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海峡两岸的福建和台湾省,民间盛行“海神妈祖”的信仰。今天,妈祖研究对海内外人士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妈祖信仰的发源地——莆田湄州祖庙也成为全世界妈祖信徒的向往中心。
“海神妈祖”是历史上传奇式人物,她姓林名默,原是宋闽都巡检林愿的第六女儿,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到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农历九月初九日在莆田湄州岛上羽化升天。林默逝世后,传说她经常在海上抢险救难,镇海护航,不断显圣保佑人民;由福建渡海到台湾的船户,往往捧着妈祖像同行,视为航海保护神,民间尊称为娘妈、妈祖、妈祖婆,随着妈祖信仰的传播,妈祖也由航海保护神发展为各阶层人民信仰的民间神,成为我国大陆东南沿海,尤其是福建和台湾的主要民间信仰。
妈祖信仰的起源地——湄州岛,面积14平方公里,有居民31000人,隔海北与莆田忠门半岛相望,东南临台湾海峡,距台中港只72海里。宋建隆元年(960)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传说妈祖林默诞生于莆田贤良港,也有传说是诞生于湄州岛上。民间还传说:在林默诞生前的晚上,邻里乡亲看到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照耀得附近岩石都发红光。林默诞生后,满月不闻啼声,父母非常疼爱,故名林默。林默7岁从塾师读书,不但过目能诵,且能理解文章意义。10岁,喜欢静坐一室。12岁,有老道士玄通来她家中,授予玄微秘方。林默长大后,决心终生行善济人,立志不嫁,专心致意于慈善公益事业。她一方面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人们都感颂她;另一方面她又为乡亲排难解纷,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帮助人们解决困难,人们都感念她;她还利用熟悉水性,救援大陆沿海与湄州岛海域遇难的商船渔舟,被人们传颂能“乘席渡海”;她还能预测天气变化,事前能告诉渔户能否出航,保护商船渔舟的安全,被人们誉称为“预知休咎事”,歌颂她是“神女”、“龙女”。林默在短短的28岁(实龄27岁)生涯中,留下很多动人的传说故事,其中较突出的,如“救父寻兄”、“化草救商”、“降伏二神”、“收服晏公”、“解除水患”、“收伏二怪”等,大多与海洋紧密相关,但成为后来万民信仰的妈祖,还是她逝世后的事。
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农历九月初九日林默告别诸妹说:“今日欲远游以畅素怀,恨不得同行。”家人不以为意。林默到湄州岛上最高处,隐约有鼓乐声,彩霞布合,遂不再见。据民间传说:这一天,湄州岛上乡民,看见湄峰上有朵朵彩云冉冉升起,又恍惚听见空中有一阵阵悦耳的音乐。这就是传说林默羽化升天的情景。此后,在海上的航海者、官兵,商人、渔民常传说林默身穿朱衣飞翔在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拯助与风浪搏斗的战船、商船、渔舟。因此,渔船上就逐渐地普遍供奉妈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顺利。从北宋以来,随着我国对外交往和航海事业的发展,航海者迫切希望有超自然的神力庇护航行安全,也因此产生了一连串妈祖护航的神话传说,林默遂成为一个从人到神、各阶层人民都有信仰的民间神。
最初,传说三宝船只受妈祖庇佑的事迹。北宋年间,屡传海船在台风中蒙妈祖救护故事。宣和五年(1123),徽宗下诏赐“顺济”庙额。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又传说妈祖救治莆田瘟疫,南宋诏封“崇福夫人”。南宋历朝皇帝加封妈祖12次,封号也由“夫人”进至“圣妃”。到元代,妈祖信仰已传到外国船上。至元十五年(1278),元世祖因妈祖庇护漕运,封为“天妃”。天历二年(1329),祭拜妈祖列入国家祀典。明代盛传妈祖保护外交使节的神话。明廷8次遣官到湄州祖庙致祭。清康熙二年(1663),派使琉球官员,海中遇风传说妈祖救助。康熙二十一年(1682)十月,史载妈祖保佑施琅事迹。二十二年六月,又载妈祖协助施琅统一台湾。五十七年(1718),使琉球官员奏报妈祖神助,建议列入祀典,春秋致祭。五十九年(1720)八月奉旨依议。从此,妈祖和孔子、关帝一样被列为清朝各地最高祭奠,由地方官员主祭春秋二祭,行三跪九叩礼。
