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41800000020

第20章 辩才:巧言善道是英雄

●冯梦龙认为“语皆非智”,讲的是能言善辩者并不一定有智慧,智者之语往往能点中要害,而做到“一言以为智”。即智在于内,而溢于外。文分“辩才”、“善言”两点。

●用口才赢得自己的成功机会,可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小事情,而是你是否找到有效赢得对手的一种资本。

【原典。

冯子曰:智非语也,语智非智也。喋喋者必穷,期期者有庸,丈夫者何必有口哉?固也,抑有异焉。两舌相战,理者必伸;两理相资,辩者先售。子房以之师,仲连以之高,庄生以之旷达,仪、衍以之富贵,端木子以之列于四科,孟氏以之承三圣。故一言而或重于九鼎,单说而或强于十万师,片纸书而或贤于十部从事。口舌之权,顾不重欤?谈言微中,足以解纷。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君子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智泽于内,言溢于外。《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此之谓也。

【解译。

会说话是成功的资本——因为说话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实战中,有些人,并非实力不济,恰恰是因为不会说话,结果把可能办成的事办得一团糟,甚至办不成。

【冯氏智慧。

侨童有辞,郑国赖焉。聊城一矢,名高鲁连。排难解纷,辩哉仙仙。百尔君子,毋易繇言。集《辩才》。

【经典诠译。

冯梦龙认为,高明的辩士往往不是随意而出语,而是盯住要害,不停地用嘴巴攻击。

冯氏案例:言辞的力量强于大炮

无论你在任何时候,都要学会让自己成为一个说话高手。这是你必须记住的一点,否则你难以打开人生胜局。以下例子可供参考:

“司马懿等”曹爽擅政,懿谋诛之,惧事泄,乃诈称疾笃。会河南尹李胜将莅荆州,来候懿。懿使两婢侍,持衣,指口言渴。婢进粥,粥皆流出沾胸。胜曰:“外间谓公旧风发动耳,何意乃尔!”懿微举声言:“君今屈并州,并州近胡,好为之备。吾死在旦夕,恐不复相见,以子师、昭为托。”胜曰:“当忝荆州,非并州。”懿故乱其词曰:“君方到并州?”胜复曰:“忝荆州。”懿曰:“年老意荒,不解君语。”胜退告爽曰:“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复虑。”于是爽遂不设备。寻诛爽。

安仁义、朱延寿,皆吴王杨行密将也。延寿又密朱夫人之弟。淮徐已定,二人颇骄恣,且谋叛。行密思除之,乃阳为目疾,每接延寿使者,必错乱其所见以示之,行则故触柱而仆。朱夫人挟之,良久乃苏,泣曰:“吾业成而丧明,此天废我也。诸儿皆不足任事,得延寿付之,吾无恨矣。”朱夫人喜,急召延寿。延寿至,行密迎之寝门,刺杀之,即出朱夫人,而执斩仁义。

孙坚举兵诛董卓,至南阳,众数万人,檄南阳太守张咨,请军粮。咨曰:“坚邻二千石耳,与我等,不应调发。”竟不与。坚欲见之,又不肯见。坚曰:“吾方举兵而遂见阻,何以威后?”遂诈称急疾,举军震惶,迎呼巫医,祷祝山川,而遣所亲人说咨,言欲以兵付咨。咨心利其兵,即将步骑五百人,持牛酒诣坚营。坚卧见,亡何起,设酒饮咨。酒酣,长沙主簿入白:“前移南阳,道路不治,军资不具,请收咨。”咨大惧,欲去,兵阵四围,不得出,有顷,主簿入白:“南阳太守稽停义兵,使贼不时讨,请收按军法。”遂缚于军门斩之。一郡震栗,无求不获。所过郡县,皆陈糗粮以待坚军。君子谓坚可谓能用法矣。法者,国之植也,是以能开东国。

正德五年,安化王反,游击仇钺陷贼中。京师讹言钺从贼,兴武营守备保勋为之外应。李文正曰:“钺必不从贼,勋以贼姻家,遂疑不用,则诸与贼通者皆惧,不复归正矣!”乃举勋为参将,就用他为妙,钺为副戎,责以讨贼,勋感激自奋。钺称病卧,阴约游兵壮士,候勋兵至河上,乃从中发为内应。俄得勋信,即嗾人谓贼党何锦,宜急出守渡口,防决河灌城,遏东岸兵,勿使渡河。锦果出,而留贼周昂守城,钺又称病亟,昂来问病,钺犹坚卧呻吟,言旦夕且死,苍头卒起捶杀昂,斩首。钺起披甲仗剑,跨马出门一呼,诸游兵将士皆集,遂夺城门擒。

