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保密原则
在涉外交往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则就是保护国家机密和商业机密。
初次会面时,中国人之间往往喜欢打听一下交往对象的背景、生活经历等情况,摸一摸对方的底。然而外国人却大都将这些内容看做是“商业秘密”,是不能随意告知的。
不要打听外宾的隐私,尊重其隐私权。
千万不要认为要求保密的某个文件、某一记录、某个数据等不重要而随便泄露出去。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注意。
遵守不得干涉对方内部事务的礼仪。要注意内外有别,严守国家机密。
与外宾相处的礼仪
在与外宾相处的过程中,总的要求是以礼相待、不卑不亢。具体要求如下:
不要和外宾讨论对方国家、民族或宗教等方面的敏感问题。而要多谈论双方都感兴趣的问题,或对方值得骄傲的某些方面,如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自然风光、发达的产业等。
通常情况下,在室内不要戴墨镜或其他有色眼镜;如有特殊情况必须戴有色眼镜,则应主动说明并表示歉意,而且握手交谈时应该摘下墨镜。
在有关时间的问题上,不可以吞吞吐吐、含含糊糊、模棱两可。
与他人交往的时间一旦约定,即约会一经订立,就应千方百计予以遵守,而不宜随便加以变动或取消。
在公共场合中,应遵守“不妨碍他人”的社会公德。
在跟外国友人相处、交往时,千万不要没话找话、信口打探对方的一些个人情况。尤其是当发现对方不愿回答时,一定要适可而止,不然对方会觉得你侵犯了他的隐私权。
女士优先惯例
女士优先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一条重要礼仪,主要适用于成年的异性进行社交活动。在社交场合,男士要用行动去尊重妇女、照顾妇女、保护妇女,并且还要想方设法、尽心竭力地去为妇女排忧解难。
步行时,男士应该走在女士的左边。
尊重女士的生活习惯,不可以评头论足,更不可以讥笑。进门时,男士应当先把门打开,请女士先进。
进餐厅、影剧院时,男士应当走在前边,为女士找好座位。进餐时,应当先请女士点菜。
入座时,应当先请女士坐下。
进入电梯时,应当让女士走在前边。
下车下楼时,男士应当走在前边,以便照顾女士。同女士打招呼时,男士应当起立。
以右为尊惯例
在正式的国际交往中,如果需要将人们进行左右并排排列时,其具体位置通常都有着尊卑高低之分。按照国际惯例,最基本的规则是右高左低,即以右为上,以左为下,以右为尊,以左为卑。
站立、行走与就座时,为了表示礼貌,主人应当主动居左,而请客人居右;男士应当主动居左,而请女士居右;晚辈应当主动居左,而请长辈居右。
在同一张宴会桌上,一般以面对宴会厅正门的位置为主位,由主人就座。主宾大都应当就座于主位的右侧。其他人的位次,一般距离主位越近,位次越高。
在某些场合,例如在接待外宾的过程中,当主人前往外宾下榻之处进行拜会或送行时,主人的身份则相应地变为了客人,而外宾在此时此地则“反客为主”了。
悬挂国旗时。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在悬挂国旗时不仅不能将他国国旗挂错,而且还须在悬挂他国国旗时给予其适当的礼遇。在具体操作时必须依照以右为尊的原则。
举行正式谈判时。假定谈判双方需要分别坐在谈判桌的两侧,谈判桌应横放于室内时,以面对正门的一侧为上座,以背对正门的一侧为次座。但是届时各方人员进行具体排座时,与谈判桌竖放于室内时相类似,即位于主谈者右侧的位置在地位上高于位于其左侧的。
国际会议时。会议主席台上排座,也是要讲究以右为尊。就连发言所使用的讲台亦须位于主席台的右方,这是给予发言者的一种礼遇。
热情有度原则
所谓热情有度,是要求人们在涉外交往、与外国人相处时,不仅要待人热情而友好,更为重要的是,要把握好热情友好的具体分寸,否则只会事与愿违。
举止有度。在心理学上,人的举止动作被称为“形体语言”,能够同样真实、准确地反映人的心理活动,在涉外交往中不要使用不文明、不礼貌的动作。
关心有度。不应对外国人表现得过于关心,不要让对方觉得你管得过宽,碍手碍脚。在国外,人们普遍强调的是个性独立、自强自爱、绝对自由,反对他人对自己过分地关心。
距离有度。人们在交往中应视双方关系的不同,而与对方保持适度的空间距离。在国际交往中,对于交际距离是很注重的,处理不好会使人有“被侵犯”或“受冷遇”之感。因此,一定要处理好这个问题。
