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于坚看来,诗人和公民的身份于诗歌中是要截然分开的,诗歌不是高高在上的或左或右的意识形态的喧嚣,而是关于人生和世界、关于永恒的充满智慧和幽默感的日常谈话。“诗人和公民这两种身份不要混起来。作为一个公民,你可以表达你对政治事件的态度。但在诗里面,我觉得诗人不应该有什么立场。诗人唯一的立场就是诗的立场。”从这一诗学立场出发,他的创作试图挣脱政治规范和意义的束缚,卸去意识形态的重任,脱下孔乙己的“长衫”,自觉地以平民的立场和视角审视社会与人生,把诗歌的主题从国家、时代、大文化转向个人、地方、日常生活和传统。在题材形态与现实的关系上,他的诗从时代中撤退,躲避崇高,淡漠强烈的时代政治感。他消解崇高,用冷峻的目光透视崇高,以冷静的态度剖析崇高,穿越崇高的五彩斑斓抵达其背后被遮蔽的真实。
田皓:《在没有山冈的地方俯视世界——于坚诗歌的民间特征》,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 1期。
2.
在《他们》诗人群中,于坚呈现了一种比较复杂的构成。他起步较早,创作跨越几个不同时期。 80年代中期,在某些诗人或居高临下以“代言人”自居,或以漂亮的羽毛装饰自我的时候,他却力求把个人经验与某种宏观视角结合起来,尝试以生活的原生形态入诗,运用反讽手段,在对平庸琐屑的生存状态的叙述中,融入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与评价。他强调的是“在”,即诗人所置身、所知觉的当下生活。他的这类作品摒弃了美丽的想象与隐喻,代之以客观物象的直接呈现;避免感情的直接宣泄,而尽量做到以冷静的心态写作,或者叫“零度写作”。
吴思敬:《叶硬经霜绿,花肥映雪红——〈他们〉述评》,载《贵州社会科学》2002年第 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