“鲁仲连”秦围赵邯郸,诸侯莫敢先救。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欲与赵尊秦为帝。鲁仲连适在赵,闻之,见平原君胜,胜为介绍而见之于辛垣衍。

鲁连见辛垣衍而无言,辛垣衍曰:“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观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鲁连曰:“秦弃礼义,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肆然而为帝,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不忍为之民也。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辛垣衍曰:“助之奈何?”鲁连曰:“吾将使魏及燕助之,齐楚固助之矣。”辛垣衍曰:“燕,吾不知;若魏,则吾乃魏人也。先生何能使魏助之耶?”鲁连曰:“魏未睹秦称帝之害故也,使睹秦称帝之害,则必助赵矣。”辛垣衍曰:“秦称帝之害奈何?”鲁连曰:“昔齐威王尝为仁义矣,率天下诸侯而朝周。周贫且微,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居岁余,周烈王崩,诸侯皆到,齐后往。周怒,赴于齐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东藩之臣田婴齐后至,则斩之。’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卒为天下笑,故生则朝周,死则叱之,诚不忍其求也。彼天子固然,其无足怪。”辛垣衍曰:“先生独未见夫仆乎?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耶?畏之也。”

鲁连曰:“魏之比于秦若仆耶。”激之。辛垣衍曰:“然。”鲁连曰:“然则吾将使秦王烹醢魏王!”重激之。辛垣衍怏然不悦,曰:“嘻!亦太甚矣,先生又何能使秦王烹醢梁王?”鲁连曰:“固也,待吾言之。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纣以为恶,醢鬼侯。鄂侯争之急,辩之疾,并脯鄂侯。文王闻而叹息,拘于里之库百日,而欲令之死。曷为与人俱称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齐闵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谓鲁人曰:‘子将何以待吾君?’鲁人曰:‘吾将以十太市待子之君。’夷维子曰:‘吾君天子也,天子巡狩,诸侯避舍,纳管键,摄衽抱几,视膳于堂下,天子已食,退而听朝也。’鲁人投其钥,不果纳。将之薛,假途于邹。当是时邹君死,闵王欲入吊,夷维子谓邹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必将倍殡柩,设北面于南方,然后天子南面吊也。’邹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将伏剑而死。’故不敢入于邹。邹鲁之臣,生则不能事养,为齐强横故。死则不得饭含,然且欲行天子之礼于邹鲁之臣,不果纳。今秦万乘之国,魏亦万乘之国,交有称王之名,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是使三晋之大臣,未如邹、鲁之仆妾也。且秦无已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予其所谓贤,夺其所憎,而予其所爱。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处魏之宫,魏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于是辛垣衍起,再拜,谢曰:“吾乃今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去,不敢复言帝秦矣。”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

苏轼曰:仲连辩过仪、秦,气凌髡、衍,排难解纷,功成而逃赏,战国一人而已。穆文熙曰:仲连挫帝秦之说,而秦将为之却军,此《淮南》之所谓庙战也。

“狄仁杰”武承嗣、三思营求为太子,狄仁杰从容言于太后曰:“姑侄与子母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若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附姑于庙者也。”太后乃寤。

议论到十分醒快处,虽欲不从而不可得。庐陵反正,虽因鹦鹉折翼及双陆不胜之梦,实姑侄子母之说有以动之。凡恋生前,未有不计死后者。

时王方庆居相位,以其子为眉州司士参军。天后问曰:“君在相位,子何远乎?”对曰:“庐陵是陛下爱子,今犹在远,臣之子安敢相近?”此亦可谓善讽矣。然慈主可以情动,明主当以理格,则天明而不慈,故梁公辱昌宗而不怒,进张柬之而不疑,皆因其明而用之。

“杨善”土木之变,上皇在虏岁余,乃屡责奉迎,未知诚伪,欲遣使探问,而难其人。左都御史杨善,慨然请往。尊官难得如此,其胸中已有主张矣。虏将也先密遣一人黠慧者田氏来迎,且探其意,相见云:“我亦中国人,被虏于此。”因问向日土木之围,南兵何故不战而溃。善曰:“太平日久,将卒相安,况此行只是扈从随驾,初无号令对敌,被尔家陡然冲突,如何不走?虽然尔家幸而得胜,未见为福,今皇帝即位,聪明英武,纳谏如流。有人献策云:‘虏人敢入中国者,只凭好马扒山过岭,越关而来。若今一带守边者,俱做铁顶橛子,上留一空,安尖头锥子,但系人马所过山岭,遍下锥橛,来者无不中伤。’即从其计。又一人献策云:‘今大铜铳止用一个石炮,所以打的人少,若装鸡蛋大石头一斗打去,迸开数丈阔,人马触之即死。’亦从其计。又一人献策云:‘广西、四川等处射虎弩弓,毒药最快,若傅箭头,一着皮肉,人马立毙。’又从其计,已取药来。天下选三十万有力能射者演习,曾将罪人试验。又一人献策云:‘如今放火枪者,虽有三四层,他见放了又装药,便放马来冲,若做大样两头铳,装铁弹子数个,擦上毒药,排于四层,候马来齐发,俱打穿肚。’曾试验三百步之外者皆然。献计者,皆升官加赏。天下有智谋者闻之,莫不皆来,所操练军马又精锐,可惜无用矣。”收得妙!虏人曰:“如何无用?”善曰:“若两家讲和了,何用?”虏人闻言,潜往报知。

