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1年农历9月,金朝海陵王完颜亮发兵60万,进攻南宋。
金兵逼近黄河北岸时,宋高宗命王权率兵到寿春(今安徽寿县)防守。王权贪生怕死,不敢迎敌,尚未与金兵交战就率兵退回长江,逃到采石。
宋高宗听说王权兵败,非常恼怒,便撤了王权的职,另派李显忠接替王权的职务,并命宰相叶义问去视察江淮守军。叶义问也是个胆小鬼,不敢亲自上前线,只派中书舍人(文职官名)虞允文去采石慰劳宋军将士。
虞允文到采石看到队伍这样涣散,十分吃惊,觉得等李显忠指挥抗敌怕是来不及了,便立刻召集守军将士,部署退敌之策。
虞允文是个书生,从未指挥过战争。但是爱国的责任心使他果断地做出决策。他命步兵、骑兵整好队伍,做了一番动员后,摆好迎敌阵势。接着又把江面船只分为五队,一队在江中,两队停于两侧岸边,另外两队隐在港汊里作后备队。
宋军刚刚布置好,金兵已开始渡江了。待完颜亮督着将士陆续登岸,还没站稳脚跟,宋军突然迎头出击,冲向敌阵。金兵始料不及,被动迎战,死伤惨重,只好仓皇败下阵去;江面上,宋军战船三路齐发,直冲金兵战船。金船猝不及防,也被打得落花流水。
太阳落山时,江面战斗仍没结束。这时一批从光州(今河南潢州)逃回的宋兵到了采石。虞允文发给他们许多战旗和军鼓,让他们从山后摇着旗、敲着鼓绕到江边。江上的金兵听到鼓声震天,见到旗帜摇动,以为宋军大批援兵到来,便纷纷逃命。
金兵惨败,完颜亮暴跳如雷,把逃回去的兵士全都拷打致死。当天夜里,他又重整战船,企图偷袭宋军船营,结果又中了虞允文之计,300只大船被宋军放火烧毁。
宋军在采石大胜之后,主将李显忠才带兵赶到。李显忠了解到虞允文指挥作战情况后,十分钦佩。
虞允文考虑到敌兵在采石大败之后,一定会到扬州渡江,便让李显忠守护采石,自己带了一支人马去了扬州对岸的镇江。
虞允文到了镇江,先去拜访了病入膏肓的老将刘琦。刘琦拉着虞允文的手,心情沉重地说:”国家养兵30年,没有过一点战功;想不到立大功的还是你这位书生,我们当武将的实在太惭愧了!
在镇江,虞允文加紧练兵,并研制了一批车船,由士兵驾驶,在江边巡逻,使对岸的金兵畏惧不已。
金兵打了几次败仗,都害怕作战,完颜亮发现后,宣布了”畏惧不前者斩的命令。并决定第二天全军渡江。金军将士忍受不了完颜亮的残酷统治,当夜便拥入大营,把他杀了。
完颜亮一死,金兵全军撤退。书生退兵的故事从此传为美谈。
辛弃疾处决叛徒
爱国词人辛弃疾不甘忍受金朝统治者的残酷压迫,毅然投奔了以耿京为首领的义军,并且很快受到重用。后来义军另一将领张安国贪图金朝官职的诱惑和金钱赏赐,偷杀了耿京后带人马投奔金军。辛弃疾听了这个消息,非常气愤,决定除掉这个叛徒,为耿京报仇。他跟海州的守将商量了一下,带了50名勇士,骑马奔向济州。
辛弃疾率勇士闯进济州府大厅时,看到张安国正跟一些人饮酒作乐。当即命勇士们拥上去,七·081·
手八脚把张安国捆绑起来,拉出衙门。等济州兵士赶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把叛徒张安国缚在马上。辛弃疾立刻带上义军,押着叛徒,直奔南方。叛徒张安国被押到建康行营,南京朝廷审清了他的罪行,立即将其砍头示众。
宋高宗徽宗之第九子,名构,字德基,开始封康王。徽、钦二帝为金人所虏时,康王出任河北兵馬大元帅,在外,张邦昌迎元祐皇后听政後,乃迎康王至南京(河南商 Ⅱ)即位,以李纲为相,宗泽为将,力谋匡复。然而他素性怯懦,志在苟安,为黄潜善、汪伯彦所惑,复南迁避敌,定都临安。以秦桧为相,杀岳飞,乞和于金,称臣纳币,遂成为偏安之局,是为南宋。淳熙十四(1187年)崩,81,庙号高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