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妮妮决定不再听奶奶的了,什么事总是自己拿主意,也懒得再跟奶奶争论了。为此,奶奶和妮妮之间的关系也疏远了很多。
[问题根源]
也许在祖辈们看来,今天的孩子已经足够幸福了:他们吃穿不愁,长辈们对他们关怀备至,唯恐委屈了他们,可以说从物质到精神应有尽有,他们没有什么理由不满足。可出乎祖辈的意料,孩子就是不满意。就像妮妮一样,孩子渴望大人们的理解,希望奶奶能够与她沟通,听听她自己的意见。奶奶一味地替孩子做主,而令妮妮产生厌烦情绪,于是两代人之间就产生了代沟。
在隔代教育中,很多祖辈都觉得与孩子沟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祖辈说得天花乱坠,但这些话从孩子的这个耳朵进去,却从那个耳朵里冒出来;偶尔,孩子还会挑祖辈话中的漏洞,故意和祖辈顶撞;有时,祖辈原本是关心孩子,可是孩子却不领情;想说点知心话,却发现孩子爱搭不理……为此,祖辈们很是着急:为什么我就不能和孩子深入交流呢?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其实,更多的时候,祖辈眼里的沟通并非是有效的沟通,而一种说教、灌输、权威式的一言堂。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心理的发育,孩子对这种交流方式逐渐开始反感、抵触,而后悄悄关闭了与父母沟通的大门。可怜天下父母心!祖辈对孩子总是有着太多的牵挂、太多的担忧,总是倾其所有地想把最好的给孩子,总是向孩子灌输一些自以为正确的道理,以免孩子走弯路。祖辈的出发点是好的,因为“爱孙心切、望孙成龙”往往却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给自己和孩子带来了困扰和压力,使教育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并影响了祖孙关系的和谐发展。
那么,什么样的沟通方式,才是孩子喜欢的,才能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呢?
事实上,孩子与祖辈沟通时是有选择性的,如果祖辈无法开启他的心扉,自然也就无法有效地与他进行交流。因此,祖辈要想找到与孩子沟通的共同语言,实现有效的祖孙沟通,就必须要了解孩子需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