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至24日,中央红军在富县直罗镇打赢了著名的直罗镇战役,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在瓦窑堡期间,中央红军还进行了东征和西征,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6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撤离瓦窑堡,并于7月3日抵达保安(今志丹县)。在保安,毛泽东接受了斯诺的采访,《红星照耀中国》将红星的光华传遍了世界。在保安,中国共产党以博大的胸怀从民族大义出发,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辗转陕北一年多,党中央需要一个安定的“家”。
1937年1月13日,延安人民热烈欢迎中共中央、毛主席进驻延安。根据“西安事变和平谈判协议”,1936年12月,驻扎在延安的东北军两个师,撤出延安以后,周恩来副主席立即派红一团接管延安城,接着中央警卫团长黄霖同志带领警卫部队于1月初先到延安。为中共中央机关进驻延安做好准备工作。他们在先进延安的红一团配合下,对延安部署好保卫措施。延安人民听说中央机关和毛主席由保安县(今志丹县)来延安,全城洋溢着欢天喜地的气氛。抗日救国会通过各种方式,向广大群众宣传红军北上抗日和党中央毛主席来延安的喜讯。学校的学生练唱抗日歌曲,商会给中央机关准备了礼品,给红军准备了慰问品。延安人民热切地盼望着毛主席早日进驻延安。
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前,陕北省委派出以曹华山为首的工作组来到延安,接着党中央派出以王观澜为团长的工作团。工作组与工作团合并工作。团长王观澜,副团长曹华山。延安城防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黄春圃(江华)。工作团同部队到延安街头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和城市政策,宣传红军是人民的军队,毛泽东主席是抗日领袖。
欢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进驻延安是以抗日救国会的名义统一组织的。参加欢迎的有延安抗日救国会,延安市苏维埃政府,妇联会、青救会、工会、商会、学生、部队、延安各界群众和从甘泉、延长、子长、安塞等县专程赶来参加欢迎的群众代表共5000余人。
欢迎的人们,从延安北门口起向北排列到大砭沟口,他们手执五颜六色的三角形小纸旗,怀着热烈而崇敬的心情,等着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到来。
抗日救国会主任曹华山、副主任马生有等带领各界代多人到离城十多里的杨家湾去迎接。
下午4时左右,毛泽东、张闻天、任弼时、林伯渠等中央领导来到杨家湾。毛泽东头戴一顶缀有红五角星的八角帽,身穿黑棉衣、外穿灰粗布大衣,骑着小红马。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看到来欢迎的各界代表,立即下马,并由黄霖同志向毛泽东介绍了各位代表,毛泽东同大家一一握手问好。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前来迎接的代表一起步行向延安城走来。和代表们一边走,一边谈。快到大砭沟时,等候在那里的欢迎群众队列里响起了响亮的锣鼓声、欢呼声、口号声、鼓掌声。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向群众挥手致意。在延安人民的欢迎中,来到延安抗日救国会机关。
第二天上午,由城防司令部和抗日救国会主持在延安大操场召开军民联欢大会。毛泽东在会上讲话,号召军民要团结一致,抗日救国;加紧生产、支援前线;加强统一战线,一致对外,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会上,马生有代表延安人民讲了话,表示热烈欢迎党中央毛主席进驻延安,并表示决心在党中央领导下,坚决团结一致,把抗日救国的斗争进行到底。会上,商会向党中央及红军战士赠送了慰问品。会后,毛泽东和中央机关就住凤凰山。
据当时在红军大学学习的学员回忆:“这天,延安的宝塔显得特别雄伟。山谷里吹来的风虽然很冷,但人们热情洋溢。毛主席走到哪里,那里便掀起一片欢腾的声浪……”
这是一个“新家”,一个贫寒艰苦但充满生机和活力、充满希望的家!
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这圣地名扬四海
“毛主席在延安十三年,土窑洞的灯火映红了天……”陕北民歌一曲深情的咏唱,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13年,概指党中央毛泽东在陕北的时间。从1937年1月13日至1948年3月23日为迎接全国革命的胜利东渡黄河前往华北止,党中央在延安11年零两个月,这期间,延安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心和战略总后方。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共中央在延安及时向全国发出通电,号召全民族迅速行动起来,团结一致,全面抗战。并召开了延安干部紧急动员大会,整编部队,随时准备开赴抗日前线。同时,致电蒋介石,红军主力将要全面投入抗日。
随后,蒋介石同意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并任命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领导八路军的抗日军事行动。长征前留在南方8省13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从1937年9月至1938年10月的一年时间里,八路军以小米加步枪的劣势装备,抗击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军,作战1600余次,歼敌5.4万多人,收复了大片国土,创建了19块抗日根据地,牵制了大量日军,阻止了敌人的战略进攻,使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阶段。在此期间,毛泽东在延安写下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和《战争与战略问题》等许多军事著作,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抗战期间,党中央高度重视政权建设。1937年9月,中央决定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驻西北办事处更名为陕甘宁边区,正式宣告成立了陕甘宁边区政府,林伯渠为首任政府主席。10月12日,国民党南京政府行政院会议通过决议,承认了陕甘宁边区政府。为了把陕甘宁边区建设成为一个模范的抗日民主区,中央在边区实行了广泛的民主,在县、区、乡都实行民主选举,还选举产生了参议员。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这篇光辉著作对边区政权建设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1941年12月至1943年底,边区又进行了精兵简政,精简了机构和人员,减轻了人民负担,极大地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
抗日战争爆发后,成千上万的爱国青年冲破重重阻力,跋山涉水奔向延安。为了造就抗日救国的人才,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延安创办了30多所干部学校。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是中央到延安后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军事学府,先后培养了10多万名德才兼备的抗日军政人才,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中央党校、马列学院是培养党的中高级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毛泽东于1943年还为中央党校亲笔题写了“实事求是”的题词,这个题词一直被奉为中央党校的办学宗旨,也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延安时期,中央号召全党全军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抗战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实行了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边区的财政经济和军民生活遇到极大困难。1941年到1942年,边区几乎到了没有衣穿、没有饭吃的严重地步。面对十分严峻的形势,党中央、毛主席号召边区军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迅速在军队、机关、学校、工厂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中央领导带头参加劳动,毛泽东和他的警卫人员在杨家岭挖地种菜;朱德总司令在王家坪种菜;周恩来、任弼时参加纺线比赛。1941年3月,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开荒种地,经过三年的辛勤劳动,把昔日一派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好江南”,成为大生产运动中的一面旗帜。大生产运动不仅使陕甘宁边区克服了困难,渡过了难关,达到了丰衣足食,而且磨砺了意志,改善了党政、军政、军民关系,积累了生产建设的经验,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从事经济工作的专家和人才,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事业奠定了基础。
