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54600000007

第7章

往生比邱第三之三

齊玉

齊玉。姓莫。霅川人。早歲出家。日記數千言。始參祥符神智。後依慈辯。受一心三觀之旨。出居苕溪寶藏寺。每歲終。大興淨業社。遷橫山。立丈六像。率道俗修行。中夜告眾曰。我輩未念佛時。作諸不善。其罪無量。犯一吉羅。尚受九百千歲地獄之苦。況犯篇聚重罪乎。唯有一心念佛。則念念中能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庶得出離地獄。成就莊嚴。況父母生我。令我出家。唯望度脫。以報重恩。若破戒墮陷。何以為人。何以為子。大眾聞者。無不傾誠懺悔。舉身自撲。或損額失聲。宣和六年。遷居上竺。嘗中夜頂像行道。有僧失規。責之曰。汝無知。乃畜生耳。已而悔曰。彼雖不肖。呵以畜生。有玷三寶。自是對佛悔過者三年。建炎元年秋。謂首座修慧曰。牀前多寶塔現。非吾願也。所願見阿彌陀佛耳。可為我集眾念佛。首座鳴鐘集眾。僧至百餘人。玉舉首加敬曰。佛來也。端坐合掌而化(佛祖統紀)。

蘊齊

蘊齊。字清辯。姓周。錢塘人。幼試經得度。傳教觀於法明會賢師。嘗患疫。百藥不治。遂力課觀音尊號。夢一女人以鑿開其胸。易其心。以手摩之。患即愈。疇昔所覽靡不通曉。走筆成章。率歸典雅。歷主蘇杭諸方丈。晚歸常熟上方。建炎四年正月。集眾諷彌陀經。稱佛號而化。茶毗獲舍利。起塔上方(佛祖統紀)。

道言

道言。會稽人。靈芝元照之弟子也。專修淨業。臨終數日前。見二神人長丈餘。謂言何不繫念。於是大集道俗。稱佛名三晝夜。將畢。自昇座說法。為眾懺悔。至曉。即座而化(佛祖統紀)。

元肇

元肇。姓陸。明州人。蚤歲習律。閱大藏。誦蓮經萬部。又刺血書蓮經一部。律宗諸疏三部。建炎四年。金兵破明州。肇時住湖心寺。金兵強之北行。至南徐。謂左右曰。吾將西歸矣。即聞笙歌聲。西望念佛而化(佛祖統紀)。

思淨

思淨。姓喻。錢塘人。受法華於德藏瑛法師。既悟厥旨。復潛心淨觀。專志念佛。日課觀經。大觀初。於府治北關創精舍。飯僧三百萬。因擴舍為寺。接待僧侶。宣和初。遇亂。直造賊壘。願以身代一城之命。賊悚然。為之少戢。素善畫佛。每畫。先於淨室念佛。注想久之。乃下筆。一日畫丈六像。忽見佛光。良久乃滅。眾皆瞻禮。世因呼為喻彌陀。或問淨何不參禪。答曰。平生只解念彌陀不解參禪可奈何。但得五湖風月在。太平不用起干戈。紹興七年冬。端坐想佛。經七日。忽起然香供佛。歸坐跏趺而化。頂上經七日猶暖。異香不散(佛祖統紀西湖高僧事略)。

如湛

如湛。姓焦。永嘉人。母夢見寶塔而湛生。幼試法華得度。依車溪卿法師。後參慧覺玉法師於橫山。晝夜體究。盡通教觀。初主車溪壽聖寺。講餘課法華經一部。佛號二萬聲。有求為知事者。不見用。其人懷憾。挾刃入室。見達官滿座。惶恐而退。次夜復入。則昏暗無路。又一夕復入。則見湛分身十餘。皆同一狀。遂駭走。其後私以告人。人亦以是神之。湛少睡。夏月坐草莽中。口誦法華。袒身施蚊。門人謂湛年高。宜少息。湛曰。翾飛之類。安得妙乘。所冀啜我血。開我經。以結淨緣耳。後人表其處為餧蚊臺。晚歲謝事。閒居小庵。日熏淨業。紹興十年七月。念佛如常。端坐而化。闍維。得五色舍利。著有淨業記釋觀經疏等書(佛祖統紀)。

宗利

宗利。姓高。會稽人。七歲。受業於天華。既具戒。往蘇州依神悟。即入普賢懺室。要期三載。忽夢亡母謝曰。蒙汝懺功。已生善處。又見普賢從空而過。懺畢。復往靈芝謁大智律師。增受戒法。嘗於定中神遊淨土。見寶池蓮華寶林境界。尋詣新城碧沼寺。專修念佛三昧。閱十年。復遊天台雁蕩天封。皆建淨土道場。晚歸天華。建無量壽佛閣。建炎末。入道味山。題所居曰一相庵。紹興十四年正月。謂弟子曰。吾見白蓮華徧滿空中。越三日。復曰。佛來矣。即書偈曰。吾年九十頭雪白。世上應無百年客。一相道人歸去來。金臺坐斷乾坤窄。端坐而逝。是日近山人見異僧滿山。不知所自云(佛祖統紀)。

道琛

道琛。姓彭。溫州樂清人。年十八。受具戒。初學律儀。已而從淵師於法明寺。微言妙旨。一聞便領。尋主廣濟寺。遷廣慈。建炎三年。勅主資福院。賜號圓辯。專修念佛三昧。作唯心淨土說。略云。或問唯心淨土。本性彌陀。為當往生。為即心是。若往生者。何謂唯心。若即心是。何故經云過十萬億佛土邪。答曰。當知十界四土。若淨若穢。不離我心。此但直具而已。若達全具為徧。徧彼生佛。彼彼生佛。互徧亦爾。趣舉一法。是法界之大都。互具各具。互融互攝。參而不雜。離亦不分。一多自在。不相留礙。夫如是者。豈有娑婆釋迦樂邦彌陀而離我心邪。故輔行曰。學者縱知內心具三千法。不知我心徧彼三千。彼彼三千。互徧亦爾。苟順凡情。生內外見。應照理體。本無四性。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今更以譬喻顯之。如彼帝釋殿上。千珠寶網。眾珠之影。映在一珠。一珠具足眾珠。彼彼千珠。互映亦爾。現前一心。即是千珠中一。彼彌陀佛土。亦是千珠中一。所有十界眾生。趣舉一界皆是千珠中一。既我一珠能映眾珠。我心之外無復眾珠。則離我心外無別淨土。何故爾邪。以釋迦亦是一珠。既舉一全收。豈心外有法。故曰唯心淨土。本性彌陀也。若爾唯心而已。何云淨土。須知體非因果。一念唯心。迷悟既殊。因果宛爾。彌陀果悟。我等因迷。忻厭心生。順佛勸往。故云唯心。又稱淨土矣。然則既有取捨忻厭。莫成虗偽邪。曰。當知圓人。捨則捨穢究盡。三土九界皆捨。取則取淨窮原。直取上品寂光。故妙宗曰。取捨若極。與不取捨。亦非異轍。良由寂光不離三土。十界只是四土耳。若以四眼二智觀之。則萬像森羅。三土九界須捨。若以佛眼觀之。則真空冥寂。非離三土九界。別有寂光。非寂光外。別有娑婆。如古德曰。只緣即心是佛。須假修行者。乃此意也。若了唯心本性。只一三千融妙之法。十萬遐方。皆不為礙。何以故。以心具故。以三千故。以融攝故。故得如斯。以上略提梗槩。若欲深證此理。須除情想。一日禪定中。見一老僧坐禪榻上。顧謂琛曰。吾四明法智也。琛驚喜作禮。問曰。道琛於一家法相。未能通達。乞垂指教。老僧首肯之。覺而心地豁然。慧辯日進。自是言教觀者皆稟焉。紹興十二年。主南湖。行法華三昧。感普賢放光。建淨土繫念會。於月二十三日。集道俗念佛至萬人。二十三年十二月十六日。集眾諷觀經。晝夜不絕。眾聞異香盈室。琛曰。佛來接我。即沐浴更衣。書偈曰。唯心淨土。本無迷悟。一念不生。即入初住。令諷安樂行品。未終。嗒然坐逝。留龕彌月。貌如生(佛祖統紀樂邦文類)。

