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万大军渡过大漠,不到几天功夫,空手而还,北方边民无不撇嘴。想当年,我们和父祖辈出塞打柔然的时候,南北三千里,东西五千里纵横驰骋,俘获马牛羊遍布山谷溪水。现在这支耀武扬威的朝廷军队什么战斗力,无能之辈,一群饭桶!还要骑在我们头上拉屎拉尿凭什么呀!中原军队援救六镇不力,边民不屑一顾,对腐败的朝廷极度蔑视,恨得咬牙切齿。
北魏大军讨伐柔然汗国无功而返,柔然人更加放肆地劫掠北境。六镇农业和牲畜业遭到破坏,军民时常饿肚子。原本生活贫困的六镇军民更加饥寒交迫,忍无可忍的北方鲜卑人终于爆发了声势浩大的起义。第一个发动兵变的人,叫做破六韩拔陵。
一个人的胆子再大,也不敢造反。如果一群人都选择造反,那就不好说了。
公元523年四月,怀荒镇民实在吃不上饭了,一齐涌到官府,请求镇将打开公仓放赈。人生活在世界上,吃饭为大。肚子填不饱,什么事都能干出来。官府的存粮就为解决饥荒,镇民们的要求不过份。
饥饿的人群没有吓倒镇将于景。禁卫军官出身的于景是皇亲国戚、于忠的弟弟,参与推翻元叉的阴谋被贬到边荒做将军。他想把边民的愤怒引向执政的元叉,借口没有洛阳的命令拒绝放粮。
鲜卑军民的怨气早已压抑不住,愤怒的人们一哄而起,强行抢了官府粮食,绑架于景夫妇。
一切都是冲动惹得祸。大家吃不上饭,群情激忿,你于景说个软话,道个谦,保证秋后不算帐,也就算了。算不算帐秋后再说。可于景傲慢得紧,关押了近一个月不低头。
怀荒镇民骑虎难下,干脆做掉于景。消息传到沃野镇,沃野辖区的高阙戍兵匈奴人破六韩拔陵刚刚挨了戍主一顿臭骂。老实人挨顿骂无非来个阿Q精神,破六韩拔陵偏偏不属于老实人。听说怀荒闹起来了,带了几个哥们,挥刀斩杀戍主,聚众造反,攻下沃野镇。
破六韩拔陵替北魏朝廷改了元,号真王。言外之意,我破六韩拔陵才是真正的王者、大英雄。有了带头人,六镇兵民纷纷响应,连远在关中地区、不属于六镇的高平镇也反了,整个边荒乱成一片。破六韩拔陵兵分两路,自率主力向南进军,别帅鲜卑人卫可孤率军向东进攻怀朔、武川二镇。
卫可孤兵围怀朔和武川,镇民面临选择,要么支持朝廷,要么支持义军。鲜卑平民自然支持义军。鲜卑贵族对于朝廷政策不满,甚至发生过禁卫军哗变。但洛阳军官们聚众闹事是上层社会的内斗,属于九品之间的争斗。而六镇暴动则是鲜卑平民对抗鲜卑贵族的战斗,是平民阶层对九品的反抗。作为良家子弟的鲜卑贵族们还是坚定地站在朝廷一方。神武尖山的贺拔家族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
北宋有杨家将,北魏有贺拔家将。贺拔家祖籍阴山下,三代居住武川。贺拔家一父三兄弟,父亲贺拔度拔、大儿子贺拔允、二子贺拔胜、三子贺拔岳,四人弓马娴熟,武功高强,勇气过人。六镇暴动,怀朔镇将杨钧请来贺拔家将,任命贺拔度拔为统军,提拔他的三个儿子为军主,抵御义军。父子四人固守怀朔整整一年,兵力强大的卫可孤束手无策。
北魏朝廷得知破六韩拔陵起兵消息,委派临淮王元彧为北征大都督,率军北进,镇压起义军。