由于历代妈祖在海上救难保护事绩,南宋封妈祖为“灵惠夫人”、“灵惠妃”,直到“灵惠助顺嘉应慈济妃”。元代封为“护国明著天妃”,直到“护国辅圣庇民显佑广济灵感助顺福惠徽烈明著天妃”。明代封为“明孝纯正孚济感应圣妃”,直至“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清朝封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善济天上圣母”,直至“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善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趾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在民间,宋到明中叶,称为湄州神女或灵女,明中叶起改称娘妈,在闽南与台湾则尊称为妈祖、妈祖婆。
海神妈祖的祖庙在湄州岛上。早在北宋雍熙四年(987),湄州岛上建有神女祠,后经明郑和、清施琅等修建,成为一组巍峨壮观的建筑群,包括正殿、寝殿、香亭、朝天阁、钟楼、鼓楼、梳妆楼、积庆祠、中军殿、佛殿、观音堂、土地庙和僧房等。现在的湄州祖庙可分为三层次:第一层次是从山门到仪门,山门由须弥座石台和台上山城墙组成,在城墙上坐立着歇山顶的城楼;从山门到仪门,长达70米,高30米,由9米宽的大石阶,分为六段,每段150级,形成步步高的“天梯”,在天梯的中段有一座大香炉。第二层次是从仪门到正殿,仪门内是广场,广场东侧是中军殿,西侧是圣母祠,后面是钟楼鼓楼,再后面是正殿,也叫大殿、太子殿。第三层次是从正殿到朝天阁,其间要经过寝殿,朝天阁是三层八角形的楼阁,挺拔耸立,极为壮观,登上阁楼的明廊,可以俯瞰湄州岛湄州湾的秀丽风光。
除湄州祖庙外,福建和台湾各地,还有不少妈祖庙。台湾各地所奉祀的妈祖,因来自福建不同地方而有不同名称,如来自兴化(莆田)的叫“兴化妈”,来自泉州的叫“温陵妈”,来自同安的叫“银同妈”,来自龙溪的叫“清溪妈”。台湾较著名的妈祖庙有:北港朝天宫、台南大天后宫、大甲镇澜宫、鹿港天后宫、新港天后宫、彰化南瑶宫、安平天后宫、澎湖天后宫等,全台湾妈祖庙数已达500座,其中台南县64座,高雄县60座,屏东县和台中县各49座,云林县48座,彰化县42座。
在福建和台湾的妈祖庙,主要节日是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九月初九妈祖升天等三个节日。在节日前后几天,活动很多,有妈祖出游、妈祖返娘家、烧香祭供、烧金纸放鞭炮、演戏等,非常热闹。尤其妈祖诞辰最为热烈隆重,在这一节日,各地妈祖要到湄州祖庙进香,在莆田叫“娘妈回外家”,在台湾则叫“妈祖返娘家”,意思是一样的。在莆田,这句话已成为谚语,意思是“希罕的一趟”。近几年来,在妈祖诞辰的10天内,各地妈祖神像都要到湄州祖庙进香。
一千多年来,在湄州岛还保留有关妈祖的信仰习俗,如诞辰禁捕、半截红裤、帆船发髻、问卜、悬挂菖蒲、香袋辟邪、九重米、泛槎挂、尾晚元宵、装点烛山、龙舟挂圣母旗、奇特祭品等。
海神妈祖是最具国际性的一个传奇性人物,她的历史、信仰、仪式、民俗特点等,均值得深入研究。1987年在莆田成立妈祖研究会,已举行过一些学术活动;1990年4月又召开“妈祖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已选编为《海内外学人论妈祖》,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1992年出版。
在民间,传说有妈祖与吴真人恋爱的恩怨故事。据说:吴真人(保生大帝、大道公)年轻时追求过妈祖,但妈祖不答应。于是,吴真人在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出游时,刮风下雨以洗掉妈祖脸上脂粉,使她难堪;妈祖也报复地在农历三月十五日吴真人诞辰出游时,刮风吹掉吴真人头巾,以露出“臭头”使他难堪。在清黄叔《台海使槎录》书中记载有“真人飓”、“妈祖飓”的名称。实则吴真人比妈祖年轻19岁,这个传说不过是反映广大群众对妈祖的爱戴、信仰和尊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