子元

子元。平江崑山人。茅氏子。母柴氏。夜夢一佛入門。次旦生元。因名佛來。投延祥寺出家。習止觀。定中聞鴉聲大悟。自後棲心安養。自號萬事休。逆順境中。未嘗動念。慕廬山遠公蓮社遺風。勸人皈依三寶。受持五戒。念阿彌陀佛五聲。以證五戒。普結淨緣。欲令世人淨五根得五力出五濁也。乃集大藏要言。編成晨朝懺儀。代為法界眾生。禮佛懺悔。期生安養。後往澱山湖。創立白蓮懺堂。同修淨業。述圓融四土三觀選佛圖。開示蓮宗眼目。又作勸人發願偈云。萬法從心生。萬法從心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持戒無信願。不得生淨土。唯得人天福。福盡受輪迴。輾轉難脫離。看經無慧眼。不識佛深意。後世得聰明。亂心難出離。不如念佛好。現世無名利。行坐不多羅。則是阿彌陀。發願持戒力。迴向生樂國。如是各行持。千中不失一。釋迦金口說。彌陀親攝受。諸佛皆護念。諸天善護持。見此念佛人。與佛不相遠。應當坐道場。轉於大法輪。普度無邊眾。譬如貧家女。腹孕轉輪王。諸天常愛護。貧女自不知。腹中有貴子。今此念佛人。其意亦如是。憶佛常念佛。不久當成佛。諸佛善護持。其人自不知。我當生淨土。却要來後世。再得生人中。譬如貧人家。地內有伏藏。藏神常守護。不令其有失。貧人自不知。家內有寶藏。逐日趁客作。求衣食自濟。今此念佛人。其意亦如是。不知念佛人。具足如來藏。自說我無分。反要生人中。譬如病人家。自有真妙藥。不知妙藥性。不能自治病。每日牀枕邊。痛苦受無量。今此念佛人。其意亦如是。不知念佛心。能滅貪嗔癡。能為大醫王。能為大寶藏。利濟一切人。能為大法王。覆護一切眾。將謂是凡夫。不得生淨土。且自持齋戒。後世願為人。輾轉更修行。方可生彼國。多見修行人。常作如是說。不稱彌陀願。不合淨土經。邪見障覆心。畢竟難出離。非是他人障。皆是自障心。今世不得生。一蹉是百蹉。勸汝修行人。信我如來說。佛無不實語。豈是虗誑言。但當自精勤。一心求淨土。因風吹於火。用力不消多。幸有念佛心。回願超三界。逢寶不取寶。遇食苦長飢。咄哉大丈夫。不見真實意。我今略勸讚。輾轉傳與人。代我廣流通。作於如來使。真是諸佛子。真名報佛恩。普願如說行。同生極樂國。乾道二年。詔至德壽殿。演說淨土法門。賜號慈照宗主。三月二十三日。於鐸城倪普建宅。告諸徒曰。吾化緣已畢。時當行矣。合掌辭眾。奄然示寂。二十七日茶毗。舍利無數。嘗集彌陀節要行於世(蓮宗寶鑑)。

妙雲

妙雲。字慈室。姓楊。明州人。受業於清修久法師。通達教觀。紹興十九年。繼主清修。歷慈溪南湖。尋退處溪口吳氏庵。一旦往別吳君。歸而沐浴趺坐。謂侍人曰。吾有瓣香藏之三十年矣。擬臨終焚之。用報佛恩。今正其時。吾將有行矣。及香烟正熾。起白佛陳請求歸安養。合掌就座而化(佛祖統紀)。

睎顏

睎顏。字聖徒。明州奉化人。幼試經得度。從久法師受觀法。文藻高妙。後進愛慕。晚歲自省餘習未淨。乃住桃原厲氏庵。專志念佛十餘年。謂人曰。淨土之道。豈有一法可得。但於修中不見一法。則寂光上品。無證而證。扁所居小軒曰憶佛。嘗步菜畦。見諸蟲咂食。懼傷物命。不復茹蔬。唯買海苔以供朝夕。臨終預別道俗。沐浴更衣。西向作觀。忽稱佛來。合掌而化(佛祖統紀)。

道因

道因。字草庵。姓薛。明州人。十七受具戒。從學於明智立法師。已而徧歷講壇。屢參禪室。讀四明十不二門指要鈔。有省。遂遙禮法智為師。歷主永明寶雲廣受治平。晚主延慶。乾道三年四月十七日。別徒眾曰。華嚴世界。洞徹湛明。甚適我懷。今將行矣。乃令舉所述彌陀讚曰。無邊剎海海涵空。海空全是蓮華宮。蓮宮周徧徧空漏。空海獨露彌陀容。阿彌陀佛不生滅。難覓難拈水中月。絕非離句如是身。如是感通如是說。我與彌陀本不二。妄覺潛生忽成異。從今掃盡空有塵。父子天然兩相值。誓修三福勤六念。身口意業無瑕玷。我今以此念彌陀。不見彌陀終不厭。讚畢。隨眾唱佛數百。諷觀經至上品上生。即斂念坐脫。越三日。頂足皆暖(佛祖統紀)。

有朋

有朋。字牧庵。金華人。性強記。謁車溪卿法師。晝夜叩請。盡得其道。主仙潭。講止觀。時天衣持師分衛至境。入寺就聽。竦然曰。我所未聞。設禮而去。湖人薛氏婦早沒。時見形於室。其家為齋千僧。誦金剛般若。請朋演說經旨。婦憑語曰。謝翁婆一卷經。今得解脫矣。翁問千僧同誦。何言一卷。答曰。朋法師所誦者是。徙能仁。晚主延慶。開講日盛。乾道四年十二月三日。坐青玉軒。請行人諷觀經。至真法身觀。令大眾唱佛名。留偈坐逝(佛祖統紀)。