批评有度。在涉外交往中,要以讲究友谊为重,当着对方的面,甚至当众指出他人的失误或短处,不仅会使对方难堪至极,而且也会使自己显得为人尖刻。
不宜发问的七种隐私
所谓个人隐私,是指一个人出于个人尊严和其他某些方面的考虑,不愿意公开,不希望外人了解或打听的个人秘密、私人事宜。在涉外交往中,人们普遍讲究尊重个人隐私,并且将尊重个人隐私与否视作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方面有没有教养、值不值得深交下去的重要标志。因此,凡涉及对方个人隐私的一切问题,都应该自觉地、有意识地予以回避。
健康状况。中国人相遇后通常会问候对方“身体好吗”,而在国外,人们在闲聊时一般都是“讳疾忌医”,常反感其他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关注过多。因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每个人的身体健康都被看做是他的重要“资本”。
经济收入。在国际社会里,人们普遍认为任何一个人的实际收入均与个人能力和实际地位直接存在着因果联系。所以与个人收入相关的问题,在交谈时应避免提及。
年龄问题。在国外,人们普遍将自己的实际年龄当做“核心机密”,轻易不会告之于人。此外,西方人普遍信奉基督教,他们有一种忌讳,即“将真实的年龄告诉陌生人是不吉利的”。
家庭住址。外国人大多视自己的私人居所为私生活领地,非常忌讳别人无端干扰其宁静。在一般情况下,除非知己或至交,他们一般都不大可能邀请一般关系的外国人前往其居所做客。
所忙何事。当被问及忙什么的时候,国外的人往往会顾左右而言他,甚至还会闭口不言。过去的事。外国人还认为,要是一个人在与人初次见面时就对别人的过去非常好奇,并不见得是坦诚相见,相反却有可能是别有用心。
婚姻状态。绝大多数外国人对别人的婚姻不会过于关心,他们觉得跟异性谈论此类问题极有可能被对方视为无聊之至,甚至还会因此被对方控告为“性骚扰”。
数字的忌讳
不同的国家对数字的看法也是各不相同的,有一些数字在这个国家是受欢迎的,却被另一个国家的人民认为带有不吉祥的寓意,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各国的一些数字忌讳。
在韩国,旅馆是没有“4”层楼的,门牌也没有“4”号,几乎什么东西都不用“4”字,一些家庭生了第“4”个儿子或者女儿,也被认为不吉利。
在中国也是如此,如遇到“4”,且非说不可时,忌讳的人往往说“两双”或“两个二”来代替。
在日语中,“9”发音与“苦”相近似,因而也属忌讳之列。
西方人认为“13”这个数字是不吉利的,应当尽量避开,甚至每个月的13日,有些人都会感到忐忑不安。并且人们还认为“5”也是不吉利的,尤其是每逢13日星期五时,他们是不会举办任何活动的。
“3”的忌讳。这里有一个传说,在1899年英荷战争中,有一个战士用火柴给第“3”个战士点烟时,中了敌人的冷枪送了命,从此人们便忌讳“3”。所以一般遇到点烟的场面,都在点了第“2”根后,就把火熄灭,再换一根火柴给第“3”个人点。
颜色的忌讳
在涉外活动中,不仅要注意数字上的忌讳,还要注意颜色上的一些忌讳。
欧美许多国家认为黑色为丧礼的颜色,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尊敬。
埃塞俄比亚人则是以穿淡黄色的服装表示对死者的深切哀悼。
日本人认为绿色是不吉利的象征,因此忌用绿色。
巴西人认为棕黄色是凶丧之色。
蓝色在埃及人眼里是恶魔的象征。
比利时人也最忌恨蓝色,如遇有不吉利的事,都穿蓝色衣服。
叙利亚人将黄色视为死亡之色。
巴基斯坦忌黄色,是因为那是僧侣的专用服色。
委内瑞拉却用黄色作为医务标志。
土耳其人认为花色是凶兆,因此在布置房间、客厅时绝对禁用花色,最喜用素色。
食品的忌讳
尽管涉外礼仪复杂纷繁,但若对其基本礼仪能认真遵守,也可在涉外交往中表现得得心应手、举止有度。
伊斯兰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不吃猪肉。
在阿拉伯国家做客,注意不能要酒喝。
日本人不喜吃羊肉。
叙利亚、埃及、伊拉克、黎巴嫩、也门、约旦、苏丹等国的人,除忌食猪肉以外,还不吃海味及各种动物内脏(肝脏除外)。
东欧一些国家的人不爱吃海味,忌吃各种动物的内脏。
涉外迎送礼仪
