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一位管理者是否能够称职,应不在于工作能力的表现,更不在于其展现个人的雄心,而在于领导与培育下属的工作表现。
在培养与教育下属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如管理者所愿就能成功的,通常易遭遇到如下问题:
欠缺适合的有潜力人员,同时判断下属能力的基准也不一致。
[1]企业经营阶层所期待的管理目标与管理不够明确。
[2]整体人力资源配置错误,使得培养的下属无处发挥。
[3]下属学习的意愿与态度不够。
(1)管理者的态度会左右下属管理能力
但是,整个培育的过程中,是否有部分是因为管理者个人行为的偏差,使下属的成长因而停滞?其中最大的因素是管理者的态度问题,造成下属管理能力提升的阻碍。因此,日本产业训练协会在中层管理者训练(MTP)的课程中,提出管理者自我核对八大项目,以作为培育下属的参考检核表,惟有排除此方面的盲点,才能使培育下属能力的工作得以落实。
[1]管理者的工作一定很忙碌,总认为工作太忙,无法离开工作岗位,是件很光荣的事,表明自己能力受肯定,无人可以顶替。
[2]管理者要现身于工作现场,工作才可以顺利进行,管理者没有在生产现场,下属就会不知所措、毫无方向感。
[3]工作忙碌,所以没时间培育部属。这是很好的理由吗?事实上,管理者的忙与盲是把职场问题点隐藏化,而非资讯公开化,以盲点造成工作职场事务的不顺畅。
[4]培育下属,会造成本身下属的职业能力,以免威胁到本身的地位。事实上这种逆向思考的思维模式,只会造成本身职位的岌岌可危。
[5]管理者凡事必须躬亲,若不能如此,任何工作都不能顺利进行。由于这种固定观念作祟,不但造成管理者的过度劳累,事务的进展也会造成事倍功半的结果。
[6]下属代理管理者,会受到其他下属的嫉妒,甚至会使其他下属对管理者产生反感,认为管理者偏心,这种想法真的难以避免吗?
只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三原则,相信下属会更尊重你的大公无私的品格。
[7]培育下属表示授权给下属:认为会造成其他下属职权的缩减,或甚至会形成对管理者权利的侵犯,其实,持这种平等观念而造成的损失,不只是对下属,也可能影响公司未来整体的发展。只要能按照职位说明书的工作资格要求(如知识、技能、态度要素),对下属现有能力状况加以评估,针对个人的需要,确切掌握应行的要点,即能达到教育效果。
[8]现场就有优秀人才,所以不用再作培育:这是一个好办法吗?培育下属是长期性、有计划的培育,需制定培育下属的方针,掌握培育要点,进而作计划的实施与成果的评价,再予以追踪辅导和指导。若是不循正途,而是采取一种临时抱佛脚的教育方式,将使培育计划毫无成功可言。
(2)培育下属是经营整体性表现
培育下属管理才能的目的在于使下属体验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使下属能够了解企业组织体系内的各项工作和事务,使部属就能够自行判断,而不用每次向管理者请教“要怎么样”、“如何做”。如不这样,不但下属能够不断成长,组织的团队士气就能养成。
“下属的培育”是企业经营与组织整体性的一种表现,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关键因素。除了公司人事管理制度的配合外,尚可采用下列的方式:
——让下属掌握事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下属到上级那里去,以培养下属自我判断与自信的机会。
——让下属去监督别人:培养下属的指导才能。而最重要的是使管理者在培育下属时,能否在心底经常保持着“善意、气魄及努力”的宽广心胸,并展现在各种指导活动中,这是管理者日常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