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记】
(一)弟,四库本、中华本均作『第』,下同,不另注。
(二)四库本无『形』字。
(三)四库本句首有『其』字。
(四)四库本『人』作『王』。
(五)四库本『修』作『修』。
(六)『讵』,四库本同,中华本则作『巨』。
(七)『非』,四库本同,中华本则作『罪』。
(八)『缪』,四库本同,中华本则作『谬』。
(九)此段文字见《孔丛子》卷下,用文渊阁四库全书作校点底本。
(十)『元』,当作『玄』。
(十一)『大』,四库本作『太』。
(十二)『校』,四库本作『交』。
(十三)『十』,四库本作『古』。
(十四)四库本无『所』字。
(十五)四库本无前一『龙』字。
(十六)“无”,四库本作“吾”。
(十七)『明』,四库本作『分』。
(十八)『翻』,四库本作『飜』。
(十九)『鹢』,四库本作『鶂』。下同,不另注。
(二十)『睹』,四库本作『覩』。
(二十一)『元』当作『玄』。
(二十二)四库本『志』作『智』。
(二十三)四库本『说』作『悦』。
(二十四)第二个『是』,四库本作『异』。
(二十五)『辩』,四库本作『辨』。
(二十六)四库本此句作『因顾谓众宾曰』。
(二十七)『辩』,四库本作『辨』。
(二十八)『辩』,四库本作『辨』。
(二十九)原稿无此句,据四库本补。
(三十)中华本此句作『有白马,为有白马之非马』。
(三十一)四库本无『则』字。中华本此句则作『如有马而已耳』。
(三十二)中华本此句作『以有白马为有马』。
(三十三)四库本、中华本句末均有『也』字。
(三十四)四库本、中华本此句之上尚有『异黄马于马』一句。
(三十五)『不』,中华本作『是』。
(三十六)前一『有』字,中华本作『以』。
(三十七)两『莫』字前,四库本、中华本均有『物』字。
(三十八)中华本无『指』字。
(三十九)四库本、中华本首『变』字前均有『谓』字。
(四十)此句四库本作『苟二无左』,中华本则作『二苟无左』。
(四十一)此句四库本作『羊有齿,牛无齿,而羊牛之非羊也、之非牛也』,中华本作『羊有齿,牛无齿,而牛之非羊也,羊之非牛也』。
(四十二)此句四库本、中华本均作『举是谓乱名』。
(四十三)四库本、中华本均无『谓』字。
(四十四)色,四库本作『德』。
(四十五)中华本『一』作『二』。
(四十六)此句四库本、中华本均作『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得其坚也,无白也』。
(四十七)四库本、中华本均无『而』字。
(四十八)中华本无前一『以』字。
(四十九)『焉』,中华本作『者』。
(五十)四库本、中华本均无『而』字。
(五十一)中华本无此一句。
(五十二)这两句四库本作『以其所正,正其所不正;疑其所正,其正者正其所实也。正其所实者,正其名也』。
(五十三)『而』后之『此』,四库本、中华本均作『行』。
(五十四)四库本、中华本均无后一『当』字。
(五十五)中华本『非』字后无『此』字。
(五十六)『则』,中华本作『明』。
(五十七)此句中华本作『知彼之非彼也,知彼之不在彼也,则不谓也』。
(五十八)原脱『书』字。
(五十九)以下一节,以雪克、陈野校点《札迻》(齐鲁书社,一九八九年七月第1版)为校订底本,校注简称『今本』。
(六十)今本只有『迹府弟一』四字。
(六十一)此句今本作『案:「巨」’与「讵」通』。
(六十二)今本『篇』下有『云』字。引文『侮』字后有『之』字,『辱』字后有『也』字。
(六十三)今本『注』下有『云』字。
(六十四)此句之前,今本尚有『此与《荀子》同』一句。『钱熙祚本』,今本作『钱本』。『均』,今本作『并』。
(六十五)『通变论』,今本作『通变论弟四曰』。『通』下今本尚有『此书常见』一句。
(六十六)今本无首『牛』字。
(六十七)今本『骊』字后有『并』字。
(六十八)今本此句作『谢以为色之杂者非是』。
(六十九)此段引文不全。『坚白论』,今本作『坚白论弟五』。
(七十)今本篇目前有『案』字,『篇』字下有『云』字。
(七十一)『脱』,今本作『捝』。今本无『也』字。
(七十二)以下文字据文渊阁四库全书(简称『四库本』)所载校点。
(七十三)以上一段,四库本《汉书艺文志》中为夹注。原书如此,一仍其旧。
(七十四)以上一段,四库本《汉书艺文志》中为夹注。原书如此,一仍其旧。
(七十五)四库本以上两句在此段文字之末。
(七十六)此段文字见《汉艺文志考证》卷七,并未全录,文字亦稍有参差。
(七十七)司马彪这段话,原系《汉艺文志考证》夹注。
(七十八)四库本句末有『也』字。
(七十九)『异同』,四库本作『同异』。
(八十)见该书四十七。
(八十一)『龙撰』二字四库本原系夹注。
(八十二)见该书五十九。
(八十三)见该书二百五。
(八十四)见该书二百十二。
(八十五)《汉志》指《汉书艺文志》。下同,不另注。
(八十六)原书脱『孙斋』二字。
(八十七)见该书五,作『一章』。『并作三章』,殆原书刊误。
(八十八)见该书一百十七。
(八十九)『案』,四库本作『按』。
(九十)『辩』,四库本作『辨』。
(九十一)『篇』,四库本作『书』。
(九十二)『旨』,四库本作『指』。
(九十三)『足』字后四库本有『以』字。
(九十四)『辩』,四库本作『辨』。
(九十五)『辩』,四库本作『辨』。
(九十六)这段文字,非《大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有,殆汪氏所自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