怀朔城被围一年,城里人着急了。贺拔胜自告奋勇,突围求救兵。贺拔胜与十多名敢死少年跨马出城,借着月夜突出重围。卫可孤的骑兵蜂拥齐上,穷追不舍。眼看追近,贺拔胜突然间勒转马头大叫道:“我!贺拔破胡也!”(贺拔胜的鲜卑名字)洪亮的声音划破夜空,盖过疾驰的马蹄声,颇有当年喝断当阳桥张飞的风姿。义军大骇,齐勒战马,无人再敢上前,足见贺拔胜在六镇名头响亮,漠南的大豪杰。
贺拔胜驰马入云中,向魏军总指挥官元彧慷慨陈词,请求即刻发兵支援。怀朔守兵精疲力尽,城池随时有可能失守,一旦怀朔丢了,武川势必沦陷,整个塞上六镇非朝廷所有。
怀朔被围一年不见援兵并非元彧的错,北魏朝廷轻视边民起义才是最大的失策。
元彧一个多月前接到任命,集结部队赶到云中,速度不可谓不快。他明白再拖延下去的后果,许诺立即出兵。
贺拔胜离开云中,杀回城中报信。杨钧命他去察看武川形势,贺拔胜单骑闯营,再次杀出重围。贺拔胜三次进出卫可孤的大营,如入无人之境。
一个人的武功挽救不了一场战役,这是武侠与军事的差距,也是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贺拔胜到达武川时,武川陷落,回到怀朔,怀朔也已失守,拓跋胜父子都被俘虏。卫可孤对他们礼遇有加,没有刁难。北方鲜卑人之间尽管刀兵相见,却仍互相欣赏,而且自诩为同一集团。
卫可孤为义气丢掉性命,贺拔父子阴谋杀死了他,武川宇文家族参与其中,还有魏末美男子独孤郎。宇文泰和独孤信正是以这一场刺杀行动扬名天下,二人当时正值少年。
尔朱兆起兵为叔父尔朱荣报仇时,曾经斥责贺拔胜为何杀害卫可孤。可见鲜卑化的人群之间的向心性。尔朱兆的鲁莽问话暴露出北魏帝国鲜卑化与汉化之间的大矛盾。
贺拔父子的命运无疑具有悲剧性,他们是武川的大英雄。贺拔岳甚至率领武川兵团开创了关中天下。然而,建立在关中、延续百年之久的关陇大门阀却没有贺拔这个家族。刺杀卫可孤的同时,贺拔度拔死于与铁勒人的火拼中。日后,大哥贺拔允投靠高欢,建功立业封王仍然难逃一死,因为三弟贺拔岳是高欢劲敌,死于高欢的反间计,二弟贺跋胜为皇帝和宇文泰效力。
乱世英雄,当世虎将,贺拔胜成为各路豪杰争相拉拢的对象。贺拔胜一生漂泊,投过尔朱荣、高欢,为北魏两个意图奋发的皇帝效过力,甚至到过萧衍的南朝,最终落叶归根,回到武川集团控制的关中。做为一名战将,始终没有找到真正可以效力的主人。贺拔胜与宇文泰的微妙关系注定他无缘西魏最有权势的八大柱国大将军。
后话暂且不提。云中的魏军出动了,元彧救五原,安北将军李叔仁救援二镇。剽悍的六镇鲜卑人大败官军,元彧兵败五原,李叔仁兵败白道。
一时间,破六韩拔陵声威大振,北魏的夏州、东夏州、豳州、凉州、秦州等地的军民蜂拥而起,纷纷起兵反魏,北疆形势如星火燎原。
北魏朝廷震惊,孝明帝元诩下诏罢免元彧的官爵,改命李崇为北讨大都督,抚军将军崔暹、广阳王元深为副都督,再率大军进剿。
那个在寿阳耀武扬威的卧虎蜕变成老病虎,看来背绢布扭的腰没好利索。李崇不敢与义军交战。崔暹看不起义军,违抗主帅命令,轻敌冒进。破六韩拔陵又一次在白道大败魏军,官军全军覆灭,只轮不返。李崇被迫退守云中,东西部敕勒宣布反魏,依附破六韩拔陵,六镇全部为起义军民占领。
受其影响,关陇大起义爆发,羌人莫折大提自称秦王,攻占秦州(今甘肃天水),义军向西转战,拿下凉州全境。面对遍地烽烟,少年天子元诩和元叉束手无策,朝廷内外怨声载道,胡太后出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