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养真经
所谓同情心就是一种对他人的不幸和困难产生共鸣,并付予行动对他人进行关心、支持、援助的情感,是人的道德情感之一。
美国《育儿》杂志网站刊登文章指出:孩子的同情心与生俱来,只不过它需要父母的培养和呵护。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同情行为在家庭里在社会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美德。若家庭里没有同情行为,那父不父,母不母,子不子,家庭就不成为家庭;若社会里没有同情行为,尔虞我诈,人人自利,社会也不成社会了。”没错,同情心是女孩应具备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人格品质。
其实,所谓同情心就是一种对他人的不幸和困难产生共鸣,并付予行动对他人进行关心、支持、援助的情感,是人的道德情感之一,而这种情感正是儿童品德培养的重要内容,将对她们日后顺利融入社会,协调人际关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天,妈妈带着爱爱去同事家做客,结果同事的小儿子因为生病在吃饭的时候,突然呕吐起来,桌上、地上都是呕吐物。爱爱看到后捂着自己的鼻子说着:“真臭,真臭!”并且皱着眉头一副讨厌和讥笑的样子。这时,妈妈赶紧带同事儿子去厕所,轻轻拍着小男孩的脊背,待同事儿子停止呕吐后,妈妈问爱爱:“刚才小哥哥为什么吐了?”“可能生病了。”“那你生病时,感觉怎样?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我上次生病很难受,妈妈照顾我。”爱爱说完有些领悟了过来,然后学着妈妈刚才的动作,轻轻拍着小哥哥的背,还拿起桌上的水让小哥哥漱口,最后还拿来餐巾纸给小哥哥擦嘴。
美国《育儿》杂志网站曾刊发文章指出,孩子的同情心与生俱来,只不过它还需要父母的呵护与培养。众所周知,在这个日益充满竞争的社会,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似乎都变得冷漠和自私,变得只关心自己的快乐,而无视别人的痛苦,甚至会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样的女孩不是很可怕吗?
既然女孩天性就具有同情心,而且同情心又是女孩爱心的体现,那么作为父母的我们就应该从日常生活中找寻方法来培养女孩的同情心。
方法一:善于发现和保护女孩的同情心
一位儿童心理学家曾说:“如果我们富于同情心,那么当他们处于危险境地时,我们就有一种帮助对方的强烈冲动。”其实这种强烈的冲动是女孩与生俱来的,因为“性本善”,具有同情心的孩子能够敏锐地觉察到别人的困难和需要,并进而产生同情的情感与帮助的行为。
有一位母亲的教育经验是这样的:
一天,女儿从幼儿园回家后对我说:“妈妈,我们今天在树下玩的时候,发现一只死了的小狗狗,特别可怜,老师说肯定是烧树叶时被烧死了。小狗狗会有多疼呀!我们班小朋友都哭了,老师和我们一起把它埋了。”“那你哭了吗?”我故意问她。“我没哭出来。”女儿看着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没关系,你难受就说明你有同情心,有同情心不一定都要哭的。”我开始帮助女儿校正着她的想法。“你说它特别可怜,就说明你同情它。会同情别人是件好事。上次奶奶生病的时候,你不是把你的好吃的给奶奶吃了吗?这说明你是一个有同情心的孩子。”女儿听了我的话,若有所思地去玩了。后来的两个星期里,女儿还是在不断地提起那只被烧死的小狗狗,每次提起,表情也是充满伤感,神色黯然……
这一切说明上述事例中的小女孩是个有同情心的孩子,她能从自身的体验出发感受小狗的痛苦,这种体验对孩子同情心的培养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方法二:用情境感化女儿,激发她的同情心
女孩的同情心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培养成的,也不是靠口头宣传或大人的命令就能做到的。这一切都离不开父母的培养和引导,更主要的是需要情境感化,促使女孩具有同情心。例如让她通过在困难和渴望别人同情之时得到了帮助,让她在现实生活中感悟,以便增强她的同情心。
有一天下午快放学了,天空突然下起大雨。放学了同学们都撑着雨伞或穿着雨具回家了。李璐的妈妈去接李璐的时候,发现还有一个同学张锐待在教室里,上前一问,原来是没有带雨具,父母也没来接张锐,她只有无可奈何地等。这时,李璐的妈妈主动把自己的伞让给张锐。张锐说:“阿姨,您把伞给我了,您怎么办啊?”李璐的妈妈说:“没关系,我带了两把伞来,我可以和李璐打一把伞!”李璐也在一旁微笑着说:“张锐,你打着伞赶快回家吧,要不然一会儿天快黑了,我和我妈打一把伞就行了,放心吧,我不会让我亲爱的老妈淋雨的。”张锐高兴地说:“阿姨,谢谢您!李璐,也谢谢你。真羡慕你有一个这么好心的妈妈!”听着张锐的话,李璐妈妈和李璐都高兴地笑了起来。
可见,要让女孩对人对事产生同情心,感情世界变得深厚、丰富、真挚,就要教会她懂得如何关心、爱护、体贴人,并逐步形成一种自觉习惯和稳定的心理特征,构筑良好的思想素质,这样她才称得上具备了美好的心灵。
方法三: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培养女孩的同情心
由于女孩在幼儿阶段的道德发展处于他律阶段,其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因此,她们对抽象的概念和空洞的说教难以理解,而利用具体形象的榜样力量去教育影响她则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父母为人处事的态度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女儿,因此,父母坐车时应主动给老人让座;可经常带女儿参加希望工程活动;平日里,父母要做到尊老爱幼,对周围人友善,对弱者同情,这点点滴滴都会在女孩幼小的心灵上留下深深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