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均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国际贸易的增长超过生产的增长,而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又超过国际贸易的增长。所以,国际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可见一斑。国际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是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的结果,两者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国际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国际贸易早于对外直接投资,并表现为对外直接投资的先导,也即对外直接投资逐步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国际贸易而表现出一种替代关系。同时,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又会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这又体现出了一种互补关系。总之,两者之间既可以表现为正向的促进关系,也可以表现为负向的替代关系。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便不断有经济学家对国际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进行研究,先后提出了以下几个模型:
(1)相互替代模型
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Mundell)最先在1957年提出了国际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的替代关系,对贸易与投资之间相互替代关系的研究是建立在两个国家、两个产品和两种生产要素的标准国际贸易模型基础之上的。
假定最初由于各种原因,生产要素不能在两个国家之间相互流动,同时又不存在任何贸易障碍。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资源禀赋的相对差异两个国家必然会发生贸易,假定A国将出口a进口b,而B国则正好相反。贸易的结果会达到世界均衡并实现商品和要素价格的均等。假定由于某种外部原因,资本在两个国家之间的流动障碍全部消除,在这种条件下,如果两个国家的资本边际产量相同,资本流动障碍的消除就不会产生资本的国际流动,原有的世界均衡也不会被打破-但如果资本的边际产量出现差异,资本的国际流动就必然会产生-贸易障碍之所以会导致资本的国际流动或直接投资,是因为贸易障碍会产生资本边际产量的差异。假设A国对进口品b征收关税,征税将使b的国内相对价格上升,在这种条件下,由于从事b生产变得有利可图,因此资源的重新配置将是资本和劳动要素由a生产部门流入b生产部门。由于a是劳动密集品而b是资本密集品,因此,在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结构的变化将产生劳动的超额供给和资本的超额需求。这样,劳动的边际产量必然下降而资本的边际产量必然上升,这意味着要素边际产量的变化。同时,由于资本是可流动的,因此A国较高的资本边际产量必然诱使资本从B国流入A国,从而产生资本的国际流动或者直接投资,从上述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关税或者说贸易障碍之所以会引致投资(有时将其称为关税引致投资Tariff-induced Investment),是因为其可以改变两个国家之间的资本边际产量,而资本边际产量的差异最终导致资本的国际流动。
由此,Mundell得出的结论是:在存在国际贸易壁垒的情况下,如果直接投资厂商始终沿着特定的轨迹(即所谓的Rybczynski线)实施跨国直接投资,那么,这种跨国直接投资就能够在相对最佳的效率或最低的生产要素转换成本基础上,实现对商品贸易的完全替代。
(2)互补关系模型
麦克逊(Markuson)和希文斯(Svensson)利用要素比例模型,阐述了要素流动与商品贸易之间的相互关系依赖于贸易和非贸易要素之间是“合作的”还是“非合作的”如果资本的流动不是由关税引致,而且主要是流入出口部门而不是进口替代部门,那么投资和贸易之间就将表现为一种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在这种条件下,资本的流动将导致进一步的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从而扩大贸易规模。
麦克逊(Markuson)和希文斯(Svensson)(1983)曾经考察了五种情况,即技术差异、对生产征税、垄断、外部规模经济和要素市场的扭曲。在这里我们选择技术差异一种情况进行分析,从中可以充分了解贸易和投资之间形成互补关系的内在机制。
此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两个国家之间的技术差异等因素会导致彼此之间的要素生产率和要素价格的差异,这种要素价格的差异决定商品贸易和要素流动方向。当由于任何一种因素导致商品贸易,而生产贸易产品需要的贸易和非贸易要素又表现为合作状态时,商品的贸易必然带动非贸易要素的流动,从而使贸易和要素流动表现为一种互补性。所谓的合作状态是指贸易要素和非贸易要素的价格差异关系。如果劳动是贸易要素,而资本是非贸易要素,二者之间的合作性表现为劳动边际生产率的相对较高和资本边际生产效率的相对较低,这样,就会同时产生劳动密集产品的出口和资本要素的流出,也即同时形成了对外贸易和直接投资,两者之间是—种互补关系。
(3)补偿投资模型
哈文特(Bhagwati)和迪诺普洛(Dinopoulos)的补偿投资模型主要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贸易和投资的关系,也是在标准的两国家、两产品、两要素的—般均衡国际贸易模型中进行分析。贸易和投资之间的关系并不仅仅取决于要素价格差异等纯经济因素及现实的贸易障碍,在存在贸易保护威胁的条件下,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也会产生贸易和投资之间的替代及互补,这就是补偿投资。补偿投资描述的是贸易和投资之间的一种跨时期关系,即厂商从一个时期利润最大化角度看投资虽然不是一种最优选择,甚至可能会带来损失,但投资本身会减少或者避免在下一个时期东道国政府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所带来的损失,因此,从贸易和投资的相互联系角度看会实现第二期的利润最大化-由于对第一期损失的补偿可以在预见的第二期改善,因而将这种投资称为补偿投资。这种补偿投资不同于Mundell模型中的关税引致投资。关税引致投资是为了绕过高关税而用投资来替代出口,而补偿投资的目的在于减少东道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可能性,是为了化解关税,因此也称为化解关税投资(Tariff-defusing Investment)。
随着世界经济自由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加强,国际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的相融趋势也日渐明显,这种趋势对认真分析和正确对待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章首先对FDI与国际贸易关系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进而建立定量分析模型,对FDI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旨在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政策,提供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