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25900000006

第6章 辨证

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病史、症状、体征等资料运用中医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疾病的病因、病位、性质和正邪盛衰等情况以及各种病变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和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辨证是中医独特的认识疾病和诊断疾病的方法,辨证的过程即是诊断疾病的过程。

在中医学中,“症”、“证”、“病”的概念是不同的,但三者又是密切联系着的。

“症”是指症状,多指患者自身察觉到的各种异常感觉,或由医生的感官直接感知的、机体病理变化的种种外部表现。这些感觉和表现通常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是辨证和诊病的重要依据。

“证”即证候,是中医学特有的诊断学概念,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性概括,包括了病变的部位、病因、性质以及邪正双方的关系,反映了疾病某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

症和证,是两个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严格区别的概念。症状是疾病的临床表现,是辨证的主要依据;证是对机体在疾病过程某一阶段出现的各种症状所反映的病理机制的概括,是辨证所得出的结论。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症状是疾病的外在表现,证候是疾病的本质反映。

“病”是从总的方面反映人体机能或形态异常变化的诊断学概念,是对某种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等全过程的综合概括,这种过程往往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比较规则的发展规律,且在这个过程中又可表现为若干相应的证候。因此,从病的全过程来看,正是一个个互相联系的证候构成了疾病发展变化的轨迹。如果说病名是对疾病全过程基本矛盾的概括,而证则是对疾病过程某一阶段主要矛盾的概括。诚如清代医家徐灵胎所说:“证之总者为之病,而一病总有数证”,这是说病可以概括证。

“病”与“证”的确定,都是以症状为依据的。临床中,一种病可以出现多个证,同时,一个证也可见于多种疾病当中。因此,在实际运用中,必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才能使诊断更加全面、准确。

辨证的方法有多种,都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的,如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其中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总纲,是从各种辨证方法的个性中概括出来的;脏腑辨证是以脏腑学说为依据,从脏腑病变中总结出来的辨证方法,是杂病辨证的重点辨证法,是其他辨证的基础;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则是从外感病发展传变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辨证思想。各种辨证方法各有其特点,对不同疾病的诊断各有侧重,但又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补充的。辨证是中医临床各科共同的诊断学基础,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一、八纲辨证

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八纲辨证是根据四诊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以概括病变的大体类别、部位、性质以及邪正盛衰等方面的情况,从而将疾病归纳为阴证、阳证、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八类基本证候。八纲是分析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是各种辨证的总纲,在诊断疾病的过程中,起着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它是根据病人整体证候表现的总和概括出来的辨证规律。

八纲各有其独特的内容,但由于疾病的错综复杂性,使得八纲之间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如辨别表里必须结合寒热虚实,辨别寒热也必须结合表里虚实等。在运用八纲辨证时,除要掌握八纲各自的特点,更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而灵活运用,才能做出准确的辨证。

(一)表里辨证

表里是辨别疾病病位内外和病势深浅的两个纲领,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般皮毛、肌腠、经络在外,属表;五脏六腑在内,属里。外邪犯表,多为疾病初起,一般比较轻浅;脏腑受病,多是病邪深入,一般比较深重。表里辨证,可了解疾病的轻重深浅及病理变化趋势,借以确立解表或攻里的治疗方法。

1.表证

表证是六淫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病邪浅在肌肤的证候。表证是外感病邪的初期阶段,多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的特点。

证候发热恶寒(或恶风寒),舌苔薄白,脉浮。常兼鼻塞流涕,头身痛,咳嗽等症状。

分析六淫邪气客于皮毛肌表,阻遏卫气不得宣发,故发热;卫气受遏,肌肤失于温煦,故恶寒或恶风;邪气郁滞经络,气血不畅,则头身痛;邪未入里,故舌象尚无变化,出现薄白苔;外邪袭表,正气奋起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浮;肺主皮毛,鼻为肺窍,外邪从皮毛、口鼻而入,内应于肺,肺失宣肃,故出现鼻塞流涕、咳嗽。

2.里证

里证是疾病深入于里(脏腑、气血、骨髓)所表现出的一类证候。多由表邪不解,内传于里,或外邪直中脏腑,或七情内伤、饮食劳倦等,使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所致。里证包括的证候范围广泛,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概括起来则以脏腑的证候为主。里证病程长,不恶风寒,脉象不浮,多有舌质、舌苔的变化,可以此与表证相鉴别。具体内容将在脏腑辨证部分介绍。

3.表证和里证的关系

(1)表里同病表证和里证同时在一个病人身上出现,多见于表证未解,邪已入里;或旧病未愈,复感外邪;或先见外感,又伤饮食;或病邪同时侵犯表里。临床表现出既有发热、恶寒、头痛、无汗等表证,又有腹胀、便秘、小便黄等里证。

(2)表里转化在一定条件下,表证、里证可以互相转化,即“由表入里”和“由里出表”,这主要取决于正邪斗争的结果。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减弱,或邪气过盛,或护理不当,或失治误治等均可使表邪入里。若治疗及时,或护理得当,使正气渐复,抵抗力增强,则邪气也可由里出表。凡病邪由表入里,表示病势加重;病邪由里出表,则表示病势减轻。

(二)寒热辨证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证与热证反映了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辨寒热就是辨阴阳之盛衰。阴盛或阳虚的表现为寒证,阳盛或阴虚的表现为热证。辨别疾病的寒热属性,是确立治疗选用温热药或寒凉药的依据。

1.寒证

寒证是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机体机能活动减退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各类寒证表现不尽一致,但一般都会出现恶寒喜暖,面色苍白,肢冷踡卧,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稀溏,痰、涎、涕等分泌物清稀,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或紧等。

分析阳气不足或外感寒邪,机体失于温煦,故见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肢冷踡卧;阴寒内盛,津液不化,故口淡不渴;阳虚不能温化水液,以致痰、涎、涕、尿、粪便等分泌物或排泄物澄澈清冷;阳虚不化,寒湿内生,故舌淡、苔白而润滑;阳气虚弱,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则脉迟;寒主收引,受寒则脉道收缩,故又见脉紧。

2.热证

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人体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各类热证表现不尽一致,但一般都会出现恶热喜凉,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而干,脉数等。

分析阳热偏盛,则恶热喜冷;热邪伤阴。津液被耗,故大便干结、小便短赤、口渴饮冷;火性上炎,故见面红目赤;热扰心神,则见烦躁不宁;津液被阳热煎熬,故痰、涕黄稠;舌红、苔黄为热证,舌干、少津为伤阴;阳热亢盛,加速血液运行,故见数脉。

3.寒证与热证的鉴别

寒证与热证,不能孤立地根据某一症状作出判断,应对疾病的全部表现进行综合观察,尤其是寒热的喜恶、口渴与不渴、面色的赤白、四肢的温凉以及二便、舌脉等方面的变化进行辨别。

4.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寒证与热证虽有阴阳盛衰的本质区别,但又相互联系,它们既可在病人身上同时出现,表现为寒热错综复杂的证候,又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出现寒证化热、热证转寒,在疾病危重阶段,还会出现假象。

寒证与热证同时并存,称为寒热错杂。临床可表现为上热下寒、上寒下热、表寒里热、表热里寒等。如患者既见胸中烦热、频欲呕吐,又见腹痛喜暖、大便稀薄等症即为上有热、下有寒的上热下寒证。

寒热同时并见,除了要分清表里上下经络脏腑之外,还要分清寒热孰多孰少和标本先后主次,这些区别对处方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先出现寒证,后出现热证,热证出现,寒证消失,是寒证转化为热证;先出现热证,后出现寒证,寒证出现,热证消失,是热证转化为寒证。

寒热证的互相转化,反映了邪正的盛衰。由寒证转化为热证,是人体正气尚盛,寒邪郁而化热;热证转化为寒证,多属邪盛正虚,正不胜邪。

在疾病的过程中,一般其本质与所反映的症状是一致的,即热证见热象,寒证见寒象。但在疾病发展到危重阶段,有时会出现与疾病的本质相反的一些假象,如“寒极似热”、“热极似寒”,即所谓的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的证候,这些假象常出现在病人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如不细察,易导致误诊。

真热假寒是内有真热而外见假寒的证候。其产生机理是内热过盛、格阴于外,也称“阳盛格阴”。临床表现为四肢厥冷、脉沉等似属寒证,但身寒不喜加衣被,脉沉而有力,并且见口渴喜冷饮、咽干口臭、谵语、小便短赤、大便燥结等热象。说明内热炽盛是真,外见寒象是假。

真寒假热是内有真寒而外见假热的证候。其产生机理是阴寒内盛、格阳于外,也称“阴盛格阳”。临床表现为身热、面红、口渴、脉大等似属热,但身热反欲盖衣被,口渴喜热饮,饮亦不多,脉大而无力,并且还可见到四肢厥冷、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苔白等寒象。说明阴寒内盛是真,外见热象是假。

(三)虚实辨证

虚实是辨别邪气强弱和正气盛衰的两个纲领。虚指正气不足,实指邪气盛实。虚证主要取决于正气虚方面,实证主要取决于邪气盛方面。正如《素问·通评虚实论篇》所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辨别疾病的虚实,是治疗疾病时确定扶正或祛邪的依据。

1.虚证

虚证是指人体正气不足,脏腑生理功能衰退所表现出的证候。虚证的形成,有先天不足和后天失调两个方面,但以后天失调为主。如饮食失调,后天之本不固;或七情内伤,脏腑气血损伤;或房室过度,肾精耗损;或久病失治误治,正气受损等,均可成为虚证。根据气血阴阳虚损的程度不同,临床又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