次日,善至营见也先,问:“汝是何官?”曰:“都御史。”曰:“两家和好许多年,今番如何拘留我使臣,减了我马价,与的段匹,一匹剪为两匹,将我使臣闭在馆中不放出,这等计较如何?”善曰:“比先汝父,差使臣进马,不过三十余人,所讨物件,十与二三,也无计较,一向和好。汝今差来使臣,多至三千余人,一见皇帝,每人便赏织金衣服一套,虽十数岁孩儿,也一般赏赐。殿上筵宴为何,只是要官人面上好看,临回时又加赏宴,差人送去,何曾拘留?或是带来的小厮,到中国为奸为盗,惧怕使臣知道,都是揄扬其美。从小路逃去,或遇虎狼,或投别处,中国留他何用?若减了马价一节,亦有故。先次官人家书一封,着使臣王喜,送与中国某人,会喜不在,误着吴良收了,进与朝廷。后某人怕朝廷疑怪,乃结权臣,因说这番进马,不系正经头目,如何一般赏他?以此减了马价。及某人送使臣去,反说是吴良诡计减了,意欲官人杀害吴良,不想果中其计。”也先曰:“者。”胡语“者”,然词也。又说:“买锅一节,此锅出在广东,到京师万余里,一锅卖绢二匹。使臣去买,只与一匹,以此争斗,卖锅者闭门不卖,皇帝如何得知?譬如南朝人问使臣买马,价少便不肯卖,岂是官人分付他来?”也先笑曰:“者。”又说:“剪开段匹,是回回人所为,跟随使人者。他将一匹剪将两匹,若不信,去搜他行李,好的都在。”也先又曰:“者、者,都御史说的,皆实。如今事已往,都是小人说坏。”

善因见其意已和,乃曰:“官人为北方大将帅,掌领军马,却听小人言语,忘了大明皇帝厚恩,便来杀掳人民。上天好生,官人好杀,有想父母妻子脱逃者,拿住便剜心摘胆,高声叫苦,上天岂不闻知。”答曰:“我不曾着他杀,是下人自杀。”善曰:“今日两家和好如初,可早出号令,收回军马,免得上天发怒降灾。”也先笑曰:“者、者。”问皇帝回去还做否?善曰:“天位已定,谁再更换?”也先曰:“尧舜当初如何来?”善曰:“尧让位于舜,今日兄让位于弟,正与一般。”有平章昂克,问:“汝来取皇帝,将何财物来?”善曰:“若将财物来,后人说官人爱钱了,若空手迎去,见得官人有仁义,能顺天道,自古无此好男子。我监修史书,备细写上,著万代人称赞。”也先笑曰:“者、者,都御史写的好者。”次日,见上皇,又次日,也先遂设宴,与上皇送行。

杨善之遣,止是探问消息,初未有奉迎之计,被善一席好话,说得也先又明白,又欢喜,即时遣人随善护送上皇来归,奇哉!晋之怀愍,度其必不得,而不敢求者也。宋之徽、钦,求之而不得者也。庶几赵之厮养卒乎。然机有可乘者三:耳、余辈皆欲归王,一也;继使者十辈之后,二也;分争之际,易以利害动,三也。虏狃于晋、宋之故事,方以为奇货可居。而中朝诸臣,一则恐受虏之欺,二则恐拂嗣立者之意,相顾推诿,而莫敢任。善义激于心,慨然请往,不费尺帛半镪,单辞完璧,此又岂厮养卒敢望哉!土木是一时误陷,与晋、宋之积弱不同,而也先好名,又非胡刘女真残暴无忌之比,其强势亦远不逮,所以杨善之言易入。使在晋、宋往时,虽百杨善,无所置喙矣。然尔时印累累,绶若若,而慨然请往,独一都御史也,即无善之口舌,独无善之心肝乎?△冯氏辩才之释用(一)