惟月

惟月。不詳其所出。居諸暨化城。明律學。修淨業。一日有異僧來迎。後二日微疾。急呼同住僧道寧曰。吾見阿彌陀佛高八丈。駐空中。可以行矣。言訖而化(佛祖統紀)。

思敏

思敏。不詳其所出。依靈芝照律師。增受戒法。專心淨業。二十年如一日。偶疾。請眾諷觀經者半月。越三日。見化佛滿室。臨終唱佛。聲出眾表。酷暑留龕七日。異香郁然(佛祖統紀)。

慧亨

慧亨。字清照。不詳其所出。初依靈芝習律。已而住杭州延壽寺。專修淨業。閱六十年。每對人必以念佛為勸。建寶閣。立三聖像。最稱殊特。有江自任者。忽夢寶座從空而下。云亨律師當升此座。適社友孫居士。預啟別亨。即在家作印而化。亨往炷香問訊。歸而謂其徒曰。孫君已去。吾亦行矣。乃集眾念佛。為說偈曰。彌陀口口稱。白毫念念想。持此不退心。決定生安養。即端坐脫去(佛祖統紀)。

行詵

行詵。不詳其所出。受具時。誦四分戒本。三日而通徹。學律於大智法師。住明慶寺二十年。偶寢疾。即設西方佛像。命徒唱佛名。數日。忽起索三衣。自唱彌陀經。厲聲稱佛。跏趺而化(佛祖統紀)。

用欽

用欽。不詳其所出。居錢塘七寶院。依大智學律。聞大智示眾曰。生宏毗尼。死歸安養。出家學道。能事斯畢。即標心淨土。一志不退。日課佛三萬。嘗神遊淨土。見佛大士種種異相。謂侍者曰。吾明日西行矣。即集眾唱佛。黎明合掌西向。跏趺而化(佛祖統紀)。

惟渥

惟渥。錢塘人。杜門謝事。閱大藏三過。華嚴法華諸經。總誦二萬卷。晚年誦彌陀經二十藏。一夕偶疾。西向端坐。作印而化(佛祖統紀)。

仲明

仲明。不詳其所出。居山陰報恩寺。素無戒檢。偶因感疾。謂同學道寧曰。心識散亂。何藥可治。寧云。但隨息念佛為上藥。明依法念之。至七日困甚。寧又令觀想佛像。久之。忽言二菩薩至。已而曰。佛來也。瞑目而化(佛祖統紀)。

沖益

沖益。不詳其所出。居錢塘淨光寺。刺血書淨土七經。復金書法華。刻西方三聖像。依止觀坐禪法。念阿彌陀佛。一日感疾。不服藥。拈香對佛懺悔。請大眾同唱佛名。諷彌陀經。至西方世界。奄然而化(佛祖統紀)。

本空

本空。字虗堂。姓徐。明州奉化人。母夢神光遶室而有子。空少時常蔬食誦經。年十四出家。從智涌然法師受教觀。湻熙中。主資教寺。後遷白蓮寺。大揚宗教。日以往生為正念。紹熙三年三月三日。別眾就座。書偈而化(佛祖統紀)。

法因

法因。字刳心。姓顧。明州慈溪人。學於草庵因法師。盡其旨要。時稱為小因。主廣壽寺三十年。冥心淨業。晝夜講演。未嘗一日詣族姓家。施者至。不得却。受其少分。所居室。或勸新之。曰此軀尚無常。何事外物為哉。紹熙四年八月示疾。於定中見淨土二菩薩。謂左右曰。吾覩法華道場。與平時所見異甚。吾將行矣。即集眾諷觀經。稱佛號。或請留偈。乃書曰。我與彌陀本無二。二與不二竝皆離。我今如此見彌陀。感應道交難思議。挺身端坐。結印而化(佛祖統紀)。

智廉

智廉。不詳其所出。居上虞化度寺。稟性質朴。是非不挂唇吻。初徧參宗門。晚節一意西方。慶元元年秋八月。無病。忽別眾曰。我夢中見阿彌陀佛。身長七八尺。紫金相好。現白毫光。大眾圍繞而說法。佛言諸善人等。當起大信心。修諸善法。來生我國。說已即隱。我既見佛。往生必矣。乃書偈曰。雁過長空。影沈寒水。無滅無生。蓮華國裏。書畢。回身向西。結印而化。年八十二(樂邦文類)。

慧明

慧明。字無晦。杭州鹽官人。出家祥符寺。依上竺慧光二十年。了一心三觀之旨。晚居菁山常照寺。修淨業。日課法華全部。楞嚴圓覺等經。亦循環諷誦。持彌陀號日萬數。慶元五年春。示疾。召徒屬曰。吾學大乘。求生淨土。今必遂矣。弟子請作頌。斥曰。我臨死。豈更謎語乎。不得已。大書骨頭只煨過五字。即累足坐逝。眾聞天樂西來。徘徊頂上。有頃而息。茶毗。得五色舍利無數(樂邦文類)。

了義

了義。號木訥。鍾離少師之曾孫也。年十五。舉進土。過金陵。見保寧璣公。聞法開悟。即從剃染。隨所至處扁曰昨夢。念念西方。未嘗間斷。祥公赴黃蘖。挽之偕行。一夕祥夢義來別云。西歸矣。復見佛菩薩。授以金臺。越三日。炷香宴坐。含笑而化。嘗詣五臺。忽覺隨眾菩薩後行道。有紫綬金章二人從其後。義詰其名。一僧引至殿旁。觀玉牌金書王古葛繁二名字。二人俱修淨業。事具本傳中(佛祖統紀)。

慧誠

慧誠。不詳其所出。居錢塘資聖寺。誦金剛經。禮西方佛。嘗神遊淨土。親覩佛容。旋於山岫穢薪為龕。坐龕中。稱佛號。縱火****(佛祖統紀)。

祖南

祖南。不詳其所出。居南岳。刺血書阿彌陀經五百卷。金剛經一百卷。法華經十部。先後二十七年。長時念佛。期生安養。末後血乾骨立。念佛之聲不絕。一日至方丈。升座而化。體中迸出舍利。隨取隨生(佛祖統紀)。

晞湛

晞湛。山陰人。少為儒生。忽厭世出家。與瑩行人建無量壽佛殿於院社。專修淨業。坐不背西。久之。常見三聖相。一夕面西誦經。正坐作印而化(佛祖統紀)。

法持

法持。不詳其所出。居化度寺。修彌陀懺三年。燼二指。增受戒法。造西方三聖像。誦觀經彌陀經如意輪呪。願促閻浮之壽早生安養。一日小疾。哭禱佛前。願垂接引。唱佛之聲。聞於百步。忽見佛身丈六。立於池上。即自言曰。我已得中品生矣。端坐面西而化(佛祖統紀)。