(1)气虚证气虚证是机体元气不足,全身或某一脏腑机能减退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疲倦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自汗,动则诸症加重,舌淡,脉虚弱无力。

分析元气不足,人体机能活动减退,故见疲倦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气虚卫表不固,故自汗出;劳则气耗,故在活动后诸症加重;气为血之帅,气虚血失鼓动及充盈,故舌淡、脉虚弱无力。

(2)血虚证血虚证是指血液亏虚,不能濡养脏腑、经脉、组织、器官而出现的证候。

证候面色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爪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麻木,妇女月经量少或闭经,舌质淡,脉细无力。

分析血虚不能上荣于头面,故面色无华或萎黄、唇淡、头晕眼花;血虚心失所养,则心悸失眠;血虚筋脉失养,则爪甲苍白、手足麻木;血虚冲任失充,故妇女月经量少或闭经;血虚不能上荣于舌则舌淡,脉管失于充盈则脉细无力。

(3)阴虚证阴虚证是指机体阴精亏虚、阴不制阳、虚热内生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午后潮热,盗汗,颧红,咽干,五心烦热,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分析阴虚则内热,虚热内扰,故五心烦热、午后潮热、颧红;热逼津泄,故盗汗出;虚热伤津,则咽干、溲赤、便干;阴虚内热,故舌红、少苔,脉细数。

(4)阳虚证阳虚证是机体阳气不足,失于温煦推动,脏腑机能活动减退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形寒肢冷,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自汗,口淡不渴,小便清长或尿少浮肿,大便稀溏,舌淡胖、苔白,脉沉迟。

分析阳气不足,机体失于温煦,故形寒肢冷;阳气虚,无力推动气血运行,血不上荣则面色苍白,气虚失于鼓动则神疲乏力;阳气虚,腠理不固,故自汗出;阳虚则阴寒内生,水液不化,故口淡不渴、小便清长或尿少浮肿、大便稀溏;阳气虚,水湿内生,故舌淡胖、苔白;阳气虚,血运无力,故脉沉迟。

2.实证

实证是指邪气过盛,脏腑功能活动亢盛所表现出的证候。实证的形成多由于外感六淫之邪亢盛,正邪剧争;或脏腑功能失调,致使痰湿、淤血、宿食等病理产物停滞所致。由于邪气的性质及所在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亦不尽一致。

证候一般常表现出发热,形体壮实,声高气粗,精神烦躁,胸胁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或热痢下重,小便不利或淋漓涩痛,舌苔厚腻,脉实有力等。

分析邪气盛,正气奋起抗邪,或阳热内盛,故发热;邪实正盛,故形体壮实、声高气粗;实热扰心,故精神烦躁;实邪停滞于脏腑,腑气不通,故胸胁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湿热下注则热痢下重、小便淋漓涩痛;实邪停滞,气血壅盛,故舌苔厚腻,脉实有力。

3.虚证与实证的鉴别

辨别虚实,主要看病人的形体盛衰、精神好坏、声音气息强弱、痛处喜按与拒按,以及二便、舌脉的变化。

4.虚证与实证的关系

疾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体质、治疗、护理等诸因素的影响,使虚证与实证发生虚实夹杂、虚实转化等证候表现,临床上应加以细察。

凡虚证与实证同时出现者,称为虚实夹杂。临床上有以实证为主而夹有虚证的,也有以虚证为主而夹有实证的,还有虚证与实证并重的。如肝硬化腹水的病人,可见腹部胀大、青筋暴露、二便不利等实证表现,又有形体消瘦、气短乏力、脉沉细弦等虚证表现,这即是虚实夹杂证。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由于正邪相争,在一定的条件下,虚证和实证还可相互转化,实证转化为虚证,虚证也可转化为实证。实证失治误治,或邪气久留、过盛伤及正气,可使实证转化为虚证。如外感热证,见高热、口渴、烦躁、脉洪大等实证,若日久不愈,邪气久留损伤正气,可见气短乏力、面色苍白、消瘦、脉细弱等虚证。虚证转化为实证,临床比较少见,多见的是先为虚证,而后转化为虚实夹杂证。主要由于正气虚,脏腑功能减退,致痰、食、血、水等病理产物凝结阻滞,而因虚致实。如心脾气虚证,见心悸气短,若久治未愈,可突然心痛不止,成为气虚血滞、心脉淤阻的虚中夹实证。

(四)阴阳辨证

阴阳是概括病证类别的一对纲领。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即表、热、实属阳,里、寒、虚属阴。一切病证尽管千变万化,但总起来不外阴证与阳证两大类。

1.阴证与阳证

阴证是体内阳气虚衰,或寒邪凝聚的证候,其病属寒、属虚。机体反映多呈衰退的表现。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面色苍白,畏寒肢冷,气短声低,口不渴,便溏,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苔白,脉迟弱等。

阳证是体内热邪壅盛,或阳气亢盛的证候,其病属热、属实。机体反映多呈亢盛的表现。主要表现为:精神烦躁不安,身热面赤,气壮声高,口渴喜冷饮,呼吸气粗,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苔黄,脉洪滑实等。

2.亡阴证与亡阳证

亡阴证与亡阳证是疾病过程中的危重证候,一般在高热大汗,或发汗太过,或吐泻过度,或失血过多等阴液或阳气迅速亡失的情况下发生。

亡阴证是指体内阴液过度消耗而表现出的阴液衰竭的病变和证候。临床主要表现为:汗出而黏,呼吸短促,身热,手足温,烦躁不安,渴喜冷饮,面色潮红,舌红而干,脉细数无力。

亡阳证是指体内阳气严重消耗而表现出的阳气虚脱的病变和证候。临床主要表现为: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精神淡漠,身畏寒,手足厥逆,气息微弱,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淡,脉微欲绝。

亡阴可迅速导致亡阳,亡阳之后也可出现亡阴,只是先后主次不同而已。因此,临床上应分别亡阴亡阳的主次矛盾,才能及时正确地抢救。

(五)八纲之间的相互关系

八纲在临床应用时,虽然每一纲各有其独特的内容,但八纲之间又是相互联系而不能分割的。如表证有表寒、表热、表虚、表实之别,里证同样有里寒、里热、里虚、里实之分,表里辨证还有表寒里热及表实里虚等错综复杂的变化。其他虚证、实证、热证、寒证也是如此。另外,表里、虚实、寒热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因此,在应用八纲辨证时,只有掌握八纲各自不同的证候特点,注意八纲之间的相兼、转化、夹杂、真假等情况,才能对疾病作出全面正确的判断。

二、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病机,判断病变部位、性质、正邪盛衰等情况的一种辨证方法,是临床各科的诊断基础,是中医辨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脏腑辨证,包括脏病辨证、腑病辨证、脏腑兼病辨证三个部分,其中脏病辨证是脏腑辨证的重要内容。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心的病证有虚有实。虚证多由于久病伤正、禀赋不足、思虑伤心等因素,导致心气、血、阴、阳的不足;实证多由于痰阻、火扰、寒凝、血淤、气郁等引起。

1.心气虚、心阳虚

心气虚、心阳虚是指心气不足、心阳虚衰所表现出的证候。本证多由于禀赋不足,久病体虚,或年高脏气亏虚所致。

证候心悸、气短,活动时加重,自汗,脉细弱或结代,为其共有症状。若兼面色无华,体倦乏力,舌淡、苔白则为心气虚;若兼形寒肢冷,心胸憋闷,舌淡胖或紫暗、苔白滑则为心阳虚。

分析心气虚、心阳虚,鼓动乏力,血液不能正常运行,强为鼓动,故心悸;心气虚,胸中宗气运转无力,故气短;动则耗气,故活动后心悸、气短加重;气虚卫外不固,则自汗;心气虚,鼓动无力,气血不能上荣,故面色无华、舌淡;气血虚弱,功能活动减退,故体倦乏力;气血不足,不能充盈脉管或脉气不相连续,故脉细弱或结代;心阳虚,心脉淤阻,气血运行不畅,故心胸憋闷、舌紫暗;阳虚不能温煦周身,故形寒肢冷;阳虚寒盛,水湿不化,故苔白滑。

2.心血虚、心阴虚

心血虚是心血亏虚、心失濡养所表现出的证候;心阴虚是心阴血不足、虚热内扰所表现出的证候。本证多由久病耗伤阴血,或失血过多,或阴血不足,或情志不遂,耗伤心血、心阴所致。

证候心悸失眠,健忘多梦为其共有症状。若见面白无华,眩晕,唇舌色淡,脉细为心血虚;若见颧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为心阴虚。

分析心阴(血)不足,心失所养,故心悸失眠、健忘多梦;心血不足,不能上荣及充盈于脉,故面白无华、眩晕、唇舌色淡、脉细;心阴虚,心阳偏亢,虚热内扰,故颧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

3.心火亢盛

心火亢盛证是心火炽盛、扰乱心神所表现出的证候。本证常因七情郁结、气郁化火,或六淫内郁化火,或嗜肥腻厚味以及烟酒所致。

证候心胸烦热,失眠多梦,面赤口渴,便干溲赤,舌尖红苔黄,脉数有力;或口舌生疮,舌体糜烂疼痛;或狂躁谵语;或吐血衄血;或肌肤生疮,红肿热痛等。

分析心火炽盛,扰乱心神,轻则见心胸烦热、失眠多梦,重则为狂躁谵语;火热炽盛,灼津耗液,故见口渴、便干溲赤;心火上炎,故见面赤、舌尖红或口舌糜烂疼痛;心火炽盛,血热妄行,则见吐血衄血;心火内盛,火毒壅滞脉络,局部气血不畅,故见肌肤生疮、红肿热痛。苔黄、脉数有力,均为里热内盛的征象。