敢于做出出人意料的决定《智囊》强调一个“意外制胜法”,是因为一般都说时势造就英雄,在关系到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关键时刻,总会发现一些两难或多难的选择,不同的选择自然会产生不同的组合,自然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而非常时刻做出大胆而又出人意料的选择,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操纵胜局。

房玄龄在事关李世民命运的关键抉择时刻,提出了大胆而冒险的对策,除了体现他的胆识之外,也收到了良好的操纵效果。排除了阻碍李世民称王的势力,为“贞观之治”创造基础。

唐高祖李渊与皇后窦氏,共生有四个儿子,长子建成,次子世民,第三子玄霸(早年夭亡),第四子元吉。在李渊的几个儿子中,以次子李世民最为出众,智略过人。自起兵之后,李世民便南征北战,不断平定割据势力,为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威望甚高。

在李渊起兵之时,因为李世民有首谋之功,李渊便对李世民许愿说:“若事成,则天下皆你所致,当以你为太子。”在当时情况下,李世民还不敢有此等奢望,就坚辞不受。随着李世民逐渐功高盖世,他的内心便产生了夺太子之位的野心。

李建成因为是李渊的长子,经常在李渊的左右。辅佐其处理军国大事。按传统的宗法制度,李渊建唐之后,封李建成为太子。身为太子的李建成,对于李世民的威望非常惶恐,加之李渊曾经说过要让李世民为太子的话,兄弟二人便开始了争夺权力的斗争。在争斗之中,齐王李元吉站在太子李建成一边,他曾对建成说:“当为兄手刃秦王。”这样一来,在唐王朝内部便形成了以太子建成为首的太子派,和以秦王世民为首的秦王派两大集团。

最初的形势,对太子建成非常有利,因为宰相裴寂、封伦支持太子,裴寂又是李渊的宠臣。秦王世民为了改变自己的不利局面,也取得了宰相陈叔达和萧的支持。同时,李世民还利用自己在外作战的机会,不断地结纳山东豪杰之士。

武德七年(624年)以后,唐王朝基本上统一了全国,国内形势趋于稳定,唐王朝的统治地位也已相当稳定。于是,太子建成与秦王世民争夺皇位的斗争变得日益表面化。由以前的明争暗斗,变成了直接陷害。

有一天,秦王世民正在府中阅读兵书,忽然卫士报告说:“太子派人投书。”秦王拆开一看,原来是太子邀请自己赴宴。秦王府的随从都劝李世民要提高警惕,最好不要前往。秦王世民认为,过去兄弟之间虽然发生过矛盾,但还不至于发展到谋害同胞的地步,于是便不由分说地来到东宫。

太子建成准备的宴席非常丰盛,兄弟几人坐定以后,太子便与齐王频频举杯劝酒,不断颂扬李世民的战功。酒过三巡,忽然,秦王世民觉得头晕目眩,两脚发软,知道情况不妙,便挣扎着想站立起来,但不由自主地倒在地上。齐王元吉见李世民倒下,惊慌地问太子建成:“这怎么办?”太子建成把眼睛一瞪,目露凶光,说道:“慌什么?派人送回去便是。”

李世民被送回秦王府,被灌了许多解毒之药,方才保住一条性命。太子建成见秦王世民没有死,还不肯善罢甘休,又一次设计陷害。太子建成劝说高祖李渊到郊外打猎,并要求秦王世民前往陪驾。李世民接到父皇的命令,只好一同前往。

在打猎场上,太子建成暗里让人给秦王准备了一匹性子极烈的马,李世民没有察觉,便纵马操弓,去追赶一头鹿。突然,那匹烈马的野性发作,仰颈狂跳,把李世民抛出一丈多远,险些摔死。

面对太子建成一次又一次的陷害,秦王府中臣僚都非常忧惧,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官至行台考功郎中的房玄龄对比部郎中长孙无忌说:“今太子与大王嫌隙已生,日夜欲谋害大王,一旦发生事变,不仅大王性命危险,连江山社稷也不堪设想。莫若劝大王行周公之事,以安国家。生死存亡之机,犹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国家安危,大王性命,危在旦夕,不容半点疑虑。”

长孙无忌答道:“我心怀此事久矣,只不过不敢开口而已。今经你之口说出,正合我意,我这就与大王商议。”

长孙无忌到秦王府把房玄龄的意思告诉了李世民,李世民便密召房玄龄至府中谋事。房玄龄见到秦王后,对他说:“大王功高盖世,本当承继大业。今日扰危之事,正是天助大王,愿大王勿疑惧。”与杜如晦等人共劝李世民诛杀太子建成、齐王元吉。

太子建成两次阴谋失败之后,恨恨不已,便和齐王元吉一起在李渊面前诬陷秦王世民。齐王元吉密奏说:“请父皇诛杀秦王!”

