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是以输配电气为主业的国家大型工业企业,主要生产高压电器、低压电器、成套电气、仪器仪表、交通电器、计算机软件、电脑保护神、母线槽、高速公路护栏等产品,同时涉及金融业、房地产业、贸易业、服务业,是一个同心多元化发展的现代企业集团。现有员工10000余人,集团下属企业70多家,另外还有700多家协作企业,同时还在全国300多个城市和40多个国家与地区设立了600多家销售公司,生产产品已达300多个系列3万多个规格,综合实力位居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五位。
德力西自创办以来创造出了经济腾飞的奇迹,被经济界、理论界誉为“德力西现象”。而“德力西现象”也代表了一种“新温州模式”。传统的“温州模式”的基本特点就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小城镇为依托,以农村能人为骨干。传统的“温州模式”在早期产生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它在产权、管理、经营方式、营销模式、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能力、经营理念等方面都是很落后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尤其是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温州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德力西在其发展过程中,坚持创新,进行了全方位的突破与发展,努力创造一种“新温州模式”。德力西在“新温州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中完全突破了原温州模式那种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限制,走向了企业联合、兼并、重组、优化的集团化规模发展的道路;调整了单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方式,走向了资产经营、资本经营综合发展的道路;改变了单纯以小城镇为依托的营销方式,走向了网络营销的道路,以农村能人为骨干的企业经营者普遍提高了素质,逐渐造就了一批具有现代智慧能理性思考的企业家,企业也由依托产业市场转为建立现代销售网络,并进入国际市场。
当今,全球经济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技术经济、品牌经济等等不断地冲击着企业,企业主体之间的大合作、大兼并、大重组、大整合促使国际大市场资源要素的大调整、大分配、大集中。德力西在这种大背景下积极调整企业发展的思路,充分认识全球化中自己具有的机遇与挑战,主动实施国际化战略。为了做强做大企业,在国际化战略中努力实现品牌国际化、人才国际化、营销国际化、技术国际化、生产国际化,力求把德力西建设成为现代跨国企业集团。
(一)WTO给德力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加入 WTO以后更多的跨国公司涌入中国市场,德力西已经意识到与跨国公司短兵相接的时代已经到来,企业走出厂门就已经参与到国际竞争当中,充分认识自己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才能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才能在竞争中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
一是机遇。德力西面临的机遇主要来自国内市场。中西部地区大开发,农村电网改造,西电东输,这些都是德力西重要的市场机遇。加入 WTO以后,很多地区的经济将得到快速的发展,国家将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基础设施的改造,国内房地产业的持续升温,以及小城镇改造力度的加大,这些都将促进德力西的快速进步。
二是挑战。首先,国家电网改造的初步完成给企业很大的压力。我国的城乡电网改造自1997年开始,目前已经由高峰转入低谷,国内电网市场对电器的需求已经接近饱和。其次,面向国际化的过程中,企业要直接接受国际上知识经济的挑战,这些都将对企业的员工与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德力西目前的整体素质而言,参与知识经济竞争的难度比较大。跨国公司的涌入给企业产业升级以很大压力,产业升级虽然提高了门槛,但是竞争变得更残酷,不是6个人争激烈,3个人争就不激烈,其实越是高等级的竞争越是激烈。德力西产品的优势多集中于低压电器,在某些方面产品结构还跟不上需求的变化。
(二)国际化战略的思路