4.心脉痹阻

心脉痹阻是指心脏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导致闭阻不通所反映出的证候,常见的因素有淤血、痰浊阻滞心脉、寒凝、气滞等。

证候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疼痛,痛引肩背内臂,时发时止。若痛如针刺、舌紫暗或见淤点淤斑、脉细涩或结代,为淤血阻滞心脉;若体胖痰多、身重困倦、闷痛较甚、舌苔白腻、脉沉滑,为痰阻心脉;若剧痛暴作,得温痛缓,畏寒肢冷、舌淡红或黯红、苔白、脉沉迟或沉紧,为寒凝;若心胸胀痛,其发作与情志因素相关,舌淡红或黯红、苔薄白,脉弦为气郁。

分析本证多因正气先虚,阳气不足,心失温养,则心悸怔忡;阳气不足,血液运行无力,易诱发各种致病因素闭阻心脉,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生疼痛;手少阴心经之脉直行上肺,出腋下循内臂,故痛引肩背内臂,这是诊断心脉痹阻的主要依据。

淤阻心脉的疼痛以刺痛为特点,伴见舌紫暗、紫斑、紫点,脉细涩或结代等淤血内阻的症状;痰浊阻滞心脉的疼痛以闷痛为特点,患者多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舌苔白腻、脉象沉滑等痰浊内盛的症状;寒凝心脉的疼痛以疼痛剧烈、发作突然、得温痛缓为特点,并伴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迟或沉紧等寒邪内盛的症状;气滞心脉的疼痛以胀痛为特点,其发作多与精神因素有关,并常伴胁胀、善太息、脉弦等气机阻滞的症状,气滞则影响血行,轻则舌淡红,重则舌黯红。

5.痰迷心窍

痰迷心窍是痰浊蒙闭心神所表现出的证候。本证多由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气郁生痰;或感受湿浊邪气,阻滞气机,使气结痰凝,痰浊闭阻心神所致。

证候面色晦滞,脘闷作恶,意识模糊,语言不清,喉有痰声,甚则昏不知人,舌苔白腻,脉滑;或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痴呆,喃喃自语,举止失常;或突然仆地,不省人事,口吐痰涎,喉中痰鸣,两目上视,手足抽搐,口中作猪羊叫声。

分析湿浊阻滞气机,清阳不升,故见面色晦滞、脘闷作恶;心主神志,痰蒙心神则神志异常,出现意识模糊或昏迷、语言不清,或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痴呆、喃喃自语、举止失常,或突然仆地、不省人事、手足抽搐;痰涎内盛,喉中痰涌,痰为气激,肝气上逆,故口吐痰涎、喉中痰鸣、口中作猪羊叫声、两目上视。苔白腻、脉滑,均是诊断痰湿的依据。

6.痰火扰心

痰火扰心是指痰火扰乱心神所出现的证候。

证候发热气粗,面红目赤,痰黄稠,喉间痰鸣,躁狂谵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见失眠心烦,痰多胸闷,头晕目眩;或神志错乱,哭笑无常,狂妄躁动,打人毁物。

分析痰火扰心,属外感热病者以发热、痰盛、神志不清为辨证要点;内伤杂病中,轻者以失眠心烦、重者以神志错乱为辨证要点。

外感热病,多因邪热亢盛,燔灼于里,炼津为痰,上扰心窍所致。里热蒸腾,充斥肌肤,故见发热;热邪上扰,故面红目赤;热盛,机能活动亢进,故呼吸气粗;热灼津为痰,则痰液发黄、喉间痰鸣;痰热扰心,则心神昏乱,故躁狂谵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是痰火内盛之征。

内伤病中,痰火扰心,常见失眠心烦;若痰阻气道,则可见胸闷痰多;清阳被遏,可见头晕目眩;若剧烈精神刺激,可使气机逆乱,心火鸱张,灼津为痰,上扰心窍,心神被蒙,而表现为神志错乱、哭笑无常、狂妄躁动、打人毁物的狂证。

7.小肠实热

小肠实热是心火炽盛,移热小肠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发热口渴,心烦失眠,口舌生疮,小便涩赤不畅,尿道灼痛,尿血,舌红、苔黄,脉数。

分析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有分别清浊的功能,使水液入于膀胱。心热下移小肠,故小便赤涩、尿道灼痛;热甚灼伤血络,故见尿血;心火炽盛,热扰心神则心烦失眠;热灼津液则口渴;热燔肌肤则发热;心火上炎,故口舌生疮。舌红、苔黄,脉数为里热之征象。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的病证有虚实之分,虚证多见于气虚和阴虚;实证多见于风寒燥热等邪气侵袭或痰湿阻肺。

1.肺气虚

肺气虚是指肺功能减退所表现出的证候。本证多因久病咳喘或气的生化不足所致。

证候咳喘无力,动则气短,痰液清稀,声音低怯,面色淡白,神疲体倦;或自汗畏风,易于感冒,舌淡、苔白,脉虚。

分析肺气虚,宗气不足,呼吸功能减弱,故咳喘无力、动则气短、声音低怯;肺气虚,输布水液的功能减退,水液停聚于肺系,随肺气而上逆,故见痰液清稀;肺气虚,不能宣发卫气于肌表,腠理不密,卫表不固,故见自汗畏风、易于感冒。面色淡白、神疲体倦及舌淡苔白、脉虚均为气虚之征象。

2.肺阴虚

肺阴虚证是肺阴不足,虚热内生所反映出的证候。本证多由久咳伤阴,或痨虫伤肺,或热病后期,肺阴损伤所致。

证候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口燥咽干,形体消瘦,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甚则痰中带血,声音嘶哑。舌红少津,脉细数。

分析肺阴不足,内生虚热,肺为热蒸,气机上逆而为咳嗽;津为热灼,炼津成痰,故痰少质黏;虚热灼伤肺络,故痰中带血;肺阴虚,上不能滋润咽喉则口燥咽干、声音嘶哑,外不能濡养肌肉则形体消瘦;虚热内炽,故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热扰营阴,故盗汗;虚热上扰则见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皆是阴虚内热之象。

3.风寒束肺

风寒束肺证是感受风寒,肺气被束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咳嗽痰稀色白,鼻塞流清涕;或兼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分析外感风寒,肺气被束不得宣发,逆而为咳;风寒犯肺,肺失宣肃,水液失于敷布,聚而为痰,寒属阴,故痰液稀白;鼻为肺窍,肺气失宣,鼻窍不畅,故鼻塞流清涕;寒邪客于肺卫,卫气被遏则恶寒,正气抗邪则发热,毛窍郁闭则无汗,营卫失和则头身痛。舌苔薄白、脉浮紧均为寒邪束表之征象。

4.风热犯肺

风热犯肺证是由风热之邪侵犯肺系,卫气受病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咳嗽,痰黄稠,鼻塞流黄浊涕,口干咽痛,发热,微恶风寒,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分析风热袭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则咳嗽、鼻窍不利则鼻塞;热灼津液为痰,故痰黄稠、流黄浊涕;咽喉为肺之门户,风热上壅,故咽喉痛;邪热伤津则口干;肺卫受邪,卫气抗邪则发热,卫气被遏则恶风寒。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均为风热外感之象。

5.燥邪犯肺

燥邪犯肺证是燥邪侵犯肺卫所表现出的证候。多因秋令燥邪犯肺,耗伤肺津所致。

证候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唇、舌、鼻、咽处干燥欠润,大便干结,或身热恶寒,胸痛咯血。舌红或干、苔白或黄,脉数或浮数。

分析燥邪耗伤肺津,肺失滋润,清肃失职,故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燥伤肺津,津液不布,故唇、舌、鼻、咽处干燥欠润,大便干结;燥邪袭肺,肺卫失宣,故有身热恶寒、脉浮之表证;燥邪化火,灼伤肺络,故见胸痛咯血。燥邪有凉燥、温燥之分,凉燥性近寒,故证似风寒,温燥性近热,故证似风热。若为温燥,则舌红、苔薄黄、脉数;若为凉燥,则舌干、苔薄白。

6.热邪壅肺

热邪壅肺证是热邪内壅于肺,肺失宣肃所表现出的证候。多由温热之邪从口鼻而入,或风寒、风热之邪入里化热,内壅于肺所致。

证候咳嗽气喘,呼吸气粗,甚则鼻翼煽动,咳痰黄稠,或痰中带血,或咳吐腥臭血痰,发热,胸痛,烦躁不安,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分析热邪炽盛,内壅于肺,炼津成痰,痰热郁阻,肺失宣降,故有咳嗽气喘、呼吸气粗、鼻翼煽动、痰黄稠;痰热阻滞肺络,气滞血壅,脉络气血不畅,故发热胸痛;血腐化脓,则咳吐腥臭血痰;里热炽盛,津液被耗,故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结;热扰心神,则烦躁不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里热或痰热的征象。