李渊说:“秦王有定天下之功,又没有什么罪状,以何辞杀之?”

元吉说:“秦王初平东都,顾望不还,散钱帛以树私恩,又违敕命,非反而何?只应尽快诛杀,何患无辞!”

李渊没有答应齐王元吉的请求。

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见李渊不同意他们的请求,便开始削弱秦王府的势力。首先,他们施行收买计策,欲使秦王府的得力干将能为己所用。太子建成曾密送金银器一车给尉迟敬德,但遭到拒绝,尉迟敬德将此事告诉了李世民,李世民夸奖尉迟敬德说:“公心如山岳,虽程金至斗,知公必不为之所动。相赠便受,又有什么关系呢?况且可暗察其阴谋,未尝不是良策。今拒之,必致祸。”果如李世民所言,齐王元吉密遣壮士去刺杀尉迟敬德,但没有成功。后来,齐王元吉诬陷尉迟敬德,将其下狱治罪并准备杀害,经李世民恳求李渊方才获免。整治了尉迟敬德,太子建成、齐王元吉对程知节(即程咬金)又肆意诬陷,将其贬为康州刺史。程知节对李世民说:“大王股肱羽翼将尽矣,身何能久安!知节愿冒死不离京城,愿大王早定大计。”

通过一系列卑鄙的手段,太子建成、齐王元吉的目的基本实现,李世民身边的战将所剩无几,太子与齐王心中窃喜。一天,太子建成对齐王元吉说:“秦王府中智略之士,可惮者只有房玄龄、杜如晦二人,将其逐出朝廷,大事可成矣。”于是,太子建成便在唐高祖李渊面前诬陷房玄龄、杜如晦,使他们罢官归第。

秦王李世民眼看着日益势蹙,便密遣长孙无忌召房玄龄等。这时,房玄龄与杜如晦从自己贬官归第的身份考虑,觉着不便于再参与朝廷之事,便对长孙无忌说:“皇上圣旨我不敢违抗,如若复事于秦王,是抗旨不遵,必坐死,恕不敢奉教于秦王。”

李世民闻知大怒,对尉迟敬德说:“房玄龄、杜如晦欲叛我也!”即解下身上佩刀授予尉迟敬德,并说:“公往观之,若无来心,可取其头!”

尉迟敬德与长孙无忌一起规劝房玄龄、杜如晦说:“大王之计已决,公等宜速入府共谋,我辈四人,齐心协力,不愁大事不成。”

房玄龄本无叛李世民之心,只是从一个忠臣的角度出发,认为不应违抗圣旨而已。他见秦王着急万分,不由得动心,觉得应为之分忧,便答应前往。

尉迟敬德说:“我等四人,不便同行于道,请公等改服而行。”于是,房玄龄、杜如晦身着道士服装,秘密来到秦王府。

房玄龄、杜如晦来到秦王府,一见到李世民便叩首谢罪,李世民并不在意,安慰他们说:“我知公等忠于大唐,然今事急,不得已而为之,公等勿多疑,速速谋划安国家之计。”

房玄龄开口说道:“大王,我以前曾建议诛杀太子、齐王,今箭已在弦,不得不发。俗语云: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大王速下决心。”

杜如晦点头表示赞同。

秦王世民说:“不知有多少人这样劝我,难道一定要通过流血解决此事吗?还有其他办法没有?”

尉迟敬德不耐烦地说:“现在和大王心贴心的人只剩下我们几个,齐王在皇上面前耍阴谋,说我能打仗,要我随他一同出征。有朝一日我带兵离开大王,那将大祸临头,请大王快下决心。”

正说话间,有个卫士进来报告,说东宫官员王日至求见。王日至见过秦王之后,对他说:“太子与齐王商议,最近齐王要出征,他们想借给齐王饯行之际,于席间杀大王。”李世民听罢,怒火充满胸膛,说:“真没有想到,一母同胞,手段竟如此毒辣!”

长孙无忌说:“王日至乃深明大义之人,他说的消息当千真万确。”

秦王世民慨然叹道:“我总希望王日至讲的不会变成事实。”

房玄龄见李世民还犹豫不决,便说:“大王,先发制人,后发为人所制。现在大祸已临头,不能对太子抱任何幻想了。太子一旦发起祸端,大王还有什么办法应付呢?那时悔之晚矣。”

尉迟敬德愤慨地说:“假若大王不愿采取行动,我情愿去为盗匪,免得被太子杀头。”

在房玄龄等人的规劝之下,李世民最后下定决心,感叹地说:“既然如此,我也不好违背大家的意愿。”