了宣

了宣。姓潘。明州奉化人。肄業於南湖。精究三觀十乘之旨。閱大乘經。無不通曉。修法華懺法。二十七年。與釋善榮相善。凡所進修。必與榮偕。榮嘗金書法華楞嚴淨名圓覺等經。宣助成之。或施人手畫觀音像。二人結誓往生。隨方勸誘。於是從而念佛者日眾。一日宣詣榮室。曰歸期已迫。當重會淨土。榮笑曰。正欲見君作略爾。宣即集眾告別。命誦經唱佛號。書偈曰。性相忘情。一三無寄。息風不行。摩訶室利。合掌而逝。時正炎暑。停龕七日。顏色紅潤。口流微涎。異香噴人。時嘉泰元年五月十日也。闍維舍利無算。宣入寂三年。榮取經像分施故舊。諷普賢行法經。小彌陀經。令眾助稱佛號。乃跏趺曰。我赴宣公之約。言畢。蛻然而化(佛祖統紀明高僧傳)。

曇懿

曇懿。不詳其所出。居錢塘淨住寺。以醫為業。晚年禮法華經。修念佛三昧。出平時所蓄。供佛飯僧。造像設浴。如是二十年。後微疾。屏藥石。延七僧唱佛以助往生。次日見蓮華大如屋。又一日見梵僧臨榻問訊。夜半。眾聞唱佛聲漸微。視之。泊然逝矣(佛祖統紀)。

祖朗

祖朗。姓李。薊州人。九歲出家。禮燕京大聖安寺圓通國師為師。金大定中。歷住崇壽香林諸寺。真祐間。賜號圓通大師。日誦彌陀數萬聲。年七十四。將示寂。預告其徒曰。吾生緣盡矣。其徒訝之。後七日。口占偈曰。咄這皮袋。常為患害。繼祖無能。念佛有賴。來亦無來。去亦無礙。四大五陰。一時敗壞。且道還有不敗壞者麼。良久云。浮雲散盡月昇空。極樂光中常自在。遂跏趺而卒(湛然居士集)。

太微

太微。不詳其所出。兒時。投錢塘法安法師出家。初授彌陀經。便能背誦。及受具。發願扃門念佛。為不退僧。嘗縱步後山。忽聞笛聲。豁然開悟。因蓄一笛以自娛。有凌監薄者。亦修淨業。稱微為淨土鄉長。一日叩門曰。淨土鄉弟相見。微曰。可相見於淨土。今日誦佛正忙耳。翌朝。人怪其不赴粥。往視之。見笛鉢禪椅。先經火燼。跏趺地上而化(佛祖統紀)。

思聰

思聰。不詳其所出。居錢塘法安寺。少喜作詩。及讀大乘諸經。有會。遂息心淨土。日誦蓮經二部。兼持佛名。未嘗語及世事。一日忽謂弟子曰。夜見佛菩薩同來接引。弟子曰。或恐魔試。奈何。聰曰。吾去後。但視吾胸前。可驗也。越二夕。命聲磬唱佛名。喜曰。佛來矣。奄然而化。視胸前一掌許。有文紅潤。如蓮華(佛祖統紀西湖志)。

淨觀

淨觀。不詳其所出。住嘉興寂光庵。修淨土懺法十餘年。謂弟子曰。我後二十七日行矣。至期二日前。見紅蓮華。次日。又見黃華滿空。有化童子坐於華上。三日入龕端坐。命眾唱佛。頃之脫去(嘉興縣志)。

利先

利先。不詳其所出。居新城法慧寺。日誦法華。兼持佛號。每至中夜。其聲哀切。願早脫娑婆。往生極樂。晚歲。屢感祥夢。忽示疾。命眾同唱佛名。西向凝望。端坐而逝(佛祖統紀)。

師安

師安。不詳其所出。受業烏鎮普靜寺。通華嚴宗旨。修彌陀懺。觀想淨土二十年。昕夕不廢。一生多病。臨終忽精爽異常時。謂弟子曰。佛菩薩已降。吾將行矣。即端坐而化(佛祖統紀)。

如寶

如寶。不詳其所出。受業霅川覺華寺。聞古德有以浴僧功德回向淨土者。遂治浴室。供眾僧。閱二十年。建西方佛像。誓求往生。年八十一。請眾啜茶言別。聞鐘鳴。眾方驚異。即向西跏趺。合掌凝望而化(佛祖統紀)。

顯超

顯超。博州人。受金總持三藏。持穢迹金剛呪法。濟病解冤。計所得施五萬緡。入永壽常住。後病中見佛菩薩前迎。蓮華徧滿。技樂雜奏。弟子哀懇。願留住世。救苦眾生。淨土變相。漸漸隱沒。乃復住十五年。行呪救人。一日忽聞天樂異香。佛及眾聖。竝現空中。即面西跏趺而化(佛祖統紀)。

有開

有開。不詳其所出。居霅川千步寺。專修淨業。旦暮不忘。於歲旦請眾唱佛諷經。至西方世界。即瞑目長逝(佛祖統紀)。

道生

道生。不詳其所出。居常熟興福寺。造丈六彌陀像。得縣令梅汝能施財莊彩。即集眾諷經唱佛。陳白慟哭辭佛歸臥房。書偈坐亡(佛祖統紀)。

若觀

若觀。不詳其所出。居烏鎮嘉會寺。結十萬人。同唱佛號。人各十萬聲。期先得生者。次弟汲引。觀誦法華光明二經。滿數十萬部。誓與羣生。莊嚴淨業。一日索筆書偈。趺坐而化(佛祖統紀)。

瑩珂

瑩珂。不詳其所出。受業霅川瑤山。酒炙無所擇。一日忽自念梵行虧缺。且墮惡道。向同住僧。取戒珠禪師所編往生傳讀之。大有感發。擇一室。面西設坐。絕食念佛。越三日。夢佛及大士告曰。汝壽尚有十年。且當自勉。珂白佛言。閻浮濁惡。易失正念。所願早生安養。承事眾聖。佛言。汝志如是。後三日當迎汝。至期。命眾誦阿彌經。曰佛及聖眾俱至。寂然而化(佛祖統紀)。

智印

智印。不詳其所出。居霅川祇園。常修淨觀。旦夜無間。病中集眾諷彌陀經。甫畢。跏趺合掌而化(佛祖統紀)。

戒度

戒度。不詳其所出。受業棲心寺。學四分律。晚住餘姚極樂寺。一意西歸。和陶淵明歸去來辭以見志。病中作書別士夫道舊。命眾誦觀經。至法身觀。厲聲唱佛。跏趺而化(佛祖統紀)。

祖輝

祖輝。不詳其所出。居明州城中之佛閣。逢人但云阿彌陀佛。鄞縣尉王用享夫婦敬事之。一日詣其家告別云。我明日行矣。明日送者俱會。即入龕端坐。求甘瓜啖盡一枚。唱佛而化(佛祖統紀)。

如鑑

如鑑。不詳其所出。居明州塔山。兩閱大藏。長誦蓮經。專志念佛。晝夜不懈。晚年庵居。忽示疾。請鄰庵諸僧唱佛。面西跏趺。含笑而化(佛祖統紀)。

祖新

祖新。不詳其所出。受業四明福原寺。布衣糲食。制行清苦。住方氏庵。別於禪原創淨土院。造三聖像。栽池蓮。月三八日。集道俗繫念。一日往別福原方丈曰。二月十五日將西歸。特來拜辭。欲索麵一椀以果枵腹。可乎。主人如其言。食訖。竟往淨土院像前作禮云。祖新將行。奉別尊像。即歸庵別眾。謂曰吾其去矣。願諸仁者勤心念佛。得蚤相會。即趺坐唱佛。遽云佛至。合掌而化(佛祖統紀)。