7.痰湿阻肺

痰湿阻肺证是痰湿阻滞肺系所表现出的证候。常因脾气亏虚、水湿停聚,或久咳伤肺、肺不布津,或感受寒湿之邪,肺失宣降,水湿停聚所致。

证候咳嗽痰多,痰黏色白易咯出,胸闷,甚则气喘痰鸣,舌淡、苔白腻,脉滑。

分析痰湿阻肺,肺气上逆,故咳嗽痰多、痰黏色白易咯出;痰湿阻滞气道,肺气不利,故胸闷,甚则气喘痰鸣。舌淡苔白腻、脉滑是痰湿内阻之征象。

8.大肠湿热

大肠湿热证是湿热侵犯大肠所表现出的证候。多因感受湿热外邪,或饮食不节或不洁,暑湿热毒侵犯大肠所致。

证候腹痛,泻泄秽浊;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或暴注下泄,色黄臭。伴见肛门灼热,小便短赤,口渴;或有恶寒发热,或但热不寒,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分析湿热蕴结大肠,气机阻滞,故腹痛;湿热熏灼肠道,脉络损伤,血腐为脓,故下痢脓血;湿热下注大肠,传导失职,故泄泻秽浊或暴注下泄、色黄臭;热灼肠道,故肛门灼热;水液从大便外泄,故小便短赤;热盛伤津,故口渴。若表邪未解,则可见恶寒发热;邪热在里,则但热不寒。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之象。

(三)脾胃病辨证

脾和胃的病证,有寒热虚实之不同。脾病以阳气虚衰、运化失调、水湿痰饮内生、不能统血、气虚下陷为常见病变;胃病以受纳腐熟功能障碍、胃气上逆为主要病变。

1.脾气虚

脾气虚证是脾气不足,运化失健所表现出的证候。本证多由饮食不节,或饮食失调,过度劳倦以及其他急慢性疾病耗伤脾气所致。

证候食少纳呆,口淡无味,腹胀便溏,少气懒言,肢体倦怠,面色萎黄,或浮肿,或消瘦,舌淡苔白,脉缓弱。

分析脾气虚弱,运化失健,故食少纳呆、口淡无味;脾虚水湿内生,脾气反为所困,故形成虚性腹胀;水湿不化,流注肠间,故大便溏薄或先干后溏;脾气虚,中气不足,故少气懒言;脾主肌肉四肢,脾气虚肢体失养,故见肢体倦怠;脾虚水湿浸淫肌表则见浮肿;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化源不足,肌体失养,故面色萎黄、消瘦及舌淡苔白、脉缓弱。

2.脾阳虚

脾阳虚证是脾阳虚弱,阴寒内盛所表现出的证候。本证多由脾气虚发展而来。

证候腹胀纳少,脘腹冷痛,喜暖喜按,形寒肢冷,大便溏薄或清稀,或肢体困重浮肿,或白带清稀量多,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分析脾之阳气虚弱,运化失健,则腹胀纳少;阳虚阴寒内生,寒凝气滞,故脘腹冷痛、形寒肢冷,且喜暖喜按;脾阳气虚,水湿不化,流注肠中则大便溏薄或清稀,溢于肌肤四肢则肢体困重浮肿,水湿下注,妇女带脉不固则白带清稀量多。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均为脾阳气虚,水寒之气内盛之征。

3.中气下陷

中气下陷证是指脾气亏虚,升举无力而反下陷所表现出的证候。本证多由脾气虚发展而来,或久泻久痢、劳累过度所致。

证候脘腹重坠作胀,食后益甚;或便意频数,肛门坠重;或久痢不止,甚或脱肛;或内脏下垂;或小便混浊如米泔。伴头晕,气短乏力,肢体倦怠,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分析脾气虚,升举无力,内脏无托,故脘腹重坠作胀、便意频数、肛门坠重,甚或脱肛、内脏下垂;脾气虚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固摄无权,故久痢不止、或小便混浊如米泔;清阳不能上升头目,故头晕;中气不足,全身机能活动减退,故气短乏力、肢体倦怠、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4.脾不统血

脾不统血证是指脾气虚不能统摄血液所表现出的证候。本证多由久病,或劳倦伤脾,使脾气虚弱所致。

证候便血、尿血、肌衄、鼻衄、齿衄,或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常伴有头晕,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无华,食少便溏。舌淡,脉细弱。

分析脾气虚,不能统摄血液,血不循经而行,故出现出血诸症;溢于胃肠为便血,溢于膀胱为尿血,溢于皮下为肌衄;脾失统血,冲任不固,故妇女月经过多,甚或崩漏;脾气虚,运化失健,故食少便溏;中气不足,机体机能活动减退,故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脉细弱;反复出血,营血虚少,肌肤失养,故面色无华、舌淡。

5.寒湿困脾

寒湿困脾证是指寒湿内盛,脾阳受困而表现出的证候。多由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淋雨涉水,居处潮湿,或内湿素盛所致。

证候脘腹胀闷,食少便溏,泛恶欲吐,口黏不爽,头身困重;或肌肤面目发黄,黄色晦暗;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舌淡胖苔白滑,脉濡缓。

分析脾为湿困,运化失司,升降失常,故脘腹胀闷、食欲减退、泛恶欲吐;湿注肠中,则便溏;湿性黏滞重着,湿邪困阻,故头身困重、口黏不爽;脾为寒湿所困,阳气不宣,胆汁随之外泄,故肌肤面目发黄、黄色晦暗;中阳被水湿所困,水湿溢于肌肤,故肢体浮肿;阳气被遏,膀胱气化失司,故小便短少。舌淡胖苔白滑、脉濡缓均为寒湿内盛之征象。

6.脾胃湿热

脾胃湿热证是湿热蕴结脾胃所表现出的证候。常因感受湿热外邪,或过食肥甘厚味,使湿热蕴结脾胃,受纳运化失职所致。

证候脘腹痞闷,恶心欲吐,口黏而甜,肢体困重,大便溏泻,小便短赤不利;或面目肌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皮;或皮肤发痒;或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分析湿热之邪蕴结脾胃,受纳运化失职,升降失常,故脘腹痞闷、恶心欲吐;湿热上犯,故口黏而甜;湿性黏滞重浊,湿热阻遏,故肢体困重、大便溏泻、小便短赤不利;湿性黏滞,湿热互结,则身热起伏,汗出而不解;湿热内蕴脾胃,熏蒸肝胆,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故面目肌肤发黄、色鲜如橘皮、皮肤发痒。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皆是湿热之征象。

7.胃阴虚

胃阴虚证是胃阴亏虚所表现出的证候。多由于胃病久延不愈,或热病后期阴液未复,或素食辛辣积热于胃,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等,使胃阴耗伤所致。

证候胃脘部隐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或脘痞不舒;或干呕呃逆。舌红少津,脉细数。

分析胃阴不足,胃阳偏亢,虚热内盛,胃气不和,而致胃脘隐痛、饥不欲食;胃阴亏虚,上不能滋润咽喉、下不能濡润大肠,故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胃失阴液滋润,胃气不和,故脘痞不舒;阴虚热扰,胃气上逆,故见干呕呃逆。舌红少津、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的征象。

8.胃火炽盛

胃火炽盛证是胃中火热炽盛所表现出的证候。多由素食辛辣油腻,化火生热;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邪热内犯等所致。

证候胃脘部灼热疼痛,吞酸嘈杂;或食入即吐,渴喜冷饮,消谷善饥;或牙龈肿痛溃烂,齿衄,口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分析胃火内炽,煎灼津液,故胃脘部灼热疼痛、渴喜冷饮;肝经郁热,肝胃火盛上逆,故吞酸嘈杂、呕吐或食入即吐;胃火炽盛,腐熟水谷功能亢进,故消谷善饥;胃的经脉上络于齿龈,胃热上蒸,气血壅滞,故牙龈肿痛,甚至化脓溃烂;血络受损,血热妄行,故可见齿衄;胃中浊气上逆,故口臭;热盛伤津,肠道失润,故大便秘结;小便化源不足,则小便短赤。舌红、苔黄为热证;热则气血运行加速,故脉滑数而有力。

9.寒滞胃脘

寒滞胃脘证是阴寒凝滞胃脘所表现出的证候。多由于脘腹部受凉,或过食生冷,或劳倦伤中,复感寒邪,以致寒凝胃脘所致。

证候胃脘冷痛,痛势较剧,遇冷加重,得热则减,口泛清水,畏寒肢冷,舌淡、苔白滑,脉迟或紧。

分析寒邪凝滞胃脘,络脉收引,气机郁滞,故胃脘疼痛,且疼痛较剧;寒为阴邪,得热则散,遇寒则更凝滞不行,故疼痛遇冷加重、得热则减;寒邪伤胃,胃阳被遏,水饮不化,随胃上逆,故口泛清水;阳气被遏,肢体失于温煦,故畏寒肢冷。舌淡苔白滑、脉迟或紧为寒邪内盛,阻滞气机之象。

10.食滞胃脘

食滞胃脘证是饮食物停滞胃脘不能腐熟所表现出的证候。多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过食不易消化的食物,致宿食停滞胃脘,阻滞气机所致。

证候胃脘胀闷,甚则疼痛,嗳腐吞酸,或呕吐酸腐食物,吐后胀痛得减,厌食;或矢气便溏,泻下物酸腐臭秽,舌苔厚腻,脉滑。

分析饮食停滞胃脘,气机阻滞,故胃脘胀闷疼痛;胃失和降而上逆,胃中腐败食物挟浊气上泛,故嗳腐吞酸或呕吐酸腐食物、厌食;吐后实邪得消,胃气通畅,故胀痛得减;若食浊下趋,积于肠道,则矢气便溏、泻下物酸腐臭秽;胃中浊气上腾,则舌苔厚腻;正气抗邪,气血充盛,故脉来滑利。