武德九年(626)六月四日,李世民根据房玄龄等人的计谋,在玄武门附近设下伏兵,袭杀了太子建成、齐王元吉。数日之后,唐高祖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并下诏说:“自今以后,国家事无大小皆听太子处决,然后上奏即可。”这样,李世民实际上已成为皇帝,李渊只是个空架子。

第二年正月,唐高祖李渊正式禅位给太子李世民,改年号为“贞观”。李世民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唐太宗,自他继承唐朝皇位之后,励精图治,善于纳谏,与大臣们共论兴亡之事,时时警诫自己,使唐王朝进入了“贞观之治”这一有名的历史时期。

上面这个例子说明大思路决定大出路,如同《智囊》所言“意外制胜法”一样,均突出一个“路”字!△冯氏辩才之释用(二)

绝不能失去自己的立场《智囊》非常重视“己智”和“己胆”,即做人办事要不要坚持自己的立场,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更主要的是一种勇气。提出不同的意见需要有勇气,特别是有关性命之事。换句话说,要想谋成事情,必须要有胆略。

魏征被李世民起用之后,对于初唐的形势提出了与他人不同的政见,他要求李世民偃武修文,以诚信治理天下。李世民采纳了他的建议,让百姓休养生息,为“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

魏征与王两人,都是已经被杀的皇太子李建成的死党,现在又都被李世民继续起用。其中原因在于这两人都是富有才能,并愿意为李世民效力尽忠。特别是魏征,家居中原,隋末又参加过瓦岗军,在山东地区是个颇有影响的人物。还有一个李责力(即徐世责力,入唐后受赐李姓),虽然不是秦王府的旧人,但都是很会带兵打仗的将才,而且在山东地区的势力和影响还超过魏征。重用这样的人物,李世民的考虑,自然主要是从稳定局势治平天下出发的。这样做可以调动文武大臣的忠君之心,听到不同方面的意见,而不至于被当年的秦王府亲信们所蒙蔽。

“玄武门之变”后,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先太子李建成的一些死党逃到河北地区,联络当地的豪杰,伺机反叛。李世民对这些人采取了镇压政策。魏征向李世民建议道:“对他们不能一概加以问罪处置,应以安抚为上策。陛下不向他们显示大公无私之心,祸患便不能根除。”太宗觉得魏征言之有理,就对他说:“朕派你到河北去安抚他们。”并立即下令:凡是前太子和齐王府的旧人,一律赦免,不再追究。

魏征受命为安抚特使,前往河北。临行前,太宗授予他遇事酌情处理的权力。散布在河北地区的李建成党羽,大多数人是魏征所熟悉的,所以太宗派他去,是最恰当的现身说法人选。当魏征行至磁州(今河北磁县)时,正好遇见两辆囚车,押着李建成的侍卫李卫安和李元吉的护军李思行往长安去。魏征同他的副使商量说:“我们动身时,皇上已下达诏令,对这些人一律赦免不再追究。又要将这两人押到长安去治罪,那还会有谁相信皇上的诏令呢?我们奉命来安抚人心,他们也是不会相信的。古时大夫奉命出使,凡是对国家有利的事情,就可以自行做主处理。我们出发时,皇上也给予相机行事的权力,我们就应该不负皇命,完成任务。”副使听后,也同意魏征的处理,将李卫安和李思行释放,然后写成奏文上报太宗。当魏征完成安抚山东的使命,回到长安后,太宗非常满意,君臣之间的关系也日益亲密起来。

太宗即位之初,国家经过隋末动乱和平定割据的战争,元气大损,民生凋敝。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在十余年的战火浩劫之后,十分的荒凉残破。隋朝全盛时全国户籍簿上有将近九百万户,而唐初只剩下二百万户多点,还不及隋朝的四分之一。如何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使国家尽快振兴起来,这是太宗君臣面前的头等国政事务。要想百姓富裕,国家兴盛,必须大力发展农耕,同时朝廷也必须制定并执行有效的政策。为此,唐太宗日夜忧心,经常召集大臣一起讨论前代的治乱兴衰历史,他感叹道:“如今正当大乱之后,天下恐怕一时难得治理好啊!”