妙文

妙文。姓孫。蔚州人。九歲出家。二十一。抵燕京。依大德明公。學圓頓之道。後居薊之雲泉寺。勤儉節用。廩有餘粟。歲荒以賑饑民。薊人德之。累主講席。大宏方等。力唱圓宗。晚年退居逸老。專修念佛三昧。元延祐六年。示疾。令弟子高聲唱佛名。遽起跏趺。結三昧印。泊然而逝。年八十三(佛祖通載)。

善住

善住。字雲屋。蘇州人。掩關一室。六時念佛。病久不易。終時異香滿室。有安養傳谷響集行世(往生集)。

旨公

旨公。字別宗。杭州人。戒德甚嚴。創觀室於龍山之陽。修念佛三昧。雖經亂離。亦不暫廢。臨終無疾。沐浴端坐而化(往生集)。

性澄

性澄。字湛堂。姓孫。會稽人。母夢日輪墮空而生澄。四歲輒拈筆為佛像。授以佛經。即能成誦。至元十三年。投石門殊律師祝髮受具。後依佛鑒銛公習天台教觀。大德九年。住杭之東竺。十一年吳越大旱。禱雨。雨立下。歲饑。民死無以斂。乃為掩其遺骸。作水陸大會普度之。至治元年。驛召入京。命居清塔寺。校正大藏。賜號佛海大師。住上天竺。後歸佛果寺。篤志淨土。修一心三觀者七晝夜。屢感瑞應。月旦。眾前問訊。澄遽揖曰。老僧向非急於退步。幾至半塗而廢矣。今日則有。明日恐無。光陰可把玩乎。煩點示衣鉢。用表無常。眾為稱佛名。止之曰。佛須自念。明晨當來一別。黎明眾集。端坐而化。年七十八(明高僧傳)。

蒙潤

蒙潤。字玉岡。姓顧。海鹽人。年十四。出家白蓮寺。依古原法師。方禮伽藍神。像皆仆。古原授以天台止觀金剛錍十不二門諸書。即能了大意。古原歸寂。事竹堂傳法師。因苦學嬰疾。修請觀音懺七七日。疾愈而心倍明利。尋主海鹽德藏寺。日講法華。遷南竺演福。既而退居於龍井白蓮庵。專修念佛三昧。依者日眾。復出主下竺。率眾修法華三昧。感普賢放光。現諸瑞相。居三年。一日呼弟子實法明策等。示止觀安心之旨。已而曰。吾生緣已盡。茲唯其時。驟稱佛號數百聲。泊然而化。潤生平力修。晝夜無間。常行般舟三昧。以九十日為期者七。修法華金光明大悲淨土諸懺。以七七為期者。不可悉數云(明高僧傳)。

明本

明本。姓孫。錢唐人。年十五。決志出家。禮佛然臂。誓持五戒。日課法華圓覺金剛諸經。夜常行不臥。已而參天目高峯妙公。遂從薙染。再三咨決。大徹法原。高峯既示寂。本棲泊江湖間。所至學者輻湊。尋還山。廬高峯塔下。元大德十年。出主師子院。學者稱為中峯和尚。尋謝去。諸達官多欲延主浙中諸名山。本固辭不就。仁宗欲致之不可。賜號佛慈圓照廣慧禪師。賜金襴袈裟。改師子院為師子正宗禪寺。本既單提向上。時復舉揚淨土。嘗言禪者淨土之禪。淨土者禪之淨土。有懷淨土詩一百八首。大行於世。又嘗作報恩院記曰。秉一心為禪。照萬法為觀。其為心也。圓湛虗寂。涉入無礙。不可以相求。不可以言詣。舒之則萬法即之而彰。卷之則萬法依之而泯。凡夫迷昧。引起輪回。苦樂升沈。莫之能釋。是故非禪那不足以契諸佛心。非妙觀不足以破眾生惑。圓覺以三觀互推為二十五輪。無量壽以一佛分觀於十六處。始則端坐靜室。注想一方。存注不休。與想俱泯。所以一輪見諦。妙觀澄明。一處功成。諸佛圓具。如當臺鏡。如帝網珠。萬象顯而無所照之功。千光聚而絕能收之跡。如是觀者。即見清淨願王。白毫亘天。紺目澄海。巍巍光明。殊特相好。徧界光明。化為香臺寶樹。樓殿池沼。諸莊嚴具。是時三昧行人。即聞即見。即覺即知。一語一默。一動一靜。皆與無作清淨妙觀。脗然混合者矣。然後即斯妙觀於一切時。散作無邊莊嚴佛事。以之報國恩。則聖祚保無疆之永。以之報親恩。則劬勞超有漏之纏。乃至過現未來。一切冤親。同時解脫。其為報也。豈有量哉。又嘗率諸同事。歲遇佛誕。及三元日。於觀世音菩薩像前。發四十八願。其一願云。從我今生。盡未來際。臨命終時。無諸疾苦。正念現前。心不顛倒。生極樂國。見佛聞法。即悟無生。更往兜率內院瞻拜慈氏。然後退位。出生娑婆。廣度羣迷。同登彼岸。至治三年。止天目東岡。八月十三日。手書別諸外護法屬。明日晨起書偈云。我有一句。分付大眾。更問如何。無本可據。置筆安坐而逝。年六十一。其日白虹貫於山巔。露龕三日。貌如生(中峯廣錄行錄發願文)。