(四)肝与胆病辨证

肝的病证有虚实之分,虚证多见于肝阴、肝血的不足;实证多见于气郁火盛及寒邪、湿热等侵犯。至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则多为虚实夹杂之证。

1.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证是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所表现出的证候。多因情志抑郁,或突然的精神刺激等因素,导致肝的疏泄功能失常所致。

证候情志抑郁易怒,胸胁脘腹胀闷窜痛,善太息;或咽部有梗阻感;或胁下痞块;妇女可见乳房作胀疼痛,痛经,月经不调,甚或闭经,脉弦。

分析肝主疏泄,调节情志。气机郁滞,经气不利,则肝不得条达疏泄,故情志抑郁;久郁不解,失其柔顺舒畅之性,故急躁易怒;肝脉布于胁肋,肝气郁结,气机不利,故胸胁脘腹胀闷窜痛、善太息;气郁生痰,痰随气逆,循经上行,搏结于咽,故咽部有梗阻感;肝气郁久,气病及血,气滞血淤,则成症瘕痞块;肝郁气滞,气血不畅,冲任失调,故妇女经前乳房作胀疼痛、痛经、月经不调,甚或闭经。脉弦为肝郁之象。

2.肝火上炎

肝火上炎证是肝经气火上逆所表现出的证候。多因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外感火热之邪所致。

证候头晕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口苦咽干,失眠多梦,胁肋灼痛,耳鸣如潮,尿黄便秘,或吐血衄血。舌红、苔黄,脉弦数。

分析火性上炎,肝火循经上攻于头目,气血涌盛于络脉,故头晕胀痛、面红目赤;肝火循经上扰于耳,故耳鸣如潮;肝胆互为表里,肝热传胆,胆气循经上溢,故口苦;肝火内盛,失于条达柔顺之性,故急躁易怒;肝火内扰心神,则失眠多梦;肝火内炽,气血壅滞肝络,故胁肋部灼热疼痛;热盛耗津,故尿黄便秘;热灼血络,血热妄行,故吐血衄血。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均为肝火内盛之征。

3.肝血虚

肝血虚证是指因肝藏血不足,导致肝血亏虚所表现出的证候。多因脾肾亏虚,生化之源不足;或慢性病耗伤肝血;或失血过多所致。

证候眩晕耳鸣,面白无华,爪甲不荣,夜寐多梦,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雀盲;或见肢体麻木,筋脉拘挛,手足震颤;妇女常见月经量少色淡,闭经。舌淡、苔白,脉细。

分析肝血虚不能上荣于头目,故眩晕、面白无华;肝主筋,肝血亏虚,血不养筋,则爪甲不荣,肢体麻木,筋脉拘挛,手足震颤;血虚,血不养神,故夜寐多梦;肝血虚,目失所养,故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雀盲;肝血虚,不能充盈冲任,故妇女月经量少色淡,或闭经。舌淡、苔白,脉细,均为血虚之征象。

4.肝阴虚

肝阴虚证是指肝阴不足,虚热内扰所表现出的证候。多由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肝病、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所致。

证候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胁肋隐痛,视物模糊,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分析肝阴不足,不能上滋头目,故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视物模糊;肝阴不足,肝络失养,故胁肋隐痛;阴虚则生内热,虚热内蒸,故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阴液亏虚不能上润,故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弦细数为肝阴虚,虚热内炽之征象。

5.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证是指肝失疏泄,肝气亢奋,或肝肾阴虚,阴不潜阳,肝阳偏亢,上扰头目所表现出的证候。多因肝肾阴虚,肝阳失潜,或恼怒焦虑,气郁化火,暗耗阴津,以致阴不制阳所致。

证候头晕耳鸣,头目胀痛,面部烘热,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失眠多梦,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脉弦有力或弦细数。

分析肝失疏泄,肝气亢奋,或肝阴不足,阴虚阳亢,使肝阳上扰头目,故头晕耳鸣,头目胀痛,面部烘热;肝阳化火,火热上扰,故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失眠多梦,口苦咽干;阴虚内热,热灼津耗,故便秘尿黄。舌红,脉弦有力或弦细数均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之征象。

6.肝风内动

肝风内动证是指患者出现眩晕欲仆、抽搐震颤等具有“动摇”特点的症状。临床常见的有肝阳化风,热极生风和血虚生风。

(1)肝阳化风

肝阳化风证是肝阳亢逆无制而表现动风的证候。多因肝肾阴虚日久,肝阳失潜而暴发。

证候眩晕欲仆,头摇而痛,项强肢颤,语言謇涩,手足麻木,步履不稳;或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喉中痰鸣。舌红,脉弦有力。

分析肝阳化风,肝风内旋,上扰头目,故天旋地转,眩晕欲仆,或头摇动不能自制;气血随风阳上逆,壅滞络脉,故头痛不止;肝主筋,肝风内动,故项强肢颤;足厥阴肝脉络舌本,风阳窜扰络脉,故语言謇涩;肝肾阴虚,筋脉失养,故手足麻木;风动于上,阴亏于下,上盛下虚,故步履不稳,行走漂浮;风阳暴升,气血逆乱,肝风挟痰上蒙清窍,心神昏聩,故猝然昏倒,不省人事;风痰窜扰络脉,患侧气血运行不利,弛缓不用,反受健侧牵拉,故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而偏向一侧,不能随意运动;痰阻舌根,则舌体僵硬,舌强不语;痰随风升,故喉中痰鸣。舌红为阴虚之象,脉弦有力是风阳扰动的病理反应。

(2)热极生风

热极生风证是热邪亢盛引动肝风所引起的抽搐等动风的证候。多由外感温热之邪,邪热鸱张,燔灼肝经所致。

证候高热烦渴,躁扰不宁,手足抽搐,颈项强直,甚则角弓反张,两目上翻,牙关紧闭,神志不清,舌红或绛,脉弦数。

分析热邪蒸腾,充斥肌肤,故高热;热传心包,心神愦乱,则神志不清、躁扰不宁;热灼肝经,津液受烁,筋脉失养,则见口渴,手足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两目上翻,牙关紧闭等筋脉挛急的表现;热邪燔灼营血,则舌红绛。脉弦数为肝经风热之征象。

(3)血虚生风

血虚生风证是指血虚筋脉失养所表现出的动风证候。多由急慢性出血过多,或久病血虚所引起。本证的证候、证候分析见“肝血虚”。

7.肝胆湿热

肝胆湿热证是湿热蕴结肝胆所表现出的证候。多由感受湿热之邪,或过食肥甘厚腻,化湿生热所致。

证候胁肋部胀痛或灼热,口苦厌食,呕恶腹胀,大便不调,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寒热往来;或身目发黄;或阴囊湿疹,瘙痒难忍;或睾丸肿胀热痛;或带下黄臭,外阴瘙痒等。

分析湿热蕴结肝胆,疏泄失职,气机郁滞,故胁肋胀痛或灼热;湿热熏蒸,胆气上溢,故口苦;湿热郁滞,则脾胃升降功能失常,故厌食、呕恶腹胀;湿热内蕴,湿偏重则大便稀溏,热偏重则大便干结;湿热下注,膀胱气化功能失常,故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则为湿热内蕴肝胆之征象。湿热蕴结,枢机不利,正邪相争,故寒热往来;湿热熏蒸,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则身目发黄;肝脉绕阴器,湿热下注,故见湿疹,瘙痒难忍,或睾丸肿胀热痛,妇女带下黄臭,外阴瘙痒等。

8.寒滞肝脉

寒滞肝脉证是指寒邪凝滞肝脉所表现出的证候。多因外感寒邪侵袭肝经,使气血凝滞而发病。

证候少腹胀痛,睾丸坠胀,或阴囊收缩,痛引少腹,遇寒加重,得热则缓,舌苔白滑,脉沉弦或迟。

分析足厥阴肝经绕阴器抵少腹,寒邪侵袭肝经,阳气被遏,气血凝滞,故少腹胀痛、睾丸坠胀;寒性收引,寒邪侵袭则筋脉拘急,故阴囊收缩,痛引少腹;寒凝则气血凝涩,得热则气血通利,故疼痛遇寒加剧,得热减缓。舌苔白滑,脉沉弦或迟均为寒邪内盛之征象。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肾为先天之本,内藏元阴元阳,只宜固藏,不宜泄露。肾为人体生长发育之根,脏腑机能活动之本,一有耗伤,则诸脏皆病;同时任何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都可累及到肾。所以肾病多虚证。肾病常见的有肾阳虚、肾气不固、肾不纳气、肾虚水泛、肾阴虚、肾精不足等证,膀胱则多见膀胱湿热证。

1.肾阳虚

肾阳虚证是肾脏阳气虚衰所表现出的证候。多由素体阳虚,或年高肾亏,房劳伤肾等因素引起。

证候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头目眩晕,神疲乏力,面色苍白或黧黑;或阳痿不育,宫寒不孕;或大便溏泄,完谷不化;或尿少浮肿,腰以下为甚,甚则全身浮肿。舌淡胖、苔白,脉沉弱。

