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现实的生活中,会不断地听到形形色色的谎言,除去那些含有善意与美好情感的谎言,那些因为礼貌不得不说的谎言外,绝大多数谎言对我们的欺骗都会使我们蒙受损失或受到伤害,当别人用谎言与欺骗对待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呢?
我们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同意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式对付那些撒谎的骗子。
管理者对于两面派那些蓄意欺骗我们的谎言,采取适当的反击完全是有必要的。还不仅是为了讨回公道,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管理者所工作的人际环境更加可靠。试想管理者在工作中,一天到晚疲于识别、防备谎言,听到的每一句话都必须再三掂量、推敲之后才能相信,那是一种多么不愉快的境况。相反,管理者不再一味地宽容、厚道,而对造谎者以牙还牙,以谎还谎,让他也尝尝被欺骗、被蒙蔽的苦头,让他知道撒谎的后果,不仅会使我们自己被愚弄的情感得到一种平衡;也使对方获得某种教训。
有这样一个例子:
一位在市场上多次受骗的顾客,他连续几次从一个商人手中买来的古玩都是假货,到最后他忍无可忍,便带了一张假钞到市场上,从那个卖假古玩的商人手中买走了一件东西,掉头便走,假钞马上被那位商人识别出来,他追上顾客欲同他讲理。顾客说:“你卖给我的古玩也全是假的!”
商人有口难辩,只好自认倒霉。
这个例子说明,管理者应当成为明理人,能够识破两面派的谎言。
有一种针对两面派谎言的技法,叫要学会顺势推车。
几个小孩子在一起吹气球玩,其中一个问:怎样简单地把一个气球弄破?
第一个说:也不吹,拿过来撕。
第二个说:吹起来用手捏。
第三个说:用针扎。
第四个说:使劲地吹。
显然,第四个孩子的主意最高明,因为他不用藉助任何工具与外力。
对付谎言也可以用同样的办法。他要吹牛造谎,就陪他吹下去,撒下去,反正吹牛也不纳税,吹到最后,看他自己怎么收场。
那些造谎成性的人,你无论怎样对他进行劝诫、说明、忠告、警告,都没有用,只有让他自食其果,他才会意识到谎言的危害,知道造谎的下场。所以对这种人,你如果想帮助他,可以和他一起造谎,如果你想加速毁灭他,也可以和他一起造谎。让他把谎造得更大、更玄、更没边际,谎言最终就把他导向尴尬、窘迫、羞愧、耻辱、失败、毁灭。你帮助他,可以使他藉此获得重生;你毁灭他,可以使他一败涂地,永无翻身之时。
战国时,齐王喜爱的一匹马死掉了,齐王很悲伤,决定用葬大夫的葬礼仪式来埋葬这匹马,他的理由是这匹马战功赫赫,理当受到厚葬。其实这是个谎言,那匹马只是一匹赛马,从来没有上过战场。晏子听说后,决定规劝齐王,但齐王脾气十分执拗,根本不听规劝,还把几个前去谏议的官员给杀了。
晏子知道,如果像前面几位官员一样诤谏,肯定不会有好结局。于是,他来到朝廷,这样对齐王说:“大王,我听说你准备用埋葬大夫的礼仪来埋葬你心爱的马匹,难道你不觉得这样的丧仪规格太低了吗?”
齐王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感到很诧异,问道:“你认为该用什么样的规格来安葬这匹马呢?”
晏子说:“你用葬王侯的礼仪为其下葬,让举国上下的人都披麻戴孝,为其哀悼,全国停止舞乐,斋戒三日,让大臣为它举着招魂幡,武将跪在路旁迎悼。这样,全天下的人就知道大王你把马看得比文武大臣还重,你的名气就大了。”
齐王听了这番话,羞愧得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霎时明白自己举止的荒唐,于是改变了主意,将马剥皮剐肉,分给文武大臣吃。
晏子使用的办法是雪上加霜、火上烧油的策略。本来,齐王用谎言为托辞,把马当大夫对待,使朝中大夫受到羞辱,事情显得十分荒诞不稽,晏子给他出主意时,进一步扩大其谎言的荒诞性,使其看到这种荒唐举止背后的可怕结局:重马轻人,让文武大臣离心离德,让天下人耻笑,君臣失和,君民失信。这是使用“帮他造谎”挽救一个人的实例。
树大招风。这是“火上浇油之法”利用得以成功的理论根据与现实基础。造一些小谎,因其影响的范围小,虽有人受害上当,但因其不太引人注意,所以每每得逞;如果谎撒得过大,惊动的人多了,注意的目光多了,谎言败露的可能性也就大了。有时甚至因谎言太大而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