正是充分认识到自己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德力西提出了只有实施国际化战略,才能进一步拓展企业的生存空间,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为了配合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德力西首先苦练内功,提出企业要努力做到“产业多元化,股份社会化,管理科学化”。
其一,产业多元化。德力西采取的是一业为主,五业联动的模式,目标就是要把主业做大做精做强,提升产品的档次,同时涉足于金融、房地产、商贸等行业,注重以品牌为旗帜,以输配电气为主业,同心多元化发展。所谓“以品牌为旗帜”,就是充分利用“德力西”中国驰名商标这个品牌,挖掘品牌资源,培育品牌文化,提升品牌价值,增强品牌竞争力,促进品牌国际化。所谓“以输配电气为主业”,就是把最具优势、最擅长的、最有竞争力的输配电气这个主业做精做强。
其二,股份社会化。自1998年至今,德力西产权成功实现跨区域大规模延伸。1998年年底由母公司全资注册成立了上海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建成了国内一流水准的高低压成套及高压元件生产基地;1999年德力西又主动参与国企改革,再次由母公司全资整体并购杭州西子集团,成功实现大规模的资产经营和资本经营,从而使德力西的产权制度在集团化的基础上进一步走向社会。特别要指出的是,自1998年以来,德力西本着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推进产权结构调整,全面开展对成员企业的资产重组,加快了由“松散型的联合舰队”向母子公司制的“航空母舰”过渡,再向“航空舰队”发展,从而使产权制度在内涵上发生了质的变化。目前德力西已经完成了辅导期,企业争取在年底上市,力争使家族企业完成向公众公司的转变。
其三,管理科学化。德力西先后经历了从粗放的家庭工厂式管理到总厂式管理,再到股份合作制的公司化管理,进而到集团化管理的过程。特别是自1998年开始,德力西顺应集团整体发展的要求,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整个机构上,德力西推出董事局事业部制扁平式管理体制,实行董事局领导下的总裁负责制,缩短了管理半径,提高了效率。
加入 WTO以后众多的跨国公司涌入中国,德力西也看到了面临的巨大压力,在苦练内功提高自身的素质的同时,德力西主动实施国际化战略,不仅要走出去,更要努力做到成功走出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德力西追求的发展战略是:生产国际化、营销国际化、技术国际化、人才国际化和品牌国际化。
其四,生产国际化。德力西正逐渐改变产品的产地仅仅限于国内的一贯做法,在充分考虑综合成本、制造优势和品牌影响的基础上,向海外拓展,逐步实现“产地销”和“销地产”并轨发展。目前德力西正与一家德国企业积极洽谈,计划兼并该企业,做到“生产当地化”。当然在具体运作方式上目前也在谈判,采用兼并的方式投入可能很大,德力西更倾向于联合的方式,与对方合资,取得相对控股权。
其五,营销国际化。德力西的眼睛始终紧盯国际市场,尤其是发达的欧美国家市场,2002年的出口额已经达到了3000万美元,并在国外广泛设立销售机构,大力发展代理商。并计划产品出口比例从现在的总营销额的5%,提高到25%,并尽快推行电子商务,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目标是到3年后,力争国际销售公司或代理网点要达到150个以上。
其六,技术国际化。就是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并保持与国际先进技术同步发展,要保证技术的专利性和先进性,以形成自己的技术壁垒。德力西的德国研发中心、上海研发中心和总部研发中心正是基于这一思考而在全力与世界对接。
其七,人才国际化。德力西打破了区域和国别限制,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引进人才,海外公司使用当地人才,让人才本土化。目前,德力西已经从美国、德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地引进了不少人才,如德国的电气专家艾哲先生已经出任德力西集团副总裁,并获得国家友谊奖。国际化的科技人才队伍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德力西现有1万多名员工,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尤其是1200多名的科技队伍,成了科技创新的骨干力量。