分析腰为肾之府,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腰府,故腰膝酸软;阳虚不能温煦肌肤,故畏寒肢冷;肾居下焦,阳气不足,阴寒盛于下,故两下肢发冷更为明显;阳气不足,心神无力振奋,故神疲乏力;气血运行无力,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苍白;肾阳极度虚衰,浊阴弥漫肌肤,则面色黧黑无泽;肾主生殖,肾阳虚,命门火衰,则生殖机能减退而见阳痿不育、宫寒不孕;肾阳虚,脾阳失于温煦,健运失司,故大便溏泄,完谷不化;肾阳虚,膀胱气化功能障碍,故尿少;水液内停,溢于肌肤则发水肿;肾居下焦,水湿下趋,故腰以下肿为甚。舌淡胖、苔白,脉沉弱均为肾阳虚衰,气血运行无力的表现。

2.肾气不固

肾气不固证是肾气亏虚,固摄无权所表现出的证候。多因年高肾气亏虚,或年幼肾气未充,或房劳过度,或久病伤肾所致。

证候小便频数清长,或小便失禁,或尿后余沥不尽,或遗尿,或夜尿频多,滑精早泄,白带清稀,或胎动易滑。伴腰膝酸软,面白神疲。舌淡、苔白,脉沉弱。

分析肾与膀胱相表里,肾气虚膀胱失约,故小便频数清长、遗尿,甚至小便失禁;肾气虚,排尿无力,故尿后余沥不尽;夜间为阴盛阳衰之时,肾气虚,则阴寒更甚,故夜尿多;肾气虚,封藏失职,精关不固,故滑精或早泄;带脉不固,则带下清稀;任脉失养,胎元不固,故胎动易滑;肾气虚,气血运行无力,不能上荣面部,机能活动减退,故面白神疲;腰为肾之府,肾气虚腰部失于温养,故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弱是肾气虚衰之象。

3.肾不纳气

肾不纳气证是肾气虚衰,气不归元所表现出的证候。多由久病咳嗽、肺虚及肾,或年老体衰,肾气不足,或劳伤肾气等因素所致。

证候久病咳嗽,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喘息益甚,自汗神疲,声音低怯,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弱。

分析肾气虚则摄纳无权,气不归元,故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喘息益甚;肺气虚,卫外不固,故自汗;气虚机能活动减退,故神疲,声音低怯;腰为肾之府,肾虚腰部失于温煦,故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弱为气虚之象。

4.肾阴虚

肾阴虚证是肾脏阴液不足所表现出的证候。多由久病伤肾,或禀赋不足,房事过度,或过服温燥之品,或情志内伤,耗伤肾阴等因素所致。

证候腰膝酸痛,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男子遗精,女子经少或经闭,或见崩漏,咽干舌燥,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溲赤便干,舌红少津,脉细数。

分析肾阴不足,髓海失充,骨骼失养则腰膝酸痛,脑髓空虚则头晕耳鸣;肾阴虚而精少,故见女子经少或闭经;虚热内扰精室则男子遗精,虚热迫血妄行则女子崩漏;肾阴不足,虚热内生,故咽干舌燥,失眠多梦,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溲赤便干。舌红少津,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征象。

5.肾精不足

肾精不足证是肾精亏损所表现出的证候。多因禀赋不足、先天元气不充,或后天调养失宜,或房室过度,或久病伤肾所致。

证候发育迟缓,身材矮小,智力和动作迟钝,囟门迟闭,骨骼痿软;或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闭不孕,性机能减退;或成人早衰,发脱齿摇,耳鸣耳聋,健忘恍惚,足痿无力,精神呆钝等。

分析肾主骨生髓,主生长发育,若肾精不足,则精虚髓少,不能充骨养脑,故见小儿五迟(立迟、行迟、发迟、语迟、齿迟)、五软(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软、口软);成年人则见早衰,发脱齿摇,耳鸣耳聋,健忘恍惚,足痿无力,精神呆钝等;肾藏精,主生殖,肾精亏少,则性机能减退,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闭不孕。

6.膀胱湿热

膀胱湿热证是湿热蕴结膀胱所表现出的证候。多由于外感湿热之邪,或饮食不节,内生湿热,下注膀胱所致。

证候尿频,尿急,尿道灼热疼痛,尿黄赤短少;或尿混浊,或尿血,或尿有砂石,可伴有发热腰痛,舌红、苔黄腻,脉数。

分析湿热侵袭,热迫尿道,故尿频,尿急,尿道灼热疼痛;湿热内蕴,膀胱气化失司,故尿黄赤短少,尿液混浊;热伤血络,则尿血;湿热煎熬津液,渣滓沉结而成砂石,故尿中见砂石;湿热郁蒸,热淫肌肤,可见发热;膀胱与肾相表里,腑病及脏,湿热阻滞于肾,故见腰痛。舌红、苔黄腻,脉数均为湿热内蕴之象。

(六)脏腑兼病辨证

人体各脏腑之间在生理上是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当某一脏或腑发生病变时,不仅表现出本脏腑的证候,同时,还时常影响到其他脏腑,致使多脏腑同时发生病变。凡两个以上脏腑相继或同时发生病变时,即为脏腑兼病。

脏腑病证的传变,一般以具有表里、生克、乘侮关系的脏腑兼病容易发生。掌握脏腑病证的一般传变规律,对临床分析判断病情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除具有表里关系的脏腑之病变在五脏辨证中已论述外,尚有其他脏与脏、脏与腑的兼病,现将常见的兼证述于下。

1.心肺气虚

心肺气虚证是心肺两脏气虚所表现出的证候。多由久病咳嗽,耗伤心肺,或禀赋不足,年高体弱等因素引起。

证候心悸咳喘,气短乏力,动则尤甚,胸闷,咳痰清稀,面白无华,头晕神疲,自汗声怯,舌淡、苔白,脉沉弱或结代。

分析肺主呼吸,心主血脉,二者赖宗气的推动、协调。肺气虚,宗气生成不足,则心气亦虚;心气先虚,宗气耗散,亦可致肺气不足。心气不足,心的鼓动无力,故心悸、脉沉弱或结代;肺气虚弱,肃降无权,气机上逆,则为咳喘。气虚则气短乏力,动则耗气,故喘息亦甚。肺气虚,呼吸机能减退,故胸闷;肺气虚不能输布精微,水液停聚,故痰液清稀;气虚全身机能活动减退,气虚血弱不能上荣,故面白无华,头晕神疲,舌淡、苔白;卫外功能减退则自汗;宗气不足则声怯。

2.心脾两虚

心脾两虚证是心血不足,脾气虚弱所表现出的证候。多由久病失调,或劳倦思虑,或慢性出血,以致心血耗伤,脾气受损。

证候心悸健忘,失眠多梦,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或皮下出血,月经量少色淡,或崩漏,或经闭,舌淡,脉细弱。

分析心血不足,无以化气,则脾气亦虚;脾气虚弱,生血不足,或统血无权,血溢脉外,则又可致心血虚。心血不足,心神失养,故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脾气虚,健运失司,故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气血虚弱,血不上荣,机体机能活动减退,故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脾气虚,失于统血,则皮下出血,崩漏;脾气虚,气血生化无源,故月经量少色淡,闭经。舌淡,脉细弱均为心脾两虚、气血虚弱之象。

3.心肾不交

心肾不交证是心肾水火既济失调所表现出的证候。多由久病伤阴,或房事不节,或思虑太过,情志郁而化火,或外感热病心火独亢等因素所致。

证候心烦失眠,心悸健忘,头晕耳鸣,咽干口燥,腰膝酸软,多梦遗精,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分析肾水不足,不能上滋心阴,则心火偏亢;或心火亢于上,内耗阴精,致肾阴亏于下,使心肾阴阳水火既济失调,而成心肾不交的病理变化。肾水亏于下,心火亢于上,心神不宁,故心烦失眠,心悸;肾阴亏虚,骨髓不充,脑髓失养,故头晕耳鸣,健忘;腰为肾府,肾阴虚则腰失所充,故腰膝酸软;虚热内扰,精关不固,则多梦遗精。咽干口燥,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象。

4.心肾阳虚

心肾阳虚证是心肾两脏阳气虚衰,阴寒内盛,失于温煦所表现出的虚寒证候,多由久病不愈,或劳倦内伤所致。

证候心悸怔忡,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肢面浮肿,下肢为甚,或唇甲淡暗青紫,舌青紫淡暗、苔白滑,脉沉细微。

分析肾阳为机体阳气之根本,心阳为气血运行的动力。心肾阳虚,阴寒内盛,心失温养则心悸怔忡,不能温煦肌肤则畏寒肢冷;肾阳虚衰,膀胱气化失司,则小便不利,水液停聚,泛溢肌肤,则肢面浮肿;而水液趋于下,故下肢肿甚;心阳虚,血液运行无力,血行淤滞,故唇甲淡暗青紫。舌青紫淡暗,苔白滑,脉沉细微均为心肾阳气衰微,阴寒内盛,血行淤滞,水气内盛之征象。

5.肺脾气虚

肺脾气虚证是肺脾两脏气虚所表现出的证候。多由久病咳嗽,肺虚及脾,或饮食不节,劳倦伤脾不能输精于肺所致。

证候久咳不止,痰多稀白,气短而喘,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声低懒言,疲倦乏力,面色无华,甚则面浮足肿,舌淡、苔白,脉细弱。

