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原文”
桓思窦皇后讳妙,章德皇后从祖弟之孙女也。父武。延熹八年,邓皇后废,后以选入掖庭为贵人,其冬,立为皇后,而御见甚稀,帝所宠唯采女田圣等。永康元年冬,帝寝疾,遂以圣等九女皆为贵人。及崩,无嗣,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定策,立解犊亭侯宏,是为灵帝。
太后素忌忍,积怒田圣等,桓帝梓宫尚在前殿,遂杀田圣。又欲尽诛诸贵人,中常侍管霸、苏康苦谏,乃止。时太后父大将军武谋诛宦官,而中常侍曹节等矫诏杀武,迁太后于南宫云台,家属徙比景。
窦氏虽诛,帝犹以太后有援立之功,建宁四年十月朔,率群臣朝于南宫,亲馈上寿。黄门令董萌因此数为太后诉怨,帝深纳之,供养资奉有加于前。中常侍曹节、王甫疾萌附助太后,诬以谤讪永乐宫,萌坐下狱死。熹平元年,太后母卒于比景,太后感疾而崩。立七年。合葬宣陵。
“译文”
桓思窦皇后窦妙,章德皇后从祖弟的孙女,父亲窦武。
桓帝延熹八年(165年),邓皇后邓猛女废,窦妙选入掖庭为贵人,这年冬,立为皇后,而桓帝很少宠幸,桓帝最宠幸的是采女田圣等。
桓帝永康元年(167年)冬,帝卧病,以田圣等九采女为贵人。
桓帝去世,无嗣,窦皇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定策,立解犊亭侯刘宏,是为灵帝。窦太后素性忌妒残忍,积怒田圣等,桓帝灵柩尚在前殿,就把田圣杀了。
又想把所有贵人都杀掉,中常侍管霸、苏康苦苦劝谏,才没有下手。
这时窦太后父亲窦武阴谋诛杀宦官,而中常侍曹节等诈称灵帝诏书把窦武杀了,把窦太后搬到南宫云台,家属流放到比景。
窦武虽然被诛杀了,灵帝还是念及窦太后援立自己为帝的功劳,建宁四年(171年)十月初一,率领群臣朝太后于南宫,亲自奉献祝寿。
黄门令董萌,因此多次为太后申诉怨愤,灵帝一一采纳,供养资奉比以前有所增加。中常侍曹节、王甫疾恨董萌依附帮助窦太后,便诬陷他毁谤灵帝母所居永乐宫,董萌因罪下狱死。
熹平元年(172年),窦太后母死于比景,太后患疾去世。立七年。与桓帝合葬宣陵。
“点评”
窦妙是今天的山西咸阳人,那时候叫扶风平陵,在咸阳的西北。她的曾祖窦融曾官至大司徒,父亲窦武官至大将军。
由于出身高贵,窦妙自小就养成了泼辣的性格,并且极其专横。不过她的长相很一般,不是属于姿色迷人的类型。但是,因为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原因,她入宫之后,也就是汉桓帝延熹八年(165年),还是被封为贵人,只不过她并不被桓帝所喜爱。桓帝是一个好色之徒,他对长相平平的窦贵人不怎么感冒,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问题是,就是这样一个不被皇帝宠幸的贵人,怎么一步登天,成了皇后呢?这正应了那句话,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当时,皇后邓猛女和郭贵人争风吃醋,打得不可开交,桓帝一怒之下,把邓皇后给撸了,那个郭贵人也没有落得什么好处,于是,在背后的这个窦妙,就是最终的受益者。窦妙被立为皇后。依照惯例,她的父亲窦武晋升为城门校尉、槐里侯。
汉桓帝延熹九年(166年),窦妙的父亲窦武又被封为城门校尉。家族也日渐显赫了,可是贵为皇后的她却始终得不到桓帝的宠爱。为什么啊?前面说了,这个桓帝是一个好色之徒,虽然窦妙被立为皇后,可是姿色不行啊,桓帝对她依然不怎么感兴趣。他对谁感兴趣呢?那时候宫里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女人,是一个采女,三等宫女田圣。桓帝就和这个女人打得火热,对她宠爱有加。
