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柳小妹被棉织厂解雇的这天上午,张大鲁、刘富贵、王国善,在东溪乡的大队办公室里举行了入党宣誓会。主持这次会的就是公社书记张林。
办公室的正面墙上挂着一面党旗。镰刀斧头的党徽在鲜红的颜色中更显得光明耀眼。
屋里虽然坐了全大队的党员,但都默默地注视着正面墙上。每逢这种庄严的时刻,都会勾起自己那一段不平常的经历和激动人心的场面。这在他们的心里是铭记不忘的。
屋子里一片庄严肃穆,张大鲁、刘富贵、王国善站在党旗面前举着右手,在张林的领誓下,庄重地发出了雄壮、洪亮而虔诚、直率的誓言。
“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
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啊!大鲁感到浑身酌血液都沸腾起来了。
从他七八岁懂事以后,上了学。在学校里他就跟着人们学唱《东方红》,听老师教他认毛主席、共产党。以后他懂事理了,常常听人们讲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穷人翻身闹革命的故事。
共产党这个美好的词,从小就深深地铭刻在他的心中。初中以后,他通过看书学习,通过老师的讲述,通过参观访问,他深深地明白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个千真万确的永恒真理——这是中国多少年来革命斗争的实践结晶。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以·来,就一直为中国的穷苦大众谋解放,谋福利。当凶残的日本法西斯强盗张牙舞爪地把魔爪伸进中国时,国民党反动派不仅不抵抗,反而节节退让,引狼人室,在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是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排除一切阻挠克服一切困难,北上抗日,解放中华民族。
当抗战胜利之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彻底解放全中国,拯救受苦受难的人民,又进行了三年艰苦卓绝的解放战争,一九四九年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向全世界豪迈地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解放后,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一个一穷二白的废墟上建起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共产党像一盏指路明灯,永远指导着人民的前进方向,领导着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
多少年来,许许多多的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人民的事业洒尽了自己的最后一滴鲜血。他们的英雄形象在人民的心中,犹如青松挺拔于她,万世常青。他们的英雄业绩,犹如大江河水,万代流传。
在不同的年代里,共产党人都表现出一种坚强的革命意志,高尚的革命气节。方志敏在敌人的高官厚禄面前,不受诱惑;刘胡兰在敌人的屠刀下,从容就义,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罗盛教忘死救儿童。雷锋、王杰、刘英俊、欧阳海……这些人,在国家和民族处在危急关头;在公与私发生矛盾的时刻,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人民,是壮丽的革命事业是什么使他们对自己的事业忠心耿耿、舍生忘死、挺身而出?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一个使全人类彻底得到解放,获得民主自由的至高无上的信仰。
今天,在这个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大搏斗、大决战的风口浪尖上,自己居然也站在这个英明而伟大的行列中,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的心是多么激动啊!
他怔怔地凝视着党旗,眼眶里激动地流下了晶莹的泪花……此时此刻,他思潮起伏,汹涌澎湃,犹如大海的波涛拍打着心弦。他默默地在心里念叨着:“永远跟党走,永不叛党!”
入党宣誓会结束以后,张林坐在办公室桌旁的椅子上。今天,他显得非常激动。在他自己的战斗历程上又增添了一份功劳,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中,又牢牢地掌握了一把子人。在今天淮都朝不保夕,谁都有随时被拉出去游街批斗的危险。但是,他,一个借调干部,一跃而稳坐公社书记的宝座,凭什么呢?
他望着坐在他周围的新党员,心里感到很满意。得意地向上推了推黑框眼镜,轻轻地咳了一声,说道:“今天,我们东溪乡党组织又增添了新的血液,增加了新的战斗力。新党员入党使我想说几句话。大家知道,我们当前的工作重点,是大搞忠字化,搞三忠于,四无限。今天谁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谁就是我们党欢迎的对象,今天的三个同志正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大家也知道,中央副主席王洪文就是坐直升机的干部,这说明什么呢?只要紧跟中央,听首长的话,对革命忠心耿耿,好好干,前途是大着哩。”
他兴奋的又向在座的人扫视了一眼,脸色微微阴沉下来,他停了停又说:“可是文化革命进行了几年了,还有人心不在焉,麻痹大意。大家知道不知道,守着我们这一伙党员,却让一个走资派的女儿外出活动,大家脸上好看吗?忠于毛主席的具体表现哪里去了呢?不要看这是个小问题,你们想想,她父亲被打倒了,她们能甘心吗?像你们这样,以后还会让走资派柳正庭也跑了!”
他愈说愈生气了,脸色渐渐变得铁青而可怖,语音也变得粗鲁而可怕。最后他几乎向所有的人发疯似的狂叫起来:“告诉你们,这是阶级斗争的新动向!决不能掉以轻心!”