分析肺主一身之气,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不能输精于肺,终致肺气虚;肺气虚宣降失常,脾气受困,亦可致脾气虚。久咳不止,肺气受损,故咳嗽气短而喘;气虚水津不布,聚湿生痰,故咳痰多稀白;脾气虚,运化失司,故见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脾肺气虚,气血虚弱,机体机能活动减退,故声低懒言,疲倦乏力,面色无华;脾不化湿,水湿泛滥,故面浮足肿。舌淡、苔白,脉细弱均为气虚之象。

6.肺肾阴虚

肺肾阴虚证是肺肾两脏阴液不足所表现出的证候。多因久咳肺阴受损,肺虚及肾;或肾阴亏虚,或房室伤肾,肾虚及肺所致。

证候咳嗽痰少,或痰中带血,口燥咽干或声音嘶哑,腰膝酸软,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或遗精,月经量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分析肺肾阴液互相滋养,病理上无论病起何脏,均可形成肺肾阴虚之证。肺肾阴虚,津液不能上承,肺失清润,故咳嗽痰少,口燥咽干或声音嘶哑;阴虚内热,热灼肺络,故咳痰带血;肾阴亏虚,失其濡养,故腰膝酸软;虚热内蒸,则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肺肾阴虚,阴精不足,机体失养,故形体消瘦;虚热扰动精室则遗精;阴血不足则月经量少。舌红、少苔,脉细数则均为阴虚内热之征象。

7.肝火犯肺

肝火犯肺证是肝火炽盛,上逆犯肺所表现出的证候。多因情志郁结,肝郁化火,肝经热邪上逆犯肺,肺失肃降所致。

证候胸胁灼痛,急躁易怒,咳嗽阵作,痰黏量少色黄,甚则咳血,头晕目赤,烦热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分析肝性升发,肺主肃降,升降相配,则气机协调平衡。肝脉贯膈上肺,若肝气升发太过,气火上逆,则可循经犯肺,而成肝火犯肺证。肝郁化火,热壅气滞,故胸胁灼痛;肝气升发太过,失于柔顺之性,故急躁易怒;肝火上炎,则头晕目赤;郁热内蒸,胆气上溢,故烦热口苦;肝火犯肺,肺失肃降,气机上逆则为咳嗽;热灼肺津,炼津为痰,故痰黏量少色黄;火灼肺络,故咳血。舌红、苔薄黄,脉弦数均为肝火炽盛之象。

8.肝脾不调

肝脾不调证是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所表现出的证候。多由情志不遂,郁怒伤肝,或饮食不节,劳倦伤脾所致。

证候胁肋胀满窜痛,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善太息,纳呆腹胀,便溏,肠鸣矢气,或腹痛欲泻,泻后痛减,舌苔白腻,脉弦。

分析肝之疏泄,有助于脾的运化;脾之运化,使气机通畅,亦有助于肝气的疏泄。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故胁肋部胀满窜痛,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太息则气郁得畅,胀闷得舒,故善太息;脾失健运,气机郁滞,故纳呆腹胀;气滞湿阻,故便溏,肠鸣矢气;肝郁脾虚,气机失调,故腹痛欲泻;泻后气滞得畅,故泻后痛减。苔白腻,脉弦均为肝脾不调之象。

9.肝胃不和

肝胃不和证是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所表现出的证候。多由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横逆犯胃;或饮食伤胃,胃失和降,影响了肝的疏泄功能所致。

证候胸胁胃脘胀满疼痛,嗳气呃逆,嘈杂吞酸,烦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

分析肝郁化火,横逆犯胃,肝郁气滞,故胸胁胃脘胀满疼痛;胃失和降,气机上逆,故嗳气呃逆;气郁于胃,郁而化火,故嘈杂吞酸;肝气郁滞,失于条达,故烦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为气郁化火之象。

10.肝肾阴虚

肝肾阴虚证是肝肾两脏阴液不足所表现出的证候。多由久病失调,房事不节,情志内伤所致。

证候头晕耳鸣,视物模糊,失眠健忘,腰膝酸软,胁痛,咽干口燥,五心烦热,颧红盗汗,遗精,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分析肝肾阴液相互滋生,若肝阴不足,可下及肾阴,使肾阴不足;肾阴不足,不能上滋肝阴,亦可致肝阴虚,故肝肾两脏的阴液盈亏,往往表现为盛则同盛,衰则同衰。

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故头晕耳鸣;虚热内扰,心神不宁,故失眠健忘;肝阴不足,肝脉和目系失养,故胁痛,视物模糊;阴虚内热,虚热内盛,故咽干口燥,五心烦热,两颧发红;热迫营阴,故盗汗;虚热内扰精室,则遗精;冲任脉隶属于肝肾,肝肾阴虚,冲任失调,故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征象。

11.脾肾阳虚

脾肾阳虚证是脾肾两脏阳气亏虚所表现出的证候。多由脾肾久病,或久泻、久痢,或水湿久居等耗气伤阳所致。

证候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腰膝或小腹冷痛,久泻,久痢;或五更泄泻,下利清谷;或小便不利,面浮肢肿,甚则出现腹水。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分析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有赖于肾阳之温煦;肾为先天之本,温养全身脏腑组织,又赖脾精的供养。两脏任一脏虚久,均可病及另一脏,最终导致脾肾阳虚。

脾肾阳虚,不能温煦形体,故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肾阳虚,腰部失于温养,阴寒内盛,气机凝滞,故腰膝、小腹冷痛;命门火衰,脾阳衰微,故久泻,久痢,或五更泄泻,下利清谷;阳气虚衰,气化不利,水湿内停,故小便不利,腹水;水湿泛溢肌肤,故面浮肢肿。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均为阳虚阴盛,水湿内停之象。

三、气血津液辨证

气血津液是脏腑正常生理活动的产物,受脏腑支配,同时它们又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一旦气血津液发生病变,它不仅会影响脏腑的功能,亦会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反之,脏腑发生病变,必然也会影响气血津液的变化。气血津液辨证可分为气病辨证、血病辨证和津液病辨证。

(一)气病辨证

气病的常见证候,可以概括为气虚证、气陷证、气滞证和气逆证。

1.气虚证是指体内营养物质受损或脏腑功能活动衰退所出现的证候。

症状: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疲倦乏力、自汗、活动时诸症加剧、舌淡、脉虚无力。

病因病机:多由久病、饮食失调、或年老体弱等因素引起。

2.气陷证是气虚病变的一种,以气虚无力升举为主的证候。

症状:头昏眼花、少气倦怠、腹部有坠胀感、脱肛或子宫脱垂等,舌淡苔白,脉虚弱。

病因病机:气虚则脏腑功能衰减,出现清阳不升,气陷于下,升举无力,内脏下垂。

3.气滞证指体内某些部位或某一脏腑气机阻滞,运行不畅引起的病变证候。

症状:闷胀、疼痛、时重时轻、走窜不定,得嗳气或矢气后胀痛减轻。

病因病机:外感六淫,或内伤七情,或饮食劳倦,或跌仆闪挫等皆可引起气机不畅,出现气滞证。

4.气逆证指气上逆不顺而出现的病变证候。一般多见肺胃肝之气上逆。

症状:肺气上逆主要以咳嗽喘息为特征;胃气上逆主要以呃逆、嗳气、恶心呕吐为特征;肝气上逆主要以头痛、眩晕、昏厥、呕血为特征。

病因病机:外邪犯肺,或痰浊壅肺等致肺失宣降,故上逆为咳喘。外邪犯胃,或饮食积滞,或气郁等而致胃失和降,其气上逆,则呃逆、嗳气、呕吐。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气上逆,火随气升,故头痛、眩晕、昏厥、甚则呕血。

(二)血病辨证

血病的常见证候,可概括为血虚证、血淤证和血热证。

1.血虚证指机体内血液亏虚或其功能下降所引起的症状。

症状:面色萎黄或苍白、唇色淡白、神倦乏力、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麻木、妇女经量少、衍期甚或闭经,舌质淡、脉细无力。

病因病机:久病耗伤、或病失血(吐、衄、便、溺血、崩漏等),或后天脾胃虚弱,生化不足等诸因皆能令人血虚。

2.血淤证凡体内血行受阻,血液淤滞,或血离于经而淤阻于体内所引起的病变证候,均属血淤证。

症状:局部痛如针刺,部位固定,拒按,或有肿块,或见出血,血色紫暗,有血块,而色晦暗,口唇及皮肤甲错,舌质紫暗,或有淤斑、脉涩等。

病因病机:因气滞而血凝,或血受寒而脉阻,或热与血而相结,或外伤等血溢于经,导致淤血内停,出现血淤证。

3.血热证即血分有热,或热入血分的症状。

症状:心烦,躁扰发狂,口干喜饮,身热以夜间为甚,舌红绛,脉细数,或见吐、衄、便、尿血及斑疹等,妇女月经提前、量多、色深红等。

病因病机:外感热邪侵入,或五志郁火等所致。血分热盛,心神受扰,故烦躁,甚则发狂;血属阴,热入于内,入夜交争甚,所以发热至夜尤甚;阴血受灼,则口干喜饮;热盛血耗,不能充盈于脉,故脉细数;热迫血妄行,血络受损,必见出血,妇人月经亦必见量多而提前等。

(三)津液病辨证

各种原因所致水液代谢障碍,或津液耗损证候,均可称之为津液病。津液病变,一般可概括为津液不足和水液停聚两方面。

1.津液不足证又称津伤证,是指津液受劫所致的病变证候。

症状:唇、舌、咽喉、皮肤干燥,肌肉消瘦,口渴,便秘,尿少,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

