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成年初期,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爱情问题,但其实由于其他原因,大学生第五阶段的任务并没有按时完成,因此此时他们面临着双重任务:寻找自我与寻找爱情。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任务的未完成呢?
首先,中国学生在12岁到18岁之间,一直生活在学校狭窄的天地中为高考奋斗,并没有太多时间考虑“自己是谁”;其次,在心理学中,成年初期又是个体“心理的延续偿付期”,即在正式进入社会之前,青年可以暂时合法地延缓偿付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所以现实并没有逼迫他们认清自我。这两点使得处于成年初期的大学生较多地保留了青年期即第五阶段未完成的发展任务,大学生们仍然在艰难地寻找自我。
在寻找自我与寻找爱情的过程中,寻找自我依旧占据着主导地位。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所以个人必须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才能目标明确地学习、工作、生活。心理学中,寻找自我=寻找自我在社会中的位置=寻找职业,大学生总会较多地思考今后做什么样的工作,拥有什么样的人生,但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他们受阻了。
年轻时的希拉里?克林顿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在她看来:找到自我是一个“讨厌自我”的过程。
“我把大多数精力都放在了自我检讨和思考上。‘我’是世界上最悲伤的字眼,我的思考通常就是一个自我分析的过程。我常常漫无目的地在词语的沼泽中穿行。我享受太多了,……这些其实都是没有理由的。可是既然人生是荒诞的,我为什么就不能荒诞而快乐地度过呢?
我在迷茫中感到矛盾,我自认为是一个‘行动者’,希望找到一个远大的、实际的理想,希望致力于开拓人生、改变社会。而你(皮沃伊,希拉里的笔友)似乎已经决定要当一个‘反应者’而不是‘行动者’,你习惯于让周遭事物决定你的人生。这真是可怕!
我从疏离冷漠的大学生、事事关心的假嬉皮、教育和社会的改革者,变成了一个半吊子的孤芳自赏者。我对现在的时代变化、国家、社会文化、周遭的同学、自己的大学生活深感不满,充满倦意。人们面对乏善可陈、一成不变的生活,却只能用力摔门、口不择言表达不满,这令我非常厌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