你想啊,人家窦妙是正宫娘娘,是颁了证的正妻,结果老公对自己不感冒,而是对一个三等宫女神魂颠倒的,那还了得啊?从小就泼辣专横的窦妙,岂能善罢甘休?于是,她就恨得牙根儿直痒痒,老想找个机会给那个小三儿点颜色看看。
二、宦官外戚争斗皇后遭殃
汉桓帝永康元年(167年)冬,汉桓帝驾崩。因桓帝无子,窦皇后遂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
窦皇后选中了汉章帝的哥哥河间王刘开的曾孙,汉桓帝的堂侄,十二岁的解犊亭侯刘宏为嗣。汉灵帝建宁元年(168年)正月,刘宏登上王位,做了皇帝,他就是汉灵帝。这个汉灵帝才十二岁,指定支撑不了局面,于是由窦太后执政。这下好了,大汉江山一下就成了他们老窦家的了。窦太后立即封她的父亲窦武为闻喜侯、弟弟窦机为阳侯、堂兄窦绍为鄠侯、窦靖为西乡侯。窦氏一家权倾内外,皇权再次回到外戚手中。朝中朝外,可以说都是他们老窦家的人。
外戚势力越来越大,但是宦官势力也不可小觑啊。那时候,窦太后人处深宫,身边成天围着宦官,于是,她就视他们为心腹,经常受他们的影响而改变主张。别看窦太后从小专横,可是也是一个没有主心骨的人,宦官的话,她基本都听,于是,她的老爸窦武和陈蕃等人都很担心。
担心什么啊?担心宦官夺权啊。于是,窦武就有意想把眼中钉肉中刺,也就是那帮子宦官给拾掇了,以绝后患。他跟自己的女儿说了多次,可是窦妙却迟迟不能下定决心。
两军相争,胜败就在瞬息。有些机会是稍纵即逝啊。窦妙这么一犹豫,事情可就发生变故了。那些宦官也不是吃素的,曹节很快得知了消息,他们可没有犹豫,直接来了个先下手为强。宦官侯览、曹节、王甫等人把灵帝骗出来开路,掌握了宫廷禁卫军。他们闯进长乐宫,以武力逼迫窦太后交出了传国玉玺,并起草诏书调取了军队的符令节杖,以谋反罪名派军队逮捕围攻窦武、陈蕃。
没有办法,窦武父子最后自杀,陈蕃门下数十人被杀,窦太后被迫迁入南宫幽禁,窦武家属流放日南比景。自公卿以下,凡是陈蕃、窦武举荐的,以及他们的门生、旧属,一律免官,永不录用。至此,宦官们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曹节为长乐卫尉,封育阳侯;王甫为中常侍;朱瑀、共普、张亮等六名宦官为列侯,十一人为关内侯。
外戚集团和宦官势力两军交锋,就因为窦妙的犹豫,外戚们是遭了殃了。外戚集团土崩瓦解,窦太后的位子坐也坐不成了,她在无限的懊悔和痛苦中又活了三年。
汉灵帝熹平元年(172年)六月,窦太后的母亲在流放地越南病故。消息传来之后,窦太后那个悲伤、那个后悔啊,可是一切都晚矣。同月,窦妙在云台宫去世。
窦太后死后,掌权的宦官们却仍不肯放过她,他们不允许将她的遗体送到宫里举行葬礼,而是送到城南的一个宅院里。后来经过激烈的辩论,才终于使灵帝同意让窦皇后以先帝嫡配的身份合葬宣陵,谥为“桓思皇后”。
总体说来,窦妙这个人,长相平平,性格专横,无才无能,属于耳朵根子软的一种女人。当初她老爹建议她剿灭宦官势力时,她如果像拾掇小三儿田圣那样果断的话,就不是这个下场了。那时候她对采女田圣恨之入骨,桓帝驾崩,尸体还没有处理呢,她就立即把田圣给杀了,还要将桓帝宠幸的那些贵人也都给拾掇了,好在有人苦谏她才作罢。唉!真是该当出手不出手,片刻犹豫当自受。
在机遇面前,由不得我们犹豫,当断不断,自受其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