病因病机:多因大汗、出血、吐泻、多尿以及燥热灼伤津液等所致。

2.水液停聚证多由肺、脾、肾和三焦等脏腑功能失常,使津液代谢发生障碍,造成水湿潴留,而形成痰、饮、水肿等病证。

积水成饮,饮凝成痰;痰者稠黏,饮者清稀。虽二者皆由津液停聚而致,但痰与饮临床表现却颇多差异。

(1)痰痰证一般又分风痰、热痰、寒痰、湿痰和燥痰,临床表现各有特征。

1)风痰阴虚阳亢,风阳内动,嗜食肥甘,痰涎内盛,痰盛而动风。症见头晕目眩,喉中痰鸣,突然仆倒,口眼歪斜,舌强不语,四肢麻木,偏瘫等。

2)热痰热邪入侵或阳气亢盛,炼液成痰,痰热互结而成。症见烦热,咳痰黄稠,喉痹,便秘,或发癫狂,苔黄腻,脉滑数等。

3)寒痰感受寒邪,或阴盛阳衰,水津结而成寒痰,或痰与寒结为病。症见畏寒厥冷,咳吐稀白痰,四肢不举,或骨痹刺痛,脉沉迟等。

4)湿痰脾虚不运,湿聚成痰,痰湿并而为病。症见胸痞,纳少,呕恶,痰多,身重困倦,脉濡滑,舌苔厚腻等。

5)燥痰燥邪内干,或热灼伤津化燥,炼液而成痰,燥与痰合而为病。症见咯痰黏稠如块如珠如线,量少,难咯,甚或痰中带血丝,口鼻干燥,咽干痛,便秘,脉细数而滑,舌干少津。

(2)饮饮证可分为痰饮、悬饮和溢饮。

1)痰饮中阳不振,水湿内停聚而成饮,留于胃肠。症见胸胁支满,胃脘有振水声,呕吐痰涎清稀,口不渴或渴不多饮,头目眩晕,心悸短气,苔白滑,脉弦滑等。

2)悬饮阳不化水,水饮留于胁肋。症见胁痛,咳唾更甚,转侧呼吸牵引而痛,肋间胀满,气短息促,脉沉而弦。

3)溢饮阳气不振,脾肺输布失职,水湿成饮,流溢于四肢肌肉。症见肢体疼痛而沉重,甚则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见发热恶寒而无汗,咳喘痰多上逆,胸满气促,倚息不得平卧,浮肿多见于面部,痰津多而色白,苔白腻,脉弦紧。

同类推荐
  • 普外科速查手册

    普外科速查手册

    普外科作为十分重要的学科,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适应我国新医改的深入进行,满足广大普外科医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普外科医师的诊治技能和水平,编者组织国内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教授,结合他们多年的临床、科研及教学经验,编写了《普外科速查手册》一书。《普外科速查手册》内容由三部分组成:普外科常见症状诊断、普外科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普外科疾病的特殊检查。《普外科速查手册》既有经典的临床经验,又有前瞻性进展介绍。全书结构新颖,实用性强,充分体现科学性、规范性。
  • 小病不可小视

    小病不可小视

    日常见到的一些症状或小病,常常为人们所忽视,却潜伏着重大危险,或可能出现严重后果。这些症状或小病往往给人带来可怕的损害,在许多人的记忆中可能都有难以忘却的片段、不愉快的经历,甚至于惨痛的教训。这本书将向您提供100多个症状或小病,以及从保健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结合部份实际病例,告诉您应该怎样重视这些症状和小病,从而在保证自身和家人的健康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本书适合各阶层广大群众阅读。
  • 中医脾胃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

    中医脾胃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

    本书注重实用性,理论上深入浅出,引经据典,文献翔实,理论与实践结合,诊断与治疗并重,并将新观点、新成果融汇其中,既反映了中医脾胃传统理论与诊治的特色,又与当今中西医研究最新进展和中医临床实际相结合,体现了学术性与实用性的有机统一。
  • 问中医几度秋凉

    问中医几度秋凉

    本书从回忆母亲中医治病开始,一路写来,有中医的神奇、有中医的道理、有中医与西医的区别、有人生的智慧、有豁达的胸襟、有现代人常常忽略的东西、有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本书思怨深刻,文字清新,是当今对中医思考难得的佳作。
  • 人类历史上的传染病灾难

    人类历史上的传染病灾难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肆虐欧洲的黑死病、“死亡病毒“——埃博拉、1918,流感肆虐、恐怖的天花、疟疾打败美军、蚊子与黄热病、“白色鼠疫”——结核病、难以预料的霍乱大流行、超级瘟疫——病毒性肝炎、第一杀手——艾滋病、神秘的“脑炎”、恶魔夺命者——白喉、怪病“登革热”、走向末日的脊髓灰质炎、伤寒袭击亚洲、幼儿的梦魇——麻疹、中国流行性出血热之战、现代欧洲的新灾难——疯牛病等详细内容。
热门推荐
  • 我的浣熊老公会打怪

    我的浣熊老公会打怪

    曲灵儿做梦都想不到,不对,她就是做梦了!梦里的浣熊竟从梦里来到了现实,还非赖着她不放!偶然得知,原来自己早已死过一次。她的老师,她的同桌,似乎看上去都有些奇怪,难道还是因为那个梦境吗?【新浪微博:瑶幻歌】
  • 情深姐妹

    情深姐妹

    奇怪神秘的爸爸,还有一切熟悉的人,全部都做出了奇怪的事,带领着双胞胎姐妹走向最终的真相。最后,有魔力的双胞胎姐妹将何去何从?
  • 冥皇天下

    冥皇天下

    重生,家族之争,人情冷漠,既然力量是一切的根本,就看我魔女发威,拼出最辉煌的成绩。堂哥?蓝颜?哼,我才不用你们来保护。母亲遗留下来的神秘宠物,远古图腾神的力量......新一代冥皇,掌控天地,唯吾独尊!
  • 白花玉兰

    白花玉兰

    ”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白玉兰花代表着真挚,纯洁的爱。象征着对爱的忠贞不渝。爱情需要两个人共同的努力与坚守,需要共同去经营,共同去做那场触手可及的梦。爱情也好,友情也罢都需要彼此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要有着一颗感恩的心,因为你能来到世上,遇见她就是上天给你最好的恩典。
  • TFBOYS繁花之恋

    TFBOYS繁花之恋

    一个女生当交换生到重庆八中……和王俊凯……
  • 快穿之她来自地狱

    快穿之她来自地狱

    【无固定cp】【女主成长流】【时而逗逼时而正经】她服刑于十七层地狱,奉命稳定主世界能量。她需要扮演好任何人,不能出现偏差,强大美丽,懦弱丑陋,或好或坏。她必须拥有一颗强大的心脏,摒弃一切外来情感,她看破生死,为了执行任务,踏遍万千世界,尝尽人生百味,一步一步走向强大,一步一步完美自身。但她,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她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过好自己以前那一团糟的人生。她需要冷心冷情,演好别人的人生,但她也会想要用自己的真心对待所谓无关紧要世界的每一个人,她是在过别人的人生,但也在过自己的人生。
  • 蜂巢计划

    蜂巢计划

    天才神童楚韩12岁时遭遇车祸,做了脑中枢断桥手术,从此失去了恐惧的感觉。18岁后,参加高考,遭遇幕后暗箱操作,被人顶替。父亲帮其上访时,被人打伤致残。楚韩只用了一个小电阻就让身价过千万的幕后黑手一命呜呼。楚韩站在夜色里,瞳孔里倒映着鲜红的火光,然后耳边响起了一个冰冷的,机械般的声音:“身份验证通过,21世纪地球蓝本平面青年,姓名楚韩,性别男,下面开始询问,是否愿意加入蜂巢平面空间交接计划,是or否。英雄联盟,生化危机,复仇者联盟接踵而至,楚韩冷静面对,却发现这整个计划竟然。。书友群:553790972
  • 废柴大逆袭称霸天下

    废柴大逆袭称霸天下

    前世千金大小姐,能文能武,样样精通。穿越后变成人人皆知的大废柴,开始逆袭,后来遇到一个大无赖,便走到了,人生巅峰,身世一一解开
  • 萌系修仙路

    萌系修仙路

    穿越,她认了,各种苦逼身世,她也认了,但是贼老天连她的修仙天赋都有夺去,这不是要玩死她,就算天才变废柴又怎样,天赋算个毛线球,她是二十一世纪的RPG游戏王,各种游戏攻略烂熟于心,没了天赋,按照攻略照样脚踩比武会,拳打修仙界修八卦,炼仙丹,养灵宠,小萝莉异世修神录正式展开,各色美男,青年俊杰纷至沓来,结果她是个彻头彻尾的小腐女,最后竟撮合的那些俊杰个个比翼双飞,阿勒,等下,好像最后只剩下她落单了诶,难道修了半天,要被封个月老么。游戏攻略的现实版应用,真正的游戏高手,才不要作弊器什么的呢
  • 和吸血鬼共舞

    和吸血鬼共舞

    是谁说过,喜欢的,第一眼看到就会喜欢了?舒晓可亲身历练了这句话,只不过,她的喜欢太长久了,昙花一现的初恋,她的懵懂,她的怨念,那个人似乎都已经不在乎了吧?那她也不该再纠缠了,可是,为什么又总要找她的茬儿呢?而且,他仿佛要变成异类了!不是人的异类!她不要!!等着我重新出招吧!还是不能放着不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