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教育理论和实践上的变革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教师认真对待自我发展。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提升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所关注的事情。
参与式学习
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教师发展方式就是参与式学习,可惜人们往往对它并不重视。参与式学习具有引导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在活动中展现并得到深刻体验的作用。教师通过参与式学习,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从而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就会得到增长。
1.对参与的理解
参与分广义和狭义。广义的参与一般就是指“参加”,学习者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参加到活动中去。各种各样的活动都可以参加,如参加讨论,参加经验分享,参加教学观摩研讨,参加角色扮演等。不论参加什么活动,就是比较单纯的知识讲座,学习者也要带着情感、经验,否则,很难取得成效。狭义的参与仅指一种学习形式。在学习中,培训者与学习的教师身份是平等的,他们是“合作伙伴”,一起参与学习活动。这里谈论的是狭义上的参与。
参与式学习能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思考积极性激发出来,由于培训者与学习者之间是平等关系,学习者被动接受的学习障碍也能够去掉,从而使学习方式得到转变,实现自主地学习。可以说,参与式学习是非常普遍的,而且也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形式。
在参与式学习中,培训者对待参与学习的教师是平等的,和蔼的,亲切的,他们是学习的合作伙伴,培训者主要负责制订活动方案、提供相应资源、创造有利的情境和氛围以便于活动的开展,在活动中关注事态的进展和变化,发现问题的生成,引导启发学习者把注意力集中在活动的焦点之上。参与式学习的教师抱着积极开放的心态去参加学习,主动提出一些具有思考价值和一定的开放性和发散性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介绍自己的做法,并与小组成员积极合作。培训者鼓励参与者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从多个方面解答问题,有个性地解决问题。
2.参与式学习的具体操作
①参与式学习的过程。
先进行“热身活动”,通过自我介绍或游戏等方式把学习者的注意力吸引到培训中来。
接着主持人开始交代活动的目的以及主题。
然后开始学习阅读新的资料,遇到问题时,培训者可以解释、提示或进行小型讲座。
学习完资料,接着就开始分组活动,主要是以讨论方式进行。
讨论完毕,小组代表向大组汇报。
最后培训者总结提升或归纳出新的问题或方案。
②参与式学习需要注意的环节与做法。
小组讨论的环节进行得成功对参与式学习的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对小组讨论可注意如下的环节与做法:
最好由参与者自主生成问题,然后进行讨论,当然讨论的问题也可事先确定。
讨论时最好采用“头脑风暴”或与其类似的方法,这样可以让大家自由表达,想什么就说什么。但是,在讨论时相互之间要切忌人身攻击,要就话题论话题,避免讨论陷入无意义和适得其反的争吵。
小组讨论时,组内要进行必要的分工:召集人,主要负责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记录员,负责记录每个人的发言;计时员,负责提醒发言者要掌握好时间,不要过长;汇报人,负责代表小组向大组汇报,要注意不能漏报信息。
参与培训的人数不能过多,最好不要超过30人。培训的时间也不宜太短。培训者不一定就是校外的专家,校内的教师、校长、教研组长也可以作为培训者。
成为研究者
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观念就是“教师即研究者”。教师只有不断研究,不断改进,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教师可以做的研究有哪些呢?
1.教育叙事研究
一部好的教育叙事研究,不仅能够真实反映教师自身的心路历程,同时也可以供其他教师借鉴以反思自身和对照学习。开展叙事研究时,要努力去编织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经验,使其成为有价值结构的事件,要努力将其联结成有现实意义的绳索,从而使自己能够反思每天经历的教育教学世界,检查自己的实践活动,深思自己理想、信念、价值观,将自己过去接受的抽象理论结合鲜活的现实进行思考与实践,以便结合理论与教育实践并丰富和提高之。教师叙事研究的流程可以这样来描述:确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对象——进入研究现场——进行观察访谈——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2.教育调查研究
教育调查研究是这样一种研究方式,研究人员首先要有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确定选择一定的科学方法,如观察、问卷、访谈、列表、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其次利用这些方法有计划、系统地搜集被调查对象某一方面的资料,了解被调查对象该方面的状况;再次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最后阐释现象以及内在相互关系和发展规律。教育调查研究可以通过搜集第一手资料,实地调查、参与研究等方式获取真实的信息。
以调查范围来分类,教育调查可分为全面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以调查目的分:现状调查和发展性调查。以调查手段分观察、问卷、访谈、列表、个案研究以及测难和网上调查等,这是调查最常用的方法。
虽然教育调查研究方法很多,如问卷法、访谈法、量表法、测验法等,但就开展调查研究的流程和要素来讲,大体上也就是调查内容、调查对象、调查时间、调查地点,确定如何调查对获取的数据进行解释,撰写调查报告这样一个过程。
3.案例研究
也许是每一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任的教师都会思考这样的问题,比如中小学教师如何设计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如何在这条道路上更有效地前行等。教师投身教育科研最先从教育案例的研究入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教育案例进行研究,有助于教师反思与构建自身的教育理念与行为,促进个人专业成长。