1942年2月,中央决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一场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作了《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拉开了延安整风运动的序幕。整风运动明确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整风任务,确立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整风运动方针。经过全党的整风,用马列主义理论武装了全党,树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了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解决了党内存在的矛盾,增强了各级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加强了党内的团结和统一,为党的“七大”胜利召开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取得最后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1945年4月23日到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胜利召开,历时50天。大会选举出了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五位同志组成的中央书记处,明确地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七大”也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而永久地载入了史册。
1945年8月15日,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蒋介石向毛泽东发出了去重庆“共商国是”的邀请,中央政治局经过讨论,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赴重庆谈判。通过谈判,中国共产党不仅保住了八年抗战所取得的成果,而且在政治上取得了有利地位。在此期间,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成立了以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并派10万部队和2万干部奔赴东北开展工作,为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947年3月,蒋介石违背谈判协议,调集了39个旅、23万多人的部队大举向陕甘宁边区发动进攻。中央主动放弃延安,踏上了转战陕北的征途。在转战陕北期间,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留在陕北,主持中央工作,与进犯的敌人周旋;刘少奇、朱德前往华北,组织华北前线的对敌斗争。从1947年3月到1948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央机关历时1年零5天,行程1000多公里,在陕北成功地指挥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战役,一举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大举进攻。1948年4月22日,西北人民解放军胜利收复延安。1948年3月28日,毛主席和中央机关东渡黄河,迁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在那里指挥了全国人民的解放战争,取得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胜利,最终赢得了全国的解放。
巍巍宝塔山滔滔延河水可以作证,巍巍昆仑滔滔黄河可以作证,浩瀚的太平洋可以作证,延安何以成为中国革命的圣地而名扬四海!
延安——延安精神的摇篮,这精神永不过时
有一组这样的数字:《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158篇著作中,在陕北写的有112篇,其中在延安写的就有92篇。这就充分说明,延安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成熟期。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经过革命战争的实践检验,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同时,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的革命岁月和艰苦生活所锻造出的延安精神,也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延安,是延安精神的摇篮。延安精神,与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等相比,有着独特的历史内涵。
延安精神是革命精神,它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灵魂,曾激励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为民族解放而冲锋陷阵。1940年1月,毛泽东为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制定教育方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当时就集中体现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实现民族独立,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发自延安的中共中央的声音,犹如高擎起一面火红的旗帜,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成千上万的爱国青年冲破重重阻拦,奔向延安,奔向各抗日根据地,投身抗日洪流之中,为民族解放而战。广大民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也拿起武器,团结抗敌,最终灭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延安精神是求实精神,它以实事求是为精髓,使全党形成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毛泽东在延安时期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概念。延安整风运动,就是一次全党范围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通过整风,使广大干部增强了党性,加强了团结,肃清了王明教条主义的影响,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这是我们党走向成熟的标志,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延安精神是奉献精神,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本质,它把人民利益作为共产党人最高的价值追求。众所周知,1944年中央警卫团一位普通战士张思德的牺牲,牵动了毛泽东的心。他参加了张思德的追悼大会,并亲自将一个花圈放到张思德遗像前,花圈的挽联上有他亲笔题写的“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追悼会上,毛泽东还即兴作了著名的演讲《为人民服务》。党的七大《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这是首次将“为人民服务”写进党章。延安时期各解放区成功的民主政权建设,亲如鱼水的党群关系、军民关系,已经为此作了生动的写照。
延安精神是创业精神,它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标志,为我们党和民族锻造了永远奋进的精神力量。毛泽东一贯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他指出:“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当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遇到极大的经济困难时,毛泽东号召边区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手拿枪,一手拿锄,开展大生产运动,战胜困难,渡过难关。而党中央领导同志带头艰苦奋斗,毛泽东生活标准很低,每月只有五元菜金,来客人谈话后一般都要请吃饭,都从自己的伙食标准中扣除。朱德最困难时用马尾做牙刷,用盐水漱口。伟人风范长存,精神动力永在。
历史已经远去,精神没有过时。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到延安看望老区人民时所讲:“在延安这块土地上孕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我们要把延安精神作为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作为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第11节论太旧精神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