国际化人才,本土化运作,是德力西的人才战略。所谓国际化人才,是指站在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高度,在全球范围内引进世界顶级的专业技术人才,为企业所用。所谓本土化运作,就是根据企业需要和实际,以使用当地人才为主的原则。这样既有利于降低人才使用成本,又利于人才当地资源、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稳定人才队伍。目前,德力西的科技人才遍及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越南等地,这些人才基本都留在所在国使用。如从美国引进的金融人才留在德力西美国世纪德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从德国引进的电气技术人才留在德国德澜电气公司等。这些人才的引进和使用,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科研能力,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如德国德兰电气公司研究开发的6大系列的电气产品,不仅具有智能化、小型化、模块化、可通讯、自诊断等特点,在科技含量上远远超过国内同行业的技术水平。总部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进站博士后的努力下,不到一年时间其科研成果便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德力西2003年初被评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与这支技术力量雄厚的科技队伍是分不开的。
其八,品牌国际化。“创造中国人自己的国际品牌”是德力西“十五”发展规划中的一大目标。目前,“德力西”已先后获得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OHSAS18001环安卫体系认证,从而成为国内同行业首家获得上述“三认证”的企业。同时,德力西坚持每年按销售额的5%投入技术开发,成立了研发中心、电器科学研究所、CAD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心、模具中心和检测中心,自行设计和引进了具有国际水平的全自动生产线和柔性生产线。2000年又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从而更加吸引了大批技术人才涌向“德力西”,企业的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大大增强。由于技术与质量的充分保证,提高了德力西品牌的含金量和知名度,大大促进了德力西品牌的国际化进程。德力西现正在实施新的品牌战略,即以品牌化经营为核心,通过品牌延伸、品牌扩张、品牌投资、品牌传播,促进品牌价值最大化,实现行业品牌大众化,国内品牌国际化。
(三)德力西的境外运作形式
德力西的国际化从出口开始做起,现在已经有多种海外运作形式,包括海外办厂、设立销售机构、海外贸易公司、发展海外代理商以及设立研发中心等。
德力西能够成功走出去凭借的就是自己的成本优势与网络优势。在出口方面企业设有17个进出口公司,负责国际市场的开拓与业务管理。在出口的区域选择上德力西主要选择的是东南亚国家,一方面是因为德力西产品的档次还比较低,品牌的影响力不够,直接进入发达国家难度太大;另一方面,产品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可以避开与GE等大公司的竞争,同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成本优势。
目前德力西在国内正积极运作购并当地企业,实现生产的本土化;同时企业在香港也拥有贸易公司,进行广泛的贸易活动;同ABB等跨国巨头进行产品合作、技术合作与资金合作;国际化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德力西到美国设立世纪德兰投资有限公司,进行融资,支持了企业的发展。德力西的理念就是“德报人类,力创未来,赶超西方。”不仅是在规模上,更要注重技术上的赶超,因此,德力西在德国设立研发中心,就是充分利用电器行业比较发达的德国的技术力量。
从产业结构和资本运作的角度上讲,德力西已经从德力西的国际化成功转向了国际化德力西。它由最初的20多家温州柳市同行的加盟发展成为企业70多家、协作企业700多家、跨地区、跨国界、跨所有制的大型现代经济综合实体,是我国目前工业电器行业规模最大、产量最多、品种最全的企业之一,并在市场上拥有驰名商标、驰名品牌。以品牌为纽带,德力西集团实现了国际化发展。世纪交替之际,面对 WTO的挑战,德力西集团凭借作为中国驰名商标,在美国成立了世纪德兰投资有限公司,在德国成立了研发中心,在中国香港成立了贸易有限公司。以本土化的运作,参与全球化经营,使得德力西集团在世纪之初,构架起以美国世纪德兰投资公司为核心,形成德国研发中心、香港贸易中心等多元化的国际“金三角”产业框架。随着德力西集团三个“金三角”框架的构成,品牌也在不断地得以提升,朝着由中国名牌向世界名牌跨越迈进。
应该看到德力西虽然在走出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企业存在的问题仍旧不可忽视。从硬件上讲,德力西的设备、技术仍旧与国外有很大的差距,“在德国汉诺威的博览会上,我们的产品根本就没法与GE、西门子等跨国公司的比,相差太大”,德力西的林小平副总裁感到了自己技术落后的巨大压力。从软件上讲,德力西适应国际游戏规则的能力还比较差,而且中外文化差异很大,这些都增加了德力西在境外成功运作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