優曇

優曇。姓蔣。丹陽人。家世事佛。弱冠。出家廬山東林寺。後住丹陽妙果寺。元至大初。詔罷蓮宗。曇大懼曰。吾承其教將三十載矣。而亡於吾之世乎。即白佛發誓。必復其教。於是著蓮宗寶鑑十卷。今錄其尤警策者。一云。凡修淨土之人。灼然自要敵他生死。不是說了便休。當念無常迅速。時不待人。須是把做一件事始得。若也半進半退。似信似疑。到了濟得甚麼邊事。如何出離輪迴。若是信得及。便從今日去。發大勇猛。發大精進。莫問會與不會。見性不見性。但只執持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如靠著一座須彌山相似。搖撼不動。專其心。一其意。或參念觀念憶念十念。或默念專念繫念禮念。念茲在茲。常憶常念。朝也念。暮也念。行也念。坐也念。心念不空過。念佛不離心。日日時時。不要放捨。綿綿密密。如雞抱卵。常教暖氣相接。即是淨念相繼。更加智照。則知淨土即是自心。此乃上智人修進工夫。如此把得定。做得主。靠得穩。縱遇苦樂逆順境界現前。只是念阿彌陀佛。無一念變異心。無一念退惰心。無一念雜想心。直至盡生。永無別念。決定要生西方極樂世界。果能如是用功。則歷劫無明生死業障。自然消殞。塵勞習漏。自然淨盡無餘。親見彌陀。不離本念。功成行滿。願力相資。臨命終時。定生上品。一云。若念佛之人。塵垢未淨。惡念起時。須自檢點。或有慳貪心。瞋恨心。癡愛心。嫉妬心。欺誑心。吾我心。貢高心。謟曲心。邪見心。輕慢心。能所心。及諸逆順境界。隨染所生。一切不善之心。設或起時。急須高聲念佛。斂念歸正。勿令惡心相續。直下打併淨盡永不復生。所有深信心。至誠心。發願回向心。慈悲心。謙下心。平等心。方便心。忍辱心。持戒心。喜捨心。禪定心。精進心。菩提心。及一切善心。常當守護。更要離非梵行。斷惡律儀。雞狗猪羊。慎勿畜養。畋獵漁捕。皆不應為。當知極樂國內諸上善人。良由捨棄惡緣。修行善業。獲生淨土。不退菩提。念佛之人。當隨佛學。應以去惡取善為務焉。一云。凡修念佛之人。欲生淨土。每念世間。一切無常。成必有壞。生必有死。若不親聞佛法。則捨身受身。輪轉三界四生六道。無解脫期。我今有緣。得聞正法。得修淨業。唯佛為念。捨此報身。當生淨土。入彼蓮胎。受諸快樂。永脫生死。不退菩提。此乃大丈夫平生之能事也。纔有疾病。正要向前。坦蕩身心。莫生疑慮。直須西向正坐。專想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勢至菩薩。及無數化佛。現在其前。一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聲聲不絕。於諸世間一切事務。不得思念。不得貪戀。若或心念起來。但要急稱佛號。於念念中除滅罪障。只此一念。決定往生淨土。命若未盡。自得安寧。慎勿妄起留戀世間之心。當存自存。當死須死。但辦往生。何須疑慮。若解此理。如脫敝服以著上衣。一捨凡身。便登佛地。豈不偉哉。一云。真信修行之事。端的是要生極樂世界。專意一念。持一句阿彌陀佛。只此一念。是我本師。只此一念。即是化佛。只此一念。是破地獄之猛將。只此一念。是斬羣邪之寶劍。只此一念。是開黑暗之明燈。只此一念。是渡苦海之大船。只此一念。是醫生死之良方。只此一念。是出三界之徑路。只此一念。是本性彌陀。只此一念。達唯心淨土。但只要記得這一句阿彌陀佛在念。莫教失落。念念常現前。念念不離心。無事也如是念。有事也如是念。安樂也如是念。病苦也如是念。生也如是念。死也如是念。如是一念分明不昧。又何必問人覓歸程乎。書成。徧證諸方。莫能易一字。上書仁宗。乞復其教。允之。命為教主。賜號虎溪尊者。至順初化去(鎮江府志蓮宗寶鑑)。

宏濟

宏濟。字同舟。姓姚。餘姚人。幼出家里之寶積寺。年十六剃染。持四分律甚勤。後依半山全法師習台教。久之悉通其旨。甞修法華金光明淨土等懺。一日於定中覩四明尊者。授以犀角如意。自是辯才日溢。泰定元年。出住萬壽圓覺寺。明年。鹽官海岸毀。居民惴惴。丞相脫驩憂之。命濟即海岸。建水陸大齋。入慈心三昧。取海沙誦大悲呪。徧撒其處。足跡所及。岸復固。人稱神焉。後遷集慶顯慈圓通諸寺。晚歸寶積專修念佛三昧。俄疾作。即召弟子。示以唯心淨土之說。或未達。濟厲聲曰。生死難處。遂逝。時至正十六年三月十日也。年八十六(護法錄)。

必才

必才。字大用。姓屈。台州臨海人。母趙氏。奉佛謹。夢梵僧入堂。覺而生子。年十二。依報恩寺瞿法師出家。未幾進具戒。後受業於玉岡潤法師。博覽羣經。深明教觀。玉岡歎曰。此子殆靈山會上人邪。泰定元年。繼玉岡主海鹽德藏寺。尋歷杭之興福演福。為人凝重沈默。精修觀行。至講演經義。縱橫無礙。聽者無不傾服。順帝賜號佛鑑圓照。一日頭目岑然。即謂眾曰。吾緣盡矣。乃焚香面西。高稱阿彌陀佛號。盡一晝夜。又告眾曰。汝等勿謂修持無驗。吾淨土緣熟。三昧現前矣。即索浴更衣。為書別相識。合掌而逝。年六十八。闍維。有五色光。自龕中發。火餘不壞者二。舌根如紅蓮華。齒牙如珂貝。舍利無算(明高僧傳)。