迎客、送客是外事接待工作的两个重要环节,在整个涉外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一个精心安排的欢迎仪式,能够让来宾一踏上被访国就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一个周到圆满的送别仪式,也会给来宾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回忆,所以应重视迎送礼仪,让外宾能够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在正式迎送来访者之前,首先要对迎送活动有周密的计划和安排。各国对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的正式访问,往往都举行非常隆重的迎送仪式。对于军方领导人的访问,也举行一定的欢迎仪式。
在国际交往中,对于来访的外国友人,常常视其身份、访问性质、访问目的以及各国之间的关系等因素,安排相应的迎送活动,同时要注意国际惯例。
迎接献花的礼仪通常适用于礼遇较高的外宾,迎接普通外宾,一般不需要花。
对于一般代表团和人员的访问,一般不举行迎送仪式。当然,在他们抵达、返回时,应当安排相应的工作人员前往迎送。
客人与迎接人员见面时,应互相介绍。通常是先将主人介绍给来宾,职位从高至低,可以由礼宾交给工作人员、接待翻译或接待人员中职位最高者介绍,有时也可作自我介绍。
客人抵达或迎送仪式结束以后,从抵达地到住处,以及访问结束之后,由住地前往机场、码头、车站等,一般都应安排迎送人员陪同乘车。陪车时,应请宾客坐在主人的右侧。
送行人员应在客人起程之前到达,如果有欢送仪式,应在仪式之前到达,并直到客人乘坐的交通工具看不见时再行离去。
涉外会见、会谈礼仪
涉外会见、会谈的礼节要求比较正规,因此一定要特别注意,其活动程序一般如下:
要求会见。要求会见方应向接见方说明被会见人名、职务以及要求会见何人、会见目的,接见方应尽早回复。
接见方的安排者,应主动向对方了解上述情况,做好安排并通知有关出席人员。
准确掌握会见、会谈的时间、地点以及双方出席人员的人数、名单,及早通知有关单位和人员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接见方应提前到达。
会见、会谈场所的座位要安排足够。如果双方人数比较多,厅室的面积又比较大,则应准备扩音设备。会谈如果使用长桌,应事先排好座位图。现场放置座签,座签上的字体应配有中外文,字迹要清晰工整。
如果要合影,应当事先排好位次,人数较多则要准备梯架。
主人应当在门口迎接客人。可以在大楼正门迎接,也可以在会客厅门口,或者先由礼宾人员在大门口迎候,再引入会客室。会见结束时,主人应送至门口握别,目送客人离去后再退回室内。旁人不要随意进出。
涉外座次礼仪
在国际社交礼仪活动中,会见、会谈是较正规的活动,要求慎重对待,其重点在于座位的安排。下面分别介绍一下会见和会谈的座位安排方式。
会见一般安排在会客室或办公室,通常宾主各坐一边。某些国家的会见还有其独特礼仪程序,如双方简短致辞、合影等。
多边会谈,座位可摆成圆形、方形等。小范围会谈,有时只设沙发,座位按会见座次安排。翻译和记录安排坐在主人和主宾的后面。其他客人按礼宾顺序在主宾一侧就座,主方陪见人在主人一侧,座位不够时可在后排加座。
双边会谈通常使用长方形、椭圆形或者圆形的桌子,宾主相对而坐,以正门为准,主人坐背门的一侧,客人面向正门。如果会谈人数比较少,也可以安排在会谈桌,如会谈长桌向正门一端,以入门的方向为准,右为客方,左为主方。
涉外握手礼仪
握手是大多数国家见面和告别的礼节,在国际交际场合,运用得最普遍,一般在相互介绍和会面时握手。
在会见、会谈场合,双方介绍完以后,可相互握手、问候致意。关系较亲近的可以边握手边问候,甚至两人的双手长时间握在一起。通常情况下,轻握一下即可。
年轻者对年长者、身份低者对身份高者,应当稍稍欠身,双手握住对方的手,以示尊敬。男子与妇女握手时,往往只需轻握一下妇女的手指部分。
在西方,位尊者和妇女是可以戴手套握手的。作为主人,主动、热情、适时握手是很必要的,这样做可以增加亲切感。军人戴军帽与对方握手时,应先行举手礼,然后再握手。
除有特殊原因,否则不要坐着与人握手。但是如果两人相邻或者相对都是坐着,可以微屈前身握手。握手时,双目应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要看着第三者握手。
握手应当由主人、长者、身份高者、妇女先伸手,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男士见面先问候,等对方伸手再握。多人同时握手时,注意不要交叉。在握手前,男子应当先脱下手套,摘下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