魏征上言分析道:“百姓历经战乱,愁苦不堪,这样就容易教化。这就如同饥饿的人要准备食物,口渴的人要寻找水源,来得更快。”

太宗听后仍然摇头,“古人早就说过,善人治理国家,也需要百年功夫,才能克服残暴,免除杀戮。”

魏征接着说:“那并不是指圣明之人而言。圣明的人治理国家,就像发出声音一样,很快就会有回声,一年之内必能见到效果。如果三年才见成绩,那已经是太晚了。”

宰相封德彝听了魏征的话,很不以为然,对太宗说:“魏征所言,不过书痴说梦,只会扰乱国家,陛下切莫轻信。自夏、商、周三代以后,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刻薄奸诈之徒,越来越多。秦时用严刑峻法,汉代又行王霸之道,都想治理好天下,但却都没有成功。”

魏征反驳封德彝说:“五帝和三王不必交换百姓来施行教化,照五帝的方法就能实现五帝的政治,照三王的方法就能实现三王的政治,要害在于怎么办。黄帝讨伐蚩尤,经过七十次战争,平定了乱事。九黎作乱,颛顼就讨伐他们,得胜之后天下也就平定了。夏桀胡作非为,商汤将他赶走。商纣残暴无道,周武王起兵讨伐他,商汤和武王都亲眼看到了太平。如果说自三代之后,人心一天比一天奸诈,再不会回复到敦厚朴实,那么到今天岂不都变成鬼了,还如何谈得上治理国家呢?”

魏征转向太宗继续说道:“臣以为,隋朝之所以短命而亡,是由于扰民太甚。我朝新立,虽不如隋时富裕,但天下安定,人心思治,这是陛下很少扰民的结果。总结隋亡的教训,就是静之则安,动之则乱。如果百姓想休养生息,而朝廷却要征发徭役,百姓生活困顿而要他们负担很重的赋税,国家的衰亡就会因此而起。当今之政,应当偃武修文,减轻百姓的赋役负担,减省刑罚,让他们致力于农耕生产。这是达到国家治理的根本所在,请陛下慎重考虑!”

唐太宗听完魏征一席话,连连点头,坚定了信心。他毫不迟疑地决定采纳魏征的建议,偃武修文,以诚信治理天下。太宗求治心切,有时单独召见魏征,在他的寝宫里商议政事。魏征感激太宗对他的特别恩遇,总是将心中的话,毫无保留地讲出来。由于魏征的建议切实中肯,深合太宗的心意,不久就被提升为尚书右丞(尚书省的官员),仍兼原任谏议大夫,参与尚书省的政务,并监察朝政得失。

魏征日渐受到太宗的信任和器重,招来一些朝臣的嫉妒,太宗左右的亲信大臣中有人诬告魏征包庇自己的亲戚。太宗派文彦博去查办,结果不是那么回事。文彦博向太宗汇报说:“魏征作为臣子,不能检点自己的行为,远避嫌疑,所以才受到这种没有根据的毁谤。这是应该受到责备的。”太宗便让文彦博去警告魏征要引以为戒。

次日,魏征上朝对太宗奏言道:“臣听说君臣一心,叫作一体。君臣上下以诚相待,才能使国家达到治理。哪里有丢开大公无私的精神,只在检点行为上费心思下功夫的!如果朝廷上下都走这样的路,国家的兴亡就不能预料了。”

太宗听了一惊,说道:“朕明白了。”

魏征叩头又说:“臣希望陛下让臣做良臣,而不要让臣做忠臣。”

太宗有些不解,问道:“忠臣和良臣有不同之处吗?”

魏征回答:“古代尧和舜的臣子稷、契、皋陶,就是良臣;夏桀的臣子关龙逢、殷纣的臣子比干,就是忠臣。良臣本身享有美名,君主获得光辉的声誉,子孙相传,国运无穷。忠臣本身遭难被杀,君主落得个昏庸残暴的恶名,国亡家灭,只不过取得个空名罢了。这就是良臣和忠臣的区别。”

太宗听了连声称好。“对!对!朕再问你,君主走什么途径才能明智,犯什么过失就会昏暗?”

魏征畅言作答:“君主所以明智,在于能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君主所以昏暗,是由于只听信一方面的话。古代尧、舜当政,开放四方言路,使自己能看到各方面的事情,听到各方面的言论,当时虽然有共工和鲧这样的奸人,也没有受他们的蒙蔽;虽然有些人言行不符,也没有被他们迷惑。秦二世深居宫中,专信赵高,结果秦的统治迅速崩溃,天下人纷纷起来造反,但还不知道。南朝梁武帝相信朱异,侯景领兵打到京城,他还被蒙在鼓里。隋炀帝相信虞世基,天下到处起事,他一点也不清楚。所以说,君主能够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奸邪之徒就无法蒙蔽,下情才能上达。”

太宗感慨道:“君主理政,事务繁多,如果一人独断,不听取臣下的意见,是不可能处理好的。君主若有过失,大臣就应该及时进谏。”为了表彰魏征的忠耿公直,太宗下令赐绢五百匹。

可见,做人做事都不能失去自己的立场,这就犹如《智囊》给人们留下的忠告——坚守“己场”和“己胆”!