悅可

悅可。字中庭。不詳其所出。住嘉定西隱寺。築十六觀堂以修淨業。延祐間。賜號廣慧大師。至正中。無疾坐逝。茶毗。齒舌不壞(蘇州府志)。

維則

維則。字天如。姓譚。永新人。出家後。嗣法中峯本禪師。至正初。住蘇州師子林。屢召問。稱疾不赴。則既密契單傳。復推天台永明之旨。兼宏淨土之教。著淨土或問。破諸疑惑。策進修行。今錄其尤警切者。或問一生造惡。臨終念佛。帶業得生。又無退轉。然則我且做世事。待臨終念佛。可乎。答曰。苦哉苦哉。賺自己。又賺天下。僧俗男女。皆此言也。逆惡凡夫。臨終念佛。是夙有善根。故遇善知識而得念佛。此等僥倖。萬中無一。羣疑論云。有十種人。臨終不得念佛。一善友未必相遇。無勸念佛人。二業苦纏身。不遑念佛。三偏風失語。四狂亂失心。五遭水火。六遇豺狼。七惡友壞彼信心。八昏迷致死。九陳亡。十墜高巖。此皆尋常聞見。不論僧俗。人皆有之。宿業所招。現業所感。忽爾現前。不容迴避。忽然遭著一種。便做手脚不得了也。知識活佛。救不得了也。便隨業向三塗八難中受苦。到那時要聞佛名。不聞了也。直饒無此惡緣好病而死。未免風刀解體。四大分離。如生龜脫筒。痛苦逼迫。怕怖慞惶。念佛不得了也。更饒無病而死。世緣未了。世念未休。貪生怖死。擾亂胸懷。又兼家私未明。後事未辦。妻啼子哭。百種憂煎。念佛不得了也。更饒未死以前。只些少病痛在身。未免忍疼忍苦。呌喚呻吟。問藥求醫。祈禱懺悔。雜念紛飛。念佛不得了也。更饒未病以前。只是年紀老大。衰相現前。困頓龍鍾。愁歎憂惱。向箇衰老身上。左安右排。念佛不得了也。更饒未老以前。正是少壯。稍或狂心未歇。俗務相關。東攀西緣。胡思亂想。業識茫茫。念佛不得了也。更饒清閒自在。有志修行。稍於世相照不破。放不下。把不定。坐不斷。些子境界現前。一箇主人翁隨他顛倒。念佛不得了也。你看老病之時。少壯清閒之日。稍有一事挂心。早是念佛不得。況臨終時哉。更道且做世事。你真癡人。說癡話。敢保你錯用心了也。且世事如夢。那有實效。那一件替得生死。縱饒造伽藍。增常住。攀名位。結官豪。將謂多做好事。殊不知犯了不體道本。廣造伽藍等戒。有為之功。多諸過咎。天堂未就。地獄先成。生死未明。皆成苦本。眼光落地。受苦之時。方知平日所為。盡是枷上添枷。鎖上添鎖。鑊湯下增柴炭。劍樹上助刀鎗。袈裟下失却人身。萬劫難復。鐵漢聞之。也須淚落。祖師如此苦口。曾許他臨終念佛乎。死心禪師道。世人財寶如山。妻妾滿前。日夜歡樂。爭奈前程有限。暗裏相催。符到奉行。不容住滯。閻羅老子。不順人情。無常鬼王。有何面目。且據諸人眼見耳聞前街後巷。親情眷屬朋友兄弟。強壯後生。死却多少。世人多云。老來念佛。豈不知廣泉路上無老少。古人云。莫待老來方念佛。孤墳多是少年人。死心如此。苦口勸人。曾許你且待臨終念佛乎。人生在世。能有幾時。石火電光。眨眼便過。趂未老未病。抖擻身心。撥棄世事。得一日光景。念一日佛名。得一時工夫。修一時淨業。由他命終。我之盤纏預辦。前程穩當了也。若不如此。後悔難追。或問定力未成。念頭無主。眨得眼來。千里萬里去了。又或惹著一毫世事。便是五日十日。半月一月。擺脫不去。當何策以治之。答曰。嗚呼。此天下學者之通患也。汝當間斷之時。若不痛加鞭策。則專修無間之念。永無成就之期。余聞古人有三種痛鞭之策。一曰報恩。二曰決志。三曰求驗。第一報恩者。既修淨土。當念報恩佛恩國恩。固未暇論。只如父母養育。師長作成。此恩豈非重大。你出家以來。便說要報重恩。離鄉背井。二三十年。父母師長。艱難困苦。你總不顧。父母老病。你又不看。及聞其死。你也不歸。如今或在三塗。受罪受苦。望你救他。望你度他。你却念念間斷。淨土不成。淨土不成。自救不了。如何救他。既不能相救。你是忘恩負義。大不孝人。經云。不孝之罪。當墮地獄。然則一念間斷之心。便是地獄業也。又且不織而衣。不耕而食。僧房臥具。受用現成。你當勤修淨業。圖報信施之恩。祖師道。此是施主妻子分上。減刻將來。道眼未明。滴水寸絲。也須牽犁曳把。償他始得。你却念念間斷。淨土不成。淨土不成。酬償有分。然則一念間斷之心。便是畜生業也。第二決志者。若學專修。志須決定。你一生參禪。禪既不悟。及乎看教。教又不明。弄到如今。念頭未死。又要說幾句禪。又要寫幾箇字。做幾首詩。情挂兩頭。念分四路。祖師道。毫釐繫念。三塗業因。瞥爾情生。萬劫羈鎖。你却志無決定。情念多端。因此多端。間斷正念。然則一念間斷之心。便是三塗羈鎖業也。又且守護戒根。志不決定。或因身口。念念馳求。教中道。寧以洋銅灌口。不可以破戒之口。受人飲食。寧以熱鐵纏身。不可以破戒之身。受人衣服。況因諸戒不嚴。邪心妄動。因此妄動。間斷真修。然則一念間斷之心。何止熱鐵洋銅業也。又且斷除憎愛。志不決定。每於虗名浮利。自照不破。名利屬我。便生貪愛。名利屬他。便生憎妬。古人云。貪名貪利。同趨鬼類。逐愛逐憎。同入火阬。你却因此愛憎。間斷淨土。然則一念間斷之心。便是餓鬼火阬業也。第三求驗者。既學專修。當求靈驗。你如今髮白面皺。死相現前。知道臨終。更有幾日。須在目前。便要見佛。只如廬山遠法師。一生三度見佛。又如懷感法師。稱念佛名。便得見佛。又如少康法師。唱佛一聲。即有一佛從口飛出。此等靈驗。萬萬千千。你若心無間斷。見佛不難。間斷心生。決不見佛。既不見佛。與佛無緣。既無佛緣。難生淨土。淨土不生。必墮惡道。然則一念間斷之心。便是三塗惡道業也。如上三策。當自痛鞭。使其念不離佛。佛不離念。感應道交。現前見佛。既見樂邦之佛。即見十方諸佛。既見十方諸佛。即見自性天真之佛。既見自性天真之佛。即得大用現前。然後推其悲願。廣化一切眾生。此名淨土禪。亦名禪淨土也(蘇州府志淨土或問)。

善繼

善繼。字絕宗。姓婁。越之諸暨人。母夢神僧授以芙蕖。因而有身。生即能言。或見母舉佛號。便合掌和之。大德間剃染。明年進滿分戒。尋從天竺大山恢法師。習天台教。後往南竺謁湛堂澄公。澄深器之。至正中主天台薦福。又遷能仁。晚歲專修淨業。繫念彌陀。晝夜不輟。一日忽告眾曰。吾將歸矣。乃端坐而逝。年七十二。茶毗。舌根不壞(明高僧傳)。

子文

子文。字宗周。明州象山人。受業於北溪聞法師。出主寶雲寺。淹博教觀。律規甚嚴。與人言若不出口。至升座說法。滔滔莫之禦也。一日講十六觀經終。即就座別眾。將入滅。或啟和尚後事未曾囑付。何遽爾。文曰僧家要行便行。莫做俗漢技倆。眾懇益切。於是下座。復歸方丈。一一條畫之。即合掌稱西方聖號。迴向發願畢。遂逝。闍維。舍利無數。異香襲人。彌日乃止(明高僧傳)。

盤谷

盤谷。字麗水。海鹽人。志氣超邁。博通經史。講華嚴大意於杭之慧因寺。辯才無礙。七眾傾服。後至松江。構精舍。勤修淨業。日課彌陀佛號。年七十餘。無疾。預為期。端坐而寂(明高僧傳)。

