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创新基因?
要让电子竞标引进采购创新,我们绝不能忽视市集中的寻购脉络。要学习新加坡科技工程集团(简称新科)的采购模式,不能只是导入电子竞标,更要转移新科整套的市集营运知识,化为企业的寻购能力,才能不被科技反噬,享受科技带来的创新成果。
我一有机会采访跨国公司的高层主管,就会问这样一个问题:“请问贵公司的创新之道为何?”这个“道”字可是很有学问的,其中隐含了这家公司克敌制胜、常立于不败之地位的独门心法。因此,如果对方来自IBM,我就问:“IBM的创新之道是什么?”如果对方来自诺基亚,我就会问:“诺基亚的创新之道是什么?”这个问题还可以活用。如果对方专长于供应链管理,我就会改一下问法:“诺基亚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创新之道是什么?”这样的问法其实对受访者是蛮不公平的。在跨国公司复杂的运作体系下,一位经理如何能窥得全貌?而且,就算找总经理来回答这个问题,答案往往也都是很浮于表面的。他们通常会说做事要勤劳、要追求卓越、创新是血脉、人才为企业之本等教条式的答案。这些说法常会让我想起以前要背诵的青年守则,比如孝顺为齐家之本、助人为快乐之本等老掉牙的八股文。不过,我心中的淘气精灵还是怂恿我一直问这类讨人厌的问题。我问过英国石油、诺基亚、惠普、飞利浦、诺华、阿斯利康、礼来、葛兰素史克、宝马汽车、IBM等公司的管理者。得到的答案都颇令人失望。我这才体悟到,我问错问题了!
一家绩优企业的创新之“道”是问不出来的。可是这个“Nokia Way”的问题却深深吸引着我。为了解读这个“道”字,我开始阅读企业传记,但得到的多是歌功颂德的创业史,没找到什么“道”理。我后来在组织学理论中找到一个蛮酷的解读,那就是ing。近5年来,管理学界刮起了一阵ing风潮,那就是研究“行动”。反正,你只要把名词变成动词进行式,就完成ing转型了。
我来举几个常用字吧。knowledge是“知识”的名词,换成动词就成了know,变成行动就是knowing。很简单吧!再举几个例子,innovation是“创新”的名词,换成动词就是innovate,变成行动就是innovating。strategy是“策略”的名词,换成动词就是strategize,变成行动就成了strategizing。但最重要的一个字应该是“组织”,也就是organization(名词),换成动词就是organize,变成行动就是organizing。
那organizing要怎么翻译?这个词大有学问。在找不到更贴切的说法前,我就先将这个词翻译为“组织作为”,因为有意义的组织行动会产生某种作为。“作为”(ing)这一词可大有学问。我马上想到的是“五月天”唱的那首歌——《恋爱ing》。恋爱(love)本来是静态的,加上ing就变得活泼、热情,爱得很有动感,就如歌词所说的,“心情就像坐上了一台喷射机”。
我记得有句谚语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句谚语就点出了“作为”的深度意涵。作为比行为更宏观,比行动更具策略意义;有所作为,就知道为何在其他方面有所不为,其中隐含了对某种原则的坚持,对某种策略思考的审度。“作为”可以让我们从行动中找到工作的准则,用来解读“道”(The Way)最好不过了。
为什么?你想想,如果一家公司声称拥有某种“创新之道”,不管是供应链、研发、营销还是生产、服务,这家公司必定在那方面有独到的做法。所以“道”应该是行动,而不是名词。因此,当甲公司说它有某种“创新之道”,就代表该公司具备某种“组织作为”(Way of Organizing)。
学理上来说,组织作为至少包括两项行动元素。
第一,组织作为会呈现于员工每日的工作实务中。这些工作实务不是一般行政工作,而是有意义的行动组合。有所作为的工作实务会隐含某种规范,使工作运行得特别有效率,或产出特别优质的产品(或服务)。这些特定的做法、规范、程序有的记录在作业手册中,但更多是靠经验传承,其中有些原则更是隐藏于每日工作之中。
第二,如果能将这些工作实务理出个脉络,应该可以看到某种组织例规(Organizational Routine)。这与我们理解的常规有些许不同。我们说到常规时,是指每天都会做的事情,不一定都有很深的意义。例如,有人每天起来习惯先看报纸再吃早餐;有人则习惯边听摇滚乐边念书。这些是一般性例规,不含有特定作为。
有“作为”的组织例规比较像在练基本功,而且常常不是一般人能轻易理解的。我曾采访一位高尔夫教练——理查德,他是位英国人。我问他是练了哪些“招式”才将高尔夫球打得那么好的。他困惑地回答:“我没什么招式啊,我都在练调气,学用鼻子来打球。”
理查德大概是最有诗意的运动教练了。我追问:“那和鼻子有什么关系呢?”理查德耐心地回答:“调气啊,用呼吸来调整身体的韵律。就位时,将气吸入丹田,有镇定作用,就不会心浮气躁。挥杆时千万不能闭气,以免身体僵硬,要鼻口配合,边吐气边挥杆,这样出手才精准。挥杆结束时气正好吐完,这样身体也才不会出现内伤。”
我听得一愣一愣的,似懂非懂。不过,理查德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组织作为就是一套特定的工作实务,这些实务会发展成某种例规,指导员工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些例规会帮助公司以特定的方式重组资源、执行任务、协调分工,以达到某种成效。或者,我们可以说组织作为像是一套练基本功的例规,是一套特定的知识体系,目标不只在于完成某项工作,更在于在工作中增强能力。
因此,有“作为”的组织,知道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所以不会浪费时间做没效率的事或散漫地执行任务。但是,如何才能看到“组织作为”呢?
我很庆幸遇到吴木源,他是新加坡科技工程集团(以下简称新科)副总裁兼武器事业部采购长。该公司在电子寻购系统采用方面的成功,远远超过一般企业。不仅如此,大多数企业导入电子寻购系统不到一年半就放弃,它竟能持续7年让这套系统发挥重大功效,后来还推动采购部门大转型。其运用电子寻购系统的过程中有什么组织作为可以如此大幅节流呢?以下的故事将揭露新科的省钱之“道”,非常有道理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