同类推荐
  • 庄子(内篇)

    庄子(内篇)

    道家以无为治天下,无为就是以天下之心为心,不执迷自己的主张。中庸就是包容天下各种不同的见解,以天下共同的方向为方向。无为与中庸,其实质就是崇尚自然,奉行天地之道,自然自在。作者以普通人的视角,以章句分析的形式,重新解读了无为,解读了中庸,解读了自然,解读了生命的真谛、道家丰富超然的精神世界。
  •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孝经)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孝经)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孟子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孟子

    《四书五经·大学 中庸 孟子》归属清华大学继续教育文库,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句”丛书之一。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著《大学》《中庸》《孟子》中,遴选部分代表名句,分主题原文呈现并中英文翻译注释,配以精美书法作品,附传统经典名篇全文及生僻字注音,同时定向邀请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及汉语言文字造诣的书法教育家、清华大学德艺双馨的师生校友、社会各界实力派书法名家书写主题内容,经典名句、传统丹青、中英文释义三位一体,以传统艺术形式承载民族优秀文化思想。
  • 中华成语典故全鉴(典藏诵读版)

    中华成语典故全鉴(典藏诵读版)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成语大多源于历史事件,不仅是中华五千年的智慧结晶,也是前人生活经验的总结积累,闪耀着先辈智慧的光辉。《中华成语典故全鉴》对所收录的成语从释义、出处、典故三方面进行了讲解,读者朋友们不仅可以将其当成一本有趣的故事书来读,还能够从中学到知识,掌握更多成语,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恰当地使用。
  •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编选,有近八百首古文。所选文章语言凝练、短小精悍、乃千古传诵之作,从中不难看出编者细致和周到的眼光。书名为“观止”,于古文选编,其意可知,该书的编选意图就在于尽善尽美,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矣。本书亦有入选不当者,因为选编主要是着眼于考科举时做策论,但作为一种古代散文的入门书,仍有其存在价值。
热门推荐
  • 众望所穿

    众望所穿

    头条:演员安夕贝近日在家中神秘失踪,据传她因身负家债而进入演艺圈,接戏也是全年无休,媒体送号“拼命安小妹”。据她的经纪人透露,安夕贝原名安无绮,失踪时,其助手正在客厅打扫,安夕贝在卧房预热剧本,助手听到尖叫赶至房间,房间内却只剩下剧本掉落在地,安夕贝本人则不知去向。其团队申明一出,网友们纷纷猜测她是否穿越……目前公安部门已经立案。
  • 末日之后新纪元

    末日之后新纪元

    当地球不堪重负,人类终于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冰山融化,远古病毒爆发。原本只会出现在电影中的生化危机出现。从此,毒种占据城市。人类背井离乡。故事,在白小叶踏进商场的那一刻,缓缓展开……
  • 思维异国度

    思维异国度

    思维,在这个不需要任何代价的国度里面,畅想一下自己在未来世界做出一番惊天伟业,其实也就是白日梦,但是在思维异国度里面,你会领略到,科幻,战争,科技,悬疑,计谋,人情世故等等,给自己一点时间,进入这个思维异国度吧,让自己的大脑穿越时间和空间,做一次不需要任何代价的思维旅行。
  • 仙界修仙1

    仙界修仙1

    苦修数年只为为我独尊,师傅离去破而后立姜风将面临什么样的风险……
  • 青山如黛

    青山如黛

    低魔现实,短篇小说。一共10章2万多字。
  • 明日救赎X幻世篇

    明日救赎X幻世篇

    神选之人?恶魔之子?身处封建贵族的巅峰却做着社会主义科学梦?纵使童子之身也无法抵挡三千梦!装哔与被打脸时刻进行着……ps:新手上路,这是去幼儿园的车,请放心乘坐
  • 醉仙道

    醉仙道

    这是颗枣的故事。这颗枣,不是妖精,也不是魔鬼,它不会修仙,它只是颗枣!修仙的是人。一群修仙的山贼。一样的修仙,不一样的故事……
  • XYZ三三班

    XYZ三三班

    三三班人生,小小一铠甲,大大一世界,九系之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原子空间(卫斯理珍藏版)

    原子空间(卫斯理珍藏版)

    一九六四年春天某个早上,一架飞机在飞行途中离奇失事,卫斯理为此追寻未婚妻白素的下落,展开了一次不可思议的时空交错外太空历程,期间他先后遇上了一百年后及五百年后的地球人,甚至闻所未闻的外太空永恒星人,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倪匡自己最满意的一段,是写地球到了公元二四六四年,面临毁灭之前,人类的末日心态的可怕和丑恶。《原子空间》这个故事写在一九六四年,距今虽然四十多年,可是故事看来仍然新鲜。这个故事基本上是一个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