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评刘裕屠广固以快忿心(臣光曰68)
偏安江南的东晋,先后有过几次北伐的壮举。比如晋康帝建元元年(344)庾翼的北伐,晋穆帝永和五年(349)褚裒的北伐,永和八年(352)殷浩的北伐。其中桓温北伐的力度最大,前后数次,一度攻占洛阳。但最终都由于这样那样的问题,均以失败而告终。
继起的刘裕,势头比前几位都来得猛,也更具攻击性,把长安、洛阳都收复了,前景似乎更为明朗。不曾想后院再次出问题,重又把辛苦占来的地盘,拱手送了人去。
说起刘裕的北伐,其实也很偶然。
晋安帝元兴二年(403),桓温的儿子桓玄造反,废晋安帝自立。北府旧将刘裕起兵反桓玄,元兴三年(404),进入建康,掌握东晋的实际权力。桓玄败退,最后被杀。南朝之宋,即造坯于此时。
刘裕起兵之初,虽被推为盟主,但他出身寒门。而东晋以及续后的南朝,向来只以祖宗阔不阔(门阀制度)论高下,才不管什么才能不才能,所谓的士绅政治。凭刘裕此时的威信,尚难以服众。比如刘裕进入建康,王导的孙子王谧等人就推荐他为扬州刺史——因为扬州的地理与富庶,用刘裕的腹心刘穆之的话来说,就是朝廷“根本所在”,举足轻重。但刘裕自感名望不如王谧,只好让贤。而同时起兵的刘毅等人,对刘裕也多加逞肘。
于是刘裕急于再立新功,提高威信。而立功树威的最佳手段莫过于开疆拓土。刘裕选择了屡屡袭扰边境的南燕。
南燕的建立者是慕容垂的弟弟慕容德,时间在安帝隆安四年(400),定都广固(山东益都)。
义熙五年(409)四月,刘裕亲率大军北伐。南燕主慕容超(慕容德的侄儿)不听拒敌于大岘山之外的正确意见,决定退守广固。当大军安全通过大岘山时,刘裕喜形于色:“兵已过险,我无后防之忧,虏入吾掌中矣。”六月,兵围广固。
虽然后秦见死不救,但慕容超并无降意,他对劝降的人说,我宁愿自杀,也不苟且偷生。义熙六年(410)二月,刘裕发动最后的攻击。南燕尚书悦寿见势不妙,开城投降。慕容超与左右数十骑突围而走,但没跑成。刘裕指着鼻子骂他不早点投降,而慕容超神色自若,一声不吭。
刘裕很是恼怒,巴掌大的小城,却费了他劳军十阅月之久。于是心生屠城的想法,男人一律处死,女人赏给有功将士。韩范劝说,也是各为其主,这样做,恐会失却人心。刘裕虽“改容谢之”,但还是杀了王公以下三千人,有一万多人沦为奴婢。拆除城墙,填平护城河。
司马光“臣光曰”第68篇评论了刘裕的做法:晋自南渡以来,武功不张,致使五胡虎噬中原,横行无忌。刘裕始以王师平定华夏东部地区,却不在此时礼贤下士,旌表俊才,抚慰百姓,提倡谦和,涤除暴政,使有识之士响应来归。反而变本加厉,肆意而为,大开杀戒,以快慰一时之愤。刘裕的所作所为,竟连前秦苻氏、后秦姚氏都不如。他的不能荡壹四海,成美大之业,概是智勇有余而仁义不足的缘故。
疆场攻伐,杀人难免。但纵观历史,没有哪一个成功的王朝是建立在滥杀的基础之上的。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但当他临死的时候,也自悔这是报应,内心是有愧疚的,并没有杀得心安理得。秦始皇那么残暴,而早早投降的卫国,也可以存活到秦朝建国发后,直到二世。诛其首恶,同样可以镇惊百里,何必杀无辜呢。
基于此而言,司马光的观点是对的。但我以为,司马光同时也高估了刘裕。
从刘裕后来的作为来看,其他人且不说,他确是比不上苻坚。苻坚要混一四海的志向是明确的,也是真实的。但刘裕初出兵伐南燕,现由很简单,只想为自己捞取政治本钱,以此来压住不服气的那些人。他杀南燕王公大臣,便是想立威的一种宣泄。我估计,刘裕连借此来震慑抵抗者的用意都没有。他擅杀三千,却将慕容超送往首都。用意也很明显,要让国人看看他刘裕的能耐,慕容皇帝都臣服于我。
依刘裕之心志,我以为,当和韩信的市井之志没什么两 样。他的眼神是在萧墙之内,地盘大小其次,做皇帝先。这一点也可以从刘穆之的死上看出来。
刘穆之是刘裕的腹心谋主,两人配合得相当默契,有如苻坚与王猛。晋安帝义熙十二年(416),刘裕北伐後秦,刘穆之辅佐世子刘义符,总理朝政,供应军旅,决断如流,事无雍滞,使刘裕的军事行动有了一个稳定而放心的大后方。义熙十三年,刘裕攻克长安,后秦姚泓投降,国亡。但不幸的是,同年11月,倚为股肱的刘穆之病死了。
当此之时,北方只剩下北魏和夏,稍一努力,胜利似乎唾手可得。可是刘裕竟然撇下大好时机,十万火急赶往首都建康赶。家里失火了吗?是的,但不是物理的火,而是政治的火。刘裕担心“根本无托”,被人抄了后路抢了权,于是决意东归。
刘裕的心思同样泄露在对占领区的善后上。当稳住阵脚的刘裕,听说镇守关中的部队发生内乱,派朱龄石前去全权处置。行前交待朱龄石:“能守则守,要守不住,和我儿子刘义真一起撤回来算了。”
刘裕已然放弃“揽辔尘清”之志。
有个叫王买德的人,对刘裕的东归作出准确判断。他认为,刘裕此举,意在篡位,不会再有时间和精力来管中原的事了,这是天赐夏国的好时机。赫连勃勃于是南下关中,占领长安。东晋安帝义熙十四年(418),即帝位于灞上。
北魏崔浩也认为,关中地区民族成份复杂,风俗劲悍,刘裕即使全盘占领,也未必能统治得了。他劝拓拔珪的儿子拓拔嗣,按兵息民以观其变。后来的局面果如崔浩所料。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北魏灭夏。元嘉十六年(439),拓拔嗣的儿子拓跋焘一统北方。
附:臣光曰68:晋自济江以来,威灵不竞,戎狄横骛,虎噬中原。刘裕始以王师翦平东夏,不于此际旌礼贤俊,慰抚疲民,宣恺悌之风,涤残秽之政,使群士向风,遗黎企踵,而更恣行屠戮以快忿心。迹其施设,曾苻、姚之不如,宜其不能荡壹四海,成美大之业,岂非虽有智勇而无仁义使之然哉。(《通鉴》卷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