,发挥现有名师、骨干教师的作用,发扬、推广他们的先进教育理念、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科研方面的经验。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任务艰巨、道路长远的工程,校长务必要把教师放在首位,一心一意为教师的发展服务,为教师营造“想发展、能发展、会发展”的环境,开拓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