案例研究是在借鉴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产生的,案例教学法又借鉴了医学教育的病例教学。对特定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评价、处理、寻求对策,研究(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既可以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又可以当做一种教学方法,也被视为学校教育科研广泛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研究者通过案例研究不仅可以获得其中的原理、规律以及原则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能够感悟到更深的东西,对案例产生情感的共鸣。通过案例分析,那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研究者也有可能得到这方面的知识。
案例研究的程序和环节:争取案例展示——分析讨论——设计解决方案——付诸实践——总结反思。
在实际研究中,案例研究通常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五个环节也不是独立分散的。提出问题、设计方案、付诸行动、反思总结往往是互相联系,交织在一起的。
中小学教师时时都会碰到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虽然案例研究不可能包治百病,解决一切问题,但其举一反三的特点以及对问题发现的设问过程的重视,将会直接促进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进行反思。更何况,对中小学教师来说,进行案例研究,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与动力也是很有利的条件。同时,有了案例研究,他们的日常工作也会具有研究性价值,这样就会有效提升其工作专业水准。
4.个案研究
基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特征和个案研究特征,对中小学教师来讲,个案研究法是最适合的研究方法,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所谓个案研究就是深入、具体地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的研究。个案研究的特征就是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做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同时个案研究要求研究者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个案研究和认识的水平上,而且对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也必须有所了解,要提出一些好的教育对策,以便因材施教。个案研究是案例研究的一种。
个人和个别团体或机构都可以成为个案研究的对象。对个人,如对一个或少数几个优生或差生进行个案分析;对团体,如对某些先进班级或学校进行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通常是对表现不同寻常的学生或对那些无法预测、不可控制的事件进行研究,它要求教师必须对研究对象进行跟踪调查,而且时间也必须很长,最终找出问题的原因。个案研究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拟定研究计划——搜集个案资料——整理个案资料并进行诊断分析——个案发展指导和个案追踪指导——撰写个案研究报告。
5.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西方兴盛起一种教育研究方法。如今中国整个教育界对其都普遍关注。行动研究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为教育研究带来了根本性变革。行动研究非常有利于培养教师的职业情感,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和水平。
所谓行动研究,是指研究者以实际行动的投入,边研究边行动的研究形式,其目的是对教学行动中的特定问题进行解决。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是行动研究的特点。行动研究有利于改善教师行为,让工作更卓越,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行动研究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曲折式前进。教师的行动研究围绕着解决问题进行。当教师个人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了一个问题,他就可以以这个问题为起点进行行动研究。行动研究的步骤: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分析问题——制定研究计划——形成行动策略与采取行动——实施与检验——继续“行动”与“研究”。
6.课例研究
通常意义上对一节课的研究就叫课例研究。以一堂课的教学为中心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活动就是课例研究。研究人员、上课教师与他的同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讨论都属于课例研究的范围。课例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当前的课堂问题,以提高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在其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会有目的地真实体现与展现上课教师这个特定对象教学的特点以及发展过程,使全体参与者都能对有效教学以及意义有所理解。实质上,课例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改进某一节课的活动,而是为了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课例研究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循环。
教学课例与教学案例这两个概念比较容易混淆,两者的区别在于案例从开始到结束都是以特定的问题为中心进行研究的,是以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讨论为流程的,而课例是以某节课或某些课的教学实际场景为中心进行研究的,虽然其中也带着问题,但问题可能有很多,并没有围绕某一个问题去研究,并且实际情景的叙述、师生对话的描述等都常常是以列举的方式进行的,不像案例那样经过精心设计。两者的文体的结构区别也很大,案例的文本结构一般是:背景 问题 问题解决 反思讨论;课例的文本结构一般是:教学设计 教学实录 教学反思。
教师在运用教学课例进行研究时要注意的问题:第一,所选课程要有代表性、典型性,一些问题能够得到说明,能让自己获得一些新的思考,能让自己的教学智慧从而得到提升;第二,详细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将新课程的相关理念融入到具体的教学方案里,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第三,全面收集课堂上的各种信息,可以运用录音、录像、委托他人现场记录等多种不同的手段来收集,这为自己提炼概括、选择教学片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四,将教学设计意图进行对照,对课堂上的实际行为进行反思,对教学实际进程与教学设计的差距进行剖析,深入思考课堂上存在的某个问题或某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