屋子里所有的人都静悄悄的,这粗野的声音仿佛是在旷野之中回荡。
这一席话,直说得人们目瞪口呆。谁也没有在这方面注意,她一个女孩子能干出些什么?
人们不住地仄着眼偷偷看他,心不住的乱跳着。这种时候,只要让张林说你一句不是,那他将会遭到一种残酷的批斗。因为以前他就常常向人们宣传,共产党的哲学就是斗争哲学,对外斗争,对内也必须斗争,斗争一团结——斗争,决不能有半点原则的调和。
张林的话像鼓槌一样,敲击着人们的心弦。他闭上嘴,黑框镜后面的两只阴森森的眼直射着大家。
屋子里一片沉寂,仿佛空气也凝固了。但这种沉寂,却胜似刚才的怒吼。更使人难受。
好久,他才平静下来。
“这种事情,逐是团支部书记小莉告诉我的。想想看,我们的工作连一个团支部也不如,这怎么能把文化革命进行到底。”
最后,他说得比较轻松了,凝固了的空气也仿佛冰雪在阳光的照耀下,渐渐消融,这时人们才暗暗地松了一口气。
大鲁给他倒了一杯水,他端起来呷了一口,又扫了大家一眼,脸色又恢复到刚开会时的那种平静,语气也平和了。
“对于党中央的精神我们要吃透,在各次运动中就不会摔跟头了。这方面,大鲁比较吃得准,你们看墙上这一副对联。”
人们随着他的手指,见墙上有一幅宣传画:一个青年正高高地举着镢头,脚下是被刨断的蛇头、蛇身。蛇头上刻着一个字:修。画的下面写着五个大红字:农业学大寨。画的两旁贴着一副对联。
镢战大地,茅屋夜谈忠。
横批:革命到底。
张林向人们朗诵了一遍,像教师给学生上课似的给人们讲解说:“这副对联既突出了当前我们工作的重点,又指出了任务。战大地,夜谈忠,这就是抓革命,促生产的。尤其是这个忠字用的好。当前大搞忠字化,不仅是向毛主席交心,而且每天必须搞早请示,晚汇报。这要订成制度,和学毛著一样,雷打不动。”
在座的人们都是辛辛苦苦的庄稼人,谁有功夫咬嚼这些字眼呢,再者,近几年来,除了必要的会以外。平日谁也不常未。就是来了也无心浏览这些。现在张林提起这个,又经张林这一讲解,都感到大鲁还真有一手。大家都向他投过一个羡慕、赞赏的目光。顿时大鲁那潇洒淳朴的身影也似乎在人们心目中高大起来。
大鲁望着面前这位张书记,心里充满了感激,他想起了宣誓前张林单独和他的谈话。
“大鲁,你也被批准入党了,想不到吧,不过按条件,按表现,按在这次文化大革命中的贡献,实在说,你不及刘富贵、王国善。可是你也被批准了,你明白这里面的意思吗?”
“明白。”大鲁当然是一听就听出了张林的话外之音。“这是张书记对我的栽培。”
好好干吧,跟着我,我不会亏待你的,你是大有作为的……
会上张林又简短地布置了一下组织分工,刘麻子刘富贵任支书,大鲁、王国善任副支书。
会议就这样结束了,人们正准备散会,张林忽然对大家说:“等一等,我几乎忘了,明天我们公社要召开一次全公社的批判大会,大家下去动员一下,人人参加。另外,大鲁还得去城里大会堂开会,学习中央文件,制定早请示,晚汇报,搞忠字化制度,建立雷打不动学习革命理论制度。”
他还想说几句什么,突然杨秀兰从门外闯了进来:“张书记,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虽然是当着许多人的面,但她仍然是那副风流娇媚。
张林怕她在众人面前给他的难色,连忙站起来,向她微微一笑,轻轻地说:“我来看看这里的工作。”
“真是大忙人,张书记,难得你来一回,今中午到我家吃饭。”
她一边笑一边说,并轻轻地站在张林面前。张林正想回应,大鲁连忙制止住了:“张书记,到我家吧。”
张林看了他一下,略略沉思了一下说:“好,既然你们都提出来,我也不能扫了你们的脸,这样吧,中午我到大鲁家,黑夜到你冢。”
说着,他向杨秀兰递过一个眼色,这个眼色,只有杨秀兰懂得他的内在含义。她立即答应了:“行,张书记,到时候一光。”
“一定,一定。”
杨秀兰又轻盈地转身走了。张林又回过头来对刘富贵说:
“明天大鲁走了,你还得招呼开会的事。”
“行!”刘富贵提起一只脚,呼地踩在一只凳子上,拍了一下胸,很慷慨地说:“没问题。”
人们看看他们几个人,在心底暗暗发出一种冷笑。