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十二月甲寅,诏曰:“方春戒节,人以耕桑。其敕有司务顺时气,使无烦扰。天下亡命殊死以下,听得赎论:死罪入缣二十匹,右趾至髡钳城旦舂十匹,完城旦舂至司寇作三匹。其未发觉,诏书到先自告者,半入赎。今选举不实,邪佞未去,权门请托,残吏放手,百姓愁怨,情无告诉。有司明奏罪名,并正举者。又郡县每因征发,轻为奸利,诡责羸弱,先急下贫。其务在均平,无令枉刻。”
“译文”
十二月二十六日,明帝诏令说:“现在正是春天,人们都忙于耕田养蚕。令所有官员务必顺应节气,不要妨碍干扰农事。天下亡命之徒判处斩首以下的,让他们赎罪:死罪入缣二十匹,刖右脚直至髡钳城旦、舂入缣十匹,完城旦、舂直至司寇作入缣三匹。没有发觉,诏书到以前自首的,赎物减半。现在选举不真实,邪佞之人没有去掉,权贵受贿酷吏贪求,为所欲为,百姓愁苦埋怨,实情无从上告,有关官府,应明白上奏罪名,荐举不当者,治荐举人的罪。郡县每次征发劳役,轻易地作奸牟利,诡诈地呵责恫吓贫弱平民,使其心急如焚。现在务必要使劳役均平,不要枉屈刻薄。”
“点评”
刘庄虽然是一个官二代,可他却以人为本,时刻把百姓放在心上,并且贯穿始终。他关注三农,把农村、农业、农民时刻放在心上。也就是说他非常关注民生大计。这一点,的确是可圈可点的。
刘庄在就职演讲式的那个诏书里说了,“继承政体,谨守文德,不知稼穑的艰苦,只怕有荒废失误”。意思是说我接管了这个国家,懂得些书本知识不差,可是对农业生产不太熟悉啊,也没有怎么干过农活,麦子怎么种,农田怎么管,我都不知道,我基本上是一个门外汉,恐怕会有荒废农业的失误啊。于是,刘庄呢,反而就很重视农业生产,他还兴修水利,改进水利设施,在农村政策上颇费脑筋,煞费苦心。
那个年代,农业生产,是国之根本啊。一国之君这么重视农业生产了,那生产肯定能取得好的收成。作为一国之君,怎样关心三农呢?那就是制定优惠的政策,刺激和推动农村、农民和农业的发展。明帝刘庄在位期间多次下诏招抚流民,把公家的地赐给贫困的人,兴修水利,经济社会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较好发展。
有史书记载为证,光武帝末年的时候,全国人口普查,登记有户籍的人口为2100多万,至明帝末年,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一下子就增加到了3400多万。这和明帝的注重民生的治国之策是有着直接关系的。明帝以及随后的章帝在位期间,史称“明章之治”。由此可见,不管是哪朝哪代,君王一定要以民生为重,以百姓为先,才基业牢固、长治久安啊。
上到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中到一个地方的父母官,下到一个企业的负责人,都要有这种关注基层的思想,从基层实际出发来制定发展纲要,制定发展政策。接地气的政策,才是实用有效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