文慧

文慧。不詳其所出。居嘉禾青龍寺。善作詩。已而專志淨業。至老益厲。一日有疾。聞空中聲云。中品中生。遂逝(佛祖統紀)。

妙叶

妙叶。明州鄞縣人。元明之際。出家為僧。精研台教。專修念佛三昧。著念佛直指上下卷。其直指心要一篇。斥妄顯真。最為精造。文曰。大雄氏觀娑婆有生老病死業繫諸苦。教人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國土。去聖逾遠。人世澆漓。錯解諸法在心。便認胸中六塵緣影。謂樂土在內。不求生彼。此六緣影。皆屬前塵。本無自體。前塵若無。此心即滅。云何有土在此內邪。或謂悟道便為佛土在心。既見性。豈有反執緣影之理。世無此見。最下劣矣。汝欲悟真實本心者。當觀所認六塵緣影之心。本在汝胸。胸住於身。身居國土。及一切淨穢剎海。悉在虗空。虗空無際。十界依正。一切在中。此空雖大。我不動真實本心。非大極大。彼空在我真心。如小片雲。點太清裏。云何淨穢剎海。不在本心中邪。然則佛說諸法在心者。非在胸中妄想緣影心內。乃在現前一念本真心內也。此心離知覺。超聞見。永斷一切生滅增減之相。既一切身土皆在此心。則知極樂娑婆等境。乃全我心。任意於中。捨東取西。厭穢忻淨。熾然著相而求。皆不離我心也。故極樂彌陀相好現時。即自心顯。自心顯時。即彼佛現。我心彼佛心。彼佛我心佛。一體無二。故云唯心淨土。本性彌陀。非謂西方無土無佛。不須求生。但在汝生滅緣影之中。名為唯心本性也。求彼佛即求自心。求自心須求彼佛。云何今時破法散僧。閒道遊儒。與泛參禪理者。不知即境即心。求不礙真之理。反於不二法中。分內分外。辨境辨心。教人捨外取內。背境向心。使愛憎轉多。分別更甚。一分其境。便以極樂為外。教人不必求生。一分其心。便妄指六塵緣影虗偽妄想為心。謂極樂在內。又思此心無質。本無一切因果善惡修證之法。從是恣意妄涉世緣。教人不須禮佛燒香然燈誦經懺願等。謂之著相。而於天堂地獄。及樂土塵剎。雖曾聞名。因不見故。直說為無。反言快樂便是天堂。苦楚便是地獄。其見卑哉。如來說為可憐愍者。不知我心實與佛心同一理故。彌陀願力威德光明。在我心中。承我心愚癡之力。作一切佛事。無時不引導於我。我心亦於彌陀願心之內。修念佛求生一切善行。無行不具含佛德。了彼佛德。成我三昧。故知彌陀願力。始發心。終究竟。無一法不直趣我心。以我心即佛心故。我亦於無始至今。盡未來際。修一切三昧。無一法不攝歸佛海。成本來佛。以佛心即我心故。如是依正色心。因果淨穢。雖同一心。而實不妨一一自分。各住其位。以一心故。雖淨穢不同。所求不出於真心。以自分故。雖一心。而必捨穢取淨也。捨穢取淨。則感應道交。見彼本性彌陀。了悟一心。則淨穢自分。可悟唯心淨土。如是而修。如一滴投海。便同一味。方知大海即自己也。豈有一行虗棄。不成功德者哉。村愚夫婦。雖不識理。以信實有彼土故。於命終時。反得往生。畏有陷空之人。因認緣影為心。謂無外土故。雖修道行。還受生死。是故凡求生者。當深心起勝願行。或稱名持呪。或旋繞禮拜。燒香散華。六時懺悔。盡撥世緣。一心專注。觀白毫相。心不懈廢。命終便生彼國。更能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深信因果。不謗大乘。勸進行者。修如此法。亦生彼也。如此念念求生。正是無念無求無生。何故。即精修是無修。非不修是無修也。人命無常。轉息來世。塵事連環。鈎鎻不斷。若不能於塵勞鬱結。及得志歇手不得處。一割割斷。起願力行。盡力一跳。焉得應念生彼。我今作禮。奉勸佛子。當一心而行也(念佛直指)。

同类推荐
  • 驯悍记

    驯悍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Aaron Trow

    Aaron Trow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春秋穀梁传注疏

    春秋穀梁传注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

    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云松巢集

    云松巢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幻岚逆天:独宠小毒妃

    幻岚逆天:独宠小毒妃

    天底下,唯有魔界的那位魔尊最为尊贵,世人皆知,魔尊他冷血无情,杀人如麻,情绪不定,凡是让他不顺眼的东西,绝对会绝种,绝不会有任何的事情绕乱他。可,还偏偏是这样,魔尊大人这样的人,居然还会找媳妇,也就是他找的这个小媳妇,让一直心无比平静的魔尊,心里翻起了一波波浪花。魔尊大人从此成了妻奴,把自己的媳妇宠的无法无天,魔尊细心保护着自己的媳妇,身怕她掉了一根头发,可媳妇还偏偏在一次事件魂飞魄散。某魔尊当时一下子就把整个天地夷为平地,整个人变得更加情绪不定,动不动将刚刚恢复的天地夷平,却不相信自己媳妇死掉,跑着满世界找。终于,过了两千多年后,坚持不懈的魔尊大人找到了自己的媳妇,却发现小媳妇她……
  • 笑血剑

    笑血剑

    儿女情长,江湖侠义,一剑笑血莫不悔与路小风于江湖中恩怨情仇,斩奸除恶,仗义行侠的种种惊奇遭遇,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 圣武大至尊

    圣武大至尊

    万年后,曾经辉煌的圣武家族跌落神坛,被迫举族迁离帝都。独掌大权的老祖母年迈,伯伯叔叔姑姑婶婶们觊觎祖产,一心归朝。父母失踪,亲哥哥们战死,独留几个守寡的漂亮嫂子。唉,身为家中唯一男丁,武烈该怎么做?当然是以保护嫂嫂为己任,干翻一切拦路虎。坐最高的宝座,取最美的老婆,修最牛的图腾魂,成圣武大至尊。*********PS:以《英雄联盟》里的英雄们为原型的异族对手,会与沧浪大陆的人族之间有怎样的精彩对抗?希望会有一些新意,也希望你们会喜欢。
  • 霸道总裁的宠爱

    霸道总裁的宠爱

    她--洛冰,总是非常冷然,不会花费时间去理身旁任何的人事物,冷酷无情,是她身为优秀杀手的最佳写照,爱琴海之行,她决定这是她最后一次出手了,她的猎物已经锁定--“沉默的狂狮"!怎么样她都想不到,这一次的出击的代价--竟然赔上了她自己?!她居然失手了......为了床边的小天使,她保护多年的心首度失陷,人人眼中的小恶魔偏和冰山怪人要好?但她是要他命的人啊!面对他热浪般的深情,冰山如她亦沉沦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勿忘初心,方的始终

    勿忘初心,方的始终

    不忘初心,方的始终。这句话看似简单,但是真正能够做到的又有多少人?让我一起去看看主角的故事吧
  • 猫眼里的世界

    猫眼里的世界

    人性的孤岛,什么时候我们开始只从猫眼里看世界了。
  • 重回民国

    重回民国

    讲述是一个现代人穿越时空,来到民国。经过穿越人不断努力,将中华民族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带进新的历史起点。文章内容精彩,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 每个人都是宇宙限量

    每个人都是宇宙限量

    在我的这颗小星球里面,你就是温柔与璀璨,即使别的宇宙再浪漫我也终身不换。
  • 叹仙尘

    叹仙尘

    用得半生修行换你一世性命。用得半世性命换你一朝苏醒。至此你我生死不离,相濡以沫!